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EA-18G“咆哮者”电子战飞机

EA-18G“咆哮者”电子攻击机系在美国海军F/A-18E/F“超级大黄蜂”双座战斗攻击机的基础之上发展研制而成。EA-18G不仅拥有新一代电子对抗设备,同时还保留了F/A-18E/F全部武器系统和优异的机动性能,先进的设计使得其无论在航空母舰的飞行甲板上还是在陆地上都能较好地遂行机载电子攻击(AEA)任务。专家们评价说,“咆哮者”既是当今战斗力最强的电子干扰机,又是电子干扰能力最强的战斗机。  
 
研制背景

现代空中作战的实践证明,依靠电子攻击飞机实施有效的AEA,是美军夺取空中作战胜利最重要的“法宝”。美军已于1999年正式将电磁干扰和对敌防空压制(SEAD)纳入AEA。AEA的范畴已经扩大为利用利用电磁能、定向能或反辐射武器攻击敌军,以降低、削弱或摧毁敌军战斗机,阻止或削弱敌军使用电磁频谱的能力。

从1971年起,EA-6B“徘徊者”战机就被美海军用于压制敌人的电子活动和获取战区内的战术电子情报来支援攻击机和地面部队。其主要机载设备包括AN/ALQ-99F电子干扰系统(在5个干扰吊舱内的10个干扰发射机,每个干扰舱可以覆盖7个频段中的一个)、灵敏侦察接收机(可探测远距离的雷达信号)、AN/AYK-14中央计算机、全天候自动着舰系统(ALCS)、多功能显示器,以及通信、导航与识别系统等。

EA-18G“咆哮者”电子战飞机

军火巨头波音公司看准了这笔买卖,于是在2001年圣路易斯市的F/A-18ElF生产线中,一架尚未完成总装的“超级大黄蜂”被拖入一个独立设置的机库另行装配。同年11月15日,此架被称为F/A-18F1的战机携带两个副油箱、3具AL0—99电子干扰吊舱和2枚AIM一120中距空空导弹完成了首飞,这就是EA-18G的原型机。原型机飞行性能测试在9000米高空成功进行,飞行速度为马赫0.9,过载3g。截至2002年8月24目,这架原型机共完成了五次试飞,之后转入地面综合实验室测试。2003年12月29日,海军将一笔10亿美金的巨款汇入波音公司的帐户,用于EA-18G“咆哮者”项目在2004~2009五个财政年度的“系统设计和发展”(SDD)。6个月后,两架专门用于试验的EA-18G样机开始组装。2005年,“咆哮者”完成了风洞和综合地面试验。今年5月30日,EA-18G项目又完成了为期3个月的舰载适用性试验。海军表示,今后计划采购90架EA-18G,最终于2015年完全取代EA-6B,使EA-18G当之无愧地成为美国海军电子攻击力量的砥柱中流。

作为F/A-18E/F的衍生机型,EA-18G“咆哮者”具有和前者相同的机动性能,因此完全可以胜任随队电子支援任务,而且具备相当的空战能力,不仅足以自卫,甚至可以执行护航任务。而且,EA-18G飞机99%的零配件都可以与F/A-18E/F互换,这无疑能大大降低后勤保障的压力,也节省了飞行员完成新机改装训练所需的时间与费用。

2001年11月15日,波音公司成功完成了EA-18G机载电子攻击概念的演示。这次演示使用一架F/A-18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携带3个ALQ-99干扰吊舱和2个副油箱,对噪声和振动数据进行了测量并对飞机的飞行品质进行了评估。2002年4月5日,波音公司成功进行了第三次飞行演示。本次演示同样使用一架F/A-18F飞机,所挂载的载荷也和首次飞行演示相同。波音公司的合作伙伴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利用ALQ-99干扰吊舱收集了噪声和振动信息。此外这次飞行还对飞机飞行品质进行了评估。与前两次演示相比,这次飞机飞得更高、更快,并且所有测试都证明EA-18G是符合美国海军AEA需求的平台。

2003年12月,波音公司获得了美国海军价值10亿美元的EA-18G AEA飞机系统设计和开发(SDD)合同。这份合同从2004财年开始至2009财年结束,历时五年,包括从组件到整个武器系统的实验室、地面和飞行试验。在这份合同中,最初的2架EA-18G编号为EA-1和EA-2。

