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JT伤寒论慢慢教(第十二期)12.6.1

12.6.1麻黄加术汤VS麻杏薏甘汤VS<药势>薏苡仁

接下来看《湿病篇》后面的部分。昨天的课我讲到八点半就没有东西可讲了,所以就跟同学讲以后再赔赠送课给大家了,让我早点回家。这个去年的冬天啊,我是的确是人不太舒服,然后家里又有一些事要忙,所以就休课两个月。今年就没有这么做,那我感到非常的后悔。我觉得冬天的确是休课的好日子。我住在淡水啊,那个气温已经没有办法辨证了,怎么讲,就是你已经被冷得每天只能缩在棉被里面的时候,你怎么知道自己是恶风还是恶寒?就已经都分不出来了,到底是恶风恶寒还是风湿,都已经搞不清楚了。所以,如果还有将来的话,我要贯彻冬天休课的这个策略,不然的话实在是太累了。

这个,那今天的课呢,我想主要是要在这个方子的意义上面呢,比较一下啊,像是麻黄加术汤,麻杏薏甘汤,防已黄芪汤,那桂枝附子汤,甘草附子汤,还有这个桂枝附子汤去桂加术,这几个方子的结构上面的差异。

那么在讲这些方子结构上差异的时候呢,可能可以让我们学习到古方结构上的搭配啊,组成啊,上面的一些剂量的逻辑。可是呢,即使讲这些啊,好像头脑的层面听的很有收获,那实际上呢,我在备课的时候看了各家医案,发现所有的风湿病用方都是糊掉的,就是大家并没有很照张仲景说的辨证点在开。也就是实际上临床上面啊,方子就是如果你这个方子用了没有效果你就用另外一个试试看,蒙蒙看,大概是这种感觉。你要说,非常清楚的说,什么什么辨证点就一定是用什么方啊,我觉得倒是不敢讲。所以就是听听道理就算了,临床的话就另外算,多多少少可以抓到一些些特征吧。那一个方没有效,再换一两个通常就会很有效了。

虽然后代的时方啊,也有不少关于风湿病的方子,但是,以临床上的好用程度来说的话,那是经方的效果比较确实。我昨天下课哦,同学跟我,也算是抱怨啊,他跟我说,老师啊,你从前上课《伤寒论》之外在讲义里面补充的那些方子,你到底用过没有啊?他说,这些方子让人觉得很伤脑筋啊,你那些补充的方子你讲的都好像很神一样啊,那可是呢我用来用去都没有效,结果发现就照《伤寒论》的随便吃一口就好了。那我觉得补充的方子其实都有点没有意义。当然,我在想啊,我补充的方子是一些时方的话,我觉得时方一开始要求的基准就比经方要宽,经方的话是,如果主证对了,你吃下去没有效,那是很少有的事情。可是时方的话,就是你看大概这样子开,本来也就是期待它或者有效或者没有效嘛。所以刚才那个同学就是说你上课讲这些方好像都强调它很神,我吃了都不太有效。

那这样子讲我觉得也是有道理啊,因为经方对证开药的疗效总是都在百分之九十几以上了,就是几乎都会很效的。可是时方啊,如果是疗效有个40%50%我们就觉得蛮不错的了。所以好像会有这样子的问题,所以我后来想想,也觉得后代这些风湿的方子,比如说,后代治风湿的方子有些加羌活,独活啦,或者是用防风,这类袪风药。乍看之下是好像用药的招术比较多,但是要从人的这个关节里头啊,或者肉里面啊,确确实实把这个风湿逼出来啊,那还是经方的结构能够稳扎稳打的做好这件事情。而那些时方的袪风药啊,祛来祛去,其实吃到后来常常是造成血虚的结果啊。这个没有办法打得像经方那么准。

湿病误下VS死症(桂林本5-255-26条)

那我们现在呢,看这个桂林本的5.255.26,那么,这两条说起来也是垃圾条,因为我们今天临床是几乎用不到了。因为这两条张仲景主要是在谈,那个时代的医生啊,对于湿病的患者用了下法之后如何把人医坏。可是到了我们今天遇到湿病的患者本来也就不会用下法了,所以就没有太多好谈的。

那另外就是汉朝的这个下药啊也有巴豆剂,那你看这两条张仲景说的这个误用了下法所造成的问题。他的一些描述好像是巴豆剂造成的结果,而不是大黄剂造成的结果。哦,就是大概意义上面知道一下就好了。那至于这两条说的状况,历代的注家就算有注解呢,也都是硬掰的啦,同学也不用太当真。

5.25 湿家,其人但头汗出,背强,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则哕,胸满,小便不利,舌上滑苔者,以丹田有热,胸中有寒,渴欲得水,而不能饮,口燥烦也。

我们就姑且文字上顺过一遍好了。他说一个有湿病的人呢,是头汗出,那么,我们之前读《伤寒论》讲到一个人如果只有头出得了汗的时候是怎么样啊,是这个人身上水道被什么东西堵塞了嘛,对不对,所以他身上不太容易出汗,头上出得了汗。所以当一个人身体的水循环有问题的时候,张仲景会认为有头汗出,身上别的地方没有汗的这个现象。我们姑且接受它。那么背强,这个腰啊到后颈这一段呢,会觉得僵硬。当然也有很多人风湿僵硬的是手脚,对不对,所以多少有例外的。

