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JT伤寒论慢慢教(第十三期)13.6.2
13.6.2四水病黄汗里水概述
好,接下来就比较痛苦一点了哦,讲到方剂以前同学就睡,这样子,没有什么好听的说起来。
这个风水、皮水、正水、石水这四个最主轴的分类,我们先记得,然后还有一种呢叫做黄汗,我们也知道,那这之外有一个气分有一个血分,那这样的分类我们也知道一下,不要说他说的气分就觉得这不是水肿哦,气分也是水肿,那这样的一个状况。
VS皮水VS正水VS石水VS黄汗(桂林本14-45、14-46条)
那么,我们就顺着这个桂林本的14-45条哦往下读,这个文字上面还是要顺过一遍哦。
【14.45】 风水,其脉自浮,其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其证胕肿,按之没指,不恶风,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正水,其脉沉迟,其证喘。石水,其脉自沉,其证腹满不喘,当利其小便。黄汗,其脉沉迟,其证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
他说“风水,其脉自浮,其证骨节疼痛,恶风”,那这一个叙述呢,其实对于风水来讲是并不完整的,怎么讲呢?就是你如果现在哦,看到他的第一个什么“风水,其脉自浮”,然后看到他的第二小段写说“皮水,其脉亦浮”,然后怎么样怎么样。你就会看到,在这里张仲景他的文字哦,只是在帮我们对比出一个状态,是说同样是脉浮的水肿病呢,会很怕风的我们叫它风水,那不怕风的我们称之为皮水,这样子好不好?就是只是这样的一个对比上面的分类,就知道到这种程度就可以,更多的情报同学先不要努力纳入。就像他讲到说是风水呢——因为如果你只看这一条的话呢,你就会有一个大概的概念,就是说风水是外面有风邪进到你的皮肤了,所以呢,进来的风邪把水勾住了,哦,这样的一个说法。那皮水真的就是皮肤底下有水宕(音dàng)在那边发不出来,所以开始水肿。所以外邪勾留的水叫风水,然后呢,里面在皮肤表面那层开始积累的水叫皮水。
但是这个说法呢,这个病机论本身是一个什么呢?谎言!就是后面张仲景他又戳破自己的谎言。就是说,他说“其证骨节疼痛,恶风”,就是你看,受了风寒嘛,对不对?是不是会骨节疼痛啊?可是他后面的条文就说,其实我跟你讲哦,风水是不会骨节疼痛的。你知道他后面有条文在翻这个案的,他好像写一写呢就觉得好像这样讲又不太对,然后又反过来再写一点修正的条文,再写一点修正的条文。所以一开始他给你的观念是说,外邪进来勾留风邪,风气从皮肤进来,然后呢让你水肿,所以你会特别的怕风,听起来你会以为,哎,听起来很合理啊,有风邪。但是实际上呢,风水最代表的方子是什么?防己黄芪汤。
那么防己黄芪汤呢,这个汤剂它的作用的方式,它后面有一条在补充那个病机,那一条补充的才是比较正确的,就是后面的补充内容是说,其实如果你真的骨节会痛的话呀,那叫感冒,就是,那是感冒的麻黄汤证。而防己黄芪汤是,你身体里面呢,肾脏的机能,可能有什么什么问题,乃至于你身体里面开始积水了,而这个水呢,它也是看哪边好欺负就往哪边去,所以当你的皮肤肌腠啊,是特别的虚的话,那个水就往皮肤去了,是这样子的一个病机。所以你看,他一方面用防己把水抽掉,一方面用黄芪去补这个皮肤的虚,对不对?如果以药测证是这样子,后面那个补充条说的是比较对的。
