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话说武汉 | 汉阳龟山脚下“定汉神铁”身世之谜

编者按:昨天本公众号发表牛新民《汉阳龟山凝铁到底“凝”于何时?》文章后,引起了很多读者的关注,众说纷纭。编辑收到了原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馆长顾必阶发来的文章,答疑解惑,以飨读者。

龟山脚下的凝铁

自从2002年“张之洞与汉阳铁厂博物馆”(后扩建为“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开馆后,汉阳龟山(古称大别山)北蔍,今龟北路中段路边的一个巨大的铁砣,便逐渐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和关注。

由于工作关系,我在担任馆长的数年时间里,一直在收集张之洞与汉阳铁的有关史料和实物,以及寻访与张之洞相关的遗迹遗址。

众所周知,当年张之洞因奏修卢汉铁路(后更名京汉铁路)获准,调任湖广总督,督办卢汉铁路(南段)。张之洞力主修铁路必须自建铁厂,自造钢轨,以图自强。最终张之洞以运输、销售、督查等“六便”之由,将铁厂厂址勘定在二江交汇处的龟山北蔍。由此开创中国近代钢铁之工业。

直到1938年抗战之际,汉阳铁厂西迁重庆。新中国成立后,在原铁厂废墟上兴建了武汉国棉一厂。

汉阳铁厂遗址,即国棉一厂所在地,是我一直关注的重点。包括探查原厂房布局的遗迹和探寻残存的遗物(顺便讲一下,后来国棉一厂拆迁时,我们在厂区内收集到卢森堡国工程师铸造的汉阳铁厂投产纪念碑、汉阳铁厂生产的钢轨、机件等珍贵实<文>物)。龟山脚下的大铁砣,是我早期关注的重中之重——它到底是什么物体?它从何而来?又如何弃留在龟山脚(山坡)下?

其时大铁砣位于国棉一厂后门不远处龟山脚下的一个深坑中。上部及周边均被厚厚的枯叶覆盖。不注意查看,几乎难以发现

为此,我反复查阅了省市(工业)志、汉冶萍公司志、汉阳铁厂史料、张之洞全集及盛宣怀档案资料等史籍,均无记载。同时我又找了一些当时国棉一厂的老工人咨询,亦无人知晓。有人讲,他1958年进厂时大铁砣还在厂区内,坐落在一个砖混铁炉台上。人们不知何物,都称之为“八卦炉”。常有青年工人上夜班时爬上去休息。

由于其身世神秘(当时无人能准确的说明其来历)、经历神奇(历经百年动乱竟未毁损灭失)。而铁厂是中国第一家,也是武汉第一家近代钢铁企业,人们戏称其为“神铁”。渐渐地,我们将其称为“定汉神铁”。虽然带有神话色彩,但也更能激起人们探访、参观的兴趣。

这里边还有几个小插曲——

开馆之初,为增加博物馆的看点,2003年我馆曾专题报告市文化局,请示将其迁移到博物馆旁(汉阳钢厂内)展示,获得批复。但因高达20万元的起吊运输费无力筹措而搁置。其时汉阳钢厂已面临停产外迁。

不久,青山一冶的一位老工程师(名张祖基)对此十分关注,在听我介绍情况后即向中宣部写信建议将其妥为利用,加大宣传。中宣部批复湖北省文化厅办理。省文化厅当即批转湖北省博物馆收藏与展示(由余常海副馆长经办)。据说还为此批拨专款300万元。经论证,该铁砣无论水、陆、铁运输皆难以过江(过桥)而作罢。

其后,武钢筹建博物馆,也满怀信心准备将其迁往青山,亦因运输(过江)问题而放弃。

2011年,武汉文史馆员,著名历史学家冯天瑜与唐翼明二人联名上书武汉市政府,建议将其(汉阳铁厂凝铁)作为城市标志(雕塑)移至市中心或长江边择地展示。市文化局为此组织专家讨论并亲临现场考察。同样面临运输条件所限未果。最终确定原址原地保护(我也向汉阳区政协提交了就地保护的方案)。

随着探访和关注的人越来越多(我也经常受邀带领外来寻访的客人和有关媒体人士到现场参观、考察),渐渐地,其身世经历就有了三种说法:即“第一炉铁说”、“最后一炉铁说”、“辛亥阳夏战争遗留说”。

关于“第一炉铁说”。持此说者认为,因当年张之洞不懂科学,盲目引进炼钢炉,结果铁质与炉型“酸碱不合”,导致铁水凝结炉内造成的;

关于“最后一炉铁说”。持此说者认为,1938年武汉抗战时,铁厂遭日机轰炸,导致最后一炉铁未能炼成而凝结形成的;

关于“辛亥阳夏战争遗留说”。持此说者认为,1911年辛亥革命阳夏保卫战时,遭清军镇压,大炮击中炼铁炉造成的。且有史料记载,汉阳铁厂因此停产长达一年、损失60万两白银。次年修复投产。持此说者得到较多人士的认同。包括现刻在介绍“定汉神铁”来历的说明石碑上。

对此,我反复查证、寻找答案。并到现场测量其体积、重量:“定汉神铁”高约2米,直径最大处3.2米,重量约200吨。

汉阳铁厂

对照《汉冶萍公司志》记载:汉阳铁厂早期引进(比利时)的是二座日产100吨的高炉(时化铁炉),命名为1号、2号炉。后扩建改造时又引进(德国)二座日产250吨的高炉,命名3号、4号炉。3号、4号高炉同型号,高22.45米,炉缸高2.2米、直径3.39米(其他数据略)。据此我作出以下分析:

