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JT伤寒论慢慢教(第十三期)13.5.2
13.5.2《水饮篇》续
JT-Typhoid96-13-101-3[1](开始)
VS风湿、历节痛
哦刚刚【14.29】条,还有一滴滴没有讲完哦,就是那个四肢历节痛的这种症状哦,虽然说是他用历节哦,也就是痛风的那种感觉来形容,那其实如果是经络里头有痰饮的话哦,其实他的症状不是那么样子像痛风啦。因为痛风的话,在张仲景的书上的描述呢是同时会有啊,比较可能会有黄汗的症状啊,会有肿啊,发热啊,那那个的话,经络痰饮的痛不会有那个肿啊、发热的现象的,那这个,当然黄汗更不会有啦。那至于说,风湿病的话,通常脉会比较偏浮哦,然后随气候发,那这个经络的痰饮就没有什么气候上面的差别了。
那么,呃,不说,呃古方的话,如果是现在的医生治疗这种经络痰饮的话,可能是用那个小续命汤之类的方子——当然小续命汤也是古方哦,那就比较能够走到手脚去勾那种小小的痰,呃加味的话,加薏仁啊姜汁之类的。那这个那如果小续命汤还勾不干净的话,那就是用玉真散之类,就是有那种好比说是什么天南星啊之类的那种勾这种小小痰的药哦去处理,这是现在一般的临床处理法。那当然也可以它不会,不形成历节痛,而是形成其它的颗粒,比如说直接产生痛风石啊,或者是形成这个痰核,就是里面的小脂肪瘤那种一颗一颗的东西哦,都是可能的。
那么,宋本金匮这一条后面还多一句话,说“脉沉者有留饮”,哦,这个留,就是他如果你把到这个脉有很沉的话呢,就可以确定他这个痰饮呢是有什么地方的痰饮塞在身体里面哦,所以有这种怪怪的感觉出来。那这条当然就是参考啦,他也没有说一定是什么主症框,也没有说一定要用什么方。
那在这一条跟【14.30】条之间呢,宋本是多一条哦,宋本有一个哦第11条哦。那这个宋本的这个第11条呢,我也只是念过去就好,因为听起来不让人开心哦。他说,“膈上病痰”,啊,膈膜之上,那是哪里哦?那不知道!他说,“满喘咳吐”,就是胸口发胀,然后又是喘啊又是咳嗽啊又是吐。那其实这一条呢,混账就是,它几乎把所有的症状都写进去了,那说起来没什么汤证好分哦,就是讲太杂了。他说,“发则寒热“哦,他说因为发冷发热,然后呢“背痛腰疼”,哦还有又背痛又腰疼,然后“目泣自出”,就是眼睛很容易流眼泪,然后,“其人振振身瞤剧”,就是会身体好像站不稳一样,然后心又在跳动,那这个可能是苓桂术甘,可能是真武汤哦。然后说,“必有伏饮”。这个“伏”哦,埋伏的伏,那当然这也不是四饮分类哦,就是说当一个人身——但是这句话只是说,如果你一定要说的话就是,身体里面如果什么地方隐藏着痰病的话,它有可能会干扰到你很多的身体感,而你搞来搞去你不知道自己生什么病,哦,检查来检查去可能不会真的检查出什么具体的病来,哦,就是这样的一种说法吧,那至于用什么方?对不起,历代的争议很大哦。有人说小青龙哦,那有人说真武,有人说临床再多看一点主症再说,哦,大概是这样。
VS脉象辨析(桂林本14-30条、金匮12-12、12-13、12-14条)
【14.30】夫平人食少饮多,水停心下,久久成病。甚者则悸,微者短气。脉双弦者寒也,脉偏弦者饮也。
【《金匮》-12.12】夫病人饮水多,必暴喘满。凡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脉双弦者寒也,皆大下后善虚。脉偏弦者饮也。
再来【14.30】条呢,在桂林本的内容之前,哦,宋本有些多讲了一句,那宋本是说,“夫病人饮水多,必暴喘满”,就是他是说,一个病人呐,如果喝水喝得太多的话,就会忽然呢,喘起来,然后,胸口发闷,这样的症状。那这说起来好像我们读《伤寒论》的时候已经读到很熟了嘛,对不对?说“发汗后饮水多必喘,以水灌之”,就是喷冷水给他,他也会喘嘛,就是《伤寒论》读过了。不过,虽然说,这是大家很熟悉的条文了,但是可是,好像现在社会的很多人哦,并没有好好来面对这个条文里面说的这个事实。像我们今天呐,有气喘病的人很多耶,是不是?那可是我们这个年头其实哪一家的小孩不是一点点热就灌冰水啊?所以,像这种哦,莫名其妙气喘病患者多得一塌糊涂这件事情,说不定就是我们人在喝这种低于体温的饮料哦,喝得实在是太多了,乃至于造成这种体质哦,那这还是需要反省一下的。
那,那桂林本它怎么讲呢?它说“夫平人食少饮多,水停心下,久久成病。”那平人就是本来没什么病的人呢,他如果是吃东西吃不多,哦他这个胃口不好哦,代表他的这个脾胃是比较虚的。可是呢,他又很爱喝凉的东西,那一个虚的脾胃,又遇到这个人呢,哦体质越冷就越爱吃冷的,这种物以类聚的现象很常见。然后又冷的喝很多,那他当然就会水代谢不良,对不对?就很容易水停心下,那这个水停心下都是一个很象征性的说法,就好像是你这个胃啊,吸收到的水之后也不知道该往哪里放啊,然后就乱放,啊,就是有这样的现象,然后,日子久了就生病了。他说,“甚者则悸,微者短气”,就是,当这个水气啊,会上到跟你的心脏打架了,那你就会有心悸的问题。那如果这个水气呢,没有那么猛哦,它只是让你的身体里面,这个气机的运行不畅通了,那就会有短气的现象,人就会喘喘的哦。
那后面他还有一句话说,“脉双弦者寒也,脉偏弦者饮也”,说这个人如果两手脉搭起来都是弦脉的话,那就是这个人体质寒,如果这个人是只有单手的脉弦的话,那就是有痰饮。但这个话也不是完全的正确啦,可是如果你把这一句话跟上一句话合并来看的话,如果一个人很容易心悸,而两手脉都弦的话,那这种寒性体质的心悸通常就是真武汤啦。那如果一个人他是容易喘而他单手脉弦的话,那这种气机不通畅的痰饮病患者用什么呀?苓桂枣甘汤。哦,就是这个加加减减临床还可以用一用就是啦。
那至于说这个“脉双弦者寒也”,宋本《金匮》有多一句在后面解释说,“皆大下后善虚”,就是这个人呢,他用了很严重的下法以后呢,人就虚掉了,虚掉以后体质就变寒了。那这个,我想我们今天呢,体质寒的人很多哦,就是一般呢,吃的中药哦西药也好,其实很常常会吃到寒凉,吃到药性寒凉的东西嘛,那加上饮食又是冰冷的居多,所以,体质哦以阳虚的话呢,这个人身体的水很难运化哦,就是,也会生出痰饮来的。所以,你说人是先寒了才会有痰,还是有痰了之后会寒,我觉得那各种可能性都是存在的。
那这个如果你是要说这个“双弦者寒也”哦,一般就是说,两只手的脉都是弦的话呢,就比较是体质寒。不过,也有比较少部分的医生在看待这一个条目的时候,他会认为说,会不会是指这个人的脉,把起来是平行的两条的那种分岔的脉啊?因为,通常一个人是阳虚得很厉害的人的话哦,那个脉象有的时候一条脉会裂成两道脉的,所以这种双脉的一条脉变成细细两条脉的时候,也是体质寒的一种症状哦。
那“脉偏弦者饮也”,就是某一个地方有痰塞到了,那那个地方就会比较有弦脉出来。可是这不是什么一定的脉象,因为后面在《金匮要略》的后面,就有连续两条说,什么什么样的状况那个脉是不会弦的,所以这是有例外的。然后呢,如果说,以一般论的中医临床经验来说的话,就是,痰病到底比较是气分病,所以,痰病的人,右手脉弦的多些啦,那左手脉弦的少些。当然,你说血分不可能有痰嘛,那说不定还是有了哦。那所以,这个条文,如果发弦、偏弦这件事情呢,就是如果你临床上,诶,很清楚的发现这个人,一只手脉弦,一只手脉不弦的话,你可能可以往痰饮的方向去想一想,但是是不是绝对是痰饮呢,那不敢说绝对哦,因为肝乘脾的人,他的脾胃脉把起来也是弦的,是不是?那说不定肝脉反而不弦呢,哦,也有这样的状况呢。
【《金匮》-12.13】肺饮不弦,但苦喘短气。
【《金匮》-12.14】支饮,亦喘而不能平卧,加短气,其脉平也。
那才讲完这个弦脉跟痰饮有关系哦,《金匮要略》后面就说了一两句话哦,那我用白话来讲好了。他说,如果肺里头有痰饮的话呢,那个脉不会弦,但是那个人呢会喘,会呼吸觉得呵(JT模仿呼吸浅的声音)呼吸浅这样的现象。那当然,如果这个痰是积在肺哦,肺有问题的时候,通常这个人整个人的脉象哦,是比较偏浮的,一片的浮起来的,那如果他的那个主轴的脉象是一片浮起来的话,那要弦也弦不太不起来的啦,哦这样子。所以,肺的病的那个脉象,本身会让这个脉象不容易弦。那也有一些五行的说法说什么肺属金,金克木,所以弦不了哦,当然这种我就不敢说它对错啦,也有可能是对啦。
那另外一条它就说,“支饮,亦喘而不能卧,加短气,其脉平也。”就是这四饮里面的支饮呢,他说这个人呢,也是喘气,哦然后喘到哦都躺下来就觉得,哦真的不能呼吸的这种程度,他说,但是这个人的脉是平脉,就是你把不出什么特征。那痰饮的脉哦会弦,这个弦脉就好像是你的身体的组织某个部分有压力,然后压到血管,血管被压到、压缩了,所以变弦脉。那支饮如果我那个假设,我个人的假设是有一点正确性的话,那痰饮塞在血管内侧的话怎么会有弦脉呢?对不对?所以其脉平也。哦,那个血压不会以那样的方式来呈现,在血管外面的血压才能让脉变形,在血管里面的就不会了哦。所以,支饮病的话,胸口闷啦,不能躺啦,就是这些这种憋胀的感觉很明显,但是呼吸不过来的感觉很明显,但是脉没什么好把的。
VS苓桂术甘汤VS肾气丸(金匮12-16、12-18条,桂林本14-31条)
【《金匮》-12.16】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但是呢,呃,这个宋本就讲了一句,也是千古名言啦。呃,宋本接下去就讲了一句话说,“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啊,那这句话我们其实从前读过了,是不是?在讲苓桂术甘汤、讲肾气丸的时候都已经引述过这句话了。那什么叫“温药和之”呢?当然,如果你是要用张仲景这个篇章去探讨的话呢,这个《金匮》治痰的21个方子里面有12个方都算是比较温性的方子吧,所以那可能可以算是“温药和之”哦。那如果你要说,我们中医的一般论的话,那就是治痰饮最重要的是要用温养阳气的药来调和他的体质,是不是这样子?哦,就是当一个人,他的身体能量够,气走得都很通畅了,他自然就不是一个容易生痰的体质哦,哦所以重要的是调体质,而不是哦去对这个痰做什么事情。那这些都是常识范围了哦,可能读起来也不觉得很精彩,很重要但是没有什么意外之喜,因为大家都晓得了嘛。
【14.31】 夫短气有微饮者,当从小便去之。
【《金匮》-12.18】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那接下来我们桂林本的这个【14.31】条哦,他说“夫短气有微饮者”,一个人呼吸浅浅喘喘的,而微微的有一点饮病。那这个微饮这个说法哦,就很讨厌,因为微饮到底是怎么样?是常常咳嗽的时候“噗”吐一小口痰吗?还是这个人他身上有这个痰饮病说的各种症状,什么水在心、水在肝这些小小的症状,东一点西一点的,有。那这种症状如果没有清楚的主症证框出来的话,说起来张仲景的很多痰饮的方子都显得太重了。哦,那么,邪气不实哦,你打也打不好,对不对?就像你就是霰弹枪是用来打鸟的嘛对不对?你用来打蚊子就很奇怪了,所以这个,这种时候呢,就不如从小便祛湿,就是让这个人他的水代谢,全身性的水代谢机能都好起来,那这样子的话,这种东一点西一点的这个痰饮造成的怪怪的病哦,反而你说不定会不治它,它自己好了。
那宋本当然就有多两句话,对不对?“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那这个也有人会说什么如果是哦,短气哦,是呼气比较顺,可是吸气比较卡到的那种吸不进去的用肾气丸;那吐气觉得比较短比较卡到的用苓桂术甘,就是有此一说,参考参考而已。那基本上来讲,苓桂术甘跟肾气丸哦,也是不太会吃坏人的药了哦,那当然苓桂术甘汤在《痰饮篇》里头是重要的主角,所以,苓桂术甘的主症是很清楚了,通常就是,如果你有很清楚的苓桂术甘汤证的话,你就开苓桂术甘汤,那如果你没有那个主症的话,那你吃肾气丸试试看。