但是这个地方他大约给你一个外感造成水病的印象呢,我是觉得这里还不要太当真,因为真的外感造成水病的比较是,有一个方是什么?麻附甘,麻黄附子甘草汤,那个比较是外感造成这个太阳少阴哦两个一起有病,那那个时候,那个才是外感造成的,而那个脉是比较偏沉的,根本也不是在表面的,就是,这样后面有很多修正条文。所以,这边我们看到说,哦!风水的脉呢是浮的,那它的症状是骨节疼痛的,那后面就有修正条文说骨节不一定会疼痛。那至于说恶风,那是一定的哦,当一个人表很虚的时候啊,吹到冷气也好,风刮到也好,都会觉得很不爽快,那这是在标示一种体质,不见得是这个人感冒。
那他说,皮水呢,脉也是浮的,那其它的症状是什么呢?是“胕肿”,这个“胕”哦,古文里头的意思,一个是脚背,一个是皮肤,那一般我们就当它是皮肤肿就好,不要,不要那么样子龟毛说一定要是脚背肿才叫皮水哦,不必啦,就当它是皮肤的意思。然后“按之没指”,就是你按下去之后呢不会立刻弹起来,其实他这样写也没什么意思,因为这四种水都是不怎么会弹起来的。那么,他说“不恶风”,他这边主要的意义就是用恶风跟不恶风来讲这个人的表到底是表虚还是表实,我们只要知道到这种程度就可以了哦,那是不是需要延伸到什么,不恶风是没有外感,然后恶风是有外感,那就,可能不要往这个方向想,因为后面有修正案。
那他说“腹如鼓”,这个“腹如鼓”呢是一个传抄错字,就是如果你看平行文献,比如说《诸病源候论》,他是写“腹如故”,就是风水也好皮水也好,不会变成腹水的,所以肚子像原来一样,不会鼓起来。这个《诸病源候论》就写说“腹如故,不满亦不渴”,就是既不会肚子胀也不会口渴。那他这个地方哦,好像很强烈的告诉你说,皮水病是不会渴的,可是后面又有条文说皮水病是会渴的,所以既然可能渴也可能不渴,那不渴这两个字同学就画个三角形或者用铅笔把它涂黑黑的,就是说看不看都无所谓啦。
然后他说“当发其汗”,也就是风水病呢跟皮水病,好像都要用发汗法比较好治疗,可是后面治风水病的防己黄芪汤它又不是发汗法,而是固表利小便法,所以这个地方他说“当发其汗”,你说对还是不对呢,我觉得在大原则上面呢,它会有,比较脉是浮的,比较在表面的,我们用药当然比较往表面去嘛,那脉比较沉的,比较在里面的,我们用药就比较往里面去,那同学有这样的概念就好了。那至于他的这些非常精确的发言,其实是谎话连篇哦,就是很麻烦,这种篇章。所以这种病一般来讲就是说,比如说张仲景后面还有一条就是说,比较上半身的水肿用发汗法,比较下半身的用利小便法,那也是大概这样哦,实际上用药的指导原则并不在那里哦。那但是我们就大概知道他认为说,在表面的我们从表面处理,在里面的从里面处理,那表面的脉就会浮,里面的脉就会沉,就这样子,好不好?知道到这样。
那正水呢跟石水的分别,最大的差异是喘跟不喘,就是当这个水病呢是“其脉沉迟”,那你说,沉迟的话哦,水是积在里面的,而好像这个脉啊被变得跳动得慢了,代表这个水,好像心脏的力量哦,被这个什么样的水气,应该是比较偏上腔的水气吧,压到这个脉比较不顺畅,所以呢,通常这种时候,心肾阳虚加上这个上腔有水气,那都会有喘的现象啦,那也有一说是什么少阴肾经啊,也络于肺,所以心肾不足的时候,肺的呼吸也会发喘。那这个正水呢,基本上是从这个肾虚来治疗啦,所以你说用真武汤啦,用济生肾气丸啊,那不严重的用五苓散啦,都是有可能的。那只是这个会发喘的这个正水哦,我们中医是说心,但是如果以西医的辨证来讲的话常常是心脏性的哦,那心肾我们就先姑且不要拆那么细了,你说附子汤,呃,真武汤啦、四逆汤啦是强心还是强肾,其实我们也不那样子分了,是不是?所以就会喘的、虚证的就正水。