波音公司首次展示的编号为EA-1的EA-18G“咆哮者”电子攻击机,注意其座舱下方的新徽标

2004年6月开始,波音公司在多个实验室进行EA-18G风洞试验。至2005年1月,5组风洞试验全部完成,共计1412小时。这些风洞试验证明了F/A-18F的机身能够很好地执行电子攻击任务,并且为EA-18G项目的进一步开展收集了重要数据。

2005年6月,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EDO公司向波音公司交付首个为EA-18G开发的干扰对消(INCANS)工程研制单元。与此同时,INCANS工程研制单元正在EDO公司进行实验室试验并由美海军将其与ALQ-99战术干扰系统一起进行综合测试。

2005年10月,波音公司开始在EA-1上安装RF电缆。这些RF电缆贯穿整个机身,长度在30至270英寸之间,用于连接EA-18G上执行机载电子攻击任务的专用电子设备。当装配工作全部完成时,每架EA-18G上的RF电缆总长超过2500英尺,约为使用相同机身的F/A-18F上RF电缆总长的5倍。当月,诺思罗普?格鲁曼公司的电子战系统综合实验室进行了剪彩典礼,该试验将为EA-18G上电子攻击系统的开发提供支持。

2005年11月,波音公司完成了EA-18G飞机上INCANS系统的初始实验室检验,并在帕图克森河海军航空站进行的地面测试中验证了该系统的性能。波音公司将INCANS工程研制单元安装在一架F/A-18F上——这是该系统首次安装在飞机上,然后将飞机置于帕图克森河海军航空站的一个吸波暗室内进行测试。由美国海军、波音公司和EDO公司的技术人员组成的团队检验了该系统的固有无线电频率对消性能,并检查了当中心线吊舱内的ALQ-99发射干扰时的语音通信质量。

2006年2月,波音公司试验计划通过了美国海军审核,开始将数个关键子系统集成到EA-18G飞机的武器系统中。其中一项试验准备工作审查(TRR)于2005年11月开始进行,内容主要是机上软件相关的几个关键部分:任务计算机、电子攻击单元、载荷管理系统、干扰消隐单元、ALE-47对抗系统、EA-18G仪表系统、数字存储设备的任务分配和综合。在审查过程中,美国海军评估了波音公司制定的计划,即在该公司电子系统综合实验室(ESIL)将软件集成到这些硬件中和将软件集成到硬件模拟器中;海军还检查了波音公司制定该计划的过程。

2006年5月末,波音公司一架装有翼尖天线和高/低波段干扰吊舱的改装F/A-18F飞机进行了首次飞行。该次飞行是飞行品质和航母适应性测试的一部分。航母适应性测试为期3个月,目的是验证EA-18G的舰载性能,由美国海军飞行员在帕图克森河海军航空站进行飞行,同时使用飞机弹射装置和着陆拦阻装置。由于F/A-18F的航母起降性能优秀,波音公司希望通过这些测试证明采用相同机身、但携带更多载荷的EA-18G的航母起降性能同样优良,并且能很好地适应多边的海上情况。初期测试将测量飞机负载,以证明起落架和机身是否达到设计规格。在测试的同时还将监控弹射和拦阻系统以评估“咆哮者”的设计是否精确。

2006年8月4日,波音公司在圣路易首次公开展示EA-18G“咆哮者”机载电子攻击飞机,展示的是编号EA-1的飞机。

2006年8月16日,EA-1在美国圣路易市兰伯特国际机场进行了首飞,比原计划提前了约1个月。

2006年9月下旬,波音公司向美国海军交付了首架EA-18G,即EA-1。EA-1从圣路易飞到马里兰州帕图克森河海军航空站。飞机将在那里的暗室中进行扩展地面试验以评估机载雷达、接收机和干扰机的兼容性及性能。

2006年11月10日,编号为EA-2的波音公司第二架EA-18G在圣路易兰伯特国际机场进行了首次飞行。EA-2将于年底前交付美国空军。它将飞往帕图克森河海军航空站与EA-1一起在暗室中进行测试。

2006年11月末,波音公司向美国海军交付了第二架EA-18G——EA-2。飞机从圣路易飞到了帕图克森河海军航空站,EA-1正在那里的暗室中进行测试,EA-2也将加入测试。

