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百里杜鹃:希望生态与经济得以共赢

百里杜鹃位于贵州西北部的毕节市中部,南与黔西县相邻,西北与大方县接壤,东邻金沙县,总面积600余平方公里,享有“地球彩带、杜鹃王国、养身福地、清凉世界”之美誉。拥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世界唯一的杜鹃花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贵州省级自然保护区等多项品牌,被喻为全国低碳旅游实验区、亚洲·大中华区十大自然原生态旅游景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花园,中国春观花、夏避暑、秋休闲、冬赏雪等生态旅游胜地。1987年3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将百里杜鹃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同时列为贵州省“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1993年5月,原国家林业部批准建立百里杜鹃国家级森林公园。2001年列为毕节地区地区级自然保护区。2006年,成立了贵州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贵州百里杜鹃国家级森林公园、贵州百里杜鹃自然保护区)党的工作委员会和管理委员会,为毕节地委、行署正县级派出机构,对百里杜鹃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2008年1月1日正式调整大方县普底乡、大水乡和黔西县金坡乡、仁和乡4个建制乡以及大方县黄泥塘镇的在拱、箐门,百纳乡的龙竹、龙峰、龙平,黄泥乡的戛木、大堰5个村,黔西县红林乡的岩脚、石笋2个村。共辖4乡、2个办事处56个村(居),辖区面积600平方公里,辖区内居住人口10万人。                    

2007年7月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2580公顷(核心区2253.8公顷,缓冲区2119.1公顷,实验区面积8207.1公顷)。2010年11月,将自然保护区面积由12580公顷调整为10982.4公顷。2013年,将百里杜鹃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0982.4公顷变更为9669.06公顷(核心区1461.1公顷,缓冲区1529.6公顷,实验区面积6678.36公顷)。  

本来是很好的一个生态区域,杜鹃花的多样性在全球罕见,但是,近年来却开始出现古大杜鹃花树成片死亡的现象。通过百里杜鹃保护区与现场专家共同核实,整个区域内杜鹃花都有不同程度的退化现象,特别是马缨杜鹃,退化现象明显,花形变小,幼嬾枝难以抽条,叶形不舒展。有死亡现象的杜鹃花林面积超过200亩,2016年就发现死亡12737株,死亡的杜鹃树95%以上的都属于马缨杜鹃大树。其中:严重受灾面积为62.48亩,总株数16708株,死亡株数9357株,占总数的56%;异常有死亡迹象的6850株,占总数的41%;正常的501株,占总数的3.0%;一般受灾面积为126.69亩,共计44504株,死亡的3560株,占总数的8%,95%以上的都属于几十年上百年的马缨杜鹃大树,异常有死亡迹象的4005株,占总数的9%,正常的36939株,占总数的83%。2017年虽然采取了许多措施,但也没有抵挡住杜鹃花继续死亡的现象,只是比2016年稍好一些。

通过采样检测,发现死亡杜鹃存在根腐病、茎腐病、溃阳病、叶枯病、叶斑病、锈病等,也有白蚁、蚜虫、小木蠹等危害,但没有明显的主流病害,应该考虑综合因素影响造成环境改变引发。

自然因素方面:

  我们知道,杜鹃一般生长于海拔500-2500米的山地疏灌丛或松林下,喜欢酸性土壤,是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只有极少数种类(如荔波杜鹃)生长于碱性的石灰土。杜鹃性喜凉爽、湿润、通风的半阴环境,既怕酷热又怕严寒,生长适温为12℃至25℃,夏季气温超过35℃,则新梢、新叶生长缓慢,处于半休眠状态。忌烈日暴晒,适宜在光照强度不大的散射光下生长,光照过强,嫩叶易被灼伤,新叶老叶焦边,严重时会导致植株死亡。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异常,极端温度现象频繁发生,强烈日光时数增加,是杜鹃树的自然威胁因素,但从整体发生情况看,人为干扰是主要原因。

  人为因素的影响:

  1、旅游设施过密,建筑材料改变杜鹃生长环境。

据统计,普底景区、金坡景区、戛木景区、杜鹃花王景区的原始杜鹃花林共有8617公顷,共修建游步道36627米。其中:普底景区3581公顷,修建游步道17159米(2956米的步道建于管委会成立前),其中五彩路片区5367米(木栈道1073米),数花峰、云台岭片区4867米,蘑菇亭、醉九牛片区6961米,人迹罕至闲置高达20%,两条步道间距小于10米的达30%,步道宽2至6米。金坡景区1352.8公顷,修建游步道9068米(838米步道建于管委会成立前),百花坪至凝香台5715米,锦鸡箐至万花楼953米,马樱岭2400米。两条步道间距小于10米的达25%(马樱岭到锦鸡箐路段888米步道与观光车道并行)。戛木景区1858.9公顷,共修建游步道6900米,全部建于管委会成立后,两条步道间距小于10米的达60%。杜鹃花王景区1824.3公顷,共修建游步道3500米。这些都只是2016年底的数据,实际上2017年还有所增加。可以看出,新建的游步道存在布局过密、步道过宽的情况。