那这个相对来讲这个石水啊,就是歪的水啦,就是不正之水,怎么讲呢?因为石水啊,这个《素问·阴阳别论》啊,他形容这个石水的病机他说是“阴阳结斜”,还真的有个斜字哦,就是结歪掉了,不过这个斜后来就是当做邪恶的邪啦。那就是阴跟阳如何的歪掉呢?他说是“多阴少阳曰石水,少腹肿”,就是他的主证是小腹突出来,而他的问题是多阴少阳,说这个人很阳虚的状态加上他是阴实病,比如说他是肝硬化,那就够阴实了对不对?那这个水不能往正路走就被挤出来了哦,这样子的一个歪掉的水。那这个,所以呢,他说其证是“腹满不喘”,因为这个水是直接渗到下腹腔去,也就不闷在你的心肺这边,所以呢也不太会喘了,那,那这个哦,通常是肝脏有病的这种情况比较会变成石水吧。那他称之为石的话,就是石头是沉在底下的,就是从小腹开始鼓出来的哦。那你说这种时候这个人的虚的程度跟正水相比是怎么样呢?其实说不定是比正水还要虚的哦,那就是,已经是阳虚而阴实的状态了,那这个肝肾都有问题。那张仲景呢,在宋本上是没有出方,那在桂林本的14-60条算是勉强有一个方,那不然的话一般也是以治这个水来讲,因为这种状况通常肾都很虚了,通常是用真武汤了,那大概知道一下。那他就对于后面这两种脉比较沉的水,他就说“当利其小便”这个基本原则是对的啦,就是虚证的话大概还是从补强肾脏的功能,利小便做起。那这样四种水就,最提纲的部分我们这样子顺过。
那接下来他讲黄汗。那黄汗的这个症状呢,我也只是他写什么我们就顺着解释一下,那花样太多,如果同学自己有兴趣做回家功课的话,你把所有黄汗的症状贴在一起哦,你会发现真是千变万化哦,这个,所以到最后大家都嫌烦了,就只是看这个人汗黄不黄就算了。那这个,他说黄汗呢,他的脉也是沉迟的,就是这个人有湿气闷到的话,这个人的脉就是会被压到哦,好像跳不顺。那其证是什么呢,看看就算了,“发热,胸闷,四肢头面肿”,你说黄汗是不是一定要发烧呢?也不见得。那是不是一定要四肢头面肿呢?也不见得,因为黄汗病不一定是会要肿到你看得见的。那这个胸闷呢,有湿气闷在这些地方哦,就是黄汗比较,用今天的解剖学来讲的话比较是淋巴里面有死水。那这样的话,闷在这边通常啊,胸口会觉得发闷的。
他说“久不愈,必致痈脓”哦,就是这些堆在三焦水道里面的水饮、死水你不处理掉的话,闷到后来它会往痈脓的方向发展啊,所以,淋巴的这种死水会容易形成蜂窝组织炎的哦,所以这个就知道一下。所以,黄汗病的这些药哦,当然你真的变成蜂窝组织炎呀,那你要用一些比较消炎清热的药,那要另外的一路了。但是在变成那样之前,你就要有一个警惕哦,就是说,他可能体质上一开始就是有这种,呃,我也不是很了解的术语来讲,说不定是有一些体液哦,已经酸掉了,然后闷在那边,这样的一种状况。当然这个黄汗在张仲景还有另外一种病会提到,就是痛风的那个历节病哦,有一个条文里头有讲说,“历节,黄汗出”,但是这个痛风的黄汗呢,比较是痛的关节的地方会出一点黄水,那跟这个全身出汗的黄汗是不完全一样。可是在张仲景的书里面呢,黄汗的治疗就是夹在水病跟痛风之间,如果我们以桂林本来看。那就是这些夹在你身体某一层的这些死水呢,它如果要闹成水肿那就是水肿,如果它要凝聚在关节变成结出尿酸结晶的话你也只好认了,就变痛风了,就是这个东西是可进可退的一个状态的这些死水。那气分、血分以后有专门的条文在讲,所以我们现在这五种就顺着他的条文,大概认识一下。
【14.46】 脉浮而洪,浮则为风,洪则为气。风气相搏,风强则为瘾疹,身体为痒,痒者为泻风,久为痂癞;气强则为水,难以俯仰,身体洪肿,汗出乃愈。恶风则虚,此为风水;不恶风者,小便通利,上焦有寒,其口多涎,此为黄汗。
那么接下来呢,14-46开始的条文啊,就是在解释人为什么会水肿,那我们就姑且听他的讲法就顺一顺哦,当然我是说,这是几个可能性之一。就是他现在,14-46的前面他是解释为什么会有风水这个病。那这个风水这个病呢,他给的理由是有两路,一路是用越婢汤系的那种说法,就是你有风邪跟热邪把水束在皮肤表面了,那这是一种。另外一种就是身体因为虚所以积水,那哪里虚就往哪里去,这是第二路哦。所以他这个条文就是,我们在读的时候就给它一个归属就是了。
