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阳隆中卧龙岗自历史源头走来,襄阳古隆中说:大哥,请您上座

一直以来,襄阳'古隆中'以'隆中'自居,以'号曰隆中'为荣,他们否定历史上关于南阳隆中卧龙岗的客观历史存在。

'襄阳说'的专家、老师们,只要谈及'隆中'那就是襄阳,但他们的观点符合历史真相吗?当然说'不'!

因为历史往往被忽略的细节,可能就是历史真相……

人教社编辑组的老师们,在没有受到沔之阴'方面'干扰的情况下,经过精心研究历史,溯源历史真相,终对'襄阳隆中'说:不!历史上还有一个南阳隆中卧龙岗真实存在呢……这是教科书的进步,下一步把襄阳伪'隆中'删除即可!

这是襄阳古隆中的史源《三国演义》节选,被襄阳古隆中专家

@晖光日新

奉为至上'真理'!

@晖光日新

@语文老木

@邓城居士

@你说青涩最搭初恋

@蒙村老李

@杜襄阳

@有毒的小鑫鑫

@襄阳人在长安

@向往飞天

@蓑衣寒江雪

@双沟叶枫

@晖光日新

古隆中的专家组同志们,你们对人教社教科书这个回答还满意不?[呲牙]

如下图

@晖光日新

@语文老木

古隆中专家,饥不择食、慌不择路地把《三国演义》当成襄阳古隆中的历史。

人教社溯源历史,诠释历史上的隆中有两个。

一、南阳隆中卧龙岗

1、史源于诸葛亮'诫子书'。

南阳城被九座孤山拱卫环抱,'宛中,隆',隆在宛中,隆在其中者,隆中也。

公元234年,诸葛亮在五丈原临终之前,留书信于儿子诸葛瞻。《诫子书》写到:'余自隆中结构茅庐于卧龙岗下者,非自甘贫贱也,祖父俱汉名臣,襄阳城里,门阁何高大也,但生于离乱之世,欲立庄舍于南阳,以便躬耕稼穑,岂来先帝三顾之隆,义难拒却,不得已将农事竟付汝之叔均也,余今职据丞相,任授军师,留身于四(西)川,岂至愿也,翘首企望襄阳,再欲与兄弟相为聚首勿能也。.......'

诸葛亮本人认定:余自南阳隆中结构草庐于卧龙岗下躬耕稼穑——其清晰地把'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的地标精确定位,就是'南阳隆中卧龙岗'这个地方!

2、公元234年,黄权及其蜀将旧部在宛城得到诸葛亮病逝五丈原的消息后,为感念诸葛亮的品行,就在宛城西郊卧龙岗诸葛亮躬耕之草庐旧墟,复修缮草庐曰诸葛庵用于私祭,以此怀念,这也是南阳武侯祠的起始雏形。南阳当地使用'诸葛庵'称谓武侯躬耕之草庐,独特的南阳地方口语世代相传,这是对武侯躬耕于南阳之草庐有力印证。

西晋时,晋武帝曾经多次询问诸葛孔明的信息,而刘弘将军曾经是晋武帝的'同学'。西晋惠帝时,内外朝野的复杂环境,晋惠帝需要树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臣良相楷模,于是诸葛武侯这个对于天下都尊崇的忠臣良相形象跃然而出……晋惠帝为纪念先贤孔明,命令镇南将军荆州刺史刘弘到诸葛亮故宅举行祭祀活动。刘弘又差李兴起祭文及碑刻,名《祭诸葛丞相文》。

祭文曰:“天子命我,于沔之阳,听鼓鼙而永思,庶先哲之遗光,登隆山以远望,轼诸葛之故乡……”

大唐一统后,将东晋南北朝战乱割据时期,私人各自编纂的历史,抛弃糟粕,纳其精华,并进行了统一的归纳、辨析、认证和编纂,官修史书,确定了诸葛亮躬耕于南阳隆中卧龙岗的历史事实,并翻修草庐,正式成为人们祭拜诸葛武侯的场所。

《诸葛故宅铭》是一篇完整的祭文,祭文开始记述'事由'为序,随后展开的是祭文内容:

有祭祀缘由——天子命我。

有祭祀方位——于沔之阳。

有祭祀目的——庶先哲之遗光。

有祭祀仪式——听古鼙而永思。

有祭祀活动过程及行进地理坐标——登隆山以远望,轼诸葛之故乡。

隆山——湖阳东二里隆山,这是《水经注》记载于沔之阳地区唯一名隆山的地方,也是见于所有史著文献唯一名'隆山'之山。

王隐《蜀记》收录了《诸葛故宅铭》这一篇祭文,王隐把于沔之阳诸葛故乡名隆中。记载曰:“晋永兴中,镇南将军刘弘至隆中,观亮故宅,立碣表闾。”

3、《金石林时地考》明赵均编撰。赵均,字灵均,吴县(今属江苏省)人。其父赵宦光曾编《说文长笺》,并对篆隶书法颇有研究。

赵均继承家学,也喜欢搜集金石,并进行考证。本书是取《东观余论》、《宣和书谱》、《金石略》、《墨池编》、《集古录》、《隶释》、《金石总要》、《箓竹堂碑目》、王世贞《金石跋》等各家书目所载,以及明代陆续发现的金石,按照陈思《宝刻丛编》的体例,依明代区划,并分别时代,加以编撰。其中有些考证,订正了他书之伪。

赵均《金石林时地考》载:

诸葛庐“在南阳城西南七里”。迨至唐代,此处草庐仍存,内有唐《诸葛庐碑》(后佚)。

明赵均《金石林时地考》亦载:

“登其顶可瞰南阳,因势隆然,蜿而起伏,其为隆起之中,故名隆中。'

4、明嘉靖皇帝派驸马邬景和来南阳隆中卧龙岗公祭孔明先哲——这是大明王朝的国家认定(下图御赐古碑伫立南阳隆中卧龙岗上):

5、元好问的南阳隆中卧龙情。

丰山一何高,古屋苍烟重。开门望吴楚,鸟去天无穷。连山横巨鳌,白水亘长虹。川原郁佳气,自古南都雄。炎精昔季兴,卧龙起隆中。落落出奇策,言言揭孤忠。

这段节选元代大诗人元好问的《丰山怀古》,元好问时在南阳做了九年县令。

勉县武侯祠795年唐碑记载(下图):

二,襄阳古隆中的史源。

1、公元400年左右,东晋人习凿齿先生著书的《汉晋春秋》曰: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

2、盛弘之、郦道元、司马光等相关'隆中'的论述,都是'号曰隆中'的衍生物。

3、史源于《三国演义》。

4、史源于苏轼《万山》诗:

回头望西北,隐隐龟背起。

传云古隆中,万树桑柘美。

5、襄阳古隆中史源于清光绪《邓州县志》和《新野县志》。

头条的朋友们,你们怎么看待南阳隆中卧龙岗与襄阳'号曰隆中'或襄阳'古隆中'的呢?人教社教科书这样注解可以吗?将来把襄阳伪'隆中'删除可以吗?

这是文章尾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国人物故居今何在(3)·南阳卧龙岗和襄阳古隆中,诸葛亮住哪
明诸葛祭文碑认定南阳卧龙岗为躬耕地,嘲讽、否定襄阳“古隆中”
湖北导游词之襄樊古隆中
襄阳 古隆中及襄简王墓
诸葛亮“辟谣”:我没在襄阳种过地!
航拍南阳武侯祠:诸葛躬耕地 胜迹卧龙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