那么他说,“欲得被覆向火”,就是这个人呢特别的怕冷,想要加衣服,想要烤火。那你说这是不是《伤寒论》里头的那个阴证的手脚冷,四逆呢?不见得,说不定他并没有四逆的现象,只是比一般人更加的讨厌受寒受风。那我就觉得,其实哦,如果我们体质是一个比较偏湿的状况,我想一个是站不如坐,坐不如躺嘛;一个就是比没有湿病的人会更加的讨厌受寒跟吹风。我觉得读到这个《湿病篇》的一些证状,我就会觉得,说不定我算得上有湿病的人,只是常年以来都是比别人衣服穿得多,比别人往暖的地方躲,所以反而没有发现自己身上有这个证状。那这样子,我觉得如果我们在差不多的气候之下,观察一下自己跟别人的穿衣服的状态跟生活上微微的差异,说不定会发现自己有这个病。因为我们台湾人呢,湿病是太容易得到了,因为大家腠理虚疏,而空气中的湿度又很高。

那么,张仲景说,如果你呢太早用了下法,就会哕,那人的中焦虚了容易哕气,这个我们也知道了。

他说这个人是“胸闷小便不利,舌上滑苔”,那他的解释是说这个人是丹田有热,胸中有寒,那么一般张仲景讲到一个人阴阳分裂时都是上面有热,下面寒,对不对。这个地方它是反过来了。那么反过来的可能性呢,说不定就是因为用了巴豆剂,所以上焦被下了虚了,可是下面因为用了巴豆剂在那边烧着。那这种情况呢,那你说为什么这个人会胸闷啊,小便不利,舌上苔滑?我们也只能够勉强说啊,因为他上焦虚了,所以一些湿冷的东西会堆在上焦,可能会有这样的状况,然后呢,因为上面有寒性的痰饮塞住,所以他会渴欲得水,而不能饮,就是他想要喝水,而其实痰饮很多,因为有水,水都通不上来,但是呢,喝水又觉得痰饮塞住了,喝不下去。那口燥烦,嘴巴觉得很干,那这个烦到底是口烦还是心烦啊?都可以。但无论如何因为他是讲误下之后的辨证,那我们今天不太容易遇到这样误下的状况。所以就读过去就算了。

5.26  湿家下之,额上汗出,微喘,小便利者死;若下利不止者亦死。

那么,接下来呢,他是讲一个湿病的患者如果被下法搞过以后呢会如何的死掉,他说一个是额头上在出汗,微微的在喘,一个人如果是很湿的体质,你把它弄到更虚,有可能就会有这个心肺问题的积水。那这样子的话会有喘的现象。他说小便利的人会死,然后大便拉不止的人也会死。当然我们硬的要解释说,会说这个人呢阳气浮脱啊,所以不能固摄小便,就是随便这样讲讲。但是到底这个患者的小便利是小便正常还是遗尿都不知道,所以这些也是知道一下这个张仲景时代是这样观察的,认为湿病的患者误下之后哦,可能会有这样的现象然后死翘翘。那就带过去就好了。我们今天临床上意义没有很大。

湿病用药原则—发汗不要太给力!(桂林本5-27条)

5.27  问曰:风湿相搏,一身尽疼,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师曰: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去,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

那么,后面5.27就比较是一个用药的原则啦,他说,张仲景问老师啊,说一个人身上风气跟湿气纠结在一起,全身都在疼,张仲景的书里面啊,没有我们今天说的酸这个字,所以他在讲这些疼啊痛之类的字的时候,我们大概要把今天俗话说的酸的意思也补在里面。因为张仲景没有酸这个字,那我们得到湿病甚至感冒都会有全身酸的问题,对不对。那么,所以他说全身都在痛,也可能是全身都在酸。

那么,他说这种情况,照理说是应该用汗法,把这个风湿推出来的,可是,刚好遇到这个天气啊都阴阴雨雨的,这个下雨不停,那么医生说,这个用发汗法会好,可是呢,用了发汗法之后呢,却没有好,这是为什么,这个如果是针对这个天气的阴雨来说的话,我想,要发风湿最好还是找晴朗一点的日子来发好了,不然你汗孔打开了,如果外面的湿气跟里面的湿气相比还更重的话,那你汗孔开了,恐怕也没什么什么搞头,这是一个面向。

那另外一个面向就是张仲景的老师所回答的,他说,会发不好风湿啊,往往是因为你发汗发的太猛了,他说这个汗出的太快太多的时候呢,你可以把风气逼出去。但是湿气是一个跑的很慢的邪气啊,本身是一种黏稠的东西,那你要它像你的汗那样快出来是没有办法的。所以呢,你顶多把风气发掉一点,可是,湿气还在那边,所以呢,他说如果你是要治风湿的话,一定不可以让这个病人出大汗啊,要微微的皮肤有一点点湿热的感觉的那种程度的汗,才能够治得好风湿病,那我想,这是用经方治风湿非常重要的原则。也就是张仲景的方子哦,在治风湿的时候,都是有很明显的压抑这个方子发汗的力道的这个用药的特征。

甚至像后面的几个方啊,什么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甘草附子汤,他根本就没有发汗的药味在里面了。可是吃下去之后呢,这个人可能会觉得手脚发冷啊,或者是皮肤底下在钻在痒,然后到最后呢,还是关节的地方,比方说膝盖那边出一层黏黏的汗,然后好。也就是尽可能不要用那种清清楚楚的发汗法来面对这个疾病,那比如说前面的方子的话,比如说麻杏薏甘汤,麻黄杏仁薏苡仁甘草汤。

像张仲景如果是在治伤寒的时候,麻黄汤的麻黄是甘草的三倍耶,对不对,麻黄三两,甘草一两,可是麻杏薏甘汤,如果是要照《金匮要略》的本子的话,甘草是麻黄的两倍,所以麻黄甘草比是差了六倍的。那当甘草放到那么多的时候,麻杏薏甘汤的发汗力也压到很缓很慢,是这样的状况。我们桂林本是一比一啦,金匮本的甘草比较多。

