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粉碎法国工程界预言,中国铁建打通北非第一长隧!

当地时间10月30日上午,伴着挖掘机的轰鸣声,阳光终于射进隧道。由中国铁建中土集团承建的北非地区最长隧道——阿尔及利亚沿海铁路复线项目甘塔斯隧道正式贯通。

中国工程师再次为非洲交通带来历史性突破。

中外嘉宾共同见证贯通时刻


经过长达6年多的施工建设,所处地质条件被法国工程界判定为“工程师的灾难”的阿尔及利亚北方铁路干线甘塔斯隧道正式贯通,标志着非洲铁路交通跨过重要咽喉地带。

甘塔斯隧道项目位于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以西100公里,是阿尔及利亚北方干线铁路的控制性工程,该隧道设计为分离式双洞单线隧道。隧道围岩主要以被称为“工程师的灾难”的膨胀性的泥灰岩为主,间杂页岩等软岩,总体地质条件较差,围岩膨胀变形大,围岩变化比较频繁,增加了施工难度。

隧道贯通现场


阿尔及利亚铁路投资管理局局长福瑞迪:甘塔斯隧道属于北方干线铁路的控制性工程,施工难度很高。感谢中国铁建6年多来的不懈努力,隧道贯通将使北方旅客出行时间缩短一半,从阿尔及利亚到摩洛哥与突尼斯的铁路出行也将更方便。

阿尔及利亚北方干线铁路沿海而行,连接九大海港,串联22个省,覆盖全国一半人口,可谓当地的战略大动脉。

不过,该铁路建于19世纪末,年代久远且绕山而行,最快时速只有80公里。从首都阿尔及尔坐火车出行到第二大城市奥兰,距离400多公里,至少需要4个多小时。

当地居民亚布拉欣说,“老铁路速度太慢,出行的时间太长了。现在出行都只能自己开车或坐大巴,路上非常辛苦。如果新铁路开通了,当然要坐火车,准点又省事儿。”

无论是便利百姓出行,还是摆脱石油等资源出口依赖,转型为欧洲工业加工的后花园、亚洲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地中海旅游目的地,阿尔及利亚都需要将北方干线铁路改造为一条高运量的钢铁大动脉。经过改造和新建后,该铁路时速将达到160公里,首都到奥兰两地通达时间将缩短50%,运力也将大大提高,对促进阿尔及利亚的进出口贸易意义重大。

但是,要保证这条大动脉提速,就必须变“翻山绕行”为“穿山而过”,啃一块硬骨头——甘塔斯隧道。

中国铁建中土集团北非区域事业项目部总经理陈振河介绍,啃下甘塔斯有三难。

工程遭遇三难:“底子薄”、“体质差”、建材资源“拖后腿”

工程资料“底子薄”。项目招标采用的图纸是上世纪90年代的设计资料,数据不全,方案简陋,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很大。

施工环境“体质差”。甘塔斯隧道处于地中海褶皱带,围岩内陆应力高,且地应力主方向与隧道走向近乎垂直,这种X形的“力量拉锯”极易造成隧道变形。隧道地质构造更复杂,主要为泥灰岩夹杂页岩,遇水迅速膨胀,干后坚硬,稳定性极差,被法国专家称之为“工程师的灾难”。

面对被比喻为“工程师灾难”的泥灰岩,日本、意大利、土耳其等国的企业都曾折戟而归,其中采用盾构机施工的意大利公司,更是将盾构机卡在隧道中,进不去、出不来。与此同时,中国铁建承建的甘塔斯隧道,成为中国企业第一次在长大隧道施工中成功挑战这种世界级难度的地质条件。

建材资源还“拖后腿”。阿尔及利亚除了石料比较充足,其他建材都十分匮乏。水泥供应跟不上,一年中至少3至4个月买不到水泥,钢材、机械全依赖进口,对物资调配挑战极高。

中欧理念的激烈交锋

除了技术难度,中国铁建建设者还面临着中欧理念差异带来的巨大挑战。

在施工过程中,中国铁建与来自法国、德国的监理公司在设计施工理念上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激烈交锋。一个技术方案的确定通常要几个月,尤其在地质条件最差的隧道出口展开拉锯战,造成项目停工长达一年半。