  旅游设施如游步道、休憩设施的设计缺乏环境保护的理念,多数设施虽然采用仿生态的设计,如仿树干的栏杆、和长椅等,但施工却采用钢筋构型、水泥砂浆塑形的方式,建筑材料乱堆放和设施本身不环保,长期的雨水冲洗会导致设施周围的土壤酸碱度的改变,造成杜鹃生境局部改变,从而影响杜鹃的正常生长。

  2、超负荷接待游客影响杜鹃林的自然更新

近年来,随着百里杜鹃的名气增大,游客数猛增。仅清明小长假,2013、2014、2015、2016年三天游客接待量日均超过20万人次。2014年4月6日清明小长假当日,游客接待量超过30万人次,排同期全国旅游景点游客接待量的首位;2016年三天清明小长假游客接待量达91万人次。而旅游部门对游客活动没有有效的应对方案,超过环境承载量的旅客进入景区后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杜鹃植株造成无法修复的机械破坏。景区一些观赏价值较高的百年杜鹃古树被游客频繁攀爬拍照,树干表皮造成严重损伤,部分树枝直接折断,影响杜鹃当年的结实率。(2)影响杜鹃生长的局部生态环境。最为明显的是步道两旁,大量游客频繁进入,致使杜鹃根际土壤被踩实,根部环境的透水、透气性降低,导致杜鹃长期缺肥缺水,枝条变细、叶片变小、花朵变小,种子质量下降,最终影响杜鹃林的自然更新。据观测,普底景区醉九牛、数花峰、云台岭、五彩路一带5公里;金坡景区百花坪、万花楼、马樱岭一带4公里;戛木、杜鹃花王景区3.5公里游客密集核心观花区步道两旁左、右10米范围内基本上找不到杜鹃花幼苗。为了旅游发展而新建设的旅游设施加剧了杜鹃生境片段化,使杜鹃基因交流下降,造成退化。主要表现在:(1)建设项目的增加导致生境片段化。在普底景区修建的“三园项目”(即木兰园、樱花园、杜鹃园项目)占地21.3公顷;地景公园、展览馆、主会场、红军广场,占地14公顷;普底、金坡、戛木、杜鹃花王四个景区内修建的36627米步道、普底景区公路普底街——管委会——大苗寨、大荒坡沿线5.6公里公路,金坡景区12.6公里观光车道,戛木景区3.2公里公路,杜鹃花王景区2.1公里观光车道导致生境片段化。(2)矿山开采加速生境片段化。3)农户农耕活动造成生境片段化。景区内农户开荒,非法占用林地现象严重。这些因素都加速了生境的破碎,造成景观的不连续。

  3、不当的经营模式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

管理会为了能在短期内达到更好的景观效果,分别于2009、2012、2014年在普底景区公路普底街——管委会——大苗寨、大荒坡沿线5.6公里公路两旁的原始杜鹃花林带10至20米范围进行除灌清杂、清表植草;在金坡景区、戛木景区、杜鹃花王景区主要观花景点进行大面积除灌清杂。杜鹃喜阴凉环境,其在自然生境中属于灌木或小乔木,一般生长在大乔木之下,与其它的灌木、杂草组成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而除灌清杂、清表植草会打破这种平衡。主要表现为:(1)抗性降低。却除上层遮挡的乔木,将杜鹃林冠层暴露在整个林冠上层,长期受阳光直射,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导致其对自然灾害和极端气候的适应性降低。近几年来,杜鹃在盛花期遭遇低温、多雨、高温、冰雹等极端气候都表现出较差的抗性,观赏期和观赏性明显受到影响。(2)加速退化。正常情况下生态系统的退化是个缓慢的过程,表现为群落的自然演替。除灌清杂后,稳定的生态系统被打破,演替的进程被加快,杜鹃的退化现象明显。清杂区域如普底景区公路沿线、五彩路、醉九牛、数花峰、云台岭,金坡景区12.6公里观光车道两旁、百花坪、万花楼、马樱岭等地,杜鹃花出现退化衰败,马樱杜鹃、大白杜鹃尤为突出,出现分枝分叉多、花叶逐年缩小、顶端普遍枯死现象。(3)病虫害明显。物种越多的生态系统越稳定,除灌清杂降低物种的多样性,森林的健康度下降,导致森林病虫害时有发生。在今年5月初的有害生物调查中,发现戛木村箐脚组的四棱碑(一、二、三号步道周边,即卧树岗、老土司、旺子台、杨梅王四个景点)33.3公顷的面积,普遍有蚜虫侵蚀,50%的新叶片上有50--100只蚜虫,尤其是马樱杜鹃,每片新叶上多达150只。除了蚜虫,小木蠹等侵害树干的害虫也比较常见,导致杜鹃非正常死亡数量增加。