他说“脉浮而洪”,这个人的脉呢你把起来是偏浮偏洪的,那“浮则为风”,他就说,一个人脉啊会浮起来代表他是有外感的风邪,而这个人的脉如果把起来特别有力的话,代表他身体里面有气啊闷在那里。那这个,中国人写这个气,同学也晓得,底下是有个米字的,对不对?就是好像,你从脾胃啊,吸收到的营养,它是总要有一个去处的啊,这个吸收到的水谷之气,它照理说是要送去该送去的地方,但是如果这个运送的过程呢,有一些阻抗的话,这个气就会憋闷在你的脉管里面,形成你的脉管里面好像有一些营养堆在那边发热的状态,就是这里说的气,那就说这个人又有表邪,又有运送不良的这个营养。
那“风气相搏”就是表邪跟里面闷住的气啊,绞缠到一起的话呢,他就分两句来讲哦,他先说,如果是这个风气,这个风这个东西,塞在人的皮肤会怎么样哦,他说“风强则为瘾疹”,对不对?我们一般的皮肤过敏类的病啊,我们中医都会认为是风邪进来了嘛,是不是?所以要用发表的药治疗的比较多。那“痒者为泻风”,就是当你皮肤会发痒、过敏、起疹子呢,它就是,身体在努力的把这个风邪要推出去。
那他说“久为痂癞”,这怎么讲?他说,可是呢,皮肤即使这么努力啊,通常以结果论也是徒劳无功的。这个,如果一个人他是容易皮肤过敏的体质,你说他病几天就会自己好终身免疫吗?好像也不会哦。他就继续烂着烂着,到后来皮肤过敏会越来越严重,然后往这种痂癞的方向,就是有一点腐烂的感觉,抓破了会出水的那个皮肤溃烂会有腥味的,最严重的可能就到中国人说的麻风病那一路去了哦。但是就是说,慢慢这个皮肤有风邪的这状况还是会恶化的,那这个我们晓得一下。
那憋闷在里头的这个气呢,他就说“气强则为水”,就是气走不动的话,我们人体的气的运行跟水的运行几乎是同进退的,所以这个气闷在里面呢,就会让水也闷在里面。
然后他说,“难以俯仰”,那你说,人在开始有水肿的时候,是不是一定会弯身、起身比较困难呢?这个,如果是很轻微的初期症状很难这么说。所以有一些医家就说,这个俯仰是不是代表说,一个人开始水肿的时候,他躺着啊,会觉得仰躺跟趴着睡都很难睡,勉强只能够侧着身体靠一靠的睡哦,当然这也是一种说法啦。那我们一般的论点就是说,俯仰代表一个人的动作的意思,就是他,什么行动上面,如果他开始水肿了,行动就会开始有一点动作不灵活的问题哦,这样子来解释这个“难以俯仰”,就是动作不灵活。
“身体洪肿”,就身体让你看得出来哦,开始肿起来了,他说。那这种情况呢,他说因为前面他解释是,外邪跟里面这个走不好、走不顺畅的气牵扯到一起造成的水肿,因此他说“汗出乃愈”,就是要用这个出汗的方法呢,把风邪逼开,把这个气打通,就容易好,这个基本上在这一小段的逻辑里面它是对的。
那这个“难以俯仰”到“身体洪肿”之间呢,宋本还有四个字,叫做“风气相击”,就是风啊跟气这两种东西呢,打成一团了,那身体就会发肿了,你就要准备用发汗法了。所以,这个用来解释这个越婢加术汤的这个风水病呢,还是解释得通的哦,所以这样的一种象征性的讲法我们就接受它。因为,我们过去学《伤寒论》一路走过来哦,就是太阳区块受到风寒之邪的攻击,常常就会影响到泌尿的肾,是不是?所以,这样的一种我们西医称之为急性肾炎也没有关系,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外感,需要用发表的方法来处理。
然后他怎么讲啊?他说“恶风则虚”,就是这个皮肤底下有水的状态呢,如果这个人是很怕风的,代表他的汗孔啊是很松的状态,人是虚的,他说这种虚的情况呢,叫做风水哦,所以用的药也不是那么样子发汗,要用补虚的药。那他就说,如果是不恶风的呢?一般来讲我们前面的分类好像恶风是风水,那不恶风的是皮水了,可是这边又把它,不知道这个断简残篇怎么拼又拼到黄汗去了哦,所以他又说,不恶风的呢,是体质的一种病,不是外感来的,所以呢他“小便通利”,通常哦,黄汗病它的那个累积的东西,他说“上”——后面有一句话叫做“上焦有寒”哦,就是当你的这个上面的淋巴系统哦,这个塞住了比较会变成黄汗病。可是就因为它是塞在上焦中焦的部分,所以反而这个人下焦的膀胱气化没什么大问题,所以不太会有小便不利的问题。像有黄汗病的人,他病了十年八年他的小便还是通利的哦。
