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朝进行时——写好看的历史186

186此行尤光

范仲淹掀起的风浪,要从他的三次被贬说起。

天圣七年(1029)十一月,秘阁校理范仲淹听到了一个消息:皇上将率百官在会庆殿向皇太后祝寿。

听完以后,范仲淹觉得这事不太妥当,就上疏发表了意见:

“天子有事亲之道,无为臣之礼;有南面之位,无北面之仪。若奉亲于内,行家人礼可也;今顾与百官同列,亏君体,损主威,不可为后世法。”

话比较长,翻译一下:皇帝可以侍奉长辈亲人,但不应该成为一个臣子,皇上应该南面称尊,而不应该像臣子一样向北叩拜。如果应在内殿向太后行家人礼。现在让皇上和臣子一起向太后行礼,有损做君主的权威,不应该被后世效法。

简而言之:太后要摆谱,还请回家去。在这里,我们只知道皇上才是老大!

 听了范仲淹的一席话,相信所有人都会有发自内心的感慨:我墙都不扶了,就服你。

天圣七年呐,那可是刘太后和“保皇派”大臣对立最尖锐的时刻!曹利用被贬自杀,王曾罢去相位……双方已经是撕破脸对干,如此充满火药味的朝局,任谁说话,都要字斟句酌,生怕擦枪走火。

而刚到京城一年的范仲淹,拿出了初生牛犊不怕恐龙的勇气,直接和刘太后怼了起来。

要知道,即便是宰相劝谏太后,那也得用非常婉转的表达方式啊,如此顶撞一个怒气冲冲的老女人,真是不想混了。

范仲淹的大胆把推荐他的晏殊吓得半死。他赶紧把范仲淹叫了过来,让他悠着点,别那么轻狂。范仲淹回答得有礼有节:“我承蒙你的推荐,生怕自己干得不够称职,对不起你的信任,真想不到,我今天还会因为做事忠诚正直而把你得罪了!”

晏殊被范仲淹噎得哑口无言,只好闭嘴,但他并未被完全说服,晏殊甚至认为,范仲淹只不过是想通过这种出格的言论引起大家的注意,为自己捞点虚名。然而,很快,晏殊发现自己的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不久,范仲淹再度上疏——请皇太后还政!

如果说,范仲淹第一次上疏是在朝廷里引爆了一个炸雷的话,那么,这回范仲淹成功引爆了一个原子弹!范仲淹说出了很多人想说而不敢说的话,所有人都被他的勇气所折服。

人们这才意识到,眼前的身形瘦弱的小官,是一个内心无比坚定的人,一个无所畏惧的人,一个纯粹的人。在他的身上,有一股澎湃的正气,不可遏制!

毫无疑问,范仲淹的几次奏疏深深触怒了刘太后。幸亏宋朝政治氛围开明,掉脑袋的事情还不至于发生,但是什么馆职、什么前途之类的事情就别想了。

天圣八年(1030),范仲淹外放任河中府(山西永济)通判,离开京城时,一些敬佩他的朋友纷纷前来送行,又是喝酒又是作诗,搞得好像范仲淹是光荣提拔。临了,人们还对范仲淹的这次外放得出了个一致的评价——此行极光!(这次外放,十分光荣)

世事轮转,明道二年(1033),刘太后去世了,皇上赵祯亲政。太后垂帘听政期间,因为忤逆太后而被贬官外放的人纷纷被召回。范仲淹也回到了京城,并被任命为右司谏。

所有人都以为,这回,属于范仲淹的好日子要来了!作为第一个站出来要求太后还政的人,皇上对你的印象肯定好得不得了,一旦回京,还不热得发烫、红得发紫?