历史发展

原型机

军火巨头波音公司在 2001年圣路易斯市的F/A-18ElF生产线中,一架尚未完成总装的“超级大黄蜂”被拖入一个独立设置的机库另行装配。同年11月15日,此架被称为 F/A-18F1的战机携带两个副油箱、3具AL0—99电子干扰吊舱和2枚AIM一120中距空空导弹完成了首飞,这就是EA-18G的原型机。原型机飞行性能测试在9 000米高空成功进行,飞行速度为马赫0.9,过载3g。

试飞

截至2002年8月24目,这架原型机共完成了五次试飞,之后转入地面综合实验室测试。 2003年12月29日,海军将一笔10亿美金的巨款汇入波音公司的帐户,用于EA-18G咆哮者”项目在2004~2009五个财政年度的“系统设计和发展”(SDD)。6个月后,两架专门用于试验的EA-18G样机开始组装。2005年,“咆哮者”完成了风洞和综合地面试验。今年5月30日,EA一 18G项目又完成了为期3个月的舰载适用性试验。海军表示,今后计划采购90架EA-18G,最终于2015年完全取代EA-6B,使EA-18G当之无愧地成为美国海军电子攻击力量的砥柱中流。

2005年11月,EA-18G在帕塔克森特河海军航空站的“暗室”(无反射室)进行了INCANS通信综合测试,负责系统调试的工程师保罗·莫尔利表示,测试获得了“绝对的成功”。

EA-18G“咆哮者”电子战飞机

测试

2008年7月,EA-18G电子战机完成了海上试验,总共进行了319次进场(接舰)、62次弹射跳伞和62次用拦阻装置着舰。全部试验原计划在10天内由1架EA-18G完成,但随后更改为在5天内完成,因此增加了1架与EA-18G布局相同的f/a-18用于试验。2008年7月23日,EA-18G电子战机成功试射了AIM-120先进中距空空导弹。 2008年8月初,EA-18G电子战机还完成了agm-88高速反辐射导弹的发射试验。在历时7个月、总共1000多个小时的飞行测试之后,美国EA-18G电子战机进入作战评估阶段。

评估

在作战评估阶段,编号为g1、g2和g3的3架EA-18G电子战机用于相关试飞。该阶段结束后,EA-18G将开始大批量生产,并于2009年春天向美国海军第 129电子战中队(vaq-129)交付。根据计划,EA-18G电子战机将于2009年秋天具备初始作战能力。到2013年,美国海军购买的88架 EA-18G电子战机将全部交付完毕。

性能特点

作为一款名副其实的电子战机,EA-18G拥有十分强大的电磁攻击能力。凭借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为其设计的ALQ-218V(2)战术接收机和新的ALQ-99战术电子干扰吊舱,它可以高效地执行对面空导弹雷达系统的压制任务。以往的电子干扰往往采用覆盖某频段的梳状波,但敌方雷达仅仅工作在若干特定频率。这样的干扰方式将能量分散在较宽的频带上,就如同对电磁频谱的“地毯式轰炸”,付出功率代价太大。具有跳频(FH)能力的抗干扰系统出现之后,传统干扰方式无法有效应对每秒钟发射频率都要跳动数次的电台和雷达,干扰效果遂大打折扣。

此时对手的信号恰似神出鬼没的“游击队”,“地毯式轰炸”就显得不甚明智。与以往这些拦阻式干扰不同,EA-18G可以通过分析干扰对象的跳频图谱自动追踪其发射频率,并采用“长基线干涉测量法”对辐射源进行更精确的定位以实现“跟踪一瞄准式干扰”。此举大大集中了干扰能量,首度实现了电磁频谱领域的“精确打击”。采用上述技术的EA-18G可以有效干扰160千米外的雷达和其它电子设施,超过了任何现役防空火力的打击范围。

不仅如此,安装于“咆哮者”机首和翼尖吊舱内的ALQ-218V(2)战术接收机还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够在对敌实施全频段干扰时仍不妨碍电子监听功能的系统,这项功能被厂商称为——“透视”。全频段电子干扰,就如同你为扰乱两个人的谈话,特地搬来一个大功率的功放喇叭。这样虽然能达到干扰目的,但由于喇叭的存在你也无法听到任何一方的言语。但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的ALQ一218接收机子系统却既可以让交谈双方无法交流,同时又令你可以听清他们说话。而且,EA-18G还具有相应的INCANS通信能力,即在对外实施干扰的同时,采用主动干扰对消技术保证己方甚高频(UHF)话音通信的畅通。这项技术在美军中也是首次应用。

