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龙泉窑青瓷艺术展精美瓷器欣赏
 


照片名称:青釉鬲式炉


照片名称:青釉贴花龙纹穿带扁瓶

 首都博物馆《温温玉色照瓷瓯——龙泉窑青瓷艺术展》以玉比德,以玉喻色,向世人展示了珍贵的龙泉青瓷作品。“色清如玉”的龙泉窑青瓷以其朴实无华的色泽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照片名称:青釉鸡首壶

照片描述:浙江龙泉市田镇下堡村出土,龙泉青瓷博物馆藏

 
照片名称:青釉刻莲瓣纹碗

照片描述:浙江龙泉市田镇下堡村出土,龙泉青瓷博物馆藏

 莲花是佛教艺术题材之一。南朝时,由于君王的推崇佛教大兴,青瓷中常刻划仰莲装饰碗、盏等器物外壁。莲花纹环绕器物表面,如盛开状。莲花还是中国传统文人高洁志趣的寄托,中国传统文化中莲花的内涵与佛教圣物的含义完美结合在这一装饰纹样中,成为中国传统装饰图案的一部分并流传至今。

 

照片名称:青釉五管瓶

照片描述:首都博物馆藏

 

 
照片名称:青釉盂口瓶

照片描述:北宋,浙江省龙泉市塔石乡出土,龙泉青瓷博物馆藏

 

照片名称:青釉盘口弦纹瓶

照片描述:四川省什坊市宋代窑藏,四川博物院藏

 胎白致密,施粉青色厚釉,温润如玉。瓶身自上而下装饰七道或紧或疏的凸弦纹,除此别无他饰,简洁大气,宋代尚古之风盛行,器皿造型装饰多追前代,此器型恰合宋代文人士大夫复古的追求以及崇尚清雅的艺术品位。
    根据目前考古资料的研究,此种瓶式后传至领帮日本、韩国。有学者根据日本室町时代花道书籍插图推测此器有花器的功能。

 

照片名称:青釉洗式五管器

照片描述:宋,四川省简阳市东溪镇园艺场宋墓出土,四川博物院藏。

  胎质灰白细腻,施粉青色厚釉,仅圈足足端无釉。据研究,有学者认为此“五管器”为一种灯具,南宋时龙泉窑出现的新器型。北宋时景德镇窑曾生产相似形制的多管灯,装饰华丽的莲瓣纹、花草纹,不同于龙泉窑同类产品的典雅沉静。

 

照片名称:青釉双鱼洗

照片描述:首都博物馆藏

 

照片名称:青釉折沿洗

照片描述:宋,四川省简阳市东溪镇园艺场宋墓出土,四川博物院藏

 

照片名称:青釉瓶

照片描述:宋,四川省成都市驷马桥宋墓出土,四川省博物院藏

 

照片名称:青釉弦纹三足炉

 
照片名称:青釉菊瓣纹碗

 

照片名称:青釉鬲式炉

 

照片名称:青釉双鱼纹洗

 

照片名称:青釉贴塑蟠龙瓶

 

照片名称:青釉双鱼耳瓶

 

照片名称:豆青釉莲瓣碗

照片描述:宋 四川省什邡市宋代窑藏出土,四川博物院藏

 

照片名称:骑犼观音像

照片描述:元,北京市昌平区狼儿峪出土,首都博物馆藏

 

照片名称:青釉刻花鸟鼓钉瓷墩

照片描述:元,北京朝阳区南磨房出土,首都博物馆藏

 

照片名称:褐斑高足杯

照片描述:元,首都博物馆藏。

褐色点彩是元代龙泉窑流行的一种装饰手法。制作方法是用毛笔蘸取掺有紫金土或其它高含铁量原料的彩料点画在青釉上,烧成后呈褐色,与青釉交相辉映,别有一番风味。

 

照片名称:青釉缠枝花卉龙纹棋子罐

照片描述:元代,四川博物院藏。

器身采用贴花装饰:盖顶面贴龙纹,盖沿装饰一圈朵梅,罐外壁贴缠枝牡丹纹一周,近底处双弦纹间贴朵梅式鼓钉纹。全器施釉及底,罐、盖口沿处无釉。该器物与耀州窑出土的一件北宋青釉刻花小罐在造型和图案布局上极其相似。耀州窑小罐出土时装有黑白两色棋子,推测这类小罐应是做棋子罐使用。

 

照片名称:青釉贴花福寿纹三足炉

 

照片名称:八卦纹三足炉

 

照片名称:青釉八角菱口杯

 

照片名称:青釉素面匜

 

照片名称:青釉八卦纹三足炉

照片描述:明,四川省成都市衣冠庙出土,四川博物院藏

 