呃,这个,肾气丸的话是,呃,对痰饮的话是,在学理上面有一个矛盾,就是说,一个人如果身上是这里那里有一点点小痰饮这样东塞一点西塞一点的话,原则上是没有那么适合吃粘腻的地黄剂的。可是,实际上,这种痰病的患者哦,本来胃口不开的,吃了肾气丸你以为他胃口会更惨的,诶,反而胃口好起来了,这种还是有,哦,就是能够补肾的话,还是很多事情会改善。那这个就,呃,我想,基本上苓桂术甘汤是蛮能够健脾胃的啦,你可能苓桂术甘汤吃一段时间,等到可以吃肾气丸的话,说不定好得更快,好不好?那肾气丸吃了如果觉得不消化那你就停,你先用苓桂术甘,哦,这样子来处理。嗯,那这个小便哦顺了,就是小便把不干净的脏水抽掉哦,那组织自己会吸收这些痰饮。
VS痰饮(桂林本14-33条)
【14.33】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脉沉弦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
那既然讲到这里呢,我们不如就顺便把十四跳到后面,【14.33】条,我们把痰饮病的苓桂术甘汤主症来顺一顺哦。那这个他说,“心下有痰饮”,那这个痰饮算不算是四饮分类中的这个痰饮呢?恐怕也未必哦。就是比较是,因为苓桂术甘汤在《痰饮篇》里面是算得上是总方,就是一个人如果他有这种痰饮的体质,他长年累月地他总是得吃苓桂术甘汤的,这样明白吧?就是主要是调体质的。所以这里面,任何一种的饮病,以体质来讲,苓桂术甘汤都有帮助的。
所以有些人他抓得准的哦,我也听说过,有一些他光是用苓桂术甘汤就把腹水退下去了,哦就是他,就是只是一个利小便哦,功力高,做得漂亮的人,那还是可以处理得很好。像是这个心脏病发作、这个胸口憋闷对不对?那我们一般会想说,是不是用胸痹的方,用木防己汤?可是大陆的这个已经过世的这个陈慎吾老教授,诶,他常常用苓桂术甘汤去治心脏病啊。因为心脏病常常是痰饮压出来的病,那桂枝甘草组温通心阳,对不对?然后这个茯苓白术组把这个水代谢固好,诶,又温和又有效哦,就是所以,苓桂术甘汤说来是不能多讲,因为讲了之后你会拿去治万病,哦,这是有一点麻烦。
那他就说,“心下有痰饮”,就是心下胃束哦,不计较了哦,可以是大概这一块地方(JT以心窝为中心用手在胸部比划了一个圈圈),然后呢“胸胁支满”,就是你觉得憋闷的地方,可以是胸口可以是旁边,而他是写支满,就是基本上你是觉得闷闷胀胀的,不是扯痛,也就是你要严格一点的话,扯痛不是用苓桂术甘,好不好?那扯痛那个已经什么膜积水了那种,哦苓桂术甘没有那么适合啦,哦,那所以闷胀的那一种。
那你说“胸胁支满”,我们讲闷胀比较严重了,那不严重呢,可能这个人就微微的心下悸,就觉得心跳得都会“噗咚噗咚”,好像打到一个什么东西一样哦。那目眩,苓桂术甘汤非常容易有头昏这个主症哦,那这个当然我们跟泽泻汤什么汤在对比的时候会说,好像苓桂术甘汤是感觉是站起来的时候,比较昏一点的那个状态。那相对来讲,泽泻汤呢就比较是站着坐着都一样昏。哦,不是绝对,但大半都是这样子。那么,有了这些症状呢,你再打个脉确认,那苓桂术甘汤的标准脉,不是沉弦就是沉紧,哦那这个脉象你把的那沉在那里,然后勒成一条的,基本上不会有错。所以,完全照这个主症呢来生病的时候,苓桂术甘汤就很有效哦,那但是不完全照也常常吃久了可以调体质,也会有用的。
那,那你说什么情况下不用苓桂术甘汤哦,就这个人他根本这一个区块哦,都已经在上火的人,那就不要用哦,因为苓桂术甘汤是个温药,那你如果这个人是肺跟胃在偏热,他已经肺有一点发炎,支气管发炎,那咳出来的痰都黄黄的在干咳了,你用苓桂术甘就好奇怪了,是不是?哦这个稍微知道一下就好了。
那么,苓桂术甘汤呢,它有几个地方我们可以小小推扩一下,也只是提一提而已了哦,同学也就是听一听,因为还有太多其他的推扩的方法。
就像,呃,咳嗽的分类里面有一种咳嗽叫做膀胱咳,就是咳嗽的时候会容易遗尿,那我个人从前是开真武汤加生脉散嘛。可是,一般汉方界来讲的话,治咳而遗尿是用苓桂术甘汤为主啦,哦,那这个它本身结构上来讲说没有问题,是非常帮助膀胱气化的药嘛,茯苓桂枝组都在里头了,哦那这个咳而遗尿是算是特效药之一。
那其它可以抓,可以用苓桂术甘汤的主症太多了。比如说这个人莫名其妙的就心下闷闷的啦,那可以用。脸色容易发黑的啦,可以用。那各种小小的什么这里那里的积水啊哦,也会有帮助。
那你说痰饮这个痰啦,能不能生在眼睛里头啊?那也可以!因为眼睛本身就是一包水,痰要往眼睛走是非常容易的,所以什么视网膜水肿啦什么的,或者我从前在教苓桂术甘汤的时候有讲到说,嗯,这个苓桂术甘汤加车前子是常常拿来治眼睛痛的嘛,是不是?那是眼睛发炎或者痛,那是非常常用的方。那如果哦是不是眼睛痛,而是眼睛看东西啊,忽然就变得不清楚了,那那是一般的加法是加细辛、车前子跟黄连,那苓桂术甘汤治眼睛这个说是,眼睛看东西忽然变模糊了这样子,这个加减法。
那你说,小孩子如果现在近视差不多刚好50度左右的话你就用用看吧,就是从不模糊变成模糊的这个阶段,你就当它痰证来医哦,也是一条路。
那这个,那至于有一些呢,像怀孕的呕吐,有人用苓桂术甘汤。那还有就是,有一部分的女生,她的那个月经不通啊,是被痰压住了,那这种体质反而是用苓桂术甘汤来调,就是你要从痰饮病的角度去抓一抓这个人有没有东一点西一点的小主症,呃,胸口有没有闷闷的啦,有没有容易头昏啦,有没有容易想吐啦,如果是这样的话,他的这个身体呃,所谓的不通的病哦,可能会是用治痰的药比较有帮助。那至于说治头昏的话,如果你不想花太多力气的话,就是,如果有人头昏你就让他先吃点苓桂术甘汤,吃了两个礼拜还没好啊,那你再叫他吃泽泻汤再看看,这样子的一种状况哦,就是简单来说就是,苓桂术甘汤跟等一下讲的那个泽泻汤啊,都是要吃得比较久的药,就是你就算是完全对症下药啊,你也不一定能够期待那个一剂知二剂已啦,因为它是因为这种汤它都是调体质,然后让你那个水慢慢吸收掉,慢慢代谢掉,它的药性本身是很温和的。
那这个张仲景的苓桂术甘汤啊,甚至都还被人家嫌说,太温和了。就比如说,有一位老中医啊,就是何绍奇说的蒲辅周的故事。他就说,蒲老在世的时候呢,曾经遇到有一个医生呢,用苓桂术甘汤治这个对症的苓桂术甘汤证,那那个人有小便不利的问题哦,吃苓桂术甘汤就是其它的几个症都好了,可是小便不利的症状就没怎么好。那蒲辅周就问他说,你这个甘草加多少?他说甘草我加二钱呐,就是乘0.1的开法啦大概。那就蒲老就说,你改五分,那甘草改成五分以后,那个病人一喝,诶,小便就通了,所以这个甘草有的时候啊,倒是可以减量,哦。
那这个那这个人呢,反正就是基本上用脉象去确认一下,脉沉紧或者脉沉弦的哦,开苓桂术甘比较会有效。那你说一个人如果是体质上来讲呢,气虚、阳虚、脾胃虚,然后慢慢慢慢形成的痰饮证,那你要治这个体质也是苓桂术甘汤优先考虑哦,这样子。
那,呃,日本人那边哦,呃有一个说法,他们的汉方医界非常的流行,那我们中国人比较不喜欢讲这个东西,因为,中国人要讲病机论的话,圣经要奉为《黄帝内经》的嘛,对不对?那所以,《黄帝内经》里面对于这个痿证,就是脚软不能走路的这个病哦,《黄帝内经》说“治痿独取阳明”,是不是?所以不是说肺太干就是说胃太热,是不是?这是中国人的中医去这么想事情的方法,所以我们中国中医都会找一些医案来证明说,你看果然这个人是胃太热哦,果然这个人是肺太干,所以他脚不能走路。
可是呢,日本人是,这个所谓的《皇汉医学》呢,是很极端的逃避《黄帝内经》的内容的,是不是?就是认为《黄帝内经》是——也不是说每一个日本(人),就是吉益东洞这些,那个世界嘛,对不对?就是所谓的崇古派跟这个呃返古派哦,我忘了再应该怎么讲,应该有一个专有名词讲的,就是尊经派跟离经派哦,对。那这个,哦,那日本人在治这个脚软不能走路的痿证的时候,它是引用什么经典内容啊?那当然还是引用《伤寒论》啦,《伤寒论》里头有一句话啊,从前读过的啦,说是什么发汗吐下后之类的啦,然后过了八九天啦,这个“心下痞硬,胁下痛”,其实痰饮病就是这个样子,心下塞塞哦,肋骨塞塞。那这个 “气上冲咽喉”,好像奔豚,也好像是哪里梗到了,然后眩冒,就是这个人他会很容易昏,头发昏、发胀、发黑,眼睛发黑。然后,“经脉动惕者”,就是这个人他如果,肉啊,还会又跳一下跳一下,就觉得你莫名其妙这个肌肉啊,不自主的有一小块肉会跳一下跳一下,其实这些都是痰饮的特征,对不对?就是有小的痰饮在身体里面,那《伤寒论》怎么写啊?它说“久而成痿”,就是这种状况哦,有痰饮塞在你的身体里面有这种小头昏、小呕吐、小塞住这种东西哦,久了之后你气血越来越不通,到后来你会得痿证。
那日本人就拿这句话当做是奉若圣旨哦,那到后来他们的临床呢,就说什么?这个《伤寒论》说那种“久而成痿”,是痰饮积成的,那这个一定要用苓桂术甘汤哦,甚至有讲到说,苓桂术甘汤治疗这一个类型的痿病,那是百发百中哦,就是评价是这么的高的。当然,也是有道理啦,就是有的时候很多东西就是看程度,你真的很严重的一咳嗽就什么“痛引缺盆”,到肋下,那恐怕要用到十枣汤那么重哦,才清得掉。
可是有的时候这个人呐,呃,这应该说病人,又体质比较虚,或者是地位比较尊贵的时候,那你要他吃了十枣汤去蹲马桶哦,你也不太敢这样开,是不是?那那像这个清朝宫廷里面哦,就是宫廷的医案里头,像是慈禧太后啊,她就曾经有过这个胸旁两胁哦,她就是,其实慈禧太后的主症是拉肚子啦,拉肚子的时候这个肋骨下面还有那种“咕噜咕噜”的水气的响声,那这种的话,如果你是手脚很粗的医生,你开十枣汤也有可能哦,就是会觉得这里,那么水已经扯到这里啦,不过那个时候御医啊,就是开苓桂术甘汤啦,那也是有道理的哦,就比较温和的来治疗痰饮。
14-32条)
【14.32】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甘遂半夏汤主之。
那么,我们再看回前一条哦,【14.32】条,那他说,“病者脉伏”哦。那这个人的病,这个病人的脉呢,是好像在往里面走的,但是脉呢,紧紧地沉在最底下。而这个甘遂半夏汤的条文呢,说起来还蛮好玩的。因为,它的那个辨证点给到仔细到就是不太容易搞错啦。它说,这个人呢,会想要跑厕所拉肚子,然后他拉了之后呢,“利反快”哦,就是这个“利反快”呢,反而快还是反而利了之后会比较舒服?都有可能。就是,这个人他是拉了之后会觉得舒服一点点,就好像说,什么东西憋在那里,他他觉得他拉了肚子会比较舒服。就像有些人他在肚子痛的时候他会说,我觉得我去上了厕所会比较舒服,对不对?他会觉得他拉出来会好一点。那但是呢,拉了之后,“心下续坚满”,就是在我们的这个脾胃的胃这个位置啊,这个还是继续他会觉得,哎哟!硬邦邦的,塞塞的,闷闷的,这样子,就是胃的地方。那要不要说胸胁,啊不能说胸胁哦,说了胸胁就变……,带到胁的话就变十枣汤证了哦,这地方在讲甘遂半夏汤证。那“心下续坚满”这个胃还是闷胀闷胀,他说“此为留饮”,就是有这个痰饮哦,停留在那边,下不来,这个时侯就要用甘遂半夏汤。
那这个甘遂半夏汤的这个结构哦,其实我们已经,我已经在课堂上提到过至少两次啦,就是为了芍药这味药啦,对不对?讲到桂枝去桂加苓术汤的时候,它的主症是胃闷闷的嘛,那就是说你看,芍药放在这里,是要把胃那个地方的水把它扯下来,那时候讲说甘遂半夏汤也是这样子,那真武汤也讲到说芍药是要把上面的水抓下来用的,变成小便的,所以,那时候觉得,比如说像甘遂半夏汤也是这样用的,就每次讲到芍药用在利水的时候,都会再讲一次这个甘遂半夏汤哦。
那这个非常代表性的这个重芍药剂哦,这个就是靠的芍药往下的这个牵引的力道呢,可以引得这个上面的代谢不良的水下来。可是呢,这个水哦,说起来就是已经很惨烈的黏着在它的什么地方了,所以它要动到有一点像是大陷胸汤的法,用甘遂哦,把这个水好像黏住的那个什么东西把它剪断,把那一坨痰饮消下来。那么,半夏我们当然知道,那个水如果动得了的话,遇到半夏就移到下面了嘛,芍药吸引,半夏转移位置,这都知道,那主要要处理的就是我们在做这个汤的时候啊,要小心一点的是呃煮服法问题哦,就是,它到最后一定要用蜂蜜来煮药。