F/A-18F执行电子战任务的载荷配置

电子系统

长基线干涉测量法

EA-18G可以通过分析干扰对象的跳频图谱自动追踪其发射频率,并采用“长基线干涉测量法”对辐射源进行更精确的定位以实现“跟踪一瞄准式干扰”。此举大大集中了干扰能量,首度实现了电磁频谱领域的“精确打击”。采用上述技术的EA-18G可以有效干扰160千米外的雷达和其它电子设施,超过了任何现役防空火力的打击范围。

此外在进攻前18主要依靠两种方式来侦察目标:使用TEWS判断是否出现雷达照射,并通过RWS来确定敌方雷达的频率并更新到ECM POD进行干扰,或通过友机被照射记录手动输入频率,此方法一般不用地。

全频段电子干扰

不仅如此,安装于“咆哮者”机首和翼尖吊舱内的ALQ-218V(2)战术接收机还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够在对敌实施全频段干扰时仍不妨碍电子监听功能的系统,这项功能被厂商称为——“透视”。全频段电子干扰,就如同你为扰乱两个人的谈话,特地搬来一个大功率的功放喇叭。这样虽然能达到干扰目的,但由于喇叭的存在你也无法听到任何一方的言语。但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的ALQ-218接收机子系统却既可以让交谈双方无法交流,同时又令你可以听清他们说话。而且,EA-18G还具有相应的INCANS通信能力,即在对外实施干扰的同时,采用主动干扰对消技术保证己方甚高频(UHF)话音通信的畅通。这项技术在美军中也是首次应用。

通信对抗系统

USQ-113(v)通信对抗系统也是EA-18G的制式装备。它拥有指挥、控制和通信对抗(C3CM)、电子支援措施(ESM)及通信等多种任务模式,在VHF/UHF频段工作,基本频段20~500MHz,重点频段 225~400MHz。us9—113(V)可与商用现货接收机/发射及技术和先进的软件结合,为军方提供了一个易于操作的系统。此型机载通信对抗系统能够自动干扰有源目标或盲干扰指定目标,无论大型预警雷达还是路边炸弹的遥控装置都无法幸免。通信监听和干扰是电子战的重要方面,USQ-113(V)的通信模式还允许进行一般的通话或实施模拟通信欺骗(ICD),通过窃听或破坏敌方的指挥控制链路,指挥官可以取得战场上显著的战斗优势。系统能设置在不同信号内共享功率,具有多目标干扰能力,噪声和标准欺骗干扰能有效破坏敌方作战。通过将系统与外部的调制解调器连接,可优化系统来对抗特殊网络。

雷达系统

EA-18G的AN/APG-79型机载雷达由雷锡恩公司设计制造,这种具备电子对抗能力的雷达采用了与第四代战机F-22A、F-35相同的“有源电扫阵列”(AESA)技术。这使得“咆哮者”可以轻易地在使用雷达的其它功能时分出一部分C/R单元对敌进行离散的干扰压制,这在以往是不可想像的。

信息分发系统

此外,作为“FORCE net”(部队网)的关键节点,EA-18G装备了基于16号数据链的JTIDS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JTIDS采用了高速跳频、跳时、直接序列扩频和纠错编码等多种反侦察和抗干扰措施,是当今世界最为“坚固”的无线战术通信系统。时至今日,除了核电磁脉冲武器,连美军自己也没有干扰JTIDS的有效手段。因而,“咆哮者”的抗干扰能力不可小视。

被阻原因

EA-18G不仅拥有新一代的电子对抗设备,同时还保留了F/A-18E/F全部的武器系统和优异的机动性能。因而可以这样说,“咆哮者”既是当今战斗力最强的电子干扰机,又是电子干扰能力最强的战斗机。况且波音公司已经获得了生产4架,即一个战术干扰中队的EA-18G的合同,万万没有想到日后的进一步量产进程会遭遇如此不测。究竟是什么令这个强悍的“咆哮者”只得在笼中悻悻沉嘶呢?