第一、它不是“第一炉铁”。当年张之洞引进的炼钢炉是2座5吨贝塞麦炉和一座10吨的马丁炉。贝塞麦炉不易去磷,后来改造时被拆除。但5吨贝塞麦炉是不可能容下近200吨的铁水而形成铁砣的。显然它不是第一炉铁(况且炼钢炉与炼铁炉不是一回事);

二、它不是“最后一炉铁”。即不是1938年武汉抗战时留下的。汉阳铁厂在“一战”结束后,随着钢价暴跌,国民政府又改变钢轨标准,造成钢轨大量积压,加上军阀混战等因素影响,汉阳铁厂于1924年11月份全面停产了。直到1938年西迁重庆。显然这不是抗战时(或1924年11月)遗留下来的“最后一炉铁”;

第三、它也不是“辛亥阳夏战争遗留的一炉铁”。辛亥革命爆发时,汉阳铁厂确实遭到清军炮击,全厂受损,经修复一年后复工。复工即意味着高炉已经恢复生产。试想一下,如果大铁砣仍留在炉内显然是不可清除和修复的,除非炸掉重建。显然这种情形是不存在的。

根据其体积、重量分析,“定汉神铁”符合3号或4号高炉的特征。因而只需要再确认是3号,还是4号高炉遗留即可。

后来我在查阅《汉冶萍公司档案史料选编》时找到线索。原来,1919年“一战”结束后,钢价暴跌,生产难以为继,工人生活困苦,经常发生罢工。1922年12月汉冶萍总工会成立后,工人罢工运动高涨,生产(炼铁炉)时开时停,加剧了年久失修的炉体老化。经常发生险情。下面摘引二则汉阳铁厂(厂长、副厂长)致公司总经理的电函,便可知当时情形:

(一)吴健、赵时骧致夏偕复函(1923.3.24):

……(略)近日四号炉屡次烧穿,修理困难,三号炉亦数日烧穿一次,如此情形,成绩不良,出数减少,且时或停辍,不无出险之虞……

(二)汉阳铁厂致夏偕复电(1923.9.3):

敝处七月十九号函内,关于第四号炉事,现该炉上段于昨晚开始塌下,无法补救,危险万状,不得已停炉。三号炉修理工程,约九月底可以告竣。

由此可知,“定汉神铁”是1923年9月2日晚,四号高炉因出现炉墙坍塌,铁水未能及时放出,而凝结炉内形成的。这也意味着四号高炉炉体被毁停产。直到1938年抗战,炉体上部被日机炸塌,底部大铁砣仍残留在厂区。至此,“定汉神铁”身世可以确定。我得出的结论是:它是汉阳铁厂遗存的“唯一的一炉铁”。也可以说,它是见证汉阳铁厂曾经的辉煌与曲折历史的一个“铁证”。

那么,剩下的问题是,如此巨大重达200吨的铁砣是如何“跑”到龟山脚下的呢?多年来一直不得其解。

直到2009年,我馆一名员工偶然提到他的一名亲戚王傅(时年70多岁)曾任过国棉一厂机修车间书记、主任,后调厂志办工作。据说他了解一些情况。我们很快找到王傅。王傅非常热情地带我们到厂区参观,讲述他所了解的一些情况。对照有关史料,我也获得了一些史书上没有记载的内容。

根据王师傅的介绍,我将其大铁砣迁移的过程大致梳理陈述如下: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兴建国棉一厂时,大铁砣尚遗留在厂区内。距该厂后门约50米的一炉座上,离地面约有3米。经后门直行可达汉江边厂大门8号门(系汉阳铁厂原北总门所在地)。与汉冶萍公司志记载方位与布局基本一致。

1980年代中期,国棉一厂因兴建一万锭新产品车间,大铁砣处于规划线内,必须拆除。当时负责基建的人员,先后采用氧割(割不动),钻孔填炸药爆破(钻不动)均不奏效。最后商定采用顶移法拆除——即使用4—5个荷载200吨的千斤顶,置于大铁砣北侧一边,南侧一边铺设枕木,以承接大铁砣倒下。千斤顶同时发力,将其从炉座上顶翻落在枕木上。然后安装铰链套住铁砣牵拉,北侧一边继续采取顶移法,慢慢挪向龟山一侧的厂后门围墙处方罢。据说当时砸烂不少枕木。

到了1980年代末,因修建晴川假日酒店,需要修建一条马路(即龟北路)从龟北直达酒店。该铁砣正处于新规划路的路基上。因此施工人员又沿用前法,将其挪移至龟山脚下预先挖好的大坑中,周边再填塞沙土包。随着路基的抬高,和多年的雨水冲刷,泥土渐渐地将其掩埋。上部则被落叶覆盖。不知其底细者,很难发现它。

综上所述,龟山脚下大铁砣“定汉神铁”是汉阳铁厂四号高炉1923年9月2日晚因突发险情,炉墙坍塌,导致铁水未能及时放出,凝结炉内而形成。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二次迁移(一次是国棉一厂扩建,一次是修筑龟北路)而遗存在现址。

如今,定汉神铁依然静静地卧在龟山脚下,但它已经旧貌换新颜。2011年,汉阳区政府、园林局等单位将其周边杂草淤土清除,使其得以展现真容(尚有一截在地下)。并依山就势修成一个小型公园,供游人休憩参观。不远处的龟山北坡上亦修建了一处观景台,可以眺望凭吊昔日汉阳铁厂的历史风貌。汉阳铁厂的建成,曾被西方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亦被后人视为“大武汉崛起”的象征。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前往,一睹风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阳铁厂的见证者,近百年的守候者——定汉神铁
铁矿石炼铁技术是哪个国家、什么时代发明的?
张之洞盲目创办汉阳铁厂 – 国学网
快讯!2020年8月16日8:45河钢唐钢一钢轧厂最后一炉钢!
百年“汉冶萍”碑现身国棉一厂
第一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公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