  4、外来物种的引进成为潜在威胁

  引进外来物种会带来其它的病虫害,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存在潜在威胁。2011年,在普底景区醉九牛至五彩路中间,实施7.3公顷木兰园、9.3公顷樱花园、4.7公顷杜鹃园项目共21.3公顷;2012年,在普底景区数花峰、云台岭反背实施33.3公顷梅园项目,在金坡景区倒马坎实施4公顷茶花园项目;2013年,在鹏程管理区启化村实施万亩紫微园项目,项目点与普底景区的直线距离为1000米。这些项目面积大、种类多,对整个杜鹃林带的潜在威胁较大。

  5、自然保护区管理无力,规划不合理

百里杜鹃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即原生杜鹃林,但在百里杜鹃保护工作执行无力,各部门之间不协调不配合,旅游、建设部门明显强势,无视保护区的规定和管理,使保护工作难以开展。在以前“近期花让煤、远期煤让花”的指导思想下,几次保护区调规后,反而显现出对杜鹃花的保护不足。目前普底、金坡、戛木、杜鹃花王有保护价值的杜鹃原始林四个区域共计8617公顷。其中,普底3581公顷,在现有的省级保护区划定范围内,核心区0公顷、缓冲区0公顷,实验区1158.7公顷,2422.3公顷在保护区外;金坡1352.8公顷,核心区119.1公顷,缓冲区131.8公顷,实验区773.3公顷,328.6公顷在保护区外;戛木1858.9公顷,核心区187.7公顷,缓冲区100.7公顷,实验区358.2公顷,1212.3公顷在保护区外;杜鹃花王824.3公顷,核心区454.7公顷,缓冲区303.8公顷,实验区387.5公顷,677.7公顷在保护区外。

  建议

  1、拆除闲置的旅游设施

  拆除闲置的步道,恢复杜鹃的生长空间。如普底景区保护站至管委会4876米步道;金坡景区锦鸡箐至三筒土2400米、马樱岭至木房子538米、木房子至锦鸡箐350米、六广驿站630米步道;戛木景区四棱碑一、二、三号两条步道间距小于10米的3000米步道;杜鹃花王景区花王四周26米步道。

  2、实行景区轮休制度,开发其他绿色旅游

  由于杜鹃花期较短且集中,采取限制游客量来保护生态系统很难执行。因此,实行景区轮休制度能给森林生态系统自我修复提供足够时间。百里杜鹃自然资源优越,应积极开发其他低碳绿色环保旅游,缓解百里杜鹃季节性旅游的尴尬。

  3、减少人为干预

  在已实施过除灌清杂、清表植草的区域应该立即停止这些行为,恢复已经受损的生态系统。而在其它乔木层生长过于旺盛,已经影响林下杜鹃生长的区域,应先进行规划、设计,并通过专家评审后实施,做到适度除灌清杂。

  4、加强杜鹃资源保护

  组织专家团队制定百里杜鹃资源保护方案;重新修订百里杜鹃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区域,将有保护价值的林带划入保护区的核心区内;将杜鹃种群丰富、价值较高的区域划为就地保护区。强化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成立省地共管的资源管理机构,有效监督地方政府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的乱象行为。在景区增加杜鹃花科普宣传牌、友情提示牌等,规范游客旅游行为,倡导文明旅游。

  5、加强科研监测,建立长期合作机制

  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组建一支专家队伍,建立长期的综合监测系统,监测森林生态系统的种群结构的变化、气候变化对其的影响、人为活动对其健康的影响等,预测生态系统的变化趋势,为百里杜鹃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客观科学的决策依据。加强对外来物种的监控。对已经引入的外来物种进行严密监控,对即将引入的外来物种进行生态风险的评估。

  6、严格管理保护区内的建设工程

  旅游设施的设计和选材要体现生态理念,在景区内布设的旅游设施在选材尽量选用环保材料,设计上尽量贴近自然。如步道选择透水砖铺设,或用透水砖镶边里面铺设碎木屑或细砂石;休憩的设施则采用原木,或就地取材用林区枯立木来制作等,这些环保的材料或制作方式能充分彰显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的理念。

  问题实际上管理者也已经发现,也请了诸如贵州师范大学的专家等加以研究。但即使是已经找出了问题之所在,也难以抵挡短期经济利益的诱惑,总报着一种侥幸心理。又快要到杜鹃花时节,发自内心地担心,那一片杜鹃,如果不加强保护,科学地利用,究竟还能够坚持多少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谈古论今话贵州-21 毕节百里杜鹃风景区
世界最大的天然花园——百里杜鹃
【原创】杜鹃花开满山红
百里杜鹃 看不一样的杜鹃花海
杜鹃花海
小学三年级写景作文:家乡的杜鹃花_900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