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写作教学过程指导心理
写作教学过程指导心理
【专题名称】中学语文教学
【专 题 号】G31
【复印期号】1998年03期
【原文出处】《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年04期第121~124页


    写作是凭借语言文字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心智活动。它既是一种技能活动,也是一种智力活动。写作教学过程是指教与学两方面的活动过程,教的活动过程主要是通过命题、指导、批改、讲评等四个环节,根据学生的写作心理活动规律,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指导;学的活动过程是指观察积累、审题立意、选材谋篇、遣词造句、修改润色等训练程序。在这双边活动过程中,既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又要使写作活动规律与心理活动规律相协调。现就写作教学过程指导心理作一探索。
      命题心理
    认真研究命题,是中学作文的一个重要课题。命题得当与否,是直接关系到作文效果好坏的问题。题目出得好,学生有东西可写,写起来得心应手,思路畅通,文从字顺,收效大。反之,题目出得不好,命题脱离学生实际,学生没有东西可写,或者命题超出了学生的能力,即使学生冥思苦想,也不得要领,难以提高表达能力,收效必定不大。恰当的命题,是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写好作文的重要条件之一。命题与学生的心理因素都有密切的关系,凡是符合学生心理的命题,能引起学生写作的兴趣,激发学生写作激情,给学生有倾吐为快之感。所以命题要研究学生心理;要联系实际,有的放矢;要有一定的范围和根据,具体阐述如下:
      一、适应青少年心理特点命题
    作文的目的是使学生开拓视野,激发情感,培养写作能力,发展智力。要达到此目的,必须从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去探索。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个性、不同写作基础的学生,对作文命题的反映有所不同。学生写作的主观能动性是内因,教师的启发指导是外因,它为学生学习写作创造条件。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了解学生的情况,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调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研究他们对命题的反映是十分重要的。
    笔者对上海市重点中学的729 位同学作过一次喜欢哪类作文形式的调查:

参加调查人数   作文形式   人数    占调查人数的百分比              729    喜欢自己拟题   320       43.89%              729    创造想象命题   149       20.43%              729     材料作文     94       12.89%              729    喜欢命题作文    66        9.05%

    为什么喜欢自由拟题和创造想象命题呢?他们的回答是:自由灵活,无拘无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思想不受任何限制,可以纵横驰骋,凌空翱翔。
    命题作文,学生究竟喜欢哪些题目?不喜欢哪些题目?笔者又作了一番调查。调查表明,凡是符合学生心理的命题,就能引起学生写作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写作欲。反之,不符合学生心理的命题,学生一看到题目就厌烦,增加心理压力,产生害怕心理。由于初、高中学生心理年龄特征不同,对命题的要求也就各异。刚进初中的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正在日益发展,但思维中的具体形象成份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加上生活经验不足,要进行较高形式的抽象概括还有一定的困难,常常要借助于直觉形象。所以我们在命题时,要适应这一情况,让学生写一些亲眼目睹,直觉形象的题目,如《进中学的第一天》、《新老师给我的印象》等。初二学生身体的突然增长和性开始成熟,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已进入“成人世界”,他们比初一学生有着更大的独立性和自觉性,要求别人以成人标准来看待自己,反映在命题上,他们对《假如我是校长》、《假如我是语文教师》等题目感兴趣。初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还不够成熟,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片面性,他们写的议论文,往往有时表现为以偏概全,绝对化。一般说理较肤浅,简单论说后便得出结论,他们怕写议论文,针对这些情况,开始时,可以命一些从记叙文到议论文的过渡性题目。如《划船的启示》、《由“为学”所想到的》、《登山的思索》等,让学生从一种活动或某一件事中悟出一个道理来,以发展其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高中这个阶段,由于生长成熟及各种能力的增强,不仅生理上有急剧的变化,而且心理上的变化也特别激烈,具有少年向青年过渡的特点。他们的智力、体力的发展,以及道德品质的成长,逐渐达到成熟而接近成人的水平。他们在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都具有与初中生不同的特点。随着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的发展,他们好怀疑、爱争论,不满足于教师的讲解和书本上现成的结论,喜欢探求和争论,对有独立思维特点的命题有兴趣。如《愚公不愚》、《狂人不狂》、《对××事件的看法》等,他们会去寻找论据来进行论证,这对他们发展思维的组织性、批判性和深刻性是有裨益的。
