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K-15导弹:印度海基核力量的先行者

K-15导弹仍然使用P-78水下发射平台进行测试

  作为一个具有远大雄心的国家,印度自独立以来就展开了核武器研究,并进行了配套的弹道导弹的研制。印度一直以来试图建立三位一体的核威慑体系,在以往陆基的大地、烈火等短程和中程导弹的研制取得进展后,印度海基核力量的相关技术也陆续获得突破,2009年第一艘弹道导弹核潜艇歼敌者号(Arihant)下水,并计划在2012年进行了海试。配备的潜射弹道导弹K-15在经过7次测试后,2012年3月11日又成功进行一次全射程试验,标志着K-15潜射弹道导弹定型服役的日期日益临近。


大地-海洋/太阳-烈火是DRDO重点发展的弹道导弹项目
 

  印度弹道导弹项目开始很早,1983年印度国防研究发展组织(DRDO)提出综合导弹发展计划(IGMDP),核心是研制大地(Prithvi)短程弹道导弹、三叉戟(Trishul)舰空导弹、蓝天(Akash)中程地空导弹、毒蛇(Nag)反坦克导弹和烈火(Agni)中程弹道导弹导弹,其中大地短程弹道导弹在90年代定型服役,而难度高得多的烈火中程弹道导弹则是21世纪才完成相关测试定型,从试射记录看成熟也就是最近几年的事情。印度弹道导弹的研制进度不可谓不慢,不过印度缺乏弹道导弹相关技术基础,这种情况也在情理之中,毕竟他们的第一种实用的弹道导弹大地,发动机使用萨姆2地空导弹发动机并联,甚至不如同期朝鲜仿制飞毛腿的化城(Hwasong,朝鲜咸镜北道南部的化城郡)短程弹道导弹的设计。潜射弹道导弹有其设计制造的复杂性,研制难度比陆基弹道导弹高得多,相应的印度潜射弹道导弹的水平也落后于本国陆基弹道导弹。

  印度发展潜射弹道导弹同样很早,印度早在1971年就提出了研制国产核潜艇的(ATV)项目,并设想为其研制潜射弹道导弹。不过印度此时相关的技术基础极为薄弱,核潜艇和导弹导弹的研制很长时间都陷入停滞。在印度陆军和空军分别研制了各自的大地I和大地II弹道导弹之后,印度海军计划研制大地III弹道导弹以获得弹道导弹打击能力。大地系列弹道导弹是印度国防研究发展组织研制的第一种导弹,并联两台萨姆2导弹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印度陆军的大地I导弹可携带1000千克的弹头达到150千米的射程,一般被称为SS-150导弹,相应的印度空军的大地II导弹可携带500千克的弹头达到250千米的射程,编号为SS-250导弹。印度海军的大地导弹III虽然沿用了大地的称呼,但设计上截然不同。1994年印度陆军的大地I导弹服役后,印度海军的大地III导弹正式开始研制,它是一种二级弹道导弹,第一级为固体推进剂,第二级为液体推进剂。大地III导弹长度约8.5米直径1米质量可达5.6吨,是大地导弹系列中最重的型号,可携带1000千克的弹头达到约350千米的射程,又称SS-350导弹。SS-350减轻弹头质量到500千克时射程可增加到600千米,弹头质量进一步减轻到250千克射程还可以增加到750千米。大地III短程弹道导弹在射程和投掷能力等性能指标上拉近了世界短程弹道导弹的领先水平,但二级火箭的架构仍显示了印度弹道导弹总体设计能力的不足。

 