哦,我们的桂林本呢,是几种版本的煮法里面写得最简略的,那这个说是把前面的这个四味药呢,用两碗水煮到剩半碗水,那就把那半碗水再加半碗蜜去煮成0.8碗,这个是桂林本的最偷工的煮法。那实际上呢我们临床在用这几味药的时候,是有很多讨厌的地方,有很多在那里要龟毛的点哦,每一个医生哦有的人龟毛这里,有的人龟毛那里。那我先把剂量顺一下好了,因为它什么甘遂三枚,半夏十二枚,芍药五枚,甘草像手指大,这个已经不知道是多少啦。那我们今天开哦,差不多的放法就是甘遂放一钱哦,这再多也猛,那,半夏放两钱,芍药放三钱,那么甘草呢,有人说一钱,有人说三钱,我姑且我们算一钱好啦。为什么要说这种比例说得这么细细密密的呢?这是因为这个汤哦,在宋本的煮法是甘遂跟半夏一起一碗水煮半碗,然后再加芍药跟甘草,然后用两碗水,加成两碗水,再把它煮成半碗,然后再跟蜂蜜一起煮,这是宋本的煮法。而《千金方》的煮法是什么呢?是甘遂跟半夏一起煮,煮成半碗,芍药跟甘草一起煮,煮成半碗,然后再把两个半碗倒在一起,跟蜂蜜一起再煮成0.8碗。
那为什么要这么麻烦呢?这是因为哦,我们中医里头有一些药是说是相反的药,对不对?那甘遂跟甘草的相反那是非常有名的相反。有一些药的相反呢,我们都不太需要顾虑了,就像什么半夏反乌头,对不对?那在经方里头半夏跟乌头就算开在一起,据说是没出过什么事,所以大家也是渐渐觉得,哎呀!无所谓啦!可是你要说,甘遂跟甘草哦,也可以不理它的话,我们又好像没有这个胆子。就是有人比如说有一些医生说什么现代的科学研究,说甘遂哦,说什么甘草的量如果比甘遂重的话,煮在一起那个病人就会狂吐,可是又有很多人这样子开了也没吐,所以就不知道那个毒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但是这个甘遂跟甘草的确是有一点,有一点,呃,就是这两个人之间是有一点什么合不来的地方存在的。那当然哦,我们中医要就是要利用这个合不来,就是甘草跟甘遂是会斗的。那什么叫就会斗?就比如说,有一个很有名的本草单方就说,如果一个人是有腹水的病的话,你就你不想吃甘遂没关系,甘遂不要吃,你把甘遂磨成粉,塞在肚脐,然后呢你喝甘草水,然后喝了甘草水之后,那塞肚脐的甘遂跟里面的甘草水就互相杠,然后腹水就退了,哦就是就是利用它们两个相反的药性,见了面就是要打架的这种状态来引那个药性。
那所以那个,现在就是我们姑且假设那些某些医家讲法是对的,甘遂跟甘草遇到一起有一点麻烦,就是甘遂跟甘草遇到了,可能会有某种我们不很确定,但是不太对劲的毒性产生好了,姑且这样假设。那我们一般说解百药毒的就已经甘草了,对不对?那甘草自己都变成毒了那怎么办?那还有谁能够解甘草的毒啊?蜂蜜嘛!是不是?所以这个妙方就是历代医生就是谆谆告诫,一定要放蜂蜜!不然的话,病人吃了之后啊,那个身体反应是不舒服得很厉害的,那这个日本的医家哦,就是曾经有过一个人,他年轻不懂事哦,开这个汤忘了加蜂蜜,然后弄到这个病人好像很惨啊,然后就被吉益东洞骂啊之类的,这种医学界小故事。
所以,这样的一个病呢,当然如果这个病人同时有心下塞得紧紧的跟拉肚子的症状呢,这个病就蛮好用的。它就可以比如说你遇到的是这个气喘病患者,总是觉得胃很胀,然后他很容易没什么理由的无厘头的拉肚子,那这样子这个方可以用。那一般来讲的话就是留饮胃痛啦,就是有痰饮在胃这一带而造成胃痛,那什么或者是积液哦,什么胸腔积液、心包积液,咳啊喘气的,而觉得这个胸口这边哦胸口下面一点特别的闷的这种状态。
那有的时候呢,病人的主症不是在上腔,而是病人来找你看病,然后他的主诉就是拉肚子。那这个时候你就要记得哦在张仲景治利啊,六经传变治这个下利的这个篇章之外,还有这么一条,你遇到拉肚子的患者你要想得起来问一下:你有没有你的胃这个地方有没有怪怪的感觉?如果他这个拉肚子老是拉不停的患者,他跟你讲说,哎哟!我的胃啊,每天都胀在那边,好难过哦!那你就要小心他可能是甘遂半夏汤证,他的身体很努力的想要把这块痰饮扯下去,拼命的拉拼命的扯,但是哦,拉不下去,哦,这样的一个状态。
那那这个当然推扩用法来讲的话,比如说,你拿这个汤治腹水行不行啊?呃也行!就是比如说像胡希恕就说他用这个汤啊,治过肝癌的腹水,因为那个患者老是觉得心下坚满,哦就这一块特别的硬邦邦的,胀在那里。那这样子哦,就是等于是……,其实这个方哦,你主要是抓这个心下坚满这个主症,跟拉肚子这个主症,然后呢实际……,那他的身体觉得,喘息也好,甚至是手脚肿哦,都可能用到这个方,就是那些零零碎碎的痰塞在哪里就不管它了,重要的是中轴这两个症有的话,你就可以考虑用用看,当然这个药还算猛哦,所以,我们一开始学习用它的时候,这个剂量用轻一点,呃那不然我们让助教换一个带子我再继续哦。
JT-Typhoid96-13-101-3[1](完)
JT-Typhoid96-13-101-4[1](开始)
呃好,那接下来我再来念两条《金匮要略》的条文哦,也是念过去就好了,同学不要太当真了哦。它说,《金匮要略》第十九条哦,它说,“脉浮而细滑,伤饮”,这个脉如果又浮又细又滑的话,那这个脉象它说是被饮所伤。其实会浮细滑的饮病哦,那就不会是这个什么体质慢慢累积出来的啦,因为体质慢慢累积出来的脉,饮病的脉,比较偏沉弦的脉。那这个脉浮细滑他说是伤饮呢,其实一般的解释是反过来说是为饮所伤,就是这个人他可能今天口渴了,灌了一大瓶冰水,然后他今天的脉就变成浮细滑了,就是因为喝太多冷水把身体杀到了,哦,那这样的状态的脉象比较可能是浮细滑。或者是受了一点风邪啦,比如说,我今天感冒,今天开始咳嗽,那这个时候脉可能是浮细滑哦,就大概这样的状态,就听过就算了。那那当然你虽然这是一个很新的才出现的痰饮,但是你治的时候你就要往痰饮想啦,对不对?什么小青龙汤啊,苓桂术甘汤啊,反而对这样的状况比较有帮助,对不对?所以这一条虽然不是很重要哦,但是这也是一个哦让你认得说哦,这是痰饮造成的毛病的一个辨证点。
那再来呢,有一条就是,也是说说,我们听听,因为临床上也不知道怎么去活用它。它说,“脉弦数有寒饮”,其实你的饮如果是寒的,照理说这个人的脉发弦脉是跳得慢才对,对不对?那为什么是数脉呢?那就是说,好像这个人他又有阴虚发热,又有寒性的痰饮。那痰饮呢,是阳虚体质的人会产生的,那这个数脉是阴虚体质会产生的,所以这个人阴阳两虚的痰饮病的时候啊,呃张仲景就说什么啊?“冬夏难治”,也就是这个人他在冬天的时候,你要搞他的病不好搞,夏天的时候你要搞也不好搞,因为这个人是彻头彻尾的虚的患者。那这种虚劳病底子的人呢,你夏天……这个冬跟夏你不如反过来想,就是你用药啊,热一点也搞搞他,寒一点也搞搞他,所以,就是在春天秋天这种比较不冷不热的气候啊,那你用药也是哦热药寒药要均衡一点哦,就是稍微要很小心的拿捏这个剂量的分寸。那那有一些人就建议说,那如果是这一种的痰饮病的话,也有一些药哦,不太会有寒热的反应的,比如说什么温胆汤啊,小陷胸汤,不妨用用看啊,哦这倒也是有道理的哦,大约我们这样知道一下。
VS十枣汤(丸)(桂林本14-34条)
那么,再来宋本的21条呢,跟宋本的22条,在桂林本的十四之三十四条就合并啦哦。它说,我们十四之三十四条是,“悬饮内痛脉沉而弦者,用十枣汤”,那宋本是,脉沉而弦是悬饮,一条,然后,悬饮病的患者用十枣汤,是另外一条,就这样子。啊那这个,所以,悬饮我们刚刚已经说过定义了,对不对?就是有很多扯痛感的,那我们从前在上《太阳篇》的时候就已经介绍过十枣汤啦,是不是?所以我们也不用太花力气再重复讲那些条文啰,十枣汤咳嗽篇跟太阳篇都有讲哦,我们一样也给了很足啦。那这种扯到的身体感哦,我们刚刚也讲到说,它的确是治胸水比治腹水好用的一个方子哦,所以张仲景的辨证点基本上没有错的。
呃那要说的话,如果要说还有什么事可以说一说,就是十枣汤我们一开始说十枣汤的时候是说哦,这个这三味药加到一起吃了很容易吐,所以呢,它的吃法是,如果“不下者,明日更加半钱”,因为这药是吃下去之后,这人就开始有抗药性,一下子药性不加重的话都没有效了,哦这样的一个现象。
那后来又讲到胡希恕的一个煮法,就是把一大堆枣子哦,熬一大锅枣泥,然后呢,里面撒一点点这个药粉,然后把它和在那边,然后就吃这个枣泥汤,是不是?那现在其实一般临床医生也不用那么麻烦的方法了,就是陈无择的《三因方》开始就是把十枣汤做成药丸,那这个药丸呢,就是呃有很多很多的枣肉,跟比较少量的这三味药,一起做丸,那每天早上有的人是说吃3颗,有些人是说吃3公克,都有。
那做药丸的时候呢,曾经有过一位医生他就这么建议的。他说,芫花、甘遂、大戟这三味药,你做药丸的话,如果你要称重量的话,你不妨重量是芫花放1、甘遂放2、大戟放3,他说为什么呢?他说因为哦,古时候,做这个十枣汤,把这三味药等分为末哦,那个等分的那个感觉,很可能他抓药的时候就是芫花抓一坨,哦,大戟抓一坨,甘遂抓一坨,这个样子。那这三种药的密度是差很多的,芫花最轻,就是一坨芫花其实很轻,那一坨甘遂重一点,那一坨大戟又更重,所以如果你是这样子抓药的那种状况的话,那你就要考虑重量是不同的,所以就是芫花甘遂大戟1:2:3有可能比较接近张仲景的药物比,那再加更多、很多倍的枣子肉哦,做成药丸,这样少量的吞,清晨空腹吞服哦,那还是有效的。那如果拉得太厉害的话,跟巴豆剂的处理法差不多,喝冷稀饭哦,可以让那个拉缓和下来。
那当然我们强调这里饮病哦,是不水肿的,可是你说十枣汤这么猛的泻水药哦,让肾脏病的肾发炎的水肿呢,如果就是用十枣汤也是有希望的啦,如果是到腹水那么严重了,那如果要说一般型的痰饮病,如果一个发狂的人,我们说癫症是痰病嘛,那那个疯子呢,如果看他是动不动哦,在那边搂着胸口啊,按着身体旁边好像很痛的样子,那其实说不定是十枣汤证的痰饮啊,那就用一用啦。
那这个临床在看这个十枣汤证哦,当然标准的就是扯痛,或者是太阳下篇讲的那一大堆症状。那不标准的呢,就是心下痞的比较多,心下硬满的反而少,就是,前面讲那个是……如果我们讲到,前面的什么甘遂半夏汤哦,它就是心下闷闷胀胀是心下,它后面讲,支饮呢是心下闷胀。可是十枣汤的话,心下硬的不是那么多,但是如果你按他的心下的话,抵抗力还是偏强的,那当然十枣汤它比较这个肋膜渗出的这种水哦,通常就是正常的十枣汤证就是心下痛的,心这个正中央在痛的很少,但是,旁边会痛的很多,好不好?就是大概知道一下。那这个汤因为教好几次了哦,所以就讲到这样可以了。
VS大小青龙汤
那再来这个溢饮呢,他说,“当发其汗”,哦就是,如果你的这个饮病呢,都已经走到这个肌肉底下了哦,手脚这里了,那不如就用发汗法比较容易了,是不是?所以就用大青龙汤跟小青龙汤哦来发汗啦,那这个小青龙汤我自己是觉得你治感冒的话不要让它发汗比较好。可是,如果是治这种溢饮你用小青龙汤发汗的话哦,据说,你不要,不是饮,其实,如果你开了小青龙汤让人发汗的话,通常那个汗都比麻黄汤、桂枝汤的汗要臭,那什么意思?就是牵涉到水毒汗就会比较臭,哦,死水就有那个怪味道。
101-4【1】00:09:22
像有一次不知道看什么综艺节目哦,就是好像是很多外国人在那边聊台湾的一些事情还是怎么样的一些这个综艺节目,然后,他们还是……我忘记,反正就是经过什么统计说全世界哦,是嫌说台湾人最臭,那我们东方人其实会吓一跳,就是外国人才体味大啦,对不对?黑人那么重的体味,把法国人臭得跟死猫一样。可是问题就是哦,我在台湾会觉得,我们台湾人的那种本来应该不重的体味,一旦出汗的时候哦,带有水毒那个腐臭味的人就很多,所以反而,就是一旦有天气热有出汗的时候,那个味道会让外国人有一点被吓到。因为,外国人那个臭是狐臭那一边的,那是基因的问题。但是,会有腐臭的那我们台湾人这个洗肾之冠军的国家哦,那是臭!那那这个,它这个大青龙汤跟小青龙汤都治这个溢饮哦。
