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郑立寒:你能听到大脑产生的声音吗?如何开启觉知之路?
userphoto

2022.07.27 北京

关注

作者:郑立寒

微博:@倾听师郑立寒

小红书:@婚姻咨询师郑立寒

来源:了不起的郑立寒(ID:zheng-li-han)

01

你能听到大脑产生的声音吗?

如果你从来没有注意,大概率你是听不见的。

举个例子:

去梓路寺禅修时,因为是止语的环境,非常容易觉察到头脑中的念头。

有时,我看见某个人经常第一个排队打饭,我头脑中就会有一个声音:

这个人吃饭怎么这么积极啊?老是第一个?

那个时候,并没有想很多,只是发现:

每发生一件事,原来我的内心都充满着评判的声音。

只要我安静下来,就能注意到头脑中的声音(念头)。

尤其是打坐的时候,头脑中的念头更清晰可见。

这种感觉就像是水底的石头,平时因为外界声音的干扰,我觉察不到它的存在。

当内心安静下来,水底不再浑浊,就能清晰可见那些漂亮的石子。

再打个比方,当我看见洗碗池里很多黏土时,我头脑中又会蹦出一个声音:

这是谁干的?剩这么多黏土,真浪费~

很好奇,我竟然没有想过:

头脑中这种声音是从哪儿冒出来的?它像个法官一样评判着各种事?

也没有想过,为什么我关注的是这些行为,而不是其他行为?(你关注的点,很可能是你最在意的点)

换句话说,为什么我关注别人第一个打饭,别人浪费的行为?

是不是别人的这些行为,跟我底层认知是相反的呢?或者是别的什么?

比如,我的认知模式是:浪费是不好的行为。第一个冲上去打饭让人感觉很没有修养,人应该要谦让、彬彬有礼。

看见没?

我的头脑中全部都是【对与错】、【好与坏】对立思维模式,还有各种【应该】认知模式。

符合我认知模式的行为,我会认定会“好”;

不符合我认知模式的行为,我会认定为“不好”。

这真的100%正确吗?

那这些行为背后,是不是又代表着我的某些渴望呢?

比如关注第一个打饭的人,虽然表面上我很讨厌,但实际上,我的内心却非常向往和羡慕。

第一个吃上饭的,总归是可以挑拣的。越后面吃饭,越没有挑拣饭菜的余地。

但认知模式里,“自私是不好的行为,这样会让人讨厌。”

于是,我也变得讨厌自私的行为,跟内心深处形成矛盾,自然产生了情绪。

关于浪费这个点,我的认知是:

我都这样勤俭节约,你也应该跟我一样。否则,我这么节约干嘛啊?

回归到生活中,当看见插队的人我也会生气,背后的认知模式是:

你应该跟我一样遵守规则。如果你插队,那我规规矩矩地排队,不是很吃亏吗?

这个现象,可以自行觉察。

02

我最近在看《臣服实验》,跟作者有些经历不同:

我在禅修之前学过心理学,并且在悟道的过程中看过一些禅学。

当我可以观察到头脑中声音(念头)时,我并没有控制它,让它消失。

我感觉,生命是由一瞬接着一瞬连贯形成的,那我们就专注于此刻瞬间。

脱离【我】的框架(包括我的思维、我的经验、我的记忆、我的认知、我的情绪等等),如其所是地观察生命的一切。

不评判、不揣测、不定义、不分析、不控制、不压抑,只是观察。

或者这么说吧,觉察就是把自己当做一个外星人来观察。

观察自己的一举一动,观察自己的一念一想,然后保持好奇之心。

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控制和评判产生。

比如,有些人会觉得负面情绪(焦虑、恐惧等)不好,然后想要压制它,转移它,想要让它快点消失。

张拙居士说过一句话,“断除烦恼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

什么意思呢?

想要断掉烦恼(念头)就好比要断掉妄念,如果一心想要断掉,那么又会新增烦恼。

更何况,烦恼即菩提。

所以,我并没有一心一意地想要断掉头脑中的声音,而是认真地倾听它,看见它的存在。

不过,我看作者居然能达到那种“禅定”的状态,头脑中没有一丝念头。

之前我禅修时,听如焱法师说过,是可以消除念头,达到“无我”的境界。

我一直都有听说这种神奇的境界,但是目前还没有达成,但心心向往。

03

《臣服实验》中有个观点,让我获益匪浅。

“我的整个思维活动都是围绕着我的爱恨,如果我对某个东西有所偏好,那它就会占据我的整个思绪。”

仔细观察,确实存在这种现象。

但,确切地说,我不知道这种好恶哪里来的?它怎么存在的?

举个例子,今天早上,我在群里看见某个人说话,我看了一下昵称,然后心生厌恶。

之前跟他打过几次交道,但感觉不是很好。

所以,当看到他的名字时,内心就有反应了。

为什么感觉不好呢?

因为跟他说话太费劲了,感觉不会照顾别人的感受。(背后期待是,我渴望别人照顾我的感受,直截了当地说话,不要耽误我的时间)

我不喜欢别人(除了家人朋友)给我发表情包,给我发语音。

还发各种需要思考的文字(比如,在干嘛呢?在吗……),很浪费我的时间。

每发一个东西,微信就闪现一个小红点,我还要点击进去看看。

我更偏爱一目了然的文字信息,也喜欢直截了当的说话方式(比如,我现在心情不好,需要你提供什么样的支持)。

因为我的喜好,或者说我的认知模式,决定了我对一个人的评判。

也就是前文说的,如果他跟我的认知模式匹配,我就会给予好的评判。如果他跟我的认知模式不匹配,可能就会给予不好的评判。

这其中起到决定因素的就是【认知模式】。

一个人的认知模式包括很多,比如:

如果你爱我,就【应该】按照我喜欢的方式做;

如果你真的爱我,就【应该】知道我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你【应该】按照我说的做,否则就是不在乎我,不重视我;

我都这样了,你也【应该】这样……

当然,整个觉察过程也特别好玩,会有一些不可思议的发现。


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啦~

情绪     如何爱自己     沟通     自我成长    
金钱关系    恋爱      出轨     离婚           
婆媳矛盾    育儿
免费领取:杨凤池老师的「梦与意向音频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认知升级:看见主观,回到客观
什么是头脑模式?如何降伏它?
相信自己
观心,问心
想要晚年过得好,请断掉两种念头,余生越走越顺
认识自己(七):我们都活在自己的认知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