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口古德寺的辛亥往事

   2011年,辛亥百年,经鲁桂轩女士提议,刘建林先生5月24日组织一次小型古德寺踏访活动。建林和武汉宗教界人士熟稔,告知慧尼法师早在禅房恭候我们。见面第一印象,慧尼法师如同我校女博士生一般年轻,我冒昧问,贵庚几何?法师爽答,38岁!见我们疑惑,慧尼法师紧接着解疑答惑,当年皈依佛门剃度后,也是感觉到年轻了好多,一下子拉近了僧俗间的距离。慧尼法师全程陪同,从古德寺在辛亥革命中的故事到寺庙的建筑艺术,从佛教基本知识到生死、善恶、美丑、生态保护 …… 娓娓传道,醍醐灌顶,受益匪浅。

  上世纪50年代,我读书的武昌候补街小学附近的正觉寺被改成军械修理厂后,汉口的古德寺、汉阳的归元寺、武昌的宝通寺、武昌的莲溪寺并称为武汉佛教四大丛林。现在的古德寺是丛林中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在冲击5A级景区,见证着武汉百年前向世界的开放。

圆通宝殿前合影    刘建林摄

  清光绪初年,汉口黄浦路及后湖一带,大都是些沼泽地和土墩子。光绪三年(1877年),法号叫隆希的游方僧人相中了这里一个叫石鼓墩的高地,他认为该地左绕长堤,右环驿道,还有潺潺流水,动静相宜,是难得的风水宝地。于是,在此结茅修行,广结善缘,很快得到了当地乡邻的大力支持,一座名叫“古德茅蓬”的小小佛寺便出现在石鼓墩上,这就是古德寺的前身。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汉阳归元寺的昌宏法师,十分仰慕隆希法师的学识,常到古德茅蓬亲近参学。天长日久,便深得隆希老法师的喜爱。1909年,隆希自感年事已高,西归将至,他经过缜密考察,终于选定昌宏作为接班人,并郑重举行仪式将古德茅蓬的寺产及临济宗衣钵传给昌宏。

  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爆发,古德茅蓬附近的刘家庙一带,成为阳夏保卫战的最初战场,昌宏率领僧众,冒着枪林弹雨,对起义军展开战地救护。因此,中华民国成立后的1914年,古德茅蓬获得了副总统黎元洪亲自改名题匾“古德寺”的殊荣,同时也收得了四面八方的大量捐助。昌宏住持把古德寺真正办成了一座十方僧众往来栖心之道场,该寺心性好古,普度以德,是一座以净土宗为主的净禅双修寺院,古德寺步入全盛期。

  研究古德寺的历史,不能忘记前后两位祖师,先是隆希法师,继是昌宏大和尚。据说归元寺五百罗汉中的第339尊阿氏多尊者,就是按照昌宏的原形塑造的。昌宏作为当时归元寺的领导者之一,又是古德寺的开山祖师,深受大家爱戴。

慈学法师回忆古德寺开山祖师昌宏大和尚  刘建林摄

  圆通宝殿是古德寺的核心建筑。这座宝殿结构奇特,设计精美,加上优质的砖混结构,虽历经劫难,至今依然妙相庄严。圆通宝殿仿照缅甸的阿难陀寺建造但又不是照搬照抄,它大手笔吸纳东西方文化,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仅宝殿和与之配套的两条长廊,就极具魅力地展示了佛教的大千世界,成功实现了单体殿堂的建筑风格多样化。

慈学老法师     刘建林2010年摄于莲溪寺

  其门廊呈三角型分两层朝后递收向上,烘托了顶部中心的高耸山花,这种古典主义罗马风格建筑的表现手法,强化了宝殿正立面的宗教神秘感。使用的贝叶形拼饰的火焰券门楣,属南传佛寺的典型特征。它内外墙之间的回形步廊和处处可见的改良方柱,仿佛把人带入了希腊神庙。外墙四壁的尖券拱和玫瑰圆窗,呼应殿顶林立高耸的尖塔,整个建筑充满了哥特式教堂那种伸向天空的上升感。殿顶四周的96个莲花方墩,源自中国的传统望柱,寓意“国之四维、天圆地方”,远看颇具皇家气派。