那可是呢,明明大青龙汤跟小青龙汤吃下去的那个作用的方式是比较不一样的,对不对?那么,就会让有一些医家对于这个病机上会有一个揣测,就会觉得说,如果这个人的溢饮呢,是牵连的这个人中间轴的痰饮的话,会比较适合用小青龙,那如果这个溢饮是纯粹散在肌肉里头的,那比较适合用大青龙。那当然讲到这种病机论就要反过来问,那辨证点是什么呢?那这个辨证点其实我们哦,借用一下《伤寒论》读过的条文呐,就很容易啦,比如说,大青龙汤在《伤寒论》里面啊,是怎么样的症状啊?除了手脚酸痛之外,他还有干渴的感觉,对不对?那这种口渴人烦的情况,那当然是用大青龙不是用小青龙啦。那小青龙的话,你口渴口燥的时候我们不用的,是不是?因为小青龙汤本身是吃了会让人会更干的更热的药。那或者是说,啊你用大青龙汤在《伤寒论》里的主症是,“不汗出而烦躁”,所以这个人如果是流不出汗的那种状态,然后又觉得烦的,大青龙汤比较有用。
那当然,这一种溢饮的病人哦,有一部分的人他是阳气不通畅,所以身上的那个哦,这个痰饮哦,塞到手脚哦,弄成这个哦,有一点像关节炎或者是关节有一点肿的这种现象。那那这个溢饮真的严重的,有的时候这个人的手脚真的会肿哦,按下去那个皮还会有点弹不起来的那种状况,那这种状态的话,通常那个病人会有一个现象,就是身上的汗很多,可是手脚流不出汗,就是很明显的手脚没什么汗就身上有汗,那这样的情况也是比较适合用大青龙汤的。那还有就是《伤寒论》大青龙汤还有第二条啊,他说这个人“脉浮缓”,他的身体不疼,只是重,而身重乍有轻时,所以如果这个人是,整个身体感到很沉重的,这一种的溢饮病就是,你会觉得皮肤底下好像这里那里在痛,哦,那种感觉的,溢饮病的话,那也是用大青龙。
那这个,那至于小青龙的话,哦除了口不渴以外呢,通常就是肺部要比较湿一点,从肺部有湿气,造成的这个气流不畅哦,造成溢饮病,所以通常是比较恶寒,比较背会怕冷,比较带有一些咳嗽的症状,如果有这样的情况就小青龙好用一点点哦,大约是这样子。那后面讲到水病的时候,讲到风水啊这个病,也是用大青龙,其实大青龙啊,越婢汤啊,大概就是有一些很类似的重复的药物排列的。
那么,那通常这个溢饮病的脉哦,就是比较浮弦的脉。那我想,痰饮病里头其它的那些痰饮呢,通常都是慢性的体质堆积出来的。可是溢饮病却是可以快速造成的,所以它的脉是又浮又弦。刚刚说宋本有一条是,“脉浮而细滑伤饮”,对不对?就是这个人如果忽然喝大量冷冰的东西,或者忽然被风吹了,为风所伤,为寒邪所伤,这种状态在皮肤底下结出溢饮病那是很容易的,哦就是一下子就出来了。那我觉得溢饮病你,就是光是吹风吹太多哦,飙个车就可以溢饮病,那这个那所以呢,这样的一种脉象,比较浮的脉象,其实以症状来讲,就会很容易让人家联想到用大青龙汤啦,就是麻黄剂的,感冒药类的,这样子。
所以,我想张仲景会选择用大青龙汤来治溢饮,那也是一个到后来你再看那些症状的时候啊,加加减减啊,你就会觉得大青龙汤证最像。那大青龙汤证的那个骨节烦疼的这种状态的话哦,也可以换个话就是,一般性的关节炎有没有可能是饮病啊?啊也有可能。所以,就是这种最普通的关节发炎,你用大青龙汤,有石膏清热,把其它东西祛风驱寒嘛,对不对?那效果还是可以的。但是,不是那种免疫机能造成的类风湿哦,那个类风湿病那是另外一股了。那么,至于说是日本人的话是拿大青龙汤治什么啊?眼睛疼痛啦,流泪不止啦,满眼都是布满红丝啦,那这个跟那个麻杏甘石汤治结膜炎的意思差不多嘛,是不是?哦,那就是眼睛里面也是很容易塞到痰的哦,所以,这些就知道一下。
那接下来呢,讲一个比较要紧的方哦,木防己汤跟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那这个,他说,“膈间支饮”,哦,这个人就是差不多心下这个部位了哦,也讲不精准啦,有支饮。那我刚刚讲到说,支饮这个第四种名字是特别悬疑的一种饮,说不定真的是血中有痰哦。那么因为哦会这么说是,这个方子里面呢,他一开始是用生石膏,如果用了生石膏那么没有效的话,就把生石膏换成芒硝跟茯苓,那你会用到芒硝,比如说,肾气丸有一个加减法是叫泻肾汤、泻肾丸还是什么的哦,就是那时候加芒硝,那芒硝是专门泻什么的?泻阴份之痰的,所以就是会用到芒硝来泻,就会让人觉得,那痰在哪里?哦,那种感觉。那当然,其实哦,我们也不能这样子,我也不应该强调说,哦,它是在血管里面。其实,心脏病哦,你真的要处理这个跳动的这个心本身的,它不用没有很多,大概大概就是这一带有什么不对劲的东西哦,把那个心脏闷坏了,那这个那主症是蛮好抓,所以同学看的时候就不用紧张了哦,道理不懂也没关系。
他说,“其人喘满”,喘气、胸口发闷,那这个气喘也可以哦,心脏病也可以。然后“心下痞坚”,就是心下的这个部位啊,这个肉啊,你摸一下就觉得硬邦邦的,那你说,木防己汤泻水啊。如果你是瘀血型的肝的肿大,那结果心下也被那个肝顶得肿一坨,可不可以啊?据说可以哦!这个是证合的话都还可以用一用。而“面色黧黑”,这个病人呢,他的面色黧黑就是那种黄而晦暗的黑色,就是黄而晦暗的黑色哦,黎民百姓那个黎的语感。而当然呢,脸发黑可以,但发以正常来讲,木防己汤这个人就是,诶!你的脸怎么气色黑黑的?那种感觉!那严重的呢,有人会觉得好像看到瘀血斑一样就是有青紫的斑块,那就是非常严重的。那如果要说左右的话,通常这个汤证的人哦,左眼特别会变成熊猫眼,就是左眼皮上下眼皮哦,特别会有这个呃瘀黑瘀黑的感觉哦。那 “其脉沉紧”,他的脉是又沉又紧绷的,而通常兼证哦。就是有小便不利啦,喘气咳嗽啦,哦脸呢,身上微微的有一点浮肿这种兼证也可以。那“得之数十日”,就是慢慢的累积到这个病,“医吐下之不愈者”,就是你这个医生用了其它的招数,搞来搞去搞不好的,就用木防己汤。
那么,我说呀,木防己汤哦,因为防己也是老朋友了嘛,对不对?就是有一些地方那个水气你抽不掉要用防己来抽。那这个方剂比较帅的是,它呢用石膏来把痰化掉,跟用芒硝来把痰化掉。那我说,咳嗽的时候,如果你的痰,开始有牵丝的状态的时候就要考虑用生石膏,对不对?生石膏专门说是散结的效果,就是溶掉这个牵丝状的痰。那可是它如果比牵丝状还更粘稠一点的时候,石膏就化不掉了,要用芒硝来化了,哦,那这个这就可以说都是中医治心脏病很重要的诀窍了哦,所以,大家都知道一下。
可是呢,这个方子还是有一个地方让人觉得很头大!这个你说桂枝人参,谁看都知道是强心复脉的药物组,对不对?这没有问题。那木防己石膏呢,它是这个哦抽水化痰的,这也没有问题。问题是,宋本跟桂林本都写石膏是“鸡子大十二枚”,那现在来讲的话,鸡子大一坨的石膏就三两,二两三两那么重哦,现在的二两三两,那十二枚的话,就是二三十两,哦就是快要两斤的现在剂量的两斤石膏。那当然你也可以说反正石膏煮了也不会全部溶于水哦,那放多放少也不用那么计较,但是也未免太大包了吧,所以,你就算会让这个石膏可以化这个裹在血管里面的痰好啦,自己也是高度假设性的发炎,大家不要当真,那那好像也太猛!就是白虎汤你石膏放四两,你连喝两贴也要拉肚子了,对不对?那这个好像有一点太厉害了!那有的医生就说,哦,我们来看平行文献哦,《外台秘要》里面只写石膏二两,我们照《外台秘要》开,可是这样的说法又被人家轰回来。他说《外台秘要》有可能是那个作者乱改的,你也不能当真,那都不能当真怎么办呢?就后来又异军突起了一个新的论点。说张仲景一般捡到石膏鸡子大都是一坨吧?那鸡子大三坨五坨他干脆写一斤两斤算了,所以,那写到十二枚的话,是开枣子吧?他说会不会又会……,而且《金匮要略》又是以断简残编著名的。他说,会不会真的是“石膏鸡子大、大枣十二枚”的那个大枣的两个字被蛀掉?那这个好像有一点那个可能性哦。所以现在就是,你要开的话哦,那我们用临床剂量来说的话,通常石膏不开那么重也还有效啦,所以你就不如石膏开鸡子大开现在的二两半哦,那你再加个十二枚大枣算了哦,这样子,可能开起来哦比较像两个人,大枣也入血分嘛,桂枝、大枣、人参加到一起看起来十分完美,治心脏病刚刚好哦。那等到你石膏都化不掉那个痰饮的时候呢,那你就要用芒硝来化掉哦,这也是有讲过的啦。
呃那这个方子呀,呃如果是中国,啊对不起!我先把那个方剂的结构把它说完,就是它当它在换成用芒硝的时候呢,它也就加茯苓,哦就是因为呃,如果是真的要化掉这里的痰饮的话,它这个石膏也好芒硝也好,它溶掉的这个哦水把痰溶成那种水气啊水毒的话,那茯苓还是能够帮忙吸收的嘛,而且如果他有心悸的问题、胸闷的问题,茯苓都能帮忙,所以如果开石膏版本的木防己汤的时候,其实你加茯苓也没有问题哦,这药效是很好的。
那这个那中国的医生呢是比较喜欢说什么加石膏芒硝是泻热,但是日本的医生就会说,石膏芒硝是坠痰,哦,就是不特别从寒热的向度去考虑它。那像我们中国人因为是从热闷跟肺气肿那种葶苈大枣泻肺汤那种越婢汤,那个角度去想,所以呢,中国人多半是拿来治什么肺心病的哮喘病啦,那这个当然,心源性哮喘或者一部分哦,心脏瓣膜病用石膏的拌粉加茯苓,哦这些都有的。那可是呢,日本的医生就是比较赞成呐这个汤哦,来治心脏的瓣膜病,或者是膈间病。那台湾的医生里面,特别喜欢用木防己汤治心脏病的就是台北的张步桃嘛,他非常推荐心脏病要先想到这个方。那的确哦,我觉得这个方能够用的机会还蛮多的,那个人他动不动胸口揪在一起哦,觉得发紧发痛的,你看他的脸,那个脸呐,发黑了很多,那这样就差不多就合证了。如果脉又偏沉的哦,那就蛮好开的啰。那那这个你就说这个药是也有足够的补药,也有泻热的药,哦也有通水道的药,那如果是老人家的肺气肿啊,心脏衰弱啊,你跟真武汤一起开哦,效果是还不错的哦。
那这个,当然,木防己汤证的那个胸口的那个撑满的感觉呢,是比较杂一点了,所以,你说有的时候会不会这个主症是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主症,或者柴胡桂枝汤的主症?有可能!有没有可能是小青龙汤的主症?气痞,甚至是真武汤证,都有可能是挂到这边来哦,所以,也不会,不敢说绝对就是木防己汤哦,就是你还是要看他有没有别的汤的主症框是更明显的。
VS支饮苦冒眩(桂林本14-37条)
那接下来这个十四之三十七条哦,他说,“心下有支饮”,说来啊这个泽泻证啊,是不是那个支饮真的撑在心下已经不重要啰,所以,谈到支饮这个喘满撑胀的感觉,在泽泻汤倒不是很需要考虑。那么,他,我们说心下有支饮,说不定就是他的这个胃啊,吸收水、代谢水呃传递水的功能不好,所以喝了什么水呢,到了胃这里啊,这个胃就把它乱丢到血管里面去了,结果到后来,血管里面有太多死水哦,反而让这个人晕眩了。那这个心下痰饮这个事情呢,哦它如果不动的话呢,不顺着血管到处跑的话,可能就胃这个,胃本身这个地方有一点浮肿撑大,那就会形成心下悸的症状。那如果它跟着到处跑的话,那就有可能让你的这个血液有一点变质的问题,那就会变成哦头昏的症状。那这个因为头昏的症状呢我们会说,好像是在说这个血里面的水太多,所以这个人的脑子啊在闹贫血,这样的一个状况。可是大概你用西方医学讲出来之后你在说什么疯话啊?而这个人如果拿去验血的话,他的血红素怎么一点都没少啊?你不要随便说这个人贫血哦脑在贫血。但是我想,如果有这种死水混杂在血液里面的话,这个人他能够利用这个血液带来的东西就会被阻隔了哦,所以就算红血球什么都没有减少,这个人说不定真的他的血是被闷住了。
那这个“苦冒眩”,就是他最痛苦的,就是主症最最要命的就是,哦眼睛发黑头发昏,那我说,泽泻汤啊,跟苓桂术甘汤,都是要吃一段疗程,而且要开足剂量的药,哦苓桂术甘也就乘以0.3这样开下去,甘草再少一点就好,那泽泻汤的话,它泽泻五两,差不多七十八公克,你就狠狠的给它开下去哦,不然你不开到这么重哦,泽泻不太会有效。哦那这个而用了这个泽泻汤之后哦,有一个现象,其实也就是这个现象会让我有一点想说,泽泻汤说不定真的是血管里面的问题,就是喝了泽泻汤,比较多的患者哦,是汗解!他喝了泽泻汤之后,他泽泻汤是要治晕眩的,对不对?那你会说晕眩跟汗有什么关系啊?这不摆明是痰证嘛,可是吃了泽泻汤,这个人往往是出一身汗,而且那个汗是黏黏的汗,也就是发风湿的时候会发出来的那种汗,所以还真的是血管里面有什么怪东西哦,湿气在血管里头给发出来了,哦,是这样的一个状况,那么,主打病当然是晕眩嘛。
