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散文”“民间文学”阅读教学观课前思考
这一次培训的主题是“不同文体的阅读教学”,恰逢各年级都换成了统编教材。统编教材带给我们一线老师的最大福利就是指向非常的清晰。所以,我们是在这样的背景来思考“不同文体的阅读教学”
我将从三个方面展开,一是观测前思考;二是课堂观察;三是备课建议。
在接到这个任务时,我就在反复思量,如果给我们这次培训主题确定三个关键词,那一定是课程标准、统编教材、不同文体。
首先要说的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纲领性的文件,虽然说随着统编教材的实施,课程标准将会做一些修改,但是我们还是有必要再去关注。我把第二学段和第三学段关于阅读教学目标选取与今天话题相关的内容,把它对比在一起,我们就会发现能力的梯度,及我们设定目标到底应该在什么位置。
记得我们开始去读这些标准,觉得特别不好理解。但是回扣到今天的课堂当中,我们发现其实我们真的是在践行。而且有的时候拔高了,有的时候降低了。
第二个关键词是统编教材。这学期全部换成统编教材,在统编教材里边,我们听得最多的一个词语一定是“语文要素”。我们在执行统编教材的时候一定是要不折不扣地落实语文要素。语文要素怎么看,单元页、课后题、交流平台、语文园地里的字词句练习。
从今天的三节课来看看。第一节课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四季之美》。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落实在本堂课中是“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体会其中的动态描写”。老师执教这堂课时设定了这样的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背诵课文。 2.学习动静结合的习作方法。”对应语文要素,能够很明显地发现第二个目标一定是被拔高了,而且也不是阅读教学的目标。这也是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容易犯的毛病,阅读目标、习作目标分不清,混为一谈。
第二节课是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的《麻雀》。这里着重强调的是习作单元。习作单元里的课文已经不是它自己了。习作单元的课文重在借文章学写作方法。就像你一样,在学校你是老师,但是回到家里,你就不再是老师。你说的话孩子不一定都像信老师的话那样了。在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那就是异态阅读:基于合理的目的和任务采取与通常不一致的阅读取向。我们的阅读分为常态阅读,是什么读成什么?异态阅读,为达到某种合理的目的和任务采取与通常不一致的阅读取向。还有一种变态阅读,那是基于错误的阅读目的而进行的阅读。所以习作单元里的课文就是需要一种异态阅读。《麻雀》这篇课文是散文,但是它现在已经被赋予了其他的任务。所以,我们在选择的时候是需要避免的。它现在是为了给学生示范,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经过这样的一分析,确定“1.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细读课文,体会文章生动具体的描写。3.从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动人故事中,体会母爱”这样的目标就是错误的。
第三堂课是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牛郎织女(二)》。这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故事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之所以把习作的语文要素也列在这儿,我们看本课的阅读提示“快速默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牛郎织女故事的结局。联系上一篇课文,给故事内容的主要情节设计连环画,配上对应的文字。”这篇课文在继承前面讲述民间故事的基础之上,来设计连环画。连环画的文字是需要精炼,能概括大意的,所以其实这一课是在为了衔接后面的习作教学。老师设定的目标是这样的“1.认识“偎、衰”等9个生字,理解“珊瑚礁、玉簪”等重点词语。2.快速默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牛郎织女故事的结局。3.联系上一篇课文,给故事内容的主要情节设计连环画,配上对应的文字”是切实抓住了语文要素的。
第三个关键词才是不同文体的阅读教学。我梳理了统编教材中明确设定的文体单元。可以看到教材中明确提出的文体有童话、寓言、故事,和小说。其中故事和小说还进行了分类,神话故事、民间故事、古代故事。小说也是把古典名著和外国名著单独出来。今天呈现的民间故事,在整个小学阶段有这样5篇。
册别
单元
文体
三上
三单元
童话
三下
二单元
寓言
三下
八单元
故事
四上
四单元
神话故事
四上
八单元
古代故事
四下
三单元
现代诗
五上
三单元
民间故事
五下
二单元
古典名著
六上
四单元
小说
六下
二单元
外国名著
三年级下册《漏》《枣核》,五年级上册《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
为什么统编教材没有把散文单独列成一个单元呢?明明我们能很明显地感觉到有些单元,比如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草原》《丁香结》《我是花》这都是散文。我想这和散文的特点有关。散文到底长什么样子?说一篇文章出来,能感觉是不是散文,但是不能描述散文的样子。
我们看到王荣生教授的演示的散文分类演变:纯文学(小说、诗歌、戏剧),非文学(实用文),剩下的便是散文。但是,渐渐地“形成文类规范,能指明文类特征的文章,开始分离。如:通讯、报告文学、传记、演讲辞、寓言、儿童故事等”。随着时代的变化,这个还在演进“回忆录、序言、杂文等文体特征逐渐开始明朗。(被分离的倾向)”。经过这样不断分离之后,再剩下的就是散文。仿佛很清晰了,但是,用一篇一验证,便会发现经不起推敲。比如《开国大典》是散文吗?《美丽的小兴安岭》你觉得是散文吗?能判别是不是,不能说出它到底是怎么样,就是散文的特性。散文的第二个特点是无规范。散文的形式是“写法自由,体式不拘”。“散文无边界,可兼采诗歌、小说、剧本和实用文章的要素。散文可混合记叙、描写、说明、议论,交织其中。”散文的结构方式开放而无定态。比如《花之歌》就是一首散文诗,散文的格式,含有诗的节奏韵味。杨绛先生的《老王》也是散文。散文到底怎么分类,各路专家也是意见不一。可能这也是统编教材没有设置专门的散文单元的原因之一。
当然,我看到钱理群先生的分类比较适合小学课文,他从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把散文分为叙述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说理性散文、描写性散文。我也对统编教材三至六年级上册的散文进行了一下梳理,列出来的得到大家认可,觉得没有争议的。三年级上册:《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大自然的声音》《父亲、树林和鸟》。四年级上册:《观潮》《走月亮》。五年级上册:《白鹭》《落花生》《珍珠鸟》《桂花雨》《搭石》《慈母情深》《父爱之舟》《四季之美》《鸟的天堂》《月迹》《忆读书》《我的长生果》。六年级上册:《草原》《丁香结》《花之歌》《青山不老》。看到这些课题,我们就知道了散文需要做的事情是“体悟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情感。体会作者精准、独特的语言表达。这就是散文要做的事情。
这三个关键词的位置是不能交换的,必须是要在课标的指导下,基于统编教材的语文要素,关注不同文体的阅读教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统编教材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探索
培训讲义 | 刘文虎:谈谈如何用好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
例谈统编教材阅读策略单元的习作教学
读懂教材,把握要求,注重研究学生学习——记下城区1-3年级语文教研活动
互文: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阅读教学新样态
研读经典名篇 学习表达方法——2022年“中原名师周雁翎名师工作室”习作单元阅读教学专题研讨活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