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襄阳古隆中史源解密,其'自相矛盾、自我否定'能成为历史依据吗?|南郡|南阳|古隆中|襄阳|诸葛亮|隆中

一、襄阳古隆中的历史史源,无非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习凿齿先生说'襄阳有孔明故宅'。

释义:'孔明故宅'归属襄阳境辖区。

2、《汉晋春秋》曰: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

释义:'孔明故宅'就是'亮家'就是'号曰隆中',其归属'南阳邓县'境辖区。

习凿齿先生本人'襄阳有孔明故宅'说,否定其'邓县隆中'说。

3、司马光《资治通鉴》曰:(建安)初,琅琊诸葛亮寓居襄阳隆中。

司马光认定建安初,'号曰隆中'归属襄阳辖治,故名襄阳隆中。

司马光否定'邓县隆中'说,把'号曰隆中'地理归属襄阳辖管。

二、辨析'号曰隆中'或'邓县隆中'之地理归属。

1、习凿齿先生说:秦兼天下,自汉以南为南郡,自汉以北为南阳郡……汉因之。

佐证:南阳郡在汉水以北地区,汉水分界南郡和南阳郡于南北。

习凿齿本人佐证'亮家'、'号曰隆中'不是汉水以北南阳郡境,它们居汉水以南归属南郡所辖——习凿齿先生本人否定汉水以南'号曰隆中'归属汉水以北南阳所辖。

2、东汉张衡曰:南都者——陪京之南,居汉之阳。

佐证:东汉南阳郡居于汉水以北地区,印证习凿齿先生的两汉边界论。

3、襄阳县志记载:初平元年,刘表迁徙荆州州府所在地于襄阳……

佐证:万山以西,汉水以北为邓县县境——印证习凿齿先生的两汉边界论。

4、楚灭邓国置邓邑,秦灭楚国把邓邑置邓县,邓县县境辖新野县以南,蔡阳县以西,山都县以东,汉水以北地区,归属南阳郡,两汉因之。邓县魏晋时归属襄阳郡,南朝宋、齐时属于京兆郡……

佐证:邓县县境在汉水以北——印证习凿齿先生的两汉边界论。

5、秦置中庐县于庐国境,居汉水以南,归属南郡。

襄阳县始建于西汉初,辖汉水以南,中庐县以东,邔县以北的地区。

佐证:襄阳县县境、中庐县县境居汉水以南——印证习凿齿先生的两汉边界论。

综合以上历史沿袭传承史著文献记载:

汉水以南'号曰隆中'不是汉水以北邓县县境,也不是南阳所辖,而'襄阳说'的史源基础'邓县隆中'是一条杜撰附会之伪地理归属。

'号曰隆中'自古以来就不是邓县所属。请问襄阳说史学大咖们:'邓县隆中'何解?

三、参考相关史著文献关于南阳郡和南郡的边界记载:

1)《史记·秦本纪》载:“(秦昭襄王)三十五年,佐韩、魏、楚伐燕。初置南阳郡。”注引《正义》(唐·张守节著)曰“秦置南阳郡,在汉水之北”。

2)《释名》云'南阳':“在中国之南而居阳地,故以为名焉。”

3)《晋书·地理志》又云:“及秦,取楚鄢、郢为南郡,又取巫中地为黔中郡,以楚之汉北立南阳郡。”

4)其他相似的记载还有《楚地记》云:“汉江之北为南阳,汉江之南为南郡”( 见《太平寰宇记》卷之一百四十五)

5、《资治通鉴·周纪五·赧王四十三年》记载:“秦置南阳郡,以在南山之南,汉水之北也”。

6、《元和郡县图志·山南道二》记载:“秦昭襄王取朝地,置南阳郡,以在中国之南而有阳地,故曰南阳”。

7)、《汉书补注·地理志》“南郡” 条的记载,《路史·国名记》中引《地纪》曰“汉江之北为南阳,汉江之南为南郡者是也” 的记载。

综合以上史料文献记载辨析论证,解决'邓县隆中'地理归属问题,是解密襄阳古隆中史源真伪的一个最基本课题,襄阳说的史学大咖们,'号曰隆中'是否归属邓县?请你们论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贤正潘:《考证“诸葛亮躬耕地”首先排除隆中》
“古隆中”飘忽错乱的背景与成因
都知道诸葛亮是南阳长大,躬耕于南阳,为什么襄阳老抢呢?
万山以西是邓县并不意味着古隆中属邓县
襄阳 古隆中及襄简王墓
诸葛亮与躬耕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