印度苏坎亚级巡逻艇,其设计并不实用但积累了研制海基弹道导弹的经验。 

  印度海军计划使用改装的巡逻艇携带发射大地III海基弹道导弹,为此专门研制设计了水面舰艇的液压稳定垂直发射平台,整套水面舰发射系统被称为丹奴什(Dhanush),其中稳定平台称为弓(Bow),导弹称为箭(Arrow)。自2000年开始印度海军改装苏坎亚(Sukanya)巡逻艇进行Dhanush的发射试验,发射平台位于进行了结构加强的尾部直升机平台上,2002年的首次试验中导弹射程达到了250千米但只是取得了部分成功,2004年的发射试验则取得了完全成功。虽然丹奴什导弹系统此后又进行了多次发射,但这套系统并未服役,这一方面是因为水面舰艇容易暴露,而且其弹道导弹发射系统携带导弹数量有限,另一方面印度海军看来大地III导弹的性能并不出色,只是缓不济急时的临时龙套。大地III导弹使用液体推进剂在后勤上也带来诸多问题,贮存加注都十分不方便。导弹的舰载发射装置为水平储存垂直起竖发射,设计上是为舰载改进过的陆基系统,不仅带来备弹量小的问题,而且无法用于水下潜艇。存在如此多的问题,丹奴什系统的实用性很差,但仍为印度海军发展海基弹道导弹系统积累了经验。  研制试验性的大地III导弹的同时,印度海军也启动了专业的潜射弹道导弹项目,这就是广为关注的K-15海洋(Sagarika)潜射弹道导弹,海洋潜射弹道导弹的研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计划用于装备印度海军研制中的弹道导弹核潜艇,以早日实现水下战略核威慑能力。1994年外界报道印度在两年前就在研制一种潜射冲压发动机导弹,代号可能是海洋(Sagarika),也有说法认为海洋导弹是大地导弹的海基固体型号,不过印度海军的高度保密下这些猜测都无法得到证实。1998年4月27日《纽约时报》报道俄罗斯拒绝帮助印度发展潜射弹道导弹,这是外界首次获知印度正在研制实用的潜射弹道导弹,根据报道海洋潜射弹道导弹的射程是322千米。为了测试海洋等潜射导弹,2001年印度成功研制出了P-78水下发射平台等设施,相关实验设施的建成大大加速了潜射导弹的研制。不过由于印度海军的高度保密,直到2005年外界的报道还误认为海洋导弹是一种射程300千米左右的潜射巡航导弹,所谓弹道导弹的判断是误判为丹奴什弹道导弹的结果。2007年4月《今日印度报》的报道中仍提到海洋导弹是一种可携带500千克弹头、射程1000千米左右的潜射巡航导弹,同时还提到海洋导弹具有陆基型号。现在看来印度的确在研制远程巡航导弹,不过代号是Nirbhay,而不是海洋导弹。

  2007年7月印度”CCN-IBN”频道的电视新闻报道印度射程1000千米的海洋潜射弹道导弹将移交印度军方,不过未能得到印度海军或是国防部的证实。2007年9月印度“Times Now”电视新闻频道报道印度测试了海洋潜射弹道导弹,据称射程可达1500千米,这个消息同样没能得到官方证实。2008年2月26日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在奥利萨邦的维沙卡帕特南海岸线外8千米处,自水下50米深度的P-78平台上进行了K-15海洋潜射弹道导弹的试射,这次发射中导弹成功升空,印度国防部官员随后宣布试射成功,但数分钟后靶场附近没有监测到正常飞来的导弹,导弹很可能飞行中偏离轨道或是解体,印度并没有找到失踪导弹的下落。尽管如此印度仍在2008年5月宣布海洋潜射弹道导弹性能超过预定指标,并表示导弹将转向实际生产。歼敌者弹道导弹核潜艇2009年刚刚下水直到今天也未海试,而最晚2010年印度就开始了K-15/B-05批次导弹的实际生产。这种情况与各国核潜艇和潜射导弹的配套进度大相径庭,有传闻认为能早期的K-15海洋潜射弹道导弹将在改装过的苏坎亚巡逻艇上服役,为K-15导弹的使用和维护积累经验。


印度将K-15海洋弹道导弹上岸,发展出陆基太阳中短程弹道导弹。

  K-15海洋潜射弹道导弹射程填补了大地短程弹道导弹和烈火中程弹道导弹之间的空白区,对印度陆军和空军很有吸引力,于是印度军工部门将K-15海洋潜射弹道导弹直接上岸发展出太阳(Shaurya)陆基中短程弹道导弹。2008年11月12日太阳中短程弹道导弹进行了首次试射并取得成功,试射中导弹以低弹道飞行,达到了6马赫的速度和50千米的高度,试射射程超过了300千米。类似我国JL-1上岸成为DF-21,印度海洋和太阳弹道导弹的发展也基本同步,其导弹各方面性能参数也基本一致。K-15潜射弹道导弹为二级固体弹道导弹,全长10.2米发射质量约6吨。导弹第一级弹体长2米直径0.74米,质量约1.3吨其中推进剂质量1吨,发动机燃烧时间10秒,第二级弹体长6米直径0.74米,质量约3.6吨其中推进剂质量约2.95吨。K-15导弹携带1000千克的弹头时射程约750千米,在性能上进一步拉近了和世界先进弹道导弹的距离。  根据印度媒体发布的相关发射视频推断,K-15海洋潜射弹道导弹采用了湿发射技术,也就是水下发射时先用水充满导弹发射筒,然后点燃导弹发动机的设计。这种设计相对目前通行的干发射方式落后的多,但避开了研制复杂的冷发射技术,也避免了水下弹射时导弹姿态控制的难题,降低了潜射弹道导弹系统研制的难度。为了降低水下发射的难度,K-15海洋潜射导弹还使用了双头罩的设计,外层钝头罩避免了水下超空泡生成等影响导弹水下运动的因素,出水后抛离外层钝头罩,露出内部锐利圆尖整流罩用于大气层内飞行整流,这种类似苏联R-39潜射导弹的设计在水下和空中都有较好的流体外形,比我国JL-1和美国北极星导弹的整流罩设计要合理的多。