首先,这是由五角大楼对电子战力量重新规划部署所造成的。伊拉克战争后,美国国防部意识到,近10年以来,即空军的EF-111与F-4G退役之后,美军的机载电子攻击任务由美国海军独家负责,美军所有进入敌方领空的战斗机均由海军的电子攻击机提供电子保护。2004年,五角大楼新的电子战计划显示,未来美国空军与海军将协同作战,共同完成空中电子进攻。

根据五角大楼的计划,机载电子攻击(AEA)任务共分为4部分:防区外干扰,即远距离干扰敌方战略通信;随队干扰,即干扰机和战斗机同行发起空中打击:自卫干扰,即利用机载设备产生的信号摆脱防空导弹;近身干扰,即从极近的距离干扰敌方雷达,主要靠无人飞行器来完成。这其中第3、4项均有空军力量涉足其间,而第一项更是由美国空军全权负责。这一计划使美国海军电子战力量所承担的压力有所降低,并大大强化了空军在电子战中的作用。此后批准的2005和2006财政年度国防部电子、光电子和信息技术的开支中,空军的预算竟是海军的3倍多!所以,2007财年海军的EA-18G项目在国会所遭遇的冷落亦在情理之中。

其次,美国国会对EA-18G尚存疑虑。虽说生产EA-18G是为了最终取代EA-6B,但成本也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EA-6B也在不断的改进之中,EA-18G所采用的相当一部分电子设备,包括ALQ-218和uso-113,原本是为升级EA-6B的。如果EA-6B按照最新的“改进能力Ⅲ”(ICAPm)计划升级即可以拥有与EA-18B相近的电子战战力。生产一架EA-18G波音公司为美国海军开出的价码是6600万美元,而同样的资金可以改进4架EA-6B,时间也相对短得多。据报道,今年5月,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已获得由美国海军授予的一份不定期交付/不确定数量合同,全速生产“ICAPⅢ”电子攻击系统,装备EA-6B“徘徊者”。另外,波音公司的死对头洛马公司也“不失时机”地推出了EA-JSF方案,主打采用全新电子设备尤其是具有短BE/垂直起降能力的EA-35(一说F-35Ⅱ)。这引起了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浓厚兴趣,表示无意采购不具备V/STOL能力的EA-18G,而将EA-35列为陆战队下一代电子攻击机的首选。

EA-18G上任务载荷示意图

EA-18G进一步生产的推迟也并非是一件坏事。对此,国会拨款委员会成员表示:“我们将继续支持EA-18G项目,但是,EA-18G也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发展完善。”不管未来怎样,2006财年的合同仍在履行着,7月初,L3通信公司链接模拟训练分公司开始为EA-18G生产第100套整体模拟座舱;8月4日,“咆哮者”首机提前一个月下线;8月底,它的处女航被安排在圣路易斯进行。2007年,“咆哮者”将在马里兰州的帕塔克森特河海军航空站和加州的中国湖试验场展开全面性能测试。凝聚了波音公司诸多心血的“咆哮者”,只有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证明自己的实力,才能成为最终的赢家。如若不然,这“来如春梦几多时”的EA-18G,也难免落得一个“去似朝云无觅处”的惨淡结局。这些,恐怕只有等到来年国会批准新的财政预算时方能见以端倪。

在海湾战争中,EA-6B与EF-111A和F-4G三种电子战机一起组成联合编队,近距离压制地面防空火力的制导、瞄准系统和通信指挥控制系统,极为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一役成名。十几年过去,昔日驰骋疆场三剑客中的两个——EF-111A与F-4G均已解甲归田,使得EA-6B不得不承担美海军所有随队电子支援的重任。可是,时光催人,岁月已在“徘徊者”的身上留下了太多痕迹,最年轻的~架飞机也已在海风中磨砺了15年,虽然经过多次现代化改造,但机体结构的老化绝对不容忽视。再者,EA-6B所装两台J52一P一408涡喷发动机,就算把节流阀推到头也只能达到1048千米//小时的极速,使其在执行具有时间敏感性的任务时无法跟上突击集群。况且由攻击机A一6发展而来的EA-6B机动性能不佳,几无空战能力,执行任务必须依靠其它战机护航。所以,面对未来战场严峻的形势,已有30年役龄的“徘徊者”恐将独木难支,这催生了美国海军对下一代电子攻击机的迫切需求。