那另外像是麻黄加术汤,一帖麻黄汤里面再加苍术或者白术。那这个麻黄放三两呢,术也放到四两。也就是术这个药放得比麻黄多的时候,就会有蛮清楚的压制这个麻黄发汗力的情况,我们当年教术这味药时就讲到说,其实术啊用到麻黄三倍到四倍的时候,这个麻黄剂是几乎没有办法发汗的。那张仲景也用到这个一倍到两倍之间,那这也是很清楚的会压抑到麻黄汤效果的,就像如果你是吃麻黄汤的话,大概就觉得身体里面一股热涌上来,然后皮肤表面就出汗了,对不对。可是,如果你麻黄汤中加一点点苍术或者怎么样呢,我想是如果有湿病的人吃下去哦,他会觉得身体里面那个热好像有一点,但没有像麻黄汤那么明显,那接下来的感觉就是什么,就是皮肤表面觉得冰啊,就是那个湿气开始被逼出来了。这样一个不同的点。

湿病外治法(桂林本5-28条)

5.28  湿家病,身上疼痛,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纳药鼻中则愈。

那么,在我们正式去看到这几个非常主轴的方剂以前呢,还有一条是讲到用这个塞在鼻子里面让人打喷嚏的治湿病的药方,我们来看一下,这一条呢,宋本跟《金匮要略》都没有给方子,那我们桂林本给了一个方子,那它就说湿家病,身上疼痛发热,就是这个人他还是有身上酸啊,痛啊,发烧的问题,可是这个人的好像闷在那边发烧的感觉,他的不舒服特别集中在头部。他说这个人脸是发黄的,所以好像,我们中国医学都觉得黄疸病跟湿气有关系嘛。所以就是看到这个人的湿气是堆在头部的。而有喘,喘的话就是整个湿气压在这个上焦的位置啦,而头痛,鼻塞,又觉得很烦,那这个烦字呢,湿病的确是会让人烦的。因为,他这样子一种阴浊之邪啊,挂在身体的某个地方,身体的感觉一定是很不清爽的。

那这个我们实际上临床上抓主证的话,大概是抓头痛鼻塞吧,如果有脸黄的话就更好了,可是也不晓得是不是一定可以看到脸黄的特征。某某啊你说你们家弟弟好像是这个病,他有脸黄吗?暗沉而已啊,不到脸黄,但脸如果是暗沉发黑的话,那个又是用防已了,也不是用这个药。

那这个,所以这个鼻塞哦头痛脸黄,那或者是我们今天讲的一部分鼻窦的病啊,是有些会用到这个方子的,我这样子说,是我会觉得有些病啊,有些病用这种吃下去,调理体质的药是有帮助的。但是呢,有的时候那个病邪就是塞在你的局部,那这种时候,用这条的这个方子,反而比较有用。所以,倒不是说哪一个方可以取代哪一个方,而是说,当你用了一路的医法,觉得好像不那么有效的时候,那你就要想想还有这种外治法的存在。

那么,当然他是张仲景要你反过来去决定这个人可以用外治法的因素是怎么样看,他是说,这个人“自能饮食,腹中和无病”,就是这个人吃饭吃的好好的,你就知道他并不是体质上的问题让他头在堆湿。那至于他这个脉是大的脉,那我想这个大的脉也是注家硬着在注啦,说什么,可能这个邪气塞在上面啦,所以上面的脉比较有塞到的感觉,怎么样怎么样。但是无论如何呢,都不是很有意义啦,我们临床上看这个病哦,一定这个脉是浮大吗?那也是未必我想只能作为一个参考。因为脉整个是浮上来的,好像是你的抵抗力是在往上推的。大概是这样的状况,但是临床上这个脉我们也没有在把了。

他就说,这个人主要是头中有寒湿造成的问题,所以就把药塞到鼻子里面就会好。那么,桂林本的这个药方啊,他是塞进去以后会刺激你打喷嚏的。借着打喷嚏开一道口子,然后这些东西流出来,可是在桂林本出现以前呢,历代塞鼻子是用什么,我想各种让人打喷嚏的药都会有,那么还有一种是历代常常用来塞鼻子的,就是甜瓜蒂磨成粉,那我们之前讲甜瓜蒂有讲过对不对。甜瓜蒂光是塞进鼻子里面就可以让鼻子一直出黄水,然后把这个人的黄疸都抽到好,这种可能性都是存在的。那么,如果是鼻窦里面的病,头里面有湿气的话,你用瓜蒂的确是可以抽出来啦。

不过,桂林本给的这个方子,我也觉得蛮好的。首先肥皂荚这味药啊,如果你有用过皂荚粉就会知道,那是保证让人狂打喷嚏的药,那是非常让人打喷嚏的药。那至于麻黄呢,破阴实那也不用讲了,那细辛呢,我认识有人拿细辛的科学中药塞在鼻子里面,它的鼻息肉就融掉啦。所以这些地方,这一类的东西效果是可以的。

那至于蒲灰的话,那这一次我们不是在处理血分的病,所以蒲黄也不用考虑了,就想想可能是菖蒲灰吧。那这个通九窍,开心窍的这个菖蒲,我觉得上次在讲蒲灰散的时候,因为我那个时候哦,这个药还没有比较认真的玩过,所以就只是淡淡的带过。那我现在就发觉其实菖蒲这个药也是很厉害的。