此后发生的事情我们已经说过了:后宫争风吃醋、女人打架误伤皇上、皇上生气废皇后……

而范仲淹的表现又结结实实地惊掉了众人的下巴,有一次犯颜直谏,把矛头又指向了皇上。

于是,他又迎来了第二次外放。 

这次外放,更多的人前来为范仲淹饯行,场面比上回还热闹,送完以后,还继续做了个点评——此行愈光!(这次外放,更加光荣)

 事实上,在范仲淹触怒皇上之前,他已经干过一件让众人惊诧莫名的事情。在皇上亲政以后,很多人开始投皇上所好,争着说刘太后的坏话。而被太后打压了三年的范仲淹却一反常态,上疏要求皇上不要记恨太后当年的过错,杜绝臣子们议论太后垂帘时期的旧事,以让朝政平稳运行。

 正因为如此,连皇上赵祯也不得不叹服他宽阔的政治胸襟。

是的,赵祯并没有忘记人品出众的范仲淹。仅仅过了两年,他又把范仲淹召回京城任职。景祐二年(1035),范仲淹出任判国子监,后转任权知开封府。

此时的范仲淹已经官居四品,属于朝廷高层官员,现在又掌管了首都开封府,假以时日,位列宰执也是迟早的事。但是,范仲淹要是想做太平官,他就不叫范仲淹了。

这回,范仲淹又和宰相吕夷简杠上了。

平心而论,吕夷简不能算个太坏的人,可他的风格和范仲淹大相径庭。吕夷简属于那种以“和稀泥”为专业的官员,这类官员不喜欢得罪人,凡事以“摆平”为工作宗旨,摆平之余顺便谋点私利也很正常。

这类作风和是非分明、一心为公的范仲淹格格不入。范仲淹很快在人事问题上和吕夷简产生了激烈冲突。

赵祯亲政初期,吕夷简最得信任,在官员任免上,经常由他一人说了算。于是,很多人靠逢迎吕夷简而上位。

范仲淹看不惯吕夷简的做派,直接上疏批评。其实,关于官员任免的事情,最说不清楚。他说谁有才,谁就有才,他说谁适合这个岗位,谁就适合这个岗位,他就算把官帽批发给一头猪,照样能找出理由来。说到底,主观性太强,不好判断。至于说他借机徇私谋利,你有证据吗?

可范仲淹就是范仲淹,为了把事情弄明白,他特地准备了一份《百官图》,赵祯当时就愣了,见过喜欢上奏折的,可没见过上奏折还带图片附件的。

在《百官图》上,范仲淹详细标注了每个官员的升迁情况,然后告诉赵祯,哪些是正常升迁,哪些是非常规操作,哪些人和吕夷简勾勾搭搭。如此做法,有点类似于大数据分析,是要把吕夷简的老底连锅端起。

可惜,宋朝当时正处于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时期,赵祯非常享受这种表面的繁荣祥和,他对宰相吕夷简信任有加,在这次斗争中,赵祯还是站到了吕夷简一边。

景祐三年(1036),范仲淹第三次贬官外放,出任饶州知州。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临行前,范仲淹又迎来了几个送行的朋友,他们还不忘接着做个点评——此行尤光!(这次外放,尤其光荣)

范仲淹再次被贬的消息一传出,朝廷上掀起轩然大波。此时的范仲淹,早已名声在外,他的巨大影响力使得很多人站出来,为他鸣冤叫屈。

在这些仗义执言的人中,有一个不起眼的小官因为言辞过于激烈,也被贬官外放,担任夷陵县令。

这位小官的名字叫做欧阳修。

太后、皇上、宰相,三次直言进谏,三次光荣外放。

范仲淹仕途历程曲折回环,总是让人扼腕叹息。谁都知道,他只要缄默一次,仅仅一次,就可以换来无比璀璨的前程。然而,范仲淹从未做过妥协。

因为,他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外放睦州的时候,范仲淹游览桐江山水,参观了当地的严子陵钓台。对于这位看淡名利,多次拒绝做官的东汉名士,范仲淹推崇不已。仰慕之余,范仲淹重修了严子陵祠堂,并挥笔写下《严先生祠堂记》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其实,这何尝不是范仲淹为自己所做的人生注解。

来到饶州的时候,范仲淹四十八岁,重新参与高层政治的机会已经微乎其微,如果不出意外,他将在地方上蹉跎岁月,直到终老。可是,范仲淹没有料到,历史为他编排了更加精彩的人生剧本,现在,才刚刚拉开序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范仲淹:这世上还有我不敢怼的人吗
【知·道】三起三落范仲淹
听宰相的话厚葬了皇帝的生母,知道事实后,没有对太后进行报复
这个太后很疯狂,要穿皇帝衮龙袍享祭太庙,以示男女平等
太上感应篇汇编15
三起三落看硬核范仲淹,每次都能把一手烂牌打成王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