EA-18G任务执行

新型吊舱以及飞机内部的新电子系统和软件决定了EA-18G的主要战场任务是干扰或压制敌方雷达和通信以保护保护己方空中和地面的资产。EA-18G能保护、协助随队飞行的飞机或地面部队,提高整个出击部队的生存能力。由于它是F/A-18F的派生型号,因此能和其他超音速飞机一起飞行,迅速、高效地执行任务。

EA-18G能够执行很多机载电子攻击任务,不仅限于干扰雷达。它能够利用机上的通信对抗设备压制敌方通信,使得敌方地面站之间无法进行通信。通过扰乱网络,它可以孤立潜在的威胁。有时任务或威胁需要用导弹破坏敌方雷达站。由于EA-18G能够在携带干扰吊舱的同时挂载高速反辐射导弹,机组人员可以自由选择携带哪些任务载荷。这些导弹利用敌方雷达自身的信号进行跟踪并摧毁目标。

EA-18G“咆哮者”电子战飞机

EA-18G能够在单个任务中保护多架飞机或多个地面部队集群。它在执行任务时主要包括三个步骤:

(1)定位和分析潜在的雷达和通信威胁。“咆哮者”将任务分配中获得的数据和来自机上传感器、通信设备的信息结合起来定位和识别雷达和通信威胁目标。任务分配是作战出发前的准备工作:机组人员被告知已知威胁的简要信息(如雷达和地空导弹的位置和型号),并与攻击编队的成员一起计划瞄准或是避开这些威胁。“咆哮者”上装备有卫星通信设备,用于情报收集。

(2)机组人员确定是否需要同这些威胁作战以及如何作战。“咆哮者”的机组人员可以在彩色显示器上看到收集到的信息。潜在威胁的位置和其他关键数据可以叠加在地形图上显示出来,或者与其他必需的数据一起以表格形式显示出来。软件算法将信息关联起来并进行筛选,协助机组人员分析数据并做出决定。

(3)抑制威胁,为空中或地面部队执行任务扫清道路。“咆哮者”主要利用电子攻击干扰吊舱扰乱敌方雷达。这些吊舱发射特定频率的电磁干扰致盲敌方雷达,使他们无法发现接近的攻击部队。

参与利比亚战争

在美、英、法等国家联合发起的袭击利比亚的军事行动中,面对利比亚较强大的防空实力,截至目前为止尚无任何一架联军飞机因利比亚防空火力或空中作战而被击落,这一结果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美国海军在“奥德赛黎明”行动中首次投入的新型电子战飞机——EA-18G“咆哮者”。战斗中,“咆哮者”不仅用其携带的电子干扰设备压制了利比亚军队的防空导弹,还成功攻击了利比亚的坦克部队。

根据美军哥特尼中将的说法,波音公司研制的EA-18G“咆哮者”出色的电子战能力有力地支援了联军对利比亚的打击行动。此战证明,“咆哮者”完全有能力取代过去已被实战所证明的海军EA-6“徘徊者”(Prowler)电子战飞机。哥特尼还特地补充道,“徘徊者在成功压制利比亚地空导弹之余,还协助联军攻击了利比亚政府军地面部队——当时这些部队正在攻击反政府武装扼守的要地。”

EA-18G“咆哮者”电子战飞机


联军的空袭行动遏止了利比亚政府军向反政府武装扼守的据点班加西的攻势,法国、英国和美国战机均参加了攻击行动,其中还包括美国海军陆战队的“鹞”式战机,美军“咆哮者”也参加了行动。目前尚无确切消息显示“咆哮者”在战斗中是否真正有效干扰了政府军发射的防空导弹,但美军认为战区上空严重的导弹威胁使得“咆哮者”的出现成为必需。

EA-18G的作战能力十分强大,在美国空军一次空战演习中,一架EA-18G使用电子干扰设备干扰了载机与AIM-120空空导弹交换数据的数据链,使其脱靶,并一举“击落”了号称无敌的F-22战斗机,创造了三代机首次在模拟空战中击落F-22的记录,充分证明了EA-18G“咆哮者”突出的电子战能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EA-18G新一代电子战吊舱量产,美军扩大优势,非对称作战不讲武德
为海空电子战打头阵——EA-18G的发展
苏30MKI击落E/A-18G!印度国内狂嗨,殊不知电子信号都被人掌握
巨人的咆哮:美军EA-18G电子攻击机
美军“捕食者”的捕食之技
艰难上位——美国EA-18G电子攻击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