菖蒲的食用体会

我是前一阵子看到有一个好像是一个大陆的老师吧,台湾也有他的相关网站,那他那个网站叫蒲公英医学会,同学们有没有在网路上逛到过,那那个人他就是用那种很轻剂量的药,只有一公克到七公克看起来很温和药啊来,长期服用这种轻剂量的药来治疗癌症的。他就有一个例子是说有一个人脑部是长了多少颗的脑瘤,那也开不了刀,他就叫他每天7公克的菖蒲呢煮在水里面当茶喝,喝了半年还是一年所有的脑瘤都没有了。

那这个我们中国人观点上认为说,菖蒲能够把人的心气降下来。但实际上降心气这件事情,也可以说是在降脑压,就是这个脑子塞住了什么东西会降下来,那当然我是看到那个网站上面写到什么,认为那个人有太多不该有的能量塞在头里面了,才会变成这样。那用菖蒲把那个能量通下来,那我就想说,不然我来试试看,因为我觉得我学经方的这几年啊,开药是有越来越重的倾向,那自己也开始讨厌自己这个样子了,因为有的时候啊,真正让人感觉医术的存在是你如何用最少的剂量把这个人医好,而不是用很多的剂量去硬拔那个病,那我就菖蒲就随便药局买很便宜嘛。拿一两片泡在水里喝,就想说看能不能把这个脑子里面不该有的东西融融看啊。

我喝菖蒲的第一个感觉是手脚暖的程度啊比喝四逆汤还要暖,也就是说,真的耶,就是人的那个火,心阳啊,下不来这件事情啊,你光用附子还不一定有菖蒲有效,菖蒲可以很确定的把这个热导下来。然后呢,接下来就开始狂流鼻涕,那我觉得我流鼻涕的状况是还是普通级而已,跟某某吃菖蒲,那个流鼻涕你会感觉到你的脑子中的东西被融下来,就是一直在流一直在流,里面不断的掉东西出来,那一阵子已经擤鼻涕已经有灰色的这种半透明的块状物了,就是就是你不知道你的头可以塞那么多东西。然后接下来就发现心力有一点涣散了。就是很多事都想不起来了。就是很多不美好的回忆想起来都淡到不行。那后来我发现连记忆力都退化的时候,我就加一点远志,那记忆力就回来了。

但是,没有加远志以前,那真是整个人都颟掉啊。就是什么事情都不想想,就是你平常是很爱想的人,我就觉得自己平常太爱想的人,所以用菖蒲来融一融,果然就是整个人就这样颟,就不太想事情了。然后这个开心孔的菖蒲啊,带给我的最大的困扰就是,它让我变得有一点好像体质有一点偏向灵媒体质那边去了,那就让我很困扰的,因为我并没有想到那么快,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涉足另外一个世界。就是吃了菖蒲之后啊,流鼻涕不说,然后呢,比如礼拜三,我那个什么易经学会的庄子课啊,有个新来的同学坐进来,我就觉得那个同学身上有跟东西,然后上课的时候它一直攻击我,就是有那种不该是我这种水平的人做出的想法,你知道我本来就不是那种有通灵能力的人。就是会觉得是有什么东西,而那个觉得到底是真的是假的,我也不知道啊。

但是就是菖蒲的那个调调是这样子,那吃多了,当然心还是散,然后吃点生脉散抓回来这样子,吃点远志哦,把记忆力抓回来。那的的确确我们家这几个在吃菖蒲的那个融脑啊,溶脑得一塌胡涂的,所以如果是这个菖蒲烧成灰吸进去的话,我认为有可能拔出很多东西的,因为我们只是一两片泡茶那个威力就非常大了。

像用这种很轻很轻的药啊,我从前读中医书,有句话我不懂,就是所谓的“轻可去实”,就是古时候实际的论说,用很轻很轻的药可以破实,这个阴实的这个病。那从前我就以为说,是不是麻黄是味道很淡的药,那就破阴实的作用就很大,现在我才发现越是轻剂量的药有的时候那个药走的反而越快,那这是蛮特别的。丁雨前(音)好像是以前吃菖蒲没什么感觉,后来吃了一次柴龙牡之后,就疯狂流鼻涕嘛。哦,我们家那个擤鼻涕的卫生纸可以开展览。大概一天可以擤或者吐一碗半碗的痰都有吧。大概是这样程度。

所以呢,这个,如果是有这样子的感觉的,就是头痛啊,脸黄的这种鼻窦的病的话,那不妨用一用吹鼻子的,就是当然你药打成粉之后,那蒲灰当然还是要买菖蒲来烧灰啊,其他的药打成粉,那就用棉花棒沾一点点进去,大概就会打喷嚏很惨啦。

麻黄加术汤VS湿家不可火攻VS芍药(桂林本5-29条)

5.29  湿家,身烦疼,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那么,那接下来呢,我们就来进入这个湿家病哦,最常用的主轴的几个方子。5.29条,他说,麻黄加术汤方。他说湿家,身烦疼,得湿病的人,那你说这个湿家算不算是老病号,这个我也说不上来,因为麻黄加术汤的这个证啊是可近可久,所以时间上不太需要考虑了,他说,可以给他麻黄加术汤发汗比较好,那要非常小心的是,不要火攻法。那当然古时候的火攻法,我们在讲到火逆篇的时候也讲过了,火逆的条文的时候。