    高中学生理论思维得到了发展,知识的深广度增加了,他们的理解力和辩证思维的能力有所提高,尤其喜欢写一些富有哲理的文章。对于《苦与乐》、《顺境与逆境》、《张和弛》等一类命题,一般都能从两方面辩证地来分析论证,设想从多角度、多方面来求结论。从一因多果、一果多因来思考,辩证地看问题。这个阶段的学生更关心国家大事,喜欢阅读报刊,尤其是有关政治生活道德修养的内容。他们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社会上发生的大事,喜欢议论,谈看法,如对香港回归、党的十五大、八运会等。
      二、结合讲读课文命题
    教师要引导学生向范文学习。学观点、学知识、学语言、学技巧,吸取营养,并运用所学知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可结合单元设计、课文讲演,设计一些作文命题。让学生通过仿写,掌握有关写作知识,使知识转化为技能。结合讲读课文命题,主要有下列两方面:
    1.结合范文的思想内容命题
    如学了《故乡》,写《今日宏儿访水生》。学了《卖炭翁》,改写为《卖炭翁的故事》。学了《纪念白求恩》,写《白求恩的精神永远鼓舞着我》。学了《包身工》,改写为《芦柴棒的故事》或《“芦柴棒”还健在》。学了《孔雀东南飞》,改写为《刘兰芝的故事》。学了《药》,改写为《夏瑜在狱中》。学了《孔乙己》,写《一个充满笑声的悲剧》等。
    2.结合范文的表现手法命题
    既可全面结合,也可以结合一点。学习小说和写人的记叙文,可侧重某一个写作方法,如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如读了《祝福》,写《祥林嫂的肖象描写》,读《故乡》,写《闺土的肖像描写》、《×××的肖像》、《我的自画像》。有时可综合写:学习《范爱农》,以人物的交往为线索,可以写《我与他(她)》等。
      三、结合学生的实际命题
    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年龄特征不同,教师命题应采取不同的方法,例如初一学生以写一个人、一件事为主,以写记叙文为主,而高中则可同时写几个人或几件事,以写议论文为主。
    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等实际出发,善于捕捉写作的题材,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人或事,充分调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凡是来自生活实际的命题,学生写起来往往津津乐道。例如:《儿时趣谈》、《难忘的一课》、《课堂记趣》、《我的一段有意义的生活》、《留在心灵深处的记忆》、《我所敬爱的一位长者》、《当我被误解的时候》、《我做的一件荒唐事》等。这些命题让学生写自己经历过的、熟悉的事,写起来就有劲。
      四、结合课外阅读命题
    结合学生课外阅读命题,经常写些读后感及文艺作品的评论等文章,既可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又可丰富学生作文的题材。这类题目面广,例如《读×××》、《评×××》、《我喜爱的一本书》、《介绍一本书》、《生活的强者》、《梨花的品格》等。
      指导心理
    写作前指导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批改与讲评的前提或基础。指导得好坏,直接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败。
    作前指导主要是学生明确目的,增强练习的自觉性,引导学生“写什么”、“怎么写”,帮助他们开拓思路,掌握方法和要领,提高练习的效果。既能解决学生写作过程中的疑难问题,又能防患于未然,避免一些可能产生的偏颇。
    据调查,目前在作文指导中,存在着两种倾向:一是放任自流,教师命题后,让学生自己去写,等待交卷即是,结果是学生感到难以下笔,抓不住重点,不明确中心,即使写出来,也往往不符合要求,而有些学生在不甚了了的情况下,看到题目便写,想一句,写一句,写到哪里就算哪里,根本不考虑质量,能完成“奉命”作文,应付交差便可;一是越俎代庖,给学生设框框,定条条,让学生按教师的固定模式去填词、填句,照葫芦画瓢,其结果导致学生的作文模式化,“千人一面”,“万人一腔”,大同小异,严重影响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因此,写作前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明确“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即明确写作的目的要求,准确理解题意,激发写作欲望,教给写作方法。针对中学生的作文实际,帮助他们开拓思路。应多方引导,积极启发,鼓励学生通过多向思维,求异思维的训练,来拓宽思路,要多引导学生从一个问题、一个材料的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思考,然后从诸多角度的比较中找出自己感悟最深、最能发挥自己特长的角度去写。凡是对生活观察比较细致,体会比较深刻的学生,作文往往写得较好。
    作前指导的内容和范围,具体说来,有以下几方面:
