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老明信片和老照片看<FONT size=5>——昔日广州观音庙一带的建筑物 </FONT>

观音借裤图可见到观音庙、名山法界匾、粤秀奇峰牌坊、佛山牌坊、功德林、镇海楼等

圖中應是廣州觀音山“觀音開庫日”信衆借庫景象。

  每年農曆正月廿六是民間佛教節日“觀音開庫日”,相傳這天觀音菩薩會大開寶庫,信衆可以嚮觀音菩薩“借庫”,要錢有錢,要物有物,有求必應。信衆會于午夜子時時分起,到觀音山上觀音廟“借庫”。但有借一定要還,還庫的方法是在第二年借庫之前,準備拜神物品敬拜觀音,和準備利是錢用作添香油或送與廟祝。

19世纪初观音山绘画,中国画家绘
 

约1860年观音山绘画,中国画家绘,画面增加了部分建筑

观音山的另一面,摄于1890年代
 
【观音阁】及【神安炮台】。
 
比特拍摄的还有一张观音山
 
罗西耶拍摄观音阁内的“送子观音”像,其时观音阁被英法军队占为“联军总部”:
 
此像很独特,“子”收在衣服内,只露出两腿
 
英法联军占据广州期间,“英女皇生日”在观音山下的校场举行“赤脚赛跑”。1858年8月的外文出版物插图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伦敦新闻画报》有关观音山的插图。  在被英法联军占作指挥部的观音阁上俯瞰广州城。
 
在被英法联军占作三人管理委员会的广东巡抚部院衙门后花园远眺观音山
 
皮埃尔·罗西耶1858年在广东巡抚部院衙门后花园拍摄的观音山
 
  粤秀楼 “孙先生读书治事处”纪念碑位于越秀山南麓百步梯的半山坡处,碑身高5.5米,呈尖顶方柱形碑的正面镌刻“孙先生读书治事处”8个金色大字。背面有孙中山的秘书林直勉书写的《抗逆卫士题名牌》,记载61名总统府卫士与陈炯明叛军浴血奋斗的经过。
  此处原为孙中山与宋庆龄居住过的“粤秀楼”遗址。1921年,孙中山在广州任非常大总统,总统府就在今中山纪念堂所在地。1922年6月16日,陈炯明发动兵变,围攻总统府,炮轰粤秀楼,并悬赏20万银元捉拿孙中山。当时总统府卫士仅61人,掩护孙中山与宋庆龄脱险,但总统府与粤秀楼被夷为平地。1930年6月,中山纪念堂建筑管理委员会于粤秀楼旧址建此碑。
  1922年,广东军阀陈炯明反对北伐,孙中山解除他的职务,两人关系破裂。这年6月16日,陈炯明炮轰总统府,孙中山避难到天字码头,上演了惊心动魄的一幕。
  这天凌晨,全城密布岗哨,交通断绝,陈炯明叛军4000多人围攻观音山(即今越秀山)前的总统府和孙中山住所越秀楼。凌晨1时,孙中山已经能听到总统府外部队的集结声和嘈杂声了。当时,总统的卫队只有50人,孙中山的秘书林直勉等人,苦劝孙中山离开。孙中山却执意不走,他坚定地说:“竟存(陈炯明的字)胆敢作乱,我便负平乱之责,如力不足,唯有一死,以谢我四万万同胞。”
  然而,情势越来越危急。越秀楼通街道的架空栈桥逐渐被叛军控制,左右的文澜阁、振武楼也被叛军占领。一时间,枪声四起,火光冲天,叛军“打死孙文”的呼喊声震耳欲聋。林直勉等人不顾一切,强行架起孙中山,给孙中山穿上布长袍,戴上墨镜和便帽,冲出叛军的包围,向天字码头奔去。
  1880年代观音山。
  越秀山冈峦起伏,林木苍翠,四周幽深寂寥,乃古代学子静心读书理想之所。清代后期,越秀山南麓曾并存过广东三间最高学府、且在全国都有名气的书院━━学海堂(1824—1903年)、菊坡精舍(1867—1903年)和应元书院(1869—1903年),范围在今广州市第二中学校舍至广州市老干部休养所之间。自东向西排列顺序为:应元书院、菊坡精舍、学海堂(与菊坡精舍中间隔有龙王庙)。