那如果是我们今天的疗法来讲的话,我想有湿病的人多多少少是比较怕风怕冷的。于是呢,当我们觉得身上在酸痛的时候呢,也会喜欢弄个暖暖包啊,或者是什么泡泡热水澡之类的,就是用取暖的方法来让自己舒服一点。但是呢,中西医的临床观察大概都能够承认,就是火疗法对于湿病,那种从外面加温的这个方法,没有什么实际上的疗效。因为重要的是那个,我们要用科学化学的角度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但是中国人称为湿气的东西,重要的是那个东西能够排出体外,如果你不做到这件事的话,那加温也不是办法的。

那么以张仲景说千万不可以用火疗法,他这样讲的理由是因为一个体质湿的人用了火疗法的话,那就会变成黄疸类的病,就是以那个时代来讲的话,湿气被火啊逼得乱走了,那变成黄病了就更危险了。那么另外一点呢,就是也有医生提出来啊,张仲景这个条目讲说,可与麻黄加术汤,并没有讲麻黄加术汤主之。那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经方医生在临床的时候说啊,其实感冒药里头加上苍术或者是生白术,它袪风湿的效果就都还不错了。所以你说一定要麻黄汤加术吗?我想,张仲景这个地方的主证是身烦疼,身体觉得烦呐,骨节酸痛。那有这样子的骨节酸痛啊,肌肉酸痛啊感觉,可能比较偏向麻黄汤的调调,所以就麻黄汤加术,那么,我们如果讲到湿病用术的话啊,用苍术也很有效,用生白术也很有效,那么炒白术治疗风湿病稍微弱一点点。但是也不会到没有效的地步,所以讲到术的话,我们就两种术都可以用啦。

所以呢,这个麻黄加术汤的法,如果我们把它看成是一个活的法子的话,那么,你也可以说,这个湿病的患者,如果是小柴胡汤证的话,那就用小柴胡汤,或者那种很多的那种脊髓病,比如说,脊髓痨之类的病,那那种脊髓病造成的症状其实是非常偏到葛根汤的,那你用葛根汤加术可不可以啊,其实也有一定的疗效的。

那么,桂枝汤加术什么都可以。所以基本上呢,各路感冒药,我想治疗这个风湿的效果都不错的。

但是这个不错还是有一个值得商榷的地方,就是,张仲景啊的湿病的用药呢,是一律不会用到白芍这个药的。那么,如果你开的是什么桂枝汤加术,或者是葛根汤加术,这个方剂里面都有白芍对不对。那么白芍这个药到底能用不能用啊?我这样说,我们用方剂的比对来说的话,张仲景后面治疗这种比较偏阳虚的这个风湿病的桂枝附子汤,以药味的组成来讲,不说剂量,只说药物组成的话,跟那个治疗发汗之后自汗不止的那个桂枝加附子汤差在那里啊?也就是差一个芍药而已嘛。它比较像,最像的结构是这个下之后胸闷那个桂枝去芍药汤再加附子那个方,那个是最接近的。

也就是张仲景在治疗风湿的时候啊,用的这个桂枝附子汤,跟治疗伤寒自汗不止的这个桂枝加附子汤差的这味芍药呢,我觉得很多临床的经方医者都没有很计较。

比如说大陆的胡希恕教授啊,他就说其实差不多,你要感冒搭配一组都会有用,他是这样子讲。可是也有临床的医案是这样子说,就是看到一个患者有这种风湿病,他就觉得可能开个桂枝加附子汤嘛,那就开下去以后一点用都没有。那他就想说,不对哦,要开桂枝附子汤,把芍药拿掉。芍药拿掉之后呢,那个药性才开始出来,就是才有祛风湿的效果。那这个不放芍药这件事情呢,在整个方剂结构在后面我们要讨论的事情是所谓的术附剂,就是药里面呢是白术跟附子同用的药性。

那后面的那个白术附子汤啊,会有一个作用,就是这个人吃了之后啊,会人大概觉得发闷发昏,眼睛发黑,并且觉得皮肤底下痒有东西在钻。张仲景说这是因为白术跟附子加到一起啊,会到皮肤底下祛你的湿气,造成这种排病反应。可是同样有白术附子的真武汤,或者是附子汤,会有这种排病反应吗?不会。也就是少阴病里头真武汤也好附子汤也好,它放了芍药啊,它的整个药性就收敛在里面,用来增加内脏的活力了。它不是跑到外面祛风湿了,是在里面补内脏。

所以这个芍药的力道啊,在经方中一直是列入考量跟计算的。就是有的时候有芍药这个药的药性就整个都不一样了。这是一点。那么,还有就是调营卫的姜枣,那也是列入计算的。比如说后面那个桂枝附子汤跟白术附子汤都是有姜枣的方子,可是呢,在后面的甘草附子汤啊,它几乎等于是把桂枝附子汤跟白术附子汤AB加到一起之后去掉姜枣,那当它去掉了姜枣之后,效果有如何的差别呢?就是我们在临床上用的时候,当然不是说绝对,但是就会发现说,有姜枣的这个桂枝附子汤跟白术附子汤啊,它多多少少都是比较会治到这个肌肉的酸痛。可是一旦你没有了姜枣之后,同样是这几味药,治的是什么?是关节的肿痛。所以有姜枣就在肉里头,这样子比较均匀的作用,那没有姜枣它就去钻骨头缝啊。这样子的用药上的差异还是存在的。这个我们姑且先提一提。

但当然麻黄加术汤啊,本身倒是没有那么复杂啦,麻黄汤加了术之后,你说是肉里头有了湿也好,骨节缝在发酸发痛也好,其实都是有效的啦。那它这个煮了之后哦,我想吃下去呢,就是你可能会觉得皮肤底下发痒或者发冷啊,那如果微微的出一点汗的话,那这个风湿病多多少少也会好啦。那么,我是不太建议用麻黄剂的减肥药,可是从前有朋友吃麻黄加苍术汤啊,说是,大概那人是蛮肥啦,说是吃一公克就会掉一公斤,不过我想那也要那个人身上有那么多湿气啊,才会有这种减肥的效果这样子。