    观察积累指导。指导学生作文,首先要解决来源问题。据调查,作文的困难主要在内容方面。作文不能搞无米之炊,不少中学生握起笔来,感到没有什么可写,或者写起来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其实,中学生范文读了数百篇,写作知识也掌握了不少,不能说脑子里一点东西都没有,那为什么一听到作文,就感到头痛呢?这显然是与中学生不注意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有关。观察是作文的前提,掌握了观察的本领,犹如挖掘学生写作的源头。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所获得的信息,90%是通过观察得到的,中学生要想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首先就得把观察的大门敞开,让外界的信息源源不断地输入大脑,通过观察,积累感性材料。观察是作文教学的导入契机和信息内化的主要手段,中学生求知欲强,喜欢观察,教师应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把握写作契机,因势利导,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审题立意指导。审题是分析题目词语的含义、中心词、修饰词之间的关系,副标题的限制作用,使学生把握题旨,抓恰题鳞,明确选材范围、结构和体裁以及人称等。
    初一、二年级学生审题能力较差,往往作文不知从何下手,或者写得文不对题,审题就要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有时教师审题讲得过多、过细,反而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使得学生懒于思考。所以,要注意启发式,让学生独立思考。一般说来,审题要解决四方面的问题:一是确定内容,该写什么,不该写什么;二是确定重点,明确哪些是重点应详写,哪些是非重点应略写,是侧重写人还是侧重写事;是侧重立论还是驳论;三是确定文体,即根据题目确定写哪一种文体的文章;四是确定人称。指导审题,可采取比较法,用几个题目进行比较。
    立意指导是指导学生如何确立中心或主题。围绕中心选择材料。而初中学生往往不注意立意,看到题目便信手写去,常常写成流水帐,这都是与不明确中心思想有关。文章是以“中心”来统帅,就要养成下笔之前确立好主题的习惯,只有“意在笔先”,心中有数,材料的选择,结构的安排,语言的运用,才会有根据。有位教师教了《挥手之间》这篇课文,要求学生写一个有意义的欢迎或送别的场面,要把送别和欢迎气氛具体写出来。有一篇文章写得很动人,但立意不高,格调低沉,写送别父亲回大西北,写得依依难舍,同情父亲长年累月不能与家人团聚,表达了知识分子过“牛郎织女”生活的痛苦,老师说文章写得不错,但立意低沉,引导学生讨论。有些学生说,你去试试看,不要唱高调。最后老师想结束讨论,但欲罢不能,多数学生认为应写真情实感,说真话,于是老师表态,不能强求统一,鼓励大家保留意见。
    布局谋篇指导。材料选定以后,就要考虑在文章中如何安排组织。就议论文来讲,布局谋篇的过程,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训练学生编拟提纲,提纲是文章的蓝图,是对文章的结构布局、段落层次的总设计,学生编写提纲、修改提纲,实际上是进一步构思的过程,可以使文章条理化。有的教师不注意这项工作,致使学生不善于事先考虑材料的安排,提笔就写,结果,自然是内容无重点,层次混乱。所以布局谋篇指导,要帮助学生理清思路、选择角度、注意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作文指导不要把学生的思路固定在框框里,更不能以教师的思路代替学生的思路,指导方法要灵活多样,有利于开拓思路、活跃想象、激发写作热情。
      批改心理
    批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作文前指导的继续和深入、作文效果的检查,又是作文后讲评的基础和准备,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符合学生心理的辅导。教师通过批改,可以检查了解学生作文的情况,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作文的优缺点,明确努力方向,使学生懂得应该怎样写和不应该怎样写。从而激发思维,活跃想象,提高写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作文批改的原则:一是尊重学生劳动,注意调动写作积极性。具体表现在教师批改时多就少改,尽量保留学生作文的“本来面目”。决不能大批大改,可改可不改的地方,尽量少改或不改。即使改,也要尽量尊重原意,防止用教师的思想代替学生的思想。如果教师任凭自己的看法或主张,随兴之所至,任意增删,把不合自己心意的地方大删大改,甚至把学生作文改得面目全非,通篇是红杠杠、乱涂乱划。这样便会挫伤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使他们丧失信心。
    二是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对学生的作文,不能提出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第一步是先求其“通”,第二步再求其“好”,也就是首先要求他们的作文有具体内容,通顺明白,朴实无华,在此基础上再要求写得生动、简练,主题鲜明,重点突出。