冬季里的古德寺   刘建林

  殿顶在每四个莲花方墩前树立的菩萨像,采用了佛教汉化后创造的二十四诸天。大小佛塔共九座,寓意“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中部的五座佛塔,表示佛教密宗崇奉的五位佛:中央毗卢遮那佛,代表法界体性智;东方阿閦佛,代表大圆镜智;南方宝生佛,代表平等性智;西方阿弥陀佛,代表妙观察智;北方不空成就佛,代表成所作智。另外殿顶四个墙角的四座佛塔,则分别表示了大乘佛教崇奉的四大菩萨与四大名山:即文殊与五台山、普贤与峨嵋山、观音与普陀山和地藏与九华山。九座塔的参差布局和优美的流线型塔身,以及内外墙面装饰的花卉、狮头、象头和大鹏金翅鸟等建筑细部都充分再现了曾风靡印度和东南亚各地的帕那瓦建筑风格。 

圆通宝殿细部    刘建林摄

  1954年10月19日上午,印度总理尼赫鲁及女儿英迪拉·甘地等一行9人,在湖北省政府主席刘子厚、武汉市代市长王任重和市佛协代表大鑫法师的陪同下,兴致勃勃参观了古德寺。客人们对于武汉市拥有一座印度帕那瓦建筑风格的群塔型寺庙,表示了极大兴趣。这是古德寺解放后接待规格最高的贵宾。

  建林给我展示一张从未面世的图片,极其珍贵。这是一幅缅甸阿难陀寺住持释静学1911年志庆中国汉口江岸古德寺住持昌宏老和尚升座联。历经百年沧桑,能够保留至今,实属万幸。

  武汉市德高望重的佛门领袖、今年96岁高龄的莲溪寺慈学老法师深情回忆古德寺开山始祖昌宏大和尚的功德。与我们同行的高双桂乃慈学的关门弟子,双桂是《一位公社女书记的日记》的作者,江汉大学教授,她情系佛门,是因为她是武汉佛教现代史中极具威望、曾陪同尼赫鲁和英迪拉·甘地参观古德寺大鑫老和尚(1887-1961)的外孙女。有人质疑她是共产党员,为什么对佛教如此信崇?双桂答:“马克思主义讲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佛教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理念,与共产党人的为人民大众服务的理念并不悖。对于人类社会优秀的文化遗产我们都应珍惜,对于传承文化和丰富发扬优秀文化的人都值得尊重,所以尽管我是共产党人,但我同时尊重不同信仰的智者和大德者”。

 古德寺的辛亥往事,离不开阳夏战争中的刘家庙。如果说武昌首义,是工八营打了一枪就胜利了,未免幼稚可笑。一个庞大的帝国,即便是腐朽之极,也不会自己退出历史舞台。新旧力量必须经过殊死搏杀,社会才能巨变,历史才能进步,何况是推翻千年帝制

1911年,缅甸阿难陀寺释静学志庆古德寺老和尚升座联  刘建林摄

 武昌首义一夜成功,满清统治者恼羞成怒,派陆军大臣荫昌率重兵南下剿杀,第一站就是刘家庙车站。1911年10月18日到11月27日,历时41天的“阳夏保卫战”,牺牲了成千上万人。

  当年隐于刘家庙车站旁的古德茅蓬还不显山露水,周边从黄浦路到丹水池,方圆大约4公里的范围内,是南下清军沿铁路线进攻武汉三镇的唯一通道。是阳夏保卫战打响的第一个战场,同时也是辛亥革命军首战告捷并与清军展开“拉锯战”的地方。在昌宏住持的率领下,古德茅蓬僧众,倾全寺之力,不畏艰险,发参与救护辛亥革命军伤员。并且,还在寺院后自己菜地里集中掩埋烈士遗体,据统计,长眠于此的革命军烈士3000余人。因此,孙中山先生1912年4月13日,专门到此凭吊。所以,2011年古德寺列入辛亥百年武汉纪念地全路书。

  武汉市宗教界具有光荣革命传统,在社会突变,民族危亡关键时刻从不缺席。由郭迅先生出品的“保卫大武汉”扑克,其中“梅花7”那张牌的图片颇具视觉冲击力,两排整齐的男青年打着“佛”字旗,整装待发,原来是1938年1月汉口佛教徒组成佛教救援团,投身救助中国军民的工作中。出家修行的僧侣本是远离现实世界的小众群体,正如当年学生感叹: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一样,僧侣们也离开了安静的寺庙,走到抗战第一线,这是抗日战争必定是“全民抗战”的真实写照。

 1938年1月汉口佛教徒组成的佛教救援团

钩沉三镇轶闻 讲述武汉往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百年古德寺,中国最奇葩的佛寺
汉口尼众寺院古德寺
一座国内罕见的寺庙——汉口古德寺
汉口古德寺,中国佛寺第一奇葩(叶平)
武汉这个“西式尼姑庵”,隐藏在汉口闹市中,不供奉三世佛和罗汉
武汉解封!江城八大古寺即将呈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