风湿病脉象辨证VS水肿VS治疗原则(桂林本14-60条)

14.60  水之为病,其脉沉小者,属少阴为石水;沉迟者,属少阴为正水;浮而恶风者,为风水,属太阳;浮而不恶风者,为皮水,属太阳。虚肿者,属气分,发其汗即已;脉沉者,麻黄附子甘草汤主之;脉浮者,麻黄加术汤主之。

那么,因为像这个风湿类的东西啊,它的这个湿气加到一起之后到底会变成什么东西,其实很难讲,比如说,如果同学愿意的话,跳过去看一下<水病篇>14-60条,它里头就有讲到,人的这个水肿的病啊,如果脉浮的话,那也是用这个麻黄加术汤,所以湿气跟水病其实是很接近的东西啊,只是看它有没有凝集成一整滩的水而已。那像后面的那个防已黄芪汤也是一样。在<湿病篇>有出现,在水病篇有出现,而且主证是非常像的,那你说,在水病篇的时候,它说脉浮的人用麻黄加术汤,临床上实际上很难这样子处理这个议题了。因为如果一个人是有水肿的话啊,往往他的肉都变厚了,所以脉把起来都偏沉的。所以,如何能够在湿病时找到浮脉哦,这也是一个不很确定的状况。

通常啊,这个麻黄加术汤呢,它并不是一个重发汗剂,所以,如果这个人真的是脉浮紧的话,麻黄加术汤不见得发得出来哦,所以,脉浮,我们治感冒是脉浮缓用桂枝汤,脉浮紧用麻黄汤对不对,可是治风湿的时候要退一层,就是治风湿的时候呢,是脉浮缓时用麻黄加术汤,而脉浮紧要用更重的发汗剂,就是用越婢加术汤。当然这只是以脉相而论只是一个向度而已。但无论如何用麻黄啊,多少这个人的表啊还是比较实的。那相对于这种表实的人,那有没有表虚的人呢?如果这个人他的体质上面来讲,他就是一个有点怕风的人。那有一点点怕风的,那这个人的风湿药还是要退到桂枝系的汤,什么桂枝附子汤之类的。

那如果这个人是严重的怕风的话,那桂枝系都不能用,要退到黄芪系,就是要用什么防已黄芪汤之类的黄芪系的,这是以一个身体的表面的状况来排序。那但是,如果你要用麻黄加术汤跟越婢加术汤来排的话,它还有另外一个向度的排序,就是通常啊,越婢加术汤这种石膏剂,本身是有一定程度的清炎消毒效果的,所以如果这人他是风湿发作的时候,是关节那边一大垞肉因为发炎而肿起来了,那这个时候要用越婢加术汤这个石膏剂。那大块的肿是用越婢加术汤,那有一种比较小块的呢,意思是这个人的肿是一个手指节或者一个脚边边肿那么一小垞,那这种的话,通常是在痛风的病人身上比较多,对不对,那么痛风的病人那个时候也不用到这么重石膏了,小垞的肿通常是用桂枝芍药知母汤,这是以痛风来讲,那你说,张仲景他的篇章里面有湿病篇有厉节篇,厉节是痛风嘛,湿病是风湿。可是你说这些药真的是历历然的划分成两国吗?那倒不是啊。像是我们风湿病的最重的那个状况,比方说甘草附子汤的那个汤证,其实用在痛风时是非常多的啊。那个关节剧痛到你都不能曲伸了,那这种情况呢,已经可以是痛风了。

我们就知道说,今天看这个篇章啊,很多东西是大概摸一摸而已,还有一部分的理论是在以后讲到水肿的时候会谈到,那还有一部分的方剂是以后会连结到以后讲痛风厉节的方剂。那几个篇章都讲完之后大概可以凑成一个完整的框架。那你说风湿病啊,这个水病的浮脉的这个麻黄加术汤,这个人水肿你说用麻黄汤治疗没问题。那如果这个东西套到西医的说法,那都是肾脏病嘛,那是没关系。那如果是脉浮又无汗的,那基本上就这样治。

然后呢,如果你的这个身上长什么湿疹啦,或者是暗疮啦,如果你是湿病的体质的话,其实都是可以照湿病来医的。所以,这个身上的湿疹啊,如果你是自己能够回忆得到,就是你是碰到冷水之后身上开始长疹子,那这种用麻黄加术汤发一发会比较有效。

那么,那像是这种湿病的话,如果是走的比较深的话,那像是后面那个甘草附子汤呢,临床上治过什么,治过这个人腿上面有很多的暗疮,然后这个医生觉得说,这个人是因为湿气太重,才有那么多暗疮发不出来,那就用了甘草附子汤以后,哎那些暗疮也好了。就说是这个人的皮肤特别的暗沉,就是觉得颜色黑黑的,那这样子的话,也有可能是这个人的湿气积的多了,这个人的肉质变差了。那这些可能性都暂时知道一下。

麻杏薏甘汤(桂林本5-30条)