       印度计划为K-15和太阳弹道导弹配置轻量级的MK-4、5、6弹头,但其助爆增强原子弹设计的可靠性无法得到验证

  印度媒体的新闻报道中,K-15海洋潜射弹道导弹并不是一种纯弹道导弹,而是一种半弹道半巡航轨迹的导弹,这也是很多早期报道中出现巡航导弹说法的由来。K-15导弹第一级发动机水下点火将导弹推出发射筒并跃出水面,第一级发动机工作时间约10秒此时导弹高度约5千米,随后第二级主发动机点火推动导弹继续飞行,第二级发动机工作时间约40秒,飞行过程中导弹最大高度达到约50千米而典型弹道飞行高度约33千米。K-15导弹一般以低弹道飞行,全程位于大气层内,导弹第二级和尾部的4个弹翼和气动舵面一直保持控制效果,保证了导弹具备更好的机动性,这使K-15导弹对反导系统具有很强的突破能力。K-15导弹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可支持多种类型的弹头,载荷弹头质量从180千克到1000千克不等,其射程也对应的从1900千米到750千米不等。印度媒体报道印度已经研制了17千吨级助爆增强原子弹(FBF),由MK-4再入飞行器携带,全质量约180千克,此外还有340千克的50~200千吨的MK-5助爆增强原子弹弹头和550千克的150千吨级助爆增强原子弹弹头,这些弹头配合K-15潜射弹道导弹,将成为未来印度海基核力量的支柱。

歼敌者级核潜艇,据称它配有4个导弹发射单元,可以携带4枚K-4或是12枚K-15导弹。

  K-15海洋潜射弹道导弹虽然试射取得了成功,对主要敌国巴基斯坦来说其射程也具备了战略威慑能力,但印度弹道导弹核潜艇的研制进度并不乐观,更不要说艇弹结合形成战斗力的测试,更是遥遥无期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印度核武器的研制情况并不乐观,由于无法进行核试验,其助爆增强原子弹的设计合理与否不能得到验证,如果只能使用1吨级弹头的话,K-15导弹只能达到750千米左右的射程,即使用于打击巴基斯坦也将受到巴基斯坦反潜力量的威胁,实用性将大打折扣。当然只要持续投资坚持研发,印度核潜艇和核武器的成熟只是时间问题,在美国和俄罗斯以及西欧国家的核技术支持下,印度核潜艇技术将逐步完善。上印度也在研制射程更远的潜射弹道导弹K-4,据称其射程将达到3500千米以上,现有的歼敌者级核潜艇可携带12枚K-15导弹。印度还计划将尚在研制中的烈火系列的远程弹道导弹改为潜射型,这就是射程高达6000千米编号为K-5导弹,不过K-5导弹的技术难度更大,成功也将更为遥远。由于潜射弹道导弹技术还相当薄弱,K-15导弹的成功将积累大量的研制经验,锻炼出潜射导弹的研制队伍,为后续指标更高K-4和K-5导弹的发展打下重要的基础。

  从印度面临的对手和印度海基核力量的发展看,长期以来的主要对手巴基斯坦主要大城市距离印度边境都很近,很多重要经济区和人口密集区甚至在印度短程的大地导弹射程之内,印度研制潜K-15射弹道导弹对抗巴基斯坦核威胁只是个借口,至于3500~6000千米射程的K-4/5等中远程导弹,就更无法用对抗巴基斯坦来掩饰了。虽然目前尚未完成研制的K-15导弹和歼敌者级潜艇还无法对我国构成实质威胁,而且印度发展中远程陆基和海基导弹,主要出于挤入超级大国俱乐部的大国雄心的心理需要,但现实中必将对我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这是我们不得不关注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印度导弹的未来发展趋势
首发| 印度战略弹道导弹发展历程和途径分析
大国匠心!印度首枚潜射弹道导,细如铅笔,出水乱蹦,射程极短
韩国“玄武”5弹道导弹
005——无牙之象—印度核力量评析
印度和导弹(目前装备部分弹道导弹与其型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