那有人那如果是周边用法的话呢,有的人是拿来治疗这个大便不成形哦,有用泽泻汤的。然后呢,有的人说反正这个药哦,它就是抽水效果特别好,所以呢,我们来拿来治中耳积水好不好啊?啊,可能也可以哦,没有柴胡症的中耳积水用泽泻汤好啊,反正就是特会抽水的一个方嘛,那你可以搭配茯苓啊、菖蒲啊,啊。那你说耳鸣耳聋可不可以啊?把那泽泻汤跟小柴胡汤开到一锅,可以啊。那高血压的头昏可不可以啊?呃,可以啊,而且,好的地方是,你用高血压的头昏你用泽泻汤啊,你下次去验血,它会你的血里头,血脂肪掉下来了哦,这也不错,顺便清洗血管。那这个,所以这个方子呢,虽然呃主症的框架比较狭窄一点,但是也是很重要的经方哦,所以,这个是大家要记得的方子。
那相对于前面几个好像比较重要的方子呢,这个厚朴大黄汤啊,就是历代的即使是很爱用经方的医生啊,也很不喜欢用的一个方子,说来也是搞不清楚它在治什么东西啦。它说“支饮胸闷”,哦,这种支饮那一般就是,会有撑的感觉啦,而他觉得胸口发闷,好啦,那胸口发闷的支饮病,放那儿好像放十年也不会死人嘛,对不对?只是胸口发闷而已,结果呢竟然开一个哦有六两大黄的方子,那你说哪一个医生这样这样,而那个我们桂林本只是写四两而已哦,那宋本是写六两,那六两大黄呢,那就是比大承气汤的四两还要多啦,是不是?所以,为什么要把这个人泻得那么猛?诶,医生会说,不要说病人说什么,医生就说,这人只是胸口闷而已呃,用这么多大黄?那即使是那种很爱用大黄的经方家,讲到这一条的时候也会呆掉,他说,汉朝的六两你真的照比例算过来,你开,再壮的人也给你拉死哦,就是这这怎么开呢?哦就是而且还是煮两碗的,就是不是分三次喝,是分两次喝诶,那这个就是大家觉得看就觉得,这方子还是错简吧,开起来就太奇怪了哦。
那么,宋朝它的药物结构是,宋本的是写,厚朴一尺、大黄六两,还有枳实四枚,而我们的那个桂林本是没有枳实四枚的。可是有了枳实之后呢,医生呢开是不爱开,讨论起来讨论去倒是很热烈。哦,这个因为呢,同样是大黄厚朴枳实的方子还有什么呀?小承气汤跟厚朴三物汤。那大黄如果以宋本来说的话,这个方最多,然后小承气跟厚朴三物比较少。那这个厚朴呢,小承气汤是二两,厚朴三物汤是八两,那它这里呃宋本写的这个一尺厚朴,刚好也是八两,所以跟厚朴三物汤一样。那枳实的话小承气汤三颗,厚朴三物汤五颗,这里莫名其妙来个四颗。那这到底是要干什么?就是这个数,研究来研究去,大家也说不出所以然,哦因为小承气汤跟厚朴三物汤都是治便秘的嘛,所以这个结构大家都看得懂。可是,这个厚朴三物汤(二校注:应为“厚朴大黄汤”的口误)的结构呢,“支饮胸满”,就不知道这个厚朴跟大黄加在一起哦,是如何的能够对付这个支饮?就算是硬要拗好了,我们说,血管里面如果有脏东西的话,大黄也是比较有办法的药,大黄是一个清血的药,可以。但是,大黄厚朴同用,然后厚朴是横着开的药,对不对?说是大黄跟厚朴力道加在一起能够把血管里面的脏东西逼出去嘛,对不起!其实也是未知之数,因为这个药的临床使用率太低,所以,不知道这种假设能不能成立。那所以,有一些医家很用力的注解说,啊厚朴大黄枳实加到一起是把某个地方的痰饮逼出去的一种特殊结构,但是,到底是怎么样用,大家也不敢讲。
然后,到后来的经方研究转入现在科学化的时代了,就开始在那边比其它的啦,就那这话也是听听啊,其实说来也是废话哦。他说什么小承气汤跟厚朴三物汤跟这个厚朴大黄汤是有不一样的地方的,那个小承气汤跟厚朴三物汤煮出来去验化学成份啊,这个是钙比较多,镁比较少,而厚朴大黄汤是镁比较多,钙比较少,他说这个东西可能这种成份上的不同呢,可能会让它的这个指向性比较偏向痰饮。那那小承气跟厚朴三物汤都是锌比较多的方子,厚朴大黄汤煮出来是锌会特别的少,就是这个不同剂量的这三味药啊,调一调之后,有些化学成份就不一样,哦,所以怎么样,那个所以我们也不太敢相信了哦,那所以就只能勉强这样子哦,就是读过这个方而已啦。
那你说,难道这个方子真的一个医案也没有吗?有啦。就比如说,呃这个患者哦,他是咳嗽或者是气喘的病,那咳嗽气喘多少都会有痰塞住会咳出痰嘛,对不对?那有一些患者他就是咳嗽气喘的病跟便秘这个毛病一起来,他越便秘的时候痰就越多,那这个时候是可以用厚朴大黄汤的,就是他一旦大便一通这个人反而痰就少下去了,哦就是这样的状态。当然,说了同学说不定回家也忘掉,对不对哦?不会觉得常常会遇到,就像特别好像是这种很少见的怪病。那这个呃其它的嗯胸闷就是胸胁痛,偶尔会有一个案子是说用这个汤治好的啦。不过用宋本真的开到那么重的大黄吗?也不太可能嘛,就是同学听听就算了。
VS小半夏汤
那接下来两条呢,我们就快快读过去,因为都是老朋友了哦,葶苈大枣泻肺汤,这个肺里头的压力太高的时候,就是水压太高就用这个方啦,是不是?“支饮不得息”哦,整个人的胸口撑胀的、塞满的,然后,简直是喘不过气,呼吸困难的,哦,有痰、有咳没咳、吐得出痰吐不出痰都没有关系,就赶快用葶苈大枣这两味药,来救肺哦,咳嗽讲过了。那你说肺被痰饮压住了,这个痰饮是在肺里面还是肺外面呢?随便啦,反正这个汤都可以!
那接下来呢,这个讲到小半夏汤,那这个我们在讲《呕吐篇》的时候也是老朋友啦,是不是?所以我们也不用太用力了哦,那宋本的条文好像我们根本就已经读过了。宋本的28条它是这样写,他说,“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这个讲法是什么?就是说,呕吐的病人本来是应该口渴是好哦,因为渴,因为,我们说张仲景的这个呕吐的这个病机论是比较认为是痰饮造成的嘛,那你如果痰饮吐干净了这个人会发渴了,他就不太会容易呕了嘛。他说,可是这个人呕吐之后呢,又还是没有再觉得渴,没有开始觉得渴,代表这个心下哦,有这个支饮去不掉,他还是有水塞在这里,那这样的话呢,这个这一个区块还有水气闷住的话,那就用小半夏汤来去这里的痰饮啦。
那我们的桂林本是怎么写呢,它说,“支饮,口不渴,作呕者”,那既然用支饮作开头的话呢,就是症状可能又是胸口闷啦闷,气有一点憋住的感觉,那不口渴又会吐,那吐凸显了变成一个支饮的呕吐,像我们刚讲到支饮,对不对?这个支饮,这个喘,喘满心下坚是木防己汤,支饮头昏是泽泻汤,支饮胸闷是厚朴大黄汤,那现在支饮不能呼吸是葶苈大枣泻肺汤,那支饮呕吐的,就小半夏汤,那这个吐涎沫或者是吐水或者是吐胃酸都可以啦,哦,主要就是不渴,那有头昏可不可以啊?可以啦,就是如果是吐为主症头昏为副症,这样子可以。
那那如果是小半夏汤平常还拿来用什么?就是有人把它,因为大家都说这个心下是胃嘛,那胃中有水这样的事情哦,内经里头有一个说是咳嗽的分类,如果是胃的咳嗽,胃咳是怎么样啊?是咳而呕逆。所以,如果你的咳嗽是牵连着呕吐的话,那小半夏汤也是可以的哦,所以呢,就知道它这样也就可以了,算是复习而已。
那后面己椒苈黄丸我们就下个礼拜再来处理好了哦,下礼拜上完了痰饮病就来上水病好了。那水病上一上之后呢,就会碰到黄汗病跟历节病。可是宋本呢,历节病前面是有那个中风篇的,所以到时候可能要讲黄汗历节之前呢,我就把宋本的条文印给同学,那我们从宋本的《中风篇》开始讲,然后再把两条支线并成一个主线,再继续用桂林本讲下去,啊,这样子。(本课完)
(江水淘淘-天行健-KAKA)
13.6.1《痰饮篇》结束VS《水病篇》提纲
各位同学啊,今天是时隔半年的交学费的日子,本来这种大喜之日呢,为了不辜负各位的金钱付出,应该要上比较精彩的课。可惜呢,今天的课呢,照例是很好睡的课。这个等一下上完了《痰饮篇》之后,就要上水病篇,而水病篇的内容呢,我个人的意见就是一个字——乱,那个矛盾冲突的条文非常多。所以我大概会用一种教法吧,就是大概的画出一个大框架,然后细部的再来修正。
《水病篇》虽然条文读起来是极端之辛苦,而且没有什么大彻大悟的快感哦,可是方剂还是可以用的。我从前在用这个篇章里面的药方的时候,不晓得这个篇章那么难读,因为用药的时候你只要看有药的那一条就好了嘛,那没有药的那些讲道理的都不要理它。那可是现在那边看道理的时候,就觉得教还是得教,不能说它没有道理。可是呢,实在是很不美味的一种写作方式哦,到时候等到真的教到水病篇我再跟同学讲这篇要怎么读,大体上就是读完第一条总纲之后就直接看方剂的部分就好了,然后中间的部分同学就睡过去哦,就是假设自己曾经听过就可以了,反正你醒着听回家也是忘光,所以睡着听也不错。依照惯例哦,睡觉的模范生是郭秘书,今天有来哦,请郭秘书带头倒下哦。(笑)
那还有一件小小事,就是我说我们这个课上到8月1号,让我休息一个月嘛。那刚好那个月我在易经学会有开一个好像是类似《伤寒论快快教》的中医基础课,那我对各位同学的呼吁就是千万不要堕落到去报那种班哦。就是我们这个课虽然在这里上得很痛苦哦,我也是觉得常常临表泣泣,不知所云,可是这个课我觉得我是有很拼命的在努力做功课的。那易经学会那边的课呢,我个人的感觉只不过是想要看一看人类可以彼此虐待到什么程度而已,就是我觉得《伤寒论》这样子飙条文,然后谁听得懂,谁跟不上,我都不管他了,就这样子把一些比较好用的方子这样子过一遍,那就这样。也不知道是在那里是跟什么学生在聊天鬼扯的时候不小心就开班了,大概是这样的状况,我并没有打算为那个班哦,付出很多准备功课的心血。所以当我看到易经学会给我的报名单,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同名同姓哦,看到我们班上同学名字赫然在其中的时候我吓了一大跳,我会觉得希望那里会是同名同姓的李慧敏哦。(笑)不要再来哦,就是我们这个慢慢教的班教得很仔细哦,这个班比较真的能够学到医术,如果你听这个班不满意的话,那个班只会让你更加不满意而已,所以不要闹了哦,我们这一班同学,请大家告诉大家不要去沾惹这种不太值得你们去学的课程。这样子。
VS <药势>椒目(桂林本14-41条)
【14.41】 腹满,口舌干燥,肠间有水气者,防己椒目葶苈大黄丸主之。
防己椒目葶苈大黄丸方
防己  椒目  葶苈  大黄  各一两
右四味,捣筛,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一丸,日三服,不知稍增。
好,那现在我们先把《痰饮篇》的后面做一个结束。我们上一次是要教这个14-41条的这个己椒苈黄丸。那己椒苈黄丸它的主证是腹满,也就是这个水啊,渗到这个肠子之间去了。那上次讲到这个,这种病张仲景的分类是叫痰饮对不对,我们说后代把它改成流饮了。那这种流到肠子之间的水呢,通常也会有咕噜咕噜的声音哦,所以通常这种患者,你坐在他对面,是听得到他的肚子里面有一点咕噜咕噜的那种水声的。而因为这个他好像肠道吸收到的水哦,根本没有办法消化或者运送,就这么掉出来了。当然这个肠道吸收到的营养这件事情呢,也包含这个肝硬化的时候,他这个静脉的血管没有办法流到肝去收存营养,所以这些血就渗出来了哦,变成腹水,这些也包含在里头。那因此这个人他身体能够利用的水一定是很少的,所以他的口舌干燥的主证,基本上我们承认他,这个是会渴到不行的一种状态。
那“肠间有水气”哦,就是这个死水、水毒呢,已经漏到这个肠子之间了。那这种时候呢,我们就要用一种方子,把这个肠间的水气抽出来,而这个状况之下哦,这个防己椒目葶苈大黄的组合我觉得从本草的角度来看它是非常好的。那基本上这个己椒苈黄丸呢,就是一个腹水的最好用的通用方,那你甚至不太需要去问是哪一种腹水。可是,那为什么还是有的时候我们遇到腹水就用了十枣汤呢,因为如果他的腹水实在是起来的速度太快了,那己椒苈黄丸到底是一个比较温和的药,比较慢,所以如果你还来得及的话,己椒苈黄丸的对腹水的针对性是比十枣汤还要好的,只是来不及的话就另当别论。