5.30  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此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那么麻黄加术汤跟后面这个5.30条的这个麻杏薏甘汤相比的话,以张仲景条文来说,是这个人呢他会有发烧,并且快要到黄昏的时候特别严重这个现象。那有这个现象的话,这个风湿病就用麻杏薏甘汤,因此一般注家如果把麻杏薏甘汤跟麻黄加术汤拿来做对举的话,就会说,麻黄加术汤那就是很单纯的风湿或者是风寒湿,但是如果到了麻杏薏甘汤,好像这个人有在发炎,所以要用薏仁这种比较凉比较清热的药,这是一般是这样的讲法啦,可是这个讲法呢,说起来也没有什么临床上的指标意义。为什么呢?因为,那种大发炎呢,我们当然知道要用什么桂枝芍药知母啦,那种越婢加术汤,那个当然我们知道的。

可是,如果像是桂枝附子汤啦,甘草附子汤之类的药,那个病人可以也在发炎哦,而且很痛的。还是要用附子白术这种一点寒药都没有的来治这个。所以,重点是如果这个病人如果是体质上阳虚很久的,实际上你要就热药来治,你管他发不发炎。那这样来说的话呢,其实麻杏薏甘汤的这个用薏仁啊,我就觉得可能不一定是针对发炎的问题。那当然啦,如果我们就照张仲景的说法,全身都酸痛,发烧,并且是黄昏前的特别严重的。那张仲景的书里头讲到黄昏会特别热是什么,阳明病,对不对,或者是阳明病里面的黄疸病,还有就是血虚阴虚的时候会有,再来就是这个风湿了。所以说不定这个病本身是因为啊,他的风湿是发在这个人的肌肉,所以会有类似阳明病的调调。

那这个,当然,所谓的这个阳明病的调调主要是指他发烧发热的时间在黄昏前比较会到达最高点,但是并不是指他这个身上酸痛啊。这个酸痛的话可能一整天都是酸痛的。那倒不是黄昏的时候特别严重。那他张仲景讲到这个病时,汗出当风或者久伤取冷,就是这个人汗孔开开的时候吹到冷风啦。或者是一天到晚在家里面吹冷气的啦,那这样子就会得这个病。所以说起来啊,我们姑且不要在理论上面去考究麻杏薏甘汤到底是治那一种风湿的,其实这个药本身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好用的药啊,所以如果你觉得冷气吹多了,哪里有点酸酸的,僵僵的,那你用一用嘛,通常效果还不错的,麻杏薏甘汤不是很猛的发汗剂。

然后,我觉得从前在学中医的时候,有看到一个同学到药局去买麻杏薏甘汤,我说你买这个干嘛,他说啊,我帮一个人把脉,结果传气了,我现在手在酸,所以就吃麻杏薏甘汤稍微扫一扫。所以这种好像哪里酸痛啊你认为是湿造成的,麻杏薏甘汤倒是可以随便用用的药了,这个先知道一下。

那么,那当然张仲景给的这个辩证点,那还是有点用的,就是如果你的风湿真的是下午时间是特别严重的,或者是下午时间是特别严重的湿疹也可以啊。那这个合乎这个时间的,用这个会比较有效一点啊,当然都不是说绝对啦。麻杏薏甘汤的这个组成啊,我们桂林本是用的是一个完整的汤剂,可是《金匮要略》本是把这些药物啊打成粉之后,然后每次只拿这个四钱匕,一钱匕大概只有两公克吧,那四钱匕也不过就八九公克,用一碗半的水煮半碗水,煮成0.8碗水然后这样喝,其实这就有点太轻了啊。

但是,我想这一类的传抄呢,都是你知道把这些个药物都打成粉,然后每次只拿一点点药粉去煮,这是宋代的煮法嘛,对不对,所以这可能是后代把它归纳出来的一种,这是版本的问题啦。那麻杏薏甘汤又没有什么平行文献可以说,后面的防已黄芪汤,在这个《金匮要略》里头,也是这个药啊弄成粉,然后呢每次煮少少而已。可是,因为孙思邈的《千金方》里头有完整的防已黄芪汤古代的那个方,所以就会知道说,其实应该是几两什么药然后煮汤剂的啊,不是那么小剂量用的,那是比较有考据的啊。

那这个我们今天也姑且就照这个《金匮要略》的本子来说,就是甘草放多一点啊,麻黄放少一点。那通常呢,用这个麻杏薏甘汤的时候啊,大概你那个酸的感觉啊,是在皮肤底下或者是肉里头啊,会比较有效,但如果到了关节的酸痛的话,有的时候就不归麻杏薏甘汤管了,这是一点。但是你说这个讲法有没有瑕疵呢?还是有瑕疵啊。不过这瑕疵就变成要讨论一下薏仁这味的药性是什么东西了啊。那我们来看一下讲义下面,这个《神农本草经》里头的薏苡仁。

<药势> 薏苡仁

薏苡仁:味甘微寒。主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 久服轻身益气。其根下三虫。一名解蠡。生平泽。

那这个,薏仁这个药啊,是有一点点寒性的。而,我想想看哦,我们一般对薏苡仁有个基本的认识嘛,对不对,它是一个很温和不伤身的药,是不是,所以就算是薏仁粉啊,放点热水做薏仁粥吃,大概不会吃出什么大问题啦。而它是一个能够祛湿的药,是不是,如果你的舌苔太厚了,吃几天薏仁粥啊,那也可以让舌苔变薄一点,之类之类的。所以,祛湿的药性我们都是知道啊。那至于说祛湿是不是能够健脾啊?我想,我们如果是用薏仁要拿来健脾的话,就是要那它稍微炒过了啦再煮,那如果是不炒的话,就是一半一半吧,也不能说没有这个效果,但是有些人,真的人很虚的话,吃薏仁还是真的有一点会虚到的啊,就是吃太多的话。