    学生水平不同,特点各异,要因材施教。内向型学生文思深刻而少激情,外向型学生富于热情而容易空泛;女生擅长形象思维、叙事描写,男生长于逻辑思维、议论阐明。教师应按照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批改。对不同写作水平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批改方法。例如对写作能力差的学生可从基本功着眼,先要求他们把话说通,段落分清楚。可在遣字造句上多批改,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对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可帮助他们从立意构思、篇章结构、语言表现力等方面多考虑,提出更高的要求。至于中等水平学生的作文,往往写得一般化,四平八稳,要求他们发挥创造性,从构思立意新颖、独特等方面多考虑,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三是讲求实效。如果教师费心费力地批改,学生不动脑,不动手,那是劳而无功的。批改不仅要提高学生作文能力,而且要培训学生评论和修改文章的能力。因此,教师的主要精力应放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文章的能力上,这样才能收到实效。
    讲求实效,要求教师批得准确,改得恰当,富有启发性。至于批改多少,评语长短,采用何种方法等都要从具体情况出发,讲求效果。
    四是启发思考,多批少改。教师不能代替学生修改,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和自己修改的机会。批改要启发学生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让学生从教师点拨中受到启发,自己把它改正过来。这比教师改好,切忌用中心不突出,层次不清楚等笼统的的批语。
    据问卷调查,由于初、高中学生年龄特征不同,心理状态各异,初中生希望总批中鼓励性语言多一些,有利于调动积极性。高中生则不同,希望具体指导,眉批多一些,最好用商榷性语言,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
    对待差生的作文,最好多进行详批细改,对语言文字基本功太差的,要在字、词、句方面多下功夫去点拨、疏通,对那些生活面窄的学生,指导他们加强课外阅读,注意观察生活,对结构层次散乱的,可和他们一道进行调整梳理,让他们多做仿写练习。要扫除他们心理上障碍,让他们充满自信地克服写作中的毛病,要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切不可一味指责,使他们丧失信心。
    传统的批改方式全由教师批,教师改,现在为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一般组织学生参加批改,如教师先批,学生后改,学生相互批改,学生自批自改,小组集体批改,班级典型批改等。批改的过程,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过程。
      讲评心理
    讲评是写作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命题、指导、批改等环节的归纳、总结和提高。它包括学生评议和教师讲评两方面。讲评是批改的延续和发展,是批改的进一步深化,将批改的情况加以归纳,提高到写作规律上分析,使学生有较深刻的认识。
    讲评要有重点,每次讲评要抓住一、二个带有共同性的重要问题予以解决,不要泛泛而谈。问题分析得透,才能解决得好。讲评可以从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的某一方面去谈。如果学生作文在遣词造句等问题上较为突出,也可以从语法修辞的角度去讲评。
    讲评时对学生作文的成绩或优点,应充分肯定,多表扬,少批评,这样学有方向。缺点、错误也应指出,帮助学生改正。在讲评中,要特别注意发掘学生的创造能力。对学生写作中的创造性因素要善于发掘,那怕是有一个独特的开头,或一个独到的细节,都要启发学生共同分析、评论,予以充分肯定,鼓励大家发挥创造性。
    讲评要讲求效果。要求学生写“作文后记”,便是巩固讲评的有力措施。每次“后记”只谈一、二个问题,篇幅不要太长,要有重点。既可以谈讲评后的收获,对讲评课的意见,也可以阐述自己的写作意图,介绍立意选材、谋篇布局、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写作体会,还可以对自己作文作全面评价,谈成功的经验,或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通过写“作文后记”,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评价作文的能力,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水平,同时,也可养成学生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巩固效果的另一措施是“一题多做”或“一题多练”。学生作文,由于种种原因,第一次写出来的作文,往往存在很多问题,通过讲评,找到自己作文中的问题,从而产生了重写的欲望,教师如能抓住这一契机,让学生“一题多练”,必定会收到实效。
    讲评的方式:一是综合讲评,对全班学生作文进行归纳总结,指出共同的优缺点,提出今后努力方向;二是专题讲评,根据作文教学计划中的要求,结合学生作文中集中出现的重要问题,作专题评析;三是典型讲评,选出较有代表性的优秀作文进行重点讲评;四是对比讲评,选出不同结构,不同内容,不同写法的作文,进行对比讲评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先放后收”与作文教学
让学生参与作文教学2
(语文)中学生写作心理及其写作能力培养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初探
作文批改方式
如何进行有效的写作训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