  据《学海堂志》中的《学海堂全图说》所言,学海堂书院位于越秀山麓,远可眺望珠江。书院的建筑有学海堂、启秀山房、至山亭、文澜阁,并有围墙与外界相隔。书院东邻龙王庙,围墙外稍东有越王台故址,再往东北有镇海楼(与至山亭遥望)。
  然而,清同治年间(1862—1875年)纂修的《番禺县志 舆地略》记载为:“观音阁之北为镇海楼。阁之东为今郑仙祠,为今之菊坡精舍,为应元官,为今应元书院,为龙王庙。阁之前为学海堂,为文澜阁。” 观音阁在今百步梯顶中山纪念碑处,学海堂及其藏书的文澜阁在观音阁前,这便清楚地说明了学海堂书院在今百步梯附近。更有广州市地方志办公室研究员陈泽泓考证:“学海堂旧址在今越秀公园南部孙先生读书治事处一带,今越秀公园之百步梯很可能是学海堂书院内之梯级,而广州市第二中学校址当在应元书院和菊坡精舍旧址。” 对照《学海堂志》之《学海堂图》、《应元书院志略》的《应元书院图》、清光绪五年(1879年)《广州府志》之《省城图》、著名历史地理学家曾昭璇提供的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之广州城图,学海堂故址当在今越秀公园内百步梯附近,现此处已为山林覆盖,难觅书院踪迹了。

  菊坡精舍在应元书院之西,其前身为清道光年间(1821—1851年)将军庆保所筑的灵岩香海。据载,灵岩香海回廊盘绕,种植梅花数百株,花开时节香袭襟裾,登高览胜则全城在目,故名士常燕集于此。清咸丰初年,两广总督叶名琛将灵岩香海改为长春仙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为英法联军占据,后改建为书院,这在陈澧《菊坡精舍记》中有载:“初粤秀山有道士祀神之庙,曰应元宫,其两偏有台榭树木,曰吟风阁,后改长春仙馆,遭夷乱废圮。蒋香泉中丞与方伯议改为书院,方伯葺而新之,题曰菊坡精舍。” 书院1903年停办,1908年与应元书院合并,改名存古学堂。

  应元书院 清同治八年(1869年),布政司王凯泰创建。应元书院的位置在越秀山南麓东段,原为应元宫前的一片空地,今广州市第二中学校舍内。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应元宫的前殿等部分建筑被毁,王凯泰捐资兴学时,将应元宫的雷祖殿改建为应元书院。王凯泰在《应元书院碑记》中写道:“求书院之地于粤秀山麓,得道士祀神之庙曰'应元宫’,前有余地,乃改为书院。” 又《应元书院志略》载:“书院西邻菊坡精舍,复距学海堂不半里,皆课士也。” 据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之广州城图,应元书院东界为应元宫道,此道今尚存,为广州市第二中学校舍东界。故今广州市第二中学正门入口处近年置一石,上镌“应元书院旧址”,署款“清同治八年公元一八六九年”。
  应元书院主要建筑有,“中为乐育堂,右为红杏山房,左曰仰山轩。堂之前又堂三楹,题曰正谊明道。东为监院,又东曰十三本梅花书屋。西偏为董事所。此外有中门,又出为大门,大门外临大池,则俗称将军大鱼塘也。”书院外有围墙,内有宽大规整的梯级数十层,建筑物及梯级两旁花木夹道,大树荫蔽。
建于观音庙原址的孙中山纪念碑
 
《清代书院》,内中提及好多建筑:
  越秀山冈峦起伏,林木苍翠,四周幽深寂寥,乃古代学子静心读 ...应元书院全貌
 
应元书院
 
建于观音庙原址的孙中山纪念碑(图右边的牌坊)
 
(图右边的牌坊)
 
1880~1890 时的佛山牌坊。据说建纪念碑时两牌坊曾迁移过。
 
学海堂
 
1880~1890 时的【粤秀奇峰】牌坊。
 
  1880~1890 时的【粤秀奇峰】牌坊。
 
 山边的校场,1863年:
 
 日占时期“佛山牌坊”
 
 日占时期“佛山牌坊”
 
  日占时期的观音山全景
 
 观音山上纪念碑
 
 清末时期观音阁
 
 从镇海楼望观音寺
 
1930年-1940年代初观音山上镇海楼旁的仲元图书馆
 
 1900年
 
  菲利斯.比特1860s拍摄的观音山
 
1905年明信片
 
今昔对比
 
今昔对比
 
从正南望观音山,从高楼上望,还可看到水塔尖和镇海楼顶层。
 
上世纪五十年代
 
在纪念塔高角度看到的镇海楼:
 
现在是这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广州之九-越秀公园
广州文脉起点——越秀山
游广州越秀公园
公园漫步
广州1949:70多年前的越秀山、海幢公园和华林寺
荐景:清代羊城八景介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