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排水工程》第49讲:厌氧处理工艺的优缺点总结

本期主题



《排水工程》,

第49讲:

这些小知识,

你了解了吗?

淼知水圈-最纯粹的环保发烧友

大家好,欢迎关注淼知水圈,今天咱们继续学习下有关《排水工程》第49讲部分的小知识,本节内容重要指数:★★★

上一节主要讲解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流化床、MBBR工艺内容,详见污水处理生物膜法三种工艺简介:生物接触氧化、生物流化床、MBBR

本节主要讲解污水厌氧生物处理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厌氧处理法及其优缺点、三阶段理论和四种群学说等内容。

01  厌氧处理法及其优缺点

厌氧生物处理又称为厌氧生物消化,是指在厌氧条件下由多种厌氧或兼氧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使有机物分解并产生CH4和CO2的过程。

厌氧处理法和好氧处理相比较,具有以下7点优点:

1.能耗低;

2.负荷高,一般可达2~6kgCOD/(m3▪d),占地少;

3.剩余污泥量少,产泥量相当于好氧法的1/10~1/6;

4.氮、磷营养需要量较少。BOD5:N:P=(200~400):5:1;

5.应用范围广,既适合处理高浓度废水,又能处理低浓度有机废水,也能处理并稳定污泥,还能处理某些难降解有机物的废水;

6.对水温适应范围广:常温(15~30℃)、中温(33~35℃)、高温(50~60℃);

7.厌氧污泥长时间停止运行后,较易恢复生物活性。

厌氧处理法和好氧处理相比较,具有以下5点优点:

1.厌氧细菌增殖速度慢,厌氧设备启动和处理所需要时间比好氧设备长;

2.出水达不到排放标准,需要进一步处理,通常作为好氧处理的前处理;

3.厌氧处理系统操作控制因素较为复杂;

4.厌氧过程会产生气味对空气有污染;

5.厌氧微生物,特别是产甲烷菌,对有毒物质较敏感。

02  厌氧处理的三阶段、四种群学说

厌氧处理的三阶段理论包括水解酸化阶段、产氢产乙酸阶段、产甲烷阶段,具体过程首先是通过水解发酵菌把水中大分子有机物发酵成为乙酸、丙酸等小分子物质,然后再通过产氢产乙酸菌把第一阶段生成的小分子物质转化为乙酸和氢,并生成CO2,最后在通过产甲烷菌把甲酸、甲醇、甲胺和乙酸转变成甲烷,这里需要注意,产甲烷菌只能利用“三甲一乙”这四种物质。

▲三阶段理论

而四种群学说包括水解发酵菌、产氢产乙酸菌、同型产乙酸菌、产甲烷菌。四种群学说是在三阶段理论基础上提出的,增加了一个同型产乙酸菌,这种细菌能够把水解过程中产生的H2和CO2转化为乙酸。因为产甲烷菌对于pH值要求为中性或者弱碱性,因此对于H+很敏感,同行产乙酸细菌可以减少H+浓度,有利于产甲烷菌的繁殖代谢,因此同型产乙酸菌的存在对于产甲烷菌有一定的益处。

▲四种群学说

03  本节总结

本节属于厌氧法污水处理内容,厌氧法在排水工程中的地位略低,因此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也不高,给与三星推荐,对于部分内容,大家仍旧需要掌握。

1.厌氧法的温度要求为:常温(15~30℃)、中温(33~35℃)、高温(50~60℃),超出这三个区间,效率都会下降;

2.剩余污泥量少,产泥量相当于好氧法的1/10~1/6;

3.出水达不到排放标准,需要进一步处理,通常作为好氧处理的前处理;

4.三阶段四种群学说每段产生物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废水厌氧处理原理介绍
好氧法、厌氧法都是怎么来的?各有什么优缺点?为何要配合运用?这篇文章讲清了!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
甘度浅析废水厌氧生物处理过程
废水厌氧生化处理概述
微生物技术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中的应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