那如果他的主证齐全哦,嘴巴很干,肠子这边有咕噜咕噜的声响,肚子有胀满的感觉的话,就算是医生检查说你这是心包的积水,或者肺腔的积水,这些都还可以用到己椒苈黄丸。因为它抽的水啊我觉得比较细巧,就是有一些那种峻烈的逐水药抽不到的水它反而是抽得到,那这是这个方子很好的部分,那各种的腹水都会有效果。那这个方子的缺点是什么呢?这个方子哦,你不要看它就四味药,看到椒目,椒目就是花椒的种子嘛,对不对。你可能看到椒目会以为花椒吃起来这个麻麻的辣辣的,你就以为椒目是暖药哦,并不是,椒目是寒凉药,花椒是暖药,椒目不是,所以这个方子基本上是四味寒凉药。那既然是四味寒凉药的话,你就必须要小心,这个患者的脾胃到底行不行啊?如果这个患者是那种脾胃很虚寒,本来就已经处在理中汤证真武汤证的人哦,那你这个方子吃一段时间以后他脾胃就倒掉了。所以脾虚的人呢,就要在这个方子之外,你自己要调补脾胃哦,这样子才有可能用。
但是相反的话呢,就是这种肚子积水的病啊,其实,有的时候你也会以为是这个人虚了,就是脾虚肾虚。那这个有一个情况就是你越补他的脾越补他的肾,反而越补越糟糕的时候,那你就要考虑用己椒苈黄丸。这是,如果你以为这个人是脾虚肾虚而搞不好而补不了的话,那这样的一种腹水的病,那要用己椒苈黄丸。那到底这个方剂来说,因为是做成药丸,而且每次吃的量不多,所以它是比甘遂半夏汤、厚朴大黄汤、十枣汤都要缓和的药。那你如果嫌它太缓和,你说我想要让它效率快一点,我可不可以做煎剂呢?并不是不行哦,只是这个做煎剂的时候呢,大黄多一点人恐怕要拉肚子,所以大黄要减量。然后呢,防己多一点,人恐怕要反胃,所以呢,防己也要减量。所以如果你做煎剂加大剂量,差不多防己跟大黄用到常规剂量的边缘就不要再往上加了。
那这个椒目这一味药啊,它是,其实在,如果你用单味药来说的话,椒目啊,它抓漏水的效果是还不错的,它也蛮能够把这个水啊,因为我们当初就讲说花椒这个药是收水银的对不对,它能够把一些东西拉回正位的。那椒目呢虽然不是暖药,可是它还是有这个把水气抓回正位,然后上来润你的嘴巴舌头的哦,所以,治渴的药椒目可以算是一个。那至于说利水呢,就是有一些水在某一些组织,就是里里外外的时候,好像我们用药的感觉就是用了椒目之后,有一些别的退水药退不到的水,椒目可以把它勾出来。那勾出来的话,比如说各种的气喘病,他这个用炒过的椒目磨成粉啊,然后用热开水吞一瓢羹,吞半瓢羹吧,大概两钱以下吧,那治气喘是蛮好用的。又或者是听说哦,小青龙汤加味,如果小青龙汤加椒目来治气喘是非常有效的,这个把那些水勾掉。那我们什么时候会用到椒目呢?就是你那个水在的位置有点暧昧哦,就是你用十枣汤这种攻击的药太猛了,然后你用什么茯苓泽泻之类的渗利的药又渗不出来,这种时候哦,椒目是比较适当的。你想吧,如果你要用茯苓来渗这个水的话,你至少这个水要弥漫在上腔或者是在肠道内侧嘛,对不对,那如果已经流到肠道外侧的话,你茯苓也渗不出什么名堂了,那种时候用椒目勾回来是比较有办法。那这个椒目的走法是行肾道,不行谷道,就是它是水勾到之后它是从尿尿出来的,并不像那个甘遂芫花大戚有一部分的那个药性会从大便出来,这个大概就是在身体里面把这个水分的分泌物吸收了,然后从小便排出哦,这很好的一个药物结构。
那这个,因为这里面有葶苈子这味药,所以有一些医家在处理这个方剂的时候就说葶苈子呢,葶苈大枣泻肺汤什么是治疗肺闷胀,对不对,所以呢,就会认为说这个方子应该是要在这个人他的肺啊是肺气郁闷到极点的时候,用这个药来开肺,然后让这个水能够出来,之类之类的说法。所以当一个人的肺闷到极点的时候会怎么样啊,通常都是大小便不太通了哦,舌苔是有点黄的,那脉是有把肺脉的话会觉得一坨很硬哦。
可是,这样的一种说法呢,我倒觉得不是那么的绝对,就是理所当然的把葶苈看成是治疗肺的郁闷的药,这没有错,葶苈的确是治疗肺有热郁闷在里头的药,没有错。可是,我觉得葶苈我们也讲过很多次了,就是身体里面哪一个部位的水的压力过高都会,都可以称之为葶苈的药证啦,对不对。所以这个情况,水都已经被推压的渗到肠道外侧去了,那当然是要用到葶苈,那是不是一定关系到这个肺气开不开这件事情呢,倒没有那么要紧。这个地方的篇章之所以我在谈这个,是因为我们现在在处理痰饮,痰饮是已经渗到组织外面了,那这个时候就跟肺的那个运转的这个问题比较有一点脱钩啦。就是等到后来我们看到《水病篇》的时候,那水肿病,那个水还差不多是闷在组织里面的,对不对?那在组织里面的水肿病你就会看到用药那的确是要开肺,就是肺一开这个小便才能通水,才能出来。但是已经渗到组织外面,那是另外一路的药法,所以就是稍微在思考上面有一个,就是稍微分一下,但是我都不敢讲绝对哦,你说在这个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把肺气打通了,会不会比较舒服?那我觉得说不定也会比较好,就是各有一点点的这种影响的因素,我想是存在的哦,那可是不要把它弄到偏掉。
那这个条文呢,在宋本的内容是有说吃的时候哦是“口中有津液”,就是吃了这个药之后会嘴巴开始比较润一点。他说如果还继续口渴的话呢,就再加芒硝半两,就是好像用芒硝两个点吧,不过要不要在己椒苈黄丸里面加芒硝呢,我想也是见仁见智,有些人就认为就根本是当它是错简算了,这个方子不加芒硝效果还不错,尤其是他的芒硝他是针对到这个人的渴。那如何能够治到渴呢,那有人是认为说会不会他这个芒硝的用法是有一点像木防己汤的用法,就是有一些痰啊,它结得硬了在那边哦,所以用芒硝来化掉,不过,如果用木防己汤的角度来看芒硝的话,其实他在抓主证的时侯就是抓有没有心下结硬的这个状况,而不是在抓渴不渴了。
那有人说这个药啊,这个药方来讲的话,大黄也不是多寒的药,你加了芒硝哦,清热的效果会比较好一点。那这个如果你是用丸剂的话,通常这个血是从小便出来啦。可是如果你是把这个药做成汤剂的话,那还是喝了会拉肚子的,就是血还是从后面出来。那这个我们在教到这个方的时候呢,以主证来说,同学可能会遇到一个将来的麻烦,就是当你前面讲的那几种痰饮哦,我们都比较能够用痰饮的角度来想象它,可是己椒苈黄丸的腹水,就是腹部胀满这件事情啊,这个症状其实后面的《水病篇》也有,所以这个腹水这件事情呢?你到底要从水病来处理还是从痰饮来处理哦,这就是到时候两个篇章都教了之后,辩证上面会有一点混乱。那这个混乱要怎么处理呢,我想,如果是后面的那个《水病篇》的这种腹水哦,他就算腹部是鼓起来的,他的这个人的头脸啊,或者是手脚多多少少也是浮肿的。那可是纯粹痰饮的这个己椒苈黄丸证呢,他就是腹腔里面有水的这种腹水,那他脸跟手脚是不必肿的,好不好。所以就当你的脸跟手脚完全没有肿的话,你可以从痰饮想;那如果你脸跟手脚其中有哪里是水肿起来,而肚子也肿起来,那这个就算水病那边,大约是这样分类的。
VS呕吐眩悸(桂林本14-42条)
【14.42】  膈间有水气,呕吐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小半夏加茯苓汤方
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  茯苓四两
右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那么接下来呢,14-42条,我们看一个小半夏加茯苓汤,这也是老朋友啦,教《呕吐篇》的时候,差不多这些药知道的都已经知道了。那这个他说“膈间有水气”,我们先读桂林本,因为宋本有几句话不太一样。他说“膈间有水气”,其实这个“膈间”是哪里呀,那我们也就不要计较了,以主证来讲的话,有可能是平常就有一点心下痞的那种感觉,那他说有水气啦,有死水在那里。然后“呕吐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那我们上一堂课最后有讲到小半夏汤对不对,说是照理说,这个容易吐的人是会容易渴的,可是如果你吐了却不觉得渴,那就代表你的这个胃里头还有多余的痰饮,所以用小半夏汤来止这个吐,对不对?那相对来讲的话,小半夏加茯苓汤的症状呢,就比小半夏汤要多一个渴证,那我这边不是在讲这一条,而是《痰饮篇》在宋本的后面还有附一条,就是他,这个也就是我们在讲呕吐的时候好像有上过的条目,所以我也是念给同学就好了。
他说,“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此处饮家,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那这个如果你的呕吐病是不渴的,你用小半夏汤就可以了,如果你的呕吐病是比较会渴的,那你用小半夏加茯苓汤。那这个差别在哪里呢?我想啊,加一味茯苓呢,如果茯苓在这里不是在处理这个小肠的吸水的能力的话,那茯苓就是在处理这个有水气凌心,就是这里有水气让你的心脏感觉到心悸的那个问题了。那如果是口渴的状况哦,就好像是,如果你用一个画面来想的话,小半夏汤处理的就是这个胃这边的这一坨痰饮,那处理好了之后就不吐了。那或者你也说半夏本身是沟通阴阳的药,处理神经的问题。那可是如果是用到茯苓的话,就有一点像是这个一整个大范围的这个区块都有水气,就是比较稀薄但是比较弥漫的水气在这里,那这个水气会让你这个胸腔好像觉得有一点闷,那个闷到的感觉我们在桂林本写“呕吐眩悸”,就是会让你感觉到头昏或者是心悸的感觉,那当有这种心悸的感觉出来的话,通常就是用茯苓了。而这个如果水是这样大范围这样闷在这里的话(胸腔),可能你的身体的水运化也会被挡到,所以反而比较容易渴,就是水凝聚在胃里头,你的胃里头水就太多了嘛,就不太会喊渴,那散开的反而会比较容易渴。所以,我们一般用小半夏加茯苓汤,就是一个是小半夏汤证会渴的,一个是小半夏汤证会心悸的。那至于他说这个眩悸的这个眩啊,我们一般以药证来说的话,头昏的话是泽泻跟白术比较有效啦,那也不见得一定是用茯苓来处理的。
《金匮要略》: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那这一条呢,在宋本给的症状是“卒呕吐,心下痞”,就是这个人是忽然之间就吐了,而心下觉得闷闷的,那“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那意思是差不多的。所以呢,这也算是一种心下的支饮哦,然后比较弥漫性的,那因为这个方子也是讲过了哦,所以我们就知道一下就好了。那这个,那通常哦,主证一定是呕吐嘛,你用小半夏汤的底子的话,主证是呕吐,那主证抓渴,跟心下痞,跟心悸,这样子。
那你说这个从这个胃这个地方或者是胃的周遭这样弥漫的这个水气,还会造成什么病是可以用到小半夏加茯苓汤的呀?那比如说,有人是这个地方痰饮闷在这边哦,结果变成梦游病了,就是影响到这个人心神的运作了。那痰饮造成的梦游病,就是他有小半夏加茯苓汤证,然后又梦游,那他这种时候有梦游就一起治了。还有就是痰饮如果是闷到这个胃的话哦,足阳明胃经是上到人的牙床的嘛对不对,所以当胃觉得很闷的时候,这个人可能会多一个什么事情啊?睡觉的时候会磨牙,所以睡觉磨牙这个毛病,有的时候是用小半夏加茯苓汤来医的哦,所以这些零零碎碎的事情也不知道有没有机会用到了,就是随便扯扯。那当然呢,一般各种有呕吐当做兼证的话,那有呕吐你就放些半夏生姜茯苓哦,这没有什么问题的。
VS茯苓饮(桂林本14-43条)
【14.43】 病人脐下悸,吐涎沫而头眩者,此有水也,五苓散主之。
五苓散方
猪苓十八铢(去皮)  泽泻一两六铢  白朮十八铢  茯苓十八铢  桂枝半两
右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方寸匙,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那我们的那个14-43条,其实从前在介绍五苓散的时候啊,也有带过这一条的内容了,我们现在就再把它读一读。这个他说病人呢,是“脐下悸”,那这个宋本啊,不写病人,它是写瘦人,瘦子的瘦。那这个其实这个病啊,跟人瘦不瘦倒是没有什么关系了啊,比较宋本的那种写法反而一般注解家在处理的时候,会把他想成说这是一种反面的写法,就是一般人这些症状是肥人比较会有的,他讲说这个人不肥,可是有这些症状的话,那你还是要往这个方向想哦,大概是这样子。那他说,那你想啊,五苓散是让你全身的水运化比较顺畅的一个方子嘛,那如果是“脐下悸”的话,就好像快要发奔豚了,对不对,代表他的下焦有一些水已经不听使唤了。而“吐涎沫”,好像是吴茱萸汤证的这个嘴巴口水特别多,那你想,人为什么口水会觉得主观的感觉口水多想往外吐?代表口水里面掺杂了死水,那这样子的话,代表他中焦呢,好像也有一些水啊不听使唤了。然后呢,上面怎么样呢,“头眩”,又容易昏,那仿佛上面也有一些水啊漏出来了,哦,形成这个晕眩的痰饮。所以就是上中下三焦的水呢都有点怪怪的,那这种情况呢,用五苓散是比较适合的,那这是我们的这个桂林本的写法。