照片名称:青釉罐

照片描述:明,四川省成都市红牌楼出土,四川博物院藏

 

照片名称:青釉印花福寿瓶

 

照片名称:青釉龙凤纹瓶

 

照片名称:青釉花卉纹盖罐

 

照片名称:青釉花卉纹盖罐

照片描述:明,四川省成都市前进机器厂出土,四川博物院藏。

龙泉窑自南宋时期开始烧制这种丰肩弧腹的大型盖罐。元明时期这一传统被发扬光大,装饰技法推陈出新。元代盖罐多雕刻窄长仰莲瓣纹于罐体一周;明代罐盖主要分荷叶边和圆边两种,多用刻花或剔地刻花的手法表现牡丹、荷花、菊花等花卉图案,下腹刻窄瓣仰莲纹。元明时期龙泉窑盖罐多为拼接底:底部无底,另置盘、洗状坯件架接于底部,上釉烧成时釉结为一体。

 

照片名称:仿官窑贯耳瓶

照片描述:明,首都博物馆藏。

瓷器仿铜器是中国陶瓷艺术的一个传统题材,贯耳瓶是仿汉代青铜器投壶而制。南宋之后,龙泉窑应官家的需要生产仿官窑作品,可以推断出当时龙泉窑技艺水平已经与官窑相当。这件明代仿官窑贯耳瓶口部包金属扣,束颈,鼓腹,圈足略外撇,颈、肩部装饰弦纹两道,仍带有宋代遗风。

 

照片名称:青釉双耳瓶

 

照片名称:青釉莲瓣纹茶托

照片名称:青釉贴塑婴戏葵口洗

 

照片名称:青釉桃形水盂

 

照片名称:青瓷刻花梅瓶标本

照片描述:浙江省龙泉市小梅镇大窑枫洞岩窑址出土,龙泉青瓷博物馆藏

不起眼的碎片,没有完整器物优美的造型。正是它们残破的断面,让人直观看到胎体的颜色,釉层厚度,胎釉结合的情况,进而可以判断标本所在窑口的用料和工艺,成为研究龙泉窑的标本,是学者们眼中的瑰宝。




























       龙泉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名窑,宋代六大窑系。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因其主要产区在浙江省龙泉市而得名。它开创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清代,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1600多年,是中国制瓷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瓷窑系,它的产品畅销于亚洲、非洲、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影响十分深远。龙泉窑以烧制青瓷而闻名,在北宋早期以前的产品风格受越窑、瓯窑、婺州窑的影响,特征与三窑的产品相似。胎质较粗,胎体较厚,釉色淡青,釉层稍簿。

龙泉窑因在今浙江龙泉县,故名,属我国南方青瓷系统。创烧于北宋早期,南宋中晚期进入鼎盛时期,至明代中叶以后渐趋衰落,传世的龙泉青瓷下限至清康熙年间,烧造历史达七、八百年之久。

       北宋时期的龙泉青瓷,胎骨较厚,胎土淡灰,底足露胎处见赭褐色窑红,胎微出烧,釉的玻化程度好,釉层透明,釉表光泽很强。装饰花纹较简练,常见纹样有鱼纹、蕉叶、金枝、荷花等。

装饰风格趋于奔放。处于南宋鼎盛时期的龙泉青瓷,形成了自已独有的艺术风格,显示了独特的魅力。

南宋龙泉青瓷的造型亦形成自已的风格,稳重大方,浑厚淳朴而又不失秀媚,器型丰富多样,装饰普遍采用刻花和堆塑法,颇具艺术匠心。

元代龙泉青瓷烧造量大,风格与南宋迥异:器型高大、胎体厚重;胎色为白中带灰或淡黄;釉色为粉青带黄绿,光泽较强,釉层半透明;装饰手法多种多样,有刻、划、印、贴、塑等,以划花为主,花纹粗略,线条奔放,纹饰以云龙、飞凰、双鱼、八仙、八卦、牡丹、荷叶等为多见。此外,还大量出现汉文和八思巴文字款铭。

明代龙泉青瓷走向衰弱,器物胎体厚重,制作粗糙,胎色为灰黄,釉层厚,透明度高,釉表光泽强,釉色有青灰、茶叶末、灰黄等几种,装饰以釉下刻花为主,亦有模印人物故事的装饰方法。

宋代龙泉青瓷是青瓷工艺的历史高峰。其青瓷的釉色与质地之美,亦如巧夺天工的人造美玉,全世人为之倾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瓷言片语(106)元龙泉窑印花莲纹梅瓶残件标本
龙泉窑:凝釉堆脂,色翠类冰
带你认识闻名于世的浙江龙泉窑
龙泉青瓷
让你三分钟读懂宋代龙泉窑
真正的龙泉窑到底是什么样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