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为什么会不假思索?这种习惯是否在逃避构建秩序?

素簡丨喜樂丨燦爛丨澎湃

秩序不是从已知到已知,更像是从混乱到有序在混乱的无限循环,强行构建秩序是极其痛苦的。

2018年,我为了毕业而毕业。在人生极度混乱的时候,还有完成硕士毕业作品显然是超“努力”的。可,这种靠意志走完的路,身体吃了很多苦不说;强行架构出来的作品,也狠狠地践踏了自己价值观。

我用巨大的能量去做田野调查,去完成田野访谈,还需要更大的精力去完成论文架构和梳理,完成毕业论文写作,去答辩,顺利毕业。

这些努力显然是带着自我伤害的,而这种选择也不过是以“努力的方式”逃避了面对混乱本身,不过该来的总会来。

这不,接下来几年的人生仿佛停滞了。2018年我被彻底榨干了,然后拖着没有一点能量的身体,投入更大挑战的现实世界,显然这些年不过是“灾难”的种种演绎而已。

如何建构秩序?

作为分享者,只能分享个人的经验,唤醒你内心的共鸣;

作为倾听者,要带着清醒认知去识别客观性,并质疑是否适用于自己。

这是碎片信息时代应该保有的觉知力。

克里希那穆提提到“觉知能创造出秩序”而且它并不会制造习惯——意味着人处于不假思索的状态当中,是一种更省力的既定倾向。

既定的倾向类似别人提供的方向,这种对确定性的追寻不会带来新的秩序,充其量也不过是对已知的执念。

反而是在真实面对混乱、听得进否定的声音、看得见不同视角;有所质疑、面对无法理解而有所思考,才能迎来真正意义上的成长。

而更完整的成长就意味着:不再痴迷于自我循环论证;不满足于在重复里强化自己信念;不知足于寻求认同、追求志同道合里得来的自信。而是渴望突破自我的框架、突破自我的视角,从个体的局限当中突围,去构建一种新的秩序,且对新的秩序有一直探索的热情。

这种秩序不属于任何规则规范,伦理道德,也不是个体的自圆其说,它更接近集体的智慧、群体的能量或是真相的呈现….所以,秩序会还会一再被打破,一再被迭代。

克里希那穆提引发思考的句子:

思想者会透过习惯性的复制和复诵而形成思想。习惯不就是一种不假思索的状态吗?

思想者以及想要变得更好的欲望便是冲突与困惑的肇因。

E

N

D

茫茫人海,

      我们会萍水相逢!

Zora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是隐态
你有见过这样的励志语句吗? 句句是精华, 充满正能量
黄梁之枕
北大最短毕业致辞,535字,3分56秒,9次掌声!
让公益走进每个人的心中。。。
你所说的上帝,就是我所说的永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