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基于网络资源的高三英语写作策略研究
基于网络资源的高三英语写作策略研究
【专题名称】中学外语教与学
【专 题 号】G381
【复印期号】2008年07期
【原文出处】《英语教师》(京)2008年2期第34~35页


    学习策略的训练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提出的明确要求。《标准》指出: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使其具有不断调整自己学习策略的能力;其次,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学习策略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当今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网络资源为学习策略的训练提供了更富于理解性的学习环境。为此,笔者提出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借助以网络为基础的媒体计算机为认知工具,训练高三学生的英语写作策略。
    一、本研究建立的理论基础
    蒯超英(1999)认为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情景中,学习者对写作任务的认识、对学习方法的调用和对学习过程的调控。学习策略主要由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即学习的调节和控制)和学习方法等三个层面的要素组成。学习方法是构成学习策略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没有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就不复存在。根据学者苏远连(2003)的研究,英语学习策略的训练是有其可执行性的,并已在研究中形成了一定的训练模式。
    此外,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有效的学习必须通过学习者的亲身体验才能产生。杜威主张“在做中学和在问题中学习”;Krashen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提出了语言的监察模式(转引自何广铿,1995)。根据以上理论,笔者认为网络资源以其丰富生动的内容和形式为学生提供了有效的问题情景创设,激发了学生对已有的写作策略研究成果进行探究,从而促进了学习者产生适应个体的写作策略。
    二,本研究对写作策略的定义和对写作策略训练模式的界定
    英语写作策略就是学生在进行英语写作的过程中,对写作任务进行充分的认识,在不同的写作阶段中(包括构思,撰写,修改和日常阶段)积极调用各阶段适当的写作方法,并对整个写作的过程进行恰当的调控。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即对写作的调节和控制)和写作方法等三个层面组成。
    本研究的操作定位是结合网络资源、网络环境对高三学生进行写作方法的训练,使其在写作方法的应用过程中发展写作策略。在整个构思、撰写、修改和日常阶段,教师作为导演者,指导学生调用不同阶段的、适当的写作方法,将写作策略的训练反馈添加到学生的元认知体验中去。具体训练模式如下:
    首先在构思阶段,学生的元认知体验通过网络资源提供的三种文体分段谋篇与衔接词的应用策略训练得到增加;在确定写作主题以后,通过与写作主题相关的网络阅读资源,教师指导学生调用构思阶段的写作策略,包括:①相关主题资料搜集策略;②头脑风暴策略;③绘图构思策略;④根据文体特点分段谋篇的策略;⑤根据文体调用适当语篇衔接词的策略。
    在撰写阶段,教师指导学生调用撰写阶段的写作策略,包括:①相关主题词汇运用策略;②根据文体分段谋篇策略;③根据文体调用适当语篇衔接词的策略,从而形成初步作品发表在本班的写作论坛内。
    在修改阶段,教师利用学生在论坛内的作品作为修改策略,包括:①大声朗读以检测文章逻辑的策略;②修改文体结构和内容的策略;③修改词汇运用和拼写的策略;④修改语法与标点的策略培训的资源。
    在日常写作阶段,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网络训练学生日常阶段写作策略,包括:①定时写作策略;②通过e-mail交笔友的策略;③利用本班论坛精华区建立优秀范文库的策略;④通过网络阅读等手段扩大词汇与背景知识的策略。
    三、研究的过程与结果
    1.实验的前测阶段
    选取两个平衡班,随机指派一个为实验班——高三(4)班,一个为对照班——高三(3)班。同时,进行了教学资源的准备:包括在网上申请了一个名为“高三(4)班英语写作”的论坛,作为教学实验的平台。其网址是:
    http://www.5ilog.com/cgi-bin/sys/link/tielist.aspx? id= Ox4a585600
    同时又在网上写作实验室:http://www.owcp.net/1s/中搜集相关的写作策略资源。
    2.实验的实施
    根据以上提到的训练模式,遵循勒温行动研究的螺旋循环模式(李克东,2003)围绕写作的四个阶段(构思、撰写、修改和日常阶段),进行了共9个月的研究,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该训练模式。
    3.数据的分析和讨论
    为求证研究的效果,在实验班和对照班中进行2005年广州高考一、二模英语作文;实验班学生的个案和2005年高考成绩这三个方面的后测数据的分析与讨论。
    首先,笔者分析了2005年广州高考一、二模拟作文的总体成绩:在作文5档评分的基础上,获B档以上等级评定的人数,实验班在一、二模拟中分别为60%和65%,明显优于对照班的25%和55%。接着笔者进行了二模作文的分段谋篇和衔接词应用策略的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班正确将文章分段并在篇章中正确运用衔接词的人数分别占84%和62%,也明显优于对照班40%和32%的数据。
    其次,笔者分析了实验班的整体提高水平和个别学生个案。分析发现:实验班中50%的学生(25人)在全年级英语单科排名中,高三排名比高一、高二平均排名有进步。同时数据显示这批进步的学生分布在优秀、良好和后进三个层次中。
    最后,笔者用SPSS软件分析对比了两个班的入学英语单科成绩和2005年高考英语单科成绩。实验数据显示,通过基于网络资源的写作策略训练,实验班的英语整体成绩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四、研究结论
    通过研究,笔者发现:相对于传统的课堂讲授式的英语写作教学方法,本研究的训练模式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更有效地掌握、使用和调整写作策略,从而提高英语写作水平。该研究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自主性等也起着积极的影响。
    与此同时,本研究形成了基于网络资源高三英语写作策略训练的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网络资源高三英语写作策略训练的流程图
    如图2所示,网络资源在整个写作策略训练的流程中处于重要的资源地位:为写前扩大语言输入策略的训练提供相关主题的阅读资源;又为写作过程中分段谋篇策略与衔接词应用策略的训练提供训练资源;网络词典与搜索工具为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克服困难提供强大的支持;论坛内的学生作品为学生修改策略的训练提供资源;论坛内的范文库有利于学生日常写作策略的形成。由此可见,相对于传统的训练资源(如报刊、书籍等),网络资源在时效性、形象性、丰富性和获取的便捷性方面都占有很大的优势。
    在整个训练流程中,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与导演者,其作用在于指导学生在不同的写作阶段调用适当的写作策略:在写前阶段教师为学生提供策略培训;在写作过程阶段指导调用适当的谋篇策略;在修改阶段举例说明修改策略;在日常方面指导督促日常策略的实施。
    本研究在高三英语写作策略训练教学上有一定的推广价值。但实验对象仅为小样本的B类学校高三级学生,有一定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1] 何广铿.英语教学法基础[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5.
    [2] 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 蒯超英.学习策略[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4] 苏远连.西方外语学习策略训练研究综述[J].国外外语教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2003.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好文荐读 | 数学写作融入初中数学教学的实验研究
初三最后两个月如何提高英语成绩?
初中语文小课题开题报告
记实验小学金杯塘分校三年级课题组“我是小老师”习作互评互改活动
入云深处亦沾衣 ——写作训练背景下的实效阅读策略
“引导高中生自觉自主学习英语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