因为如果是宋本的话,这个头眩的地方啊,他是写“癫眩”,那癫眩的话就让日本的医家往另外一个方向去用这个五苓散了,因为你说他“脐下悸,吐涎沫而颠眩”,那他们就会想到说,诶,有一种病叫做羊癫疯哦,他发作的时候这个人吐着白泡泡忽然倒下去了,这算不算是脐下悸,然后人昏倒,然后就发癫痫了呢?所以他们就用。结果发现哦,治疗癫痫,他的确还算是有办法。那当然,癫痫当痰证来医这不是什么稀奇的事了,当我们讲到柴胡龙骨牡蛎汤的时候,就已经讲过了,那就是不知道是多小的痰饮哦,影响到人的神经。那五苓散的话比较是说,脑部什么哪一个层有积水的时候,就是有一点水肿的时候,会好用的药。那脑部的那个什么地方有水肿会好用的药哦,简单来讲就是让人发羊癫疯的这种事情呢,可能真的也就是你的神经系统里面有一些异常放电,那你把这些痰饮的部分顺掉之后,这个发作率就会降低,这是非常有可能的,所以既然临床上有效,我们就认同。
那你说一般我们什么病哦,会脐下悸又吐涎沫,又头眩啊,那你想嘛,五苓散是一个治疗肾脏机能的不足的最普通的方,对不对,那其实当一个人开始体质上有一点坏到要变成尿毒症的时候,这个症状都会出来的,他这个身上的水有代谢不掉,开始变成痰饮这样塞这里塞那里的时候有可能。那当然,你说五苓散可不可以治脑水肿呢,就是有帮助了啊,不敢说每一种都治得特别好。那如果同学要配药的话呢,五苓散算是经方里面剂量比较龟毛的药,就是它的比例你看,这个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是35332,对不对,这个泽泻是最多而桂枝是最少。那如果你这个方子呢你高兴起来,泽泻放少了,桂枝放多些,这个方子效果是烂到不行的,所以就是要照原方比例。然后,如果你要充分享受它的威力的话,生药打粉又比科学中药跟煎剂强哦,大概是这样的状况。那你什么时候会享受到五苓散的威力啊,这个吃到很多味精的时候就可以用啦,是不是,然后还有就觉得好像吃了什么东西不太消化,是不是里头有不该有的成分哦,你拿来当解毒药吃一吃也还算好用。
《金匮要略》: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五苓散方
泽泻一两一分  猪苓三分(去皮)  茯苓三分  白术三分  桂枝二分(去皮)
右五味,为末,白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
《外台》茯苓饮
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后,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
茯苓  人参  白术各三两  枳实二两  橘皮二两半  生姜四两
右六味,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分温三服,如人行八九里进之。
那接下来就请同学看回今天发的讲义哦,我们有一个外台茯苓饮呢,就顺便放在这边,就我们把它读过去好了。这个《外台》茯苓饮,我们一般来讲是把它看成是张仲景方,因为《外台秘要》的编辑者王涛在编这个书的时候认为说,他的记载好像是有说这是张仲景的方流散在外的哦,所以我们现在也把它看成是仲景方,虽然是《外台秘要》挖回来的。那么,我们就读过一下就好哦。他说,这个人呢,本来是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这个他本来这边是有很多痰饮的。然后呢,自吐出水后,这个痰饮堆得他也受不了了就呕吐了,那呕吐了之后呢人就虚了,他说“心胸间虚,气闷”,这地方觉得人没力气,胸口又闷闷。然后他遇到一个什么状况啊?“不能食”,就是这个人痰饮吐掉了之后,他的胃口再也好不起来了,那这个胃口不行的状况要怎么办?他说要“消痰气,令能食”。
那这个方子呢,简单来说,我是想说同学就在记忆的存档上面把它列为《差后篇》可以考虑的一个方子,这个方子是经方里头哦,治疗生病之后胃口不开比较有效的方子。所以如果是大病后,什么虚羸少气发热的那什么竹叶石膏汤嘛,对不对,那大病之后胃口不开的,用《外台》茯苓饮,这样子记着的话比较有机会用到它,你真的往痰饮的方向想也不知道什么弄了。那这个前面呢,人参茯苓白术三味药,其实四君子汤里面三君子已经到了嘛,是不是,所以补脾胃的力道是很好的;那枳实比较少一点点哦,把这个气往下运行;那橘皮呢,是通气的;生姜是去水毒又止呕的;那基本上这样的结构呢,就是可以说开胃的效果是比这个四君子六君子要强的,所以可以考虑哦,如果那个人的胃口一直没有很好的话,那你就考虑用这个方子。那他说分三次喝哦,如人行八九里,那古时候走个八九里路啊,差不多,我猜了一个小时多吧,所以就并不是平均分三次,就是一天分三个时段来吃哦,就是稍微密集一点的喝也还可以的一个方子,当然你要慢慢喝是完全没有关系的哦,因为这种我们现在一般这个方子是当调理药在用的。
《金匮要略》:咳家其脉弦,为有水,十枣汤主之。
夫有支饮家,咳烦胸中痛者,不卒死,至一百日,一岁,宜十枣汤。
那么接下来的,我没有放到讲义里面的这个宋本条文呢,其实是我们读过的,我现在也只是大概说一说啊,唤起各位一点点回忆就好了。比如有一条他是讲说,一个人一直咳一直咳,如果他的脉一直都是弦的,那就是有水。那有水的话,我们从前《咳嗽篇》讲过这条他说用十枣汤哦,就是这个咳得太久,如果那个痰饮一直憋在那边,你都祛不掉的话,那这种特别顽强的胸腔痰饮要考虑用十枣汤。那他另外讲到说有支饮家哦,其实本来十枣汤是悬饮对不对,可是他说如果是支饮的哦,然后一直是咳嗽啦,胸中痛,然后呢也不死翘翘,拖到3个月拖到一年都没有好的这种时候用十枣汤。不过如果是咳这么久的,有的时候人也虚了,那个是不是绝对用十枣汤还有商榷的余地我想。比如说如果是很虚的人,这些方子同学都不要太在意哦,因为我随便说一个方,有一些可取代的方太多了,所以不用,比如说,这种时候也有人是用什么三子养亲汤啊,对不对?那像日本有一本把中国的隋唐时代的一些方子抄过去的书叫《医心方》,那《医心方》他用什么呀?他用大枣丸来治疗这个虚的久咳。他就说用一百颗大枣,去核,一百颗杏仁烤一烤,然后再用130颗豆豉,然后做成小药丸哦,比梧桐子要大啦,然后每天含两颗,据说也是治疗久咳不愈的。当然这种方太多,你翻开傅青主也有这个乌梅跟川贝母做的那个药丸,所以随你选啦,就是不要太在意。
《金匮要略》:久咳数岁,其脉弱者可治,实大数者死;其脉虚者必苦冒,其人本有支饮在胸中故也,治属饮家。
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
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
那另外呢,他还有一条我们《咳嗽篇》也是上过的,就读一下吧。他说,“久咳数岁”,就是咳了好几年了。那他就说你如果这个人咳了几年了,你把他的脉,脉很弱,那咳那么久人当然虚啦,那人虚脉弱很好,可以医。那如果是脉跳得很有力量,又跳得很快的,那就完蛋了,他说“实大数者死”哦,就是这代表正气已经没有了,邪气很扎实了。那这个咳很久的状况你要怎么医啊,那很多嘛,其实多半都是用补肾药开起啦,比如说肾气丸搭配这个《外台》茯苓饮哦,就算是久咳很好的一个治疗的结构。他就说“其脉虚者必苦冒”,他说有些脉虚的人一定会特别的容易头昏,他说是因为本来就已经有支饮在胸中哦,所以他治疗的时候要从饮家的治法去治,那比如说用木防己汤来治这个哮喘啦,用泽泻汤来治这个头昏啦,就是这些是从前读过的条文,我们现在只是因为上到痰饮,所以就把它再顺过一次。
那另外宋本还剩一串条文,他的开场白是“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就是如果你是咳嗽啊,气喘啊,躺下去咳得更凶的话,那你就考虑用小青龙汤嘛,对不对?那他说小青龙汤是不是一定对呢,那也不尽然,对不对,他说后面就一串条文讲什么这个小青龙汤下去以后这个人又怎么样了,换苓桂味甘汤,然后怎么样又换药,又换药,大家在读《咳嗽篇》的时候可能还有一点印象吧!那这个小青龙汤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副作用呢?就是我们一般用小青龙汤还是,如果你真的想要很小心的话,就是左寸脉哦,如果太虚的人就是心脉不够的人,那细辛还是要减量啊,就是细辛不知道为什么对心气有一点剥削的结果,就是用了细辛心气会变得有一点弱哦,所以这个左寸虚的话细辛减量哦,这个知道一下。而且咳到不能躺也不只是小青龙汤证,对不对,如果你吐出来的痰是粘的,很粘的痰,那是什么?皂荚丸,是不是?就是还有很多可能性。所以我们这个《痰饮篇》哦,如果不提后代的这些痰饮的方子的话呢,我们就大概认识到这样子,知道是在古方的世界,张仲景是这样来处理痰饮的就好了。
那同学对于痰饮的分类还有一个框架上的记忆吧,对不对?就是流到肠子之间的张仲景叫痰饮,对不对?那会让你有掣痛感的是悬饮;会让你有憋闷感的是这个支饮;就是撑塞的感觉是支饮,掣痛的感觉是悬饮。那还有另外一个是流到手脚四肢觉得不舒服的,那是意饮,是不是?大概在这四个分类你有一个概念,然后张仲景的方你稍微把它归类一下,那处理起来就不会太伤脑筋噢。那这个,我是觉得张仲景的这些方子临床上都算得上是很好用的方子,所以学起来不吃亏的。
VS水病的分类与治法(桂林本14-44条)
那接下来讲到这个《水病篇》呢,就有一些条文呢,同学就不要太计较了。因为他这个篇章的缺点,就是一开始他会分类,说水病我们姑且把他水病分成五种好了,那这五种水病他说什么水什么水,各自是什么样子。那比如说这种水他说是不渴的,可是你看到后面条文在解释这个水的时候他又说这种水会口渴。那他写这个条文说什么这个脉应该是浮的,那你看他后面方剂的时候他又说这个水呢,我们用了这个药的时候,主证那个脉是沉的,就是他所有的症状标示都有很多条文与条文之间的格格不入。那也不知道当年那个断简残篇是怎么编回来的,那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也只能够顺着他的逻辑啦,就是张仲景可能对于人为什么身体会有堆出水而水肿这件事情,有他的一些想法,那我们就是从这些条文里面去看一看张仲景的想法,也就这样了。那至于说是主证哦,我想因为他的方剂没有很多,我觉得实际上在运用这一篇的时候,我还不如告诉你,历代医家临床经验显示这个方剂是在什么时候比较好用,那这样子就好了嘛,对不对,什么状况用这个方,知道了就没事了。那中间的道理呢,大家就糊涂看过哦,无所谓的。
那所以呢,我在讲这个篇章的时候,可能会有那种磕磕巴巴的感觉,怎么讲呢?我在这边跟同学讲这个提纲条文的时候,说,对,所以你看这一条呢,他说这种水病是不会渴的,我在想那个不会渴的时候,我心里头就有很多的犹豫,因为后面又讲它会渴了,就是他那个就是我到底要怎么讲才叫作上课没有在说谎,我到现在都还不知道啊。那但是这个提纲条文你说是不是还是要学呢?我觉得学比较好,它还是有意义的,就是你至少有一个大概的分类哦,就是这样子模模糊糊的认识也好,但是细的地方呢,你就不要太计较了。所以我给同学一个大约的画面之后呢,老实说同学就可以一路睡到方剂了,好不好,这是可以的。
