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法家“势”论者慎到
       慎到(约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15年),尊称慎子。列国时祖上由山东迁居赵国。齐宣王时,他曾长期在稷下讲学,是稷下学宫中最具有影响的学者之一,对于法家思想在齐国的传播做出了贡献。

       慎到生于赵国首都邯郸,早年曾学“黄老道德之术”,长于《易》,后来又过渡到了积极干预社会的法家,是从道家中出来的法家创始人之一。他以“因循自然”的哲学体系,提出了“势”论,并以“贵势”著称,是法家“权势派”学说的代表人物。在慎到的政治思想体系中,"势"被置于法、礼之上,被认为是从事政治活动的前提。“势”有三个层次的含义,一曰能势,二曰位势,三曰权势。他主张“抱法处世”,只要掌握了“势”和“法”,就能做到“无为而治”。

       慎子关于"势"的理解,历代为正统思想所斥,但只要以历史的眼光来看,"贵势"的思想基础是人的平等,即君主与匹夫一样。从根本上否定传统的"天生圣人,作君作师"理论,是道家"齐物论"哲学的应用。

       慎到提倡官员“唯法所在”、“以死守法”;强调君主要“任法”而非“自任”。他说:“立天子以为天下,非立天下以为天子也;立国君以为国,非立国以为君也;立官长以为官,非立官以为长也”。有人鉴于他道法结合的思想倾向,称其为“道法家”。

       慎到的法治思想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其一,他论述了君主与国家的关系,指出君主仅仅是国家职能的执行者,是法的工具;其二,他把国家职能规范化,使治理国家的方法由神秘转向公开,是中国行政管理学上的一个创举。不过,荀子对慎到的评价并不高,《荀子·非十二子》中说慎到的思想学说:"上则取听于上,下则取从于俗,终日言成文典,及纠察之则倜然无所归宿,不可以经国定分。”意思是说,慎到的思想学说是一种迎合君主与大众的学说,细究起来很难看出它的旨归所在,散乱而不成系统,因而是不能用来安邦治国的。

       慎到学说见于《慎子》一书,另有明代慎懋赏编纂的《慎子内外篇》存世。《史记》说他有《十二论》,《汉书·艺文志》的法家类著录了《慎子》四十二篇。《慎子》现存有《威德》、《因循》、《民杂》、《德立》、《君人》五篇,《群书治要》里有《知忠》、《君臣》两篇,清朝时,钱熙祚合编为七篇,刻入《守山阁丛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唯独秦国没让孔子入境,反而秦国能统一6国?
文化思想在古代社会治乱之中的作用
诸子百家之——法家
红林悟道《韩非子- 奸劫弑臣》 第二十四 为己
战国时代法家为何战胜儒家、墨家、道家脱颖而出?力挽狂澜造统一
以史为鉴,法家亡国,儒家兴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