作为曾参与英吉利海峡建设的国际知名公司,法国SETEC设计咨询公司依据“新奥法”原理设计甘塔斯隧道,采用类似太极拳避重就轻的方式,要求开挖后必须充分暴露,释放地应力再进行支护,不与自然围岩做正面对抗。

欧洲设计方案下的钢拱架断裂


但中国隧道施工提倡“岩变我变、我随岩变”,根据围岩突发状况及时调整支护类型。根据泥灰岩特征和现场开裂情况,中国铁建工程师判定以柔克刚无法满足要求,必须放弃常规做法,缩短闭合时间,多层拱架支护,硬碰硬的猛药去疴。

欧洲设计方案下的支护断裂


业主要求中国工程师必须向欧洲监理提交书面论证,阐述原因、措施及理论依据,批复后方可按照程序进行施工。

然而,中欧工程理论和规范、施工习惯和理念差异大,欧洲监理无法理解中国工程师提出的技术理念。欧洲公司的设计方案不能保障正常施工,中方的经验做法无法获批,因此形成了长时间的僵持。

最终,长达一年半的胶着还是被中国铁建主动打破,建设者冒着没有验工计价的风险,利用强支护方案建成了30米试验段,成功克服了泥灰岩隧道变形大这一世界级难题。在无可争议的事实面前,2015年1月底,方案终于获得业主、监理的认可,停滞一年半的工程终于重启。今天,甘塔斯隧道仅拱架用钢量就相当于1/5个北京“鸟巢”,为北方干线铁路挺起了钢铁脊梁。

二次衬砌钢筋绑扎


在整个隧道施工期间,正是通过与设计和监理不断沟通磨合,中国铁建逐步适应了欧洲的质量控制方法,主动将中国标准与欧洲标准对接,让中国方案不仅符合欧标,更不断完善和突破,最终建立了互信,加快了施工进度。

履行社会责任,从“走出去”到“扎下来”

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2450个

“中国速度”。除去因监理方因素而导致的项目延缓,中国铁建先后创下月掘进520米、月掘进870米的当地地下工程施工纪录。

“尽管施工难度很高,甚至一度停摆,但是我们从未考虑过更换承包商。中国铁建展现的技术实力让我们坚信,他们肯定能将这条隧道贯通。”福瑞迪说。

好口碑不仅源自技术实力,更体现在商务适应力上。中国铁建中土集团甘塔斯隧道项目隧道分部经理李明华介绍,甘塔斯隧道按欧洲标准设计,施工也要“入乡随俗”。举个例子,在国内,所有箱涵建设只要按铁路专用图施工就行,而按欧洲标准,每一个箱涵就要100多张图和计算书,监理审批长达一两个月,而且每改一次施工方案,都要监理批复。

“事实证明,在实施'走出去’战略中,中国企业不仅可以提供'中国方案’,也能适应'欧洲标准’,充分展现了创新发展、包容性发展的理念,已经从产业链低端走向高端,可以称得上是具备全球竞争力的国际化大公司。”中国铁建副总裁汪文忠说。

好口碑不仅体现在商务上,更体现在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变“走出去”为“扎下来”。

从项目开工至今,中国铁建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2450个,目前还有445人在岗。

“我们觉得在中国铁建工作很体面,不仅收入比原来提高了一倍,还学了技术,这个工程结束后也好找工作。”阿尔及利亚籍员工亚布拉辛,从2011年5月就到项目部工作,见证了不少同胞通过甘塔斯隧道项目成为机械操作手等熟练技工。“我们镇上的人都知道是中国人在为我们修铁路,中国人工作态度特别认真,工程质量肯定比别国公司的要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号称“工程师灾难”北非最长隧道 被中国公司打通|阿尔及利亚|中国铁建|阿尔及尔
号称“工程师灾难”的北非第一长隧,中国用7年时间攻克
25国放弃!中国基建遇上“工程师的灾难”,中欧设计理念一较高下
仅用6年中国轻松完工,阿尔及利亚15千米隧道,曾难倒25个国家|铁路
杭温铁路仙居隧道全线顺利贯通
视频宣讲铁路总公司《质量安全管理十严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