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习|四上三单元1(徐颖)

任何一次备课,都要先整体看一看这个单元

处处留心皆学问——观察,观察大自然

本单元的两条语文要素联系得非常紧密,我们可以理解为阅读为习作服务,阅读就是习作的示范。围绕着这两个要素,教材安排了《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习作就是写观察日记了。所以整体一看,四年级上册三单元就是“观察与习作”单元。

这个名字一出来,大家都觉得不陌生了。因为在统编教材中观察与习作就是一个序列。陈先云老师在很多讲座中都专门提到过这个序列。所以要上好本单元,应该把这放到整个统编教材的序列之中。

一、教材分析

1.认识统编教材中的观察与习作序列

从第一次引导观察与习作的时候,我们教材就非常重视两方面的结合。一个是观察对象,观察所得,另一个就是观察的感受。学生也把自己放到真实的活动中去,给予关照。

第二次,引入了观察记录卡,特别强调观察记录卡。看一看,摸一摸,调动各种感官就提出来了。

第三次,对比以前的要求,我们就是从仔细观察到了连续观察。连续观察应该是这一次的进阶点,当然这是建立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依然是强调观察的方法,仔细观察,连续观察,调动感官去观察。从这个线上清晰看到,观察对象和观察方法、观察的过程与心情,都是一步一步进阶的。我们的教学是在以往教学的基础上推进的。

为什么统编教材要不断地强调仔细观察,连续观察,从静态的慢慢到动态的?这为高年级的静态描写、动态描写做好准备。我们有时候去追求这个句子是写静态的还是动态的。其实他的重点不在于描写的句子,更重要的是作者的观察。这样的写作也不是说我仿照作者写一句就叫动态描写或者是静态描写,而是体现在作者从中年级开始就养成的习惯上。

所以陈先云特别强调,这一系列的重点就在于观察的习惯,所以我们在中年级的时候帮助学生建立这个习惯。只有让学生意识到观察要连续观察,要仔细观察,还要看到变化,那么到了高年级,他的写作中才会有所谓的动态描写。

2.认识本单元观察与习作之间的联系

首先这是一组关于大自然的短文,他的核心就是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因为整个单元的解读,如果我们要快速清晰的话,那就是这几个字“连续观察,学习观察日记”。课文、习作和口语交际相互之间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

3.围绕观察与习作分析教材各内容。

就从这里开始,我们已经把这个单元当成一个整体,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醒自己如何就“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来解读文本。这样我们在分析的过程中,就不会走岔路,不会被一些零零碎碎的小细节带走。

这个单元我就围绕“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来落实语文要素,来做文本分析。因为我们知道文本分析里面,可以抓住的点太多了。

我们进行古诗教学的时候,当然首先必须要遵循古诗学习的规律。古诗教学一定是从读中来,读懂题目,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停顿,结合注释大概读懂意思。这些就是古诗学习不可替代的学习方法。

第二点,既然这三首古诗放到了本单元,就得追问自己,她在本单元的价值在哪里?所以我就在旁边批注:站在观察的角度引导学生不断思考,深入理解。

诗人的观察对象是什么?诗人观察到什么?是怎么观察到的?

诗人观察时的心情或感受是什么?

《爬山虎的脚》放到这一单元,也要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结合起来。所以结合课后题,我们也要做这几个大板块的解读: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细致观察与连续观察,重点关注变化

(2)站在“观察”的角度引导学生不断思考,深入理解“作者观察的对象是什么?作者观察到什么?怎么观察的?”“作者观察时的心情和感受是什么?

(3)分层感受句子的准确与形象,前者与观察紧密联系,后者还要结合描写方法。

同样的,《蟋蟀的住宅》我们也用这样的三个问题去追问

当你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每一课都是聚焦的,孩子就会说:“呀!我知道我在干什么了。”每一课都是站在前一课的基础上往前走。

本单元还有一个资料袋,很贴心,他就是一个工具。

尝试使用不同形式的“记录卡”;留心观察记录的要点,连续观察记录变化(观察对象、观察时间、观察点);语句通顺,简单,准确。

观察的时间,是记录连续观察的最好证据;然后是观察点,观察最忌讳的就是今天我看看这个方面,明天我看看那个方面。可观察的点是很多的,你要选择相对固定的点,才能够实现连续观察,这个非常重要。

最后要留意的是,在观察记录卡里面文字是相对比较简单的,但是有讲究的是,首先要做到通顺,然后就是简单,第三就是要准确。你看到是什么,你就要准确地写,长此来训练,那真的是非常了不起了。

然后就是一个阅读链接。这个链接就是一组通过连续观察所写的日记,既是拓展阅读,也是习作例文。站在观察的角度,我们还是要引导学生发现观察对象、观察时间、观察点、主要变化。语句通顺、简单、准确,要去找一找哪些词语准确。

接下来是口语交际课,我们依然用连续观察来看他。当然,口语交际课不一定非要和本单元语文要素连载在一起,我们要遵循他本身的体系,所以要遵循口语交际课的学习特点,主题性、情境性、交际性等。站在观察(调查)的角度引导学生发现,观察同学发现实力情况,用眼情况,在观察的基础上深入了解。

收集信息,整理信息、交流信息是本次口语交际课的关键,能培养学生给予调查与分析形成看法的探索精神。所以一定是学生真实经历一个调查搜集信息的过程;。上课时的交流,信息如何进行梳理整合?关于信息素养的一些教学方法是什么?小组的交流讨论,全班的交流讨论?

最后我们看习作课。本次习作课紧扣连续观察,记录变化给出课文例子、观察对象的内容要求。所以看到这个,我们一下就知道了学习课文中作者如何观察与记录是完成习作的前提。根据记录的要点连续观察,记录变化是完成本次习作的基础。喜欢观察的对象,对观察自然有兴趣是完成习作的关键。所以到这里我们明白了,本次习作的任务不是习作而习作,不是本单元课文上完了,才来做这个。

分析到这里,我们发现这个单元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要整体教学。本单元虽然不是习作单元,但是围绕“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搭建起了一个相对完善的体系。

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从所学知识的宏观角度,通过观察、阅读、感知、记录、训练等方式,将整个单元的内容融会贯通,寓习作于课文之中,让情绪活跃起来,让思维活跃起来,将“要我写”变成“我要写”。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键收藏】 统编教材“想象”类习作训练序列
如何用统编教材上好小学三年级习作课?听听教材编辑怎么说
2019秋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全解读
备课 | 基于“一体化”的单元组文教学设计——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
大变!江苏今年9月小学初中语文一律用统编教材,最新课文目录一览
精巧选材 清晰构思——《围绕中心意思写》习作任务群设计——统编本教材解读第1169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