那所以呢,我就说同学就大概的听一听,我这一堂课仅剩的十几分钟讲的一个模糊的画面,然后呢,你就在心里面建立一个索引系统,建立一个index,那等到将来你要用这些方的时候呢,就照你心中的索引回头来翻翻书,这样也就可以了。而且呢,水肿啊关系到一个人的肾脏机能的毛病,对不对,你说真的每一种水肿我们仲景方都很神,救得回来吗?如果你肾脏真的坏得太厉害的话,我看也是要死翘翘的了,所以这里我不敢说这个每一种水肿经方都好用,可是这里面的确是有几个方子哦,让人感觉到中药的效果可以好到这样,就是那样子的感受还是会有的,就是中医可以走到如此境界是很值得钦佩的。
那么,我们大概哦,来说一说这个篇章它在分享给我们的道理的框架,然后再大概的说一说这个水肿病张仲景是如何在分类的哦,我们先来做这个事情。
首先,如果我们要说水肿病的处理法的话,我想我们中国人处理水肿病啊,是在一个高度的象征符号的世界在玩巫术。我这样子讲就是说,如果一个人他开始水肿了,我们西医的检测一定是看他有没有尿蛋白的变化,对不对,看他的肾功能有没有出问题是不是,所以我们一般来讲好像关注的是这个人肾脏的状态。可是,如果一个人水肿了,我们那时候治小便不利有一个蒲灰散对不对,菖蒲跟滑石,那你说吃吃这种开窍的蒲灰散让小便通利了,诶,这个人水肿好像就退了。那其实你讲给西医听你不觉得很神话吗?就是为什么肾脏的病用这种药可以治得了,就是有一点无厘头。
那么,我们中国人哦,张仲景介绍的治水肿的方法呢,我想代表性的方法之一是什么?是发汗法。那发汗法的话,我们中国人叫做什么?叫作开鬼门,有没有听过?那有人说鬼字其实就是魄字,这个肺藏魄嘛,对不对,那汗孔就是肺的门户,肺主皮毛,所以,开鬼门其实开魄门,那这个汗孔叫鬼门又叫玄腑哦,这是中医黑话了啊,所以就顺便顺一顺而已。那这个,那这个开肺的这个做法呢,我们中医又叫做什么啊?叫做提壶揭盖法,就是你把一个茶壶上面的盖子拿掉之后呢,你底下倒水比较容易倒的出来,就是这样的一个画面,而这个画面你不觉得很象征物吗?对不对。你说人体真的是一个茶壶吗,就提壶揭盖法就是说一个吸管,它这个里面都是水出不来,那如果你把吸管上面不要摁住,把它放开,那水就下来了,是不是。那就是用这样子的角度来思考一个人水肿,那西医就会觉得,那肾脏炎呢,哦,不用管它,我们就把人想象成一根吸管就可以了,就是这样子的角度去处理的。所以,以医理来讲的话,你可以说我们的医理是非常儿童化的,大概就是这样的一个想法。
那你说这个想法它,当我们真的照着这个想法做了之后,它的好处是什么呢?比如说,张仲景哦,这个开鬼门治水肿,最代表性的方就是越婢汤的加减味嘛,什么越婢加术汤、越婢加术附汤。那这个越婢汤结构它是一个跟大青龙汤结构很像的东西,里面是6两的麻黄,用重麻黄剂。其实治水病哦,如果不是表虚的,是表实的,就是要用重麻黄剂,可是重麻黄剂会把人发死,对不对,所以你要让麻黄发不了那么猛的话,那怎么办?你可以加石膏,你可以加白术苍术,是不是,所以就可以让这么重的麻黄剂,就是发汗只发到微微的汗。而这个做法,比如说张仲景的越婢汤法,它为什么好哦?就是,像是水肿病呢,如果这个人是完全的虚证的话,那这个人他在水肿的时候,你看到的那个人的主证框呢,其实有可能是少阴病的主证框,那那个时候你就会想,用真武汤或者是黄芪糯米,这种比较补的药来调理他,这是没有错的。可是呢,在这个肾脏发炎的情况的这个水肿来讲的话,你用补肾法或者是利尿法,甚至用什么防己之类的药哦来利尿,有的时候都会反而激惹到这个肾脏啊,发炎得更凶。你想想看人家已经在发炎了,你还要叫它多做事,叫它利尿,那结果这个肾脏就越做越火越做越发炎,那这种时候反而是用发汗法啊。
其实发汗法里面,张仲景是用重石膏剂加在重麻黄剂里面,所以呢,发汗的同时啊,他连肾脏的这个发炎都一起把那个热带走一些,然后肾脏炎退了,发了汗之后,这个人反而小便就通了。就是以实际临床的用药来讲,我们不得不说我们中国人的这个用药法是非常高端的,那至于理论的话就认了吧啊,什么提壶揭盖的,这是。我觉得理论上面听起来比较帅的,反而是逆流挽舟哦,就是那种葛根剂哦,治拉肚子,那真是很神哦。就是我们想象人体里面有一个画面,是水跨下来了,我们把它救回去,但是提壶揭盖我觉得那已经是儿童的画面啊,就是简单来讲就是汗尿同源嘛,对不对,尿不出来的时候,先让他一些毒素从汗出来,那这样子肾脏的负担减轻,他就会好起来啊,这样的一个画面。
那这个发汗法是第一种法,那第二个法叫利小便法了,对不对。那发汗利小便,那这个利小便呢我们中国人叫做什么,开鬼门要给它找个相对的字,叫做“洁净腑”,洁是清洁的洁,那净腑是什么?其实也不干净,就是膀胱啊,那就是如果尿能够利的话水有个出路,也不错啊,那就是防己啦黄芪之类的药物,那都是洁净腑的法。
那第三个呢,逐水的法。那逐水的法我们是借这个内经里头一个四个字的成语啦,叫做“去郁成戳”,这是郁闷的郁的意思,这个戳就是是割草,就是说,好像说是野草这个东西啊,怎么杀都还是会长,那你要怎么办呢?就要勤加除草啊,终有一天会除草除到它死光光哦。那这是什么,十枣汤之类的,就是你硬把这个水拿走,最后终于这个水会死光光。那这个说法你觉得你会相信吗?哦,我不知道,只是中国人就会把十枣汤当做是一种除草的法,就是只把水当敌人哦,不把身体的问题看在眼里,然后就挖到后来会把水挖干净,这样的一个想法哦,有的时候临床上会正确哦,大部分的时候不很正确。那这个简单来讲就是身体里面郁闷着太多的不干净的东西要把它拔干净,然后他会好起来这样的一个说法。
【14.44】  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
那么,这个疾病的分类啊,我们来看一下桂林本14-44条啊,他把这个水病分成5个种类。但是实际上呢我觉得,黄汗是一个比较暧昧的存在。那在黄汗之前张仲景还有讲一个水病是叫血分,还有讲一个水病叫做气分,那这个我先给同学顺一顺哦。他这个风水、皮水,前面这两种水呢,他是脉啊把起来,一开始的讲法是脉是比较浮的,也就是这个水病的问题点,以身体的反应来说的话,好像身体的力量是往表面要去对付这个水。那既然是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用发汗法或者是一些补表的方法来处理这个水病哦,就是麻黄剂或者是黄芪剂都有可能用在这种情况。那这个风水跟皮水这个水病他脉都偏浮,病都偏于表面,那风水就是这个人呢非常的怕风。那皮水呢他就比较没有怕风的现象,所以我们就会想象说风水好像跟外感的这个风寒有关系,那皮水就只是皮肤堆在皮肤下面而已。
所以如果你要分层次的话,我们一般是说风水最表,皮水是里面一层,然后后面讲的正水又是更里面一层,然后石水又在更里面一层。那所以脉偏浮的是风水、皮水,那脉偏沉的呢,是正水、石水。那正水是什么水啊?怎么样的水肿叫做正,不是歪的?那这个,其实标准的水肿就是肾脏功能有问题,所以肾脏功能有问题造成的水肿叫做正水。那这个正水的那个调性是非常少阴病的,所以他一定是心肾阳虚,所以正水的特征是什么?就是人会发喘,就是这个少阴病说的这个心肾不好的时候,肺腔积水啊那种感觉会出来,所以他是像是少阴病的那种会有喘证。
那相反的呢,张仲景的描述,这个石水是不喘的,为什么?因为张仲景是假设啊,这个人心肾阳虚了之后,这个地方(胸腔)开始积水了,那这是正水。而有一些情况这个水呢,是根本积不到那么高,它直接就往下掉,是小腹突出来,那既然水是往下掉了,他也不闷到胸口了,于是他也就不喘了,这样的情况,那就叫做石水,所以石水的脉呢是腹满不喘,就是肚子会鼓出来,可是这个病人呢倒不如何之喘,就是两个比较偏表面的,两个比较偏里面的哦,这样子的状况。
那这个黄汗病呢,他那个水哦,当然黄汗的症状是有可能这个人浮肿,但是有可能不浮肿。那你黄汗你顾名思义啊,你想一个最简单的,就是这个人出汗之后,你看他这个白的汗衫是黄掉一块,那这个我们有生之年也都看过嘛,对不对。那这样的病是怎么样呢,就是这个水可能是闷在这个三焦水道,这个淋巴组织里面的。那这样子闷住的水有什么问题呢?其实黄汗病哦,它虽然主证不见得是水肿,可是这个死水闷在这个人的组织里面,堆久了会怎么样啊?他条文上面写说“久不愈,必至痈脓”,他讲的是真的,黄汗病堆久了,他会变成一种体质。那个体质就是今天我们说这个人,动不动就会,不是动不动,就是很容易一点点什么小事就转成蜂窝组织炎的那种体质,就是他的身体里面都是死水,随时准备变成脓的,他已经准备好,那个死水已经准备好要变成脓了,所以就会出现一个叫蜂窝组织炎的病,然后真的变成脓,这样子的状况,那这是黄汗。
那至于说讲到水病,还有这些这些之外哦,还有两种,张仲景一个叫血分,一个叫气分,哦,这个是讲黄汗病之前会先讲到血分,讲黄汗病之后会讲到气分。那这个血分的话很简单,就是这个人他是先有了淤血,然后才肿起来的。那比如说有的人他水肿是一只脚肿一只脚不肿,那我们就知道他肿的那只脚是血管有淤住,其实不是体质而是血,这样子。
然后呢,气分是什么呢?当你看到气分的时候,再加上中国人在讲到气分病的时候,常常会说他叫肤胀拉,叫气肿啦。所以你会看到这些古书的描述,什么肤胀气肿之类的,你会以为它不是一种水肿病,但是气分是不是水肿病?它是,而且是更加,说标准也不好哦,就是更加完美的一种水肿病,要这样讲吗?就是当你讲到这个什么风水、皮水、正水、死水这些水的时候,这些肿哦,通常他肿的地方你皮肤摁下去之后呢,你手拿开,他那个皮肤不会立刻弹起来。同学懂得那个意思吧?就是水肿他有的时候按下去那个皮肤是不弹起来的,可是当你得的是气分的水肿的时候啊,那个皮肤是随按随弹,而且很会有一种硬度的感觉。那那个有硬度而有弹性那是怎么一回事呢?简单来讲,我们本来用比较粗的分法哦,是痰饮病是水到组织外面去了,对不对?那水病就是水闷在组织里面所以人会肿,对不对?我们姑且这样说。可是,其实呢这个水肿,还可以再分成水肿的病还是气分的病。这个气分的病哦,就是这样说就像我们这个风水皮水什么几乎都是按下去他会有一个凹陷,慢慢才弹回来的。那那个按下去凹陷不能复原的,代表这个水啊,是在那个身体组织的缝隙,就是缝隙里头,就是没有到出组织外面变成痰饮。但是组织那些细胞中间有一些缝隙或者怎么样,那个水是塞在那里的,这是一般的水肿。
那气分是什么呢,是这个水跟组织是完全结合的。气分的意思就是他是每一个单独的细胞就在发肿,就是那个水是闷在细胞里面的,所以不是渗到细胞间的组织的缝隙的,所以这种有些西医是叫做固体性水肿。因为他很有弹性,就是每一个细胞都平均的在肿的时候,很有弹性,按下去就跳起来,所以中国人说这是肤胀是气肿,好像说他没有水,其实那是水肿,那是最严重的一种水肿。那气分在后面会教一个什么汤啊?转气汤,就是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那个转气汤其实从某个角度来讲,那是仙丹呢!因为细胞里面有什么东西出不来这件事情哦,你要讲到治癌症都有可能哦,当然你不能说这个汤能够包医各种癌症,不是。但是临床上面倒是这个汤时而有奇迹出现,所以他就是他那个一个细胞里面的邪气怎么样逼出来那种问题的话,用到后面的转气汤哦,那还蛮厉害的。
所以我们就四种水,加一个黄汗加血分跟气分,好不好,这个大概的框架有个印象,那我们下课休息一下哦,那同学就不用再回来了哦。
(Miluco整理-开心果1校-妙人2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JT叔叔慢慢教-224-苓桂术甘汤等痰饮方
大总结:《金匮要略》中关于痰饮病的二十一方(必看)
《金匮要略》中关于痰饮病的二十一方 [1]
第52讲:第十二篇:四饮证治(2)
痰饮的经方治疗
金匮要略研究(连载十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