那么,薏仁的药性呢,我觉得大概要说的话啊,薏仁的药性有一个特征是,把这个人身上不要的东西,让身体自己把它“吃掉”。所以薏仁是很受欢迎的“防癌”食品,对不对,就是说,当你身体里有些跟你身体是“异类”的“变异”组织出现的时候,你多吃薏仁,那它就会把它“吃掉”。那代表性的效果是什么呢?就是薏仁这个单味药,用生的比较有效,薏仁这个单味药磨成粉每天早上冲热水当粥喝,或者是用张仲景的麻杏薏甘汤,长期吃是治什么,就是能治皮肤上的疣子,好像有些人是念“瘊子”对不对,就是皮肤面多一粒肉长出来的东西。那么,只是生薏仁加点糖冲热水吃,或者是这个用麻杏薏甘汤,有效的人是很有效,但是也有人很久都没有效。所以说这不是绝对,只是大部分的情况是可以用的啊,那这也是麻杏薏甘汤可使用的疾病之一。

那么,另外就是在张仲景的书里头呢,排脓的时候会用到薏仁,比如说肠痈,有薏苡附子败酱散,那我们中医的俗话就是说,薏苡仁加上这个败酱草啊,就可以把脓化为水,就是那个脓自然就分解掉了,那这样的说法呢,我想用在什么肺痈啊肠痈都是有些用处的啊,这个也是没有什么问题。

那我们在药局里买薏仁的时候,好像都会嫌薏仁有些什么味道啊,就是有什么蟑螂味,还是水沟味啊,对不对。那这个,我是觉得啊,薏仁这种生长在水里的东西呢,就是那种脏脏的水里头然后长出还蛮白净的,那多多少少帮我们的身体把不干净东西排除掉,这是很容易理解的药性嘛,所以它这种排除身体不要的东西的药性啊。

比如说有一个故事说某某中医师啊,他有一次感冒之后,痰很多,一直没有好,黄痰还越来越多,他觉得有点怕了,于是就每天用50公克的薏仁煮稀饭吃,那吃了之后啊,果然啊,痰啊,鼻涕都少掉了的啊。可是呢,他说他因为本来就是个肾比较虚的人,那吃这个薏仁煮粥,他吃薏仁煮粥吃到后来呢,就有小便有点尿完后有点滴滴答答不干净的感觉,于是他就在薏仁粥里加了十颗的红枣,那他小便就没有这个问题的啊。那就是稍微加一点点补脾的药收住水的药,那个副作用就解决掉了。

就是,这只是说如果人真的很虚的话,吃了薏仁还是会更虚一点点啊,并不是完全是补的药,薏仁是微微的有寒性的。那么,那你说,如果说是鼻窦的病,这个鼻腔里头塞了很多这个很多像脓一样的鼻涕的话,那你用薏仁跟冬瓜皮,冬瓜皮跟薏仁每天50,煮成水,就当食物来吃啦,薏仁冬瓜汤。那这样子吃的话,那一个礼拜也可以让这个鼻子里塞住的脓啊什么鼻涕的话,少掉非常多的,这个部分的药效啊,我想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可是呢,也是因为它有这个排除身体里面的异类的东西的这个效果,所以呢,中国人的用药里头,孕妇不可以用的药,第一也是薏仁。那,因为如果这个胚胎啊,刚着床,或者怎样,身体还觉得它是个“别”的东西的话,那有可能你吃了薏仁之后,这个胎儿就会被母体消化掉,就没有掉了,所以,虽然不是很厉害伤身的药,可是呢还是孕妇尽量不要用。另外呢,就是,如果是薏苡仁的根的汁,就是那根打出来的汁,那个直接就是堕胎药,那个比较厉害一点。

那么,我们呢,刚刚讲的是我们一般比较熟悉的这个薏仁的药性。可是呢,薏仁还有另外一个层次的药性是非常难搞的。我想我们在中医的医家,在处理这个本草学的时候,都是喜欢拿这个本草的这个生态啊,长得什么样子啊,就是用这些象征符号来画出某个图像,然后去这样子来推演这个东西的药性。

可是,薏仁有个非常奇怪的特质是,我们在看它那个什么长相,或者生长的方式什么都搞不清楚的,所以薏苡仁在经方里的一个特殊的药性是不太能够用“本草童话故事”来讲的。像它这个《神农百草经》里头讲它的名字“解藜”。解藜,这个藜,是什么东西啊,就是木头里的蛀虫叫做藜,那它能够把木板里头的蛀虫拿掉。这样的一种药性会作用到一个什么地方呢?我想,我们中医这个说的啊,这个“肝主筋”的这个“筋”,薏仁是对于人体的“筋”有特别强的药性的,有特别强的作用的,而这个我们中医的本草童话故事不知道该怎么解释,所以这个倒是历代本草书相当伤脑筋的一个地方。

这个,因为我们一般的本草研究者会认为是薏仁是祛湿嘛,对不对,所以几乎讲到薏仁对于“筋”的作用呢,都是很用力的在说,哦,《黄帝内经》里讲说,当一个人湿气重的时候,筋会怎么样,然后太干了,筋会怎么样,可是不管怎么讲,都是不很说得通的,都是很牵强。所以不如把这个乱七八糟的牵强全部拿掉,我们就只是单纯来看,薏仁对筋有怎么样的药效。这样才比较有意义。

那我们就休息一下,再来看看薏仁的这一点的药性啊。(本课完)

(常乐整理—云起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许家栋老师讲《金匮湿病研究》
痉湿暍篇简答题,讨论题
湿病的治法(四)
湿病(2)
胡希恕讲痹证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全文一_(第二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