他说“其口多涎”,那就是,可能因为他的上焦比较有多余的水气,所以他会觉得他的嘴巴啊,这个口水他容易不想吞,因为口水里面掺杂死水,身体就会很直觉的不想吞,那他睡觉的时候就很容易流口水到枕头上,这样一个状况。他说“此为黄汗”,当然这只是初期的黄汗病啊。那,他这边可以说只是在介绍,如果你的脉是又浮又洪的,你可能会转成风水,可能会转成黄汗,那你说有没有可能转成皮水啊?其实还是有。那这边形容黄汗的症状,什么小便通利,那等于是没症状嘛,正常啊。那这个“上焦有寒,其口多涎”,你也不能当做是定义黄汗的症状。那所以,可以接受的内容呢,只是黄汗呢是不恶风的,然后黄汗呢小便是通的,就知道到这样就好了。那大部分这个,从“不恶风”到“此为黄汗”这几句话大家注解的人都说删掉啦,根本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来的。
那这个,前面讲到黄汗堆久了会变痈脓哦,所以会给人一种感觉好像,黄汗是一个热性的病,到最后会变成痈脓,其实未必哦,黄汗只是死水堆在那边,说不定它本身呢还是寒性的,我就觉得身体寒的时候,其实也有寒体的人容易发的炎哦,不是说热性的人才容易发炎的,那所以我们就这一条就姑且读过。
VS急性肾炎VS感冒(桂林本14-47、14-48条)
【14.47】 寸口脉沉滑者,中有水气,面目肿大,有热,名曰风水。其人之目窠上微肿,如蚕新卧起状,其颈脉动,时时咳,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亦曰风水。
那么,他刚刚讲到这个脉象哦,是“浮而洪”,是这个两只手六部的脉,统一的都偏浮偏洪,这样的讲法。可是如果你要用三部的分法哦,寸关尺的分法来看待这个病可不可以呢?可以,所以他接下来又讲了另外一种脉法,就是你直接把寸口,因为寸口主上焦、主表嘛,对不对?所以如果你的寸口有什么特别异常的脉象的话,那也可以代表你的皮肤底下恐怕是出了什么事了。
那我们来看他怎么说哦,他说如果你的寸口脉是沉而滑,当然说起来啊,我们水肿病的患者谁还给你把寸口脉,因为当他肉都肿起来,你脉根本已经把不清楚了,所以张仲景说的这些脉象都是理想性的,用来,就是说一些理论的这种象征性的脉法了啊,实际临床很难把的。那寸口这个人比较偏表面的这个上焦的脉它是“沉滑者”,他说是“中有水气”。那前面讲到,六部脉都浮洪,其实意思跟寸口脉沉滑是差不多的,这个寸口是比较浅表的一层嘛,那浅表的一层里面发生什么事呢?沉就是有什么东西塞住在里头,那滑呢就是有热闷到了。所以那个洪,前面讲的浮洪的洪脉是一个有热闷在里面,这个沉滑脉其实也代表有热闷在里面哦,那就是有风气缠住了水纠结在那里,会有寸口沉滑的现象。
那“中有水气”,就是身体里面已经在堆水了,于是会“面目肿大,有热”,那这个有热可能体质是偏热的哦,也可能这个人有一点发烧的或者是关节发炎的问题。那这个“有热,名曰风水”呢,这个比较是在指导后面的这个越婢加术汤的这个用药的方法哦,就是他在治疗这种病的时候,他必须要给你一些体质上的证据,让你相信这个人体内是有热的,所以你用药才能用那么多的石膏,对不对?用清热药比较师出有名一点哦,那这样的一个说法。
然后他继续讲说,“其人之目窠上微肿”,他的这个眼眶啊,是会发肿的,“如蚕新卧起状”,那有一些其它的书像《脉经》《千金方》哦,他是没有这个蚕字,就说“如新卧起状”。那“新卧起状”就是人在早上睡起来的时候,刚醒的时候不是眼睛都会泡泡的吗,他就说大概是这个样子哦。那么,可是呢,如果加个蚕的话也可以啦,因为水肿病的人通常那个下眼袋啊也是很清楚的。那你说“新卧起状”,这个,听说这个卧蚕这个东西,“卧”这个字是形容第三次脱皮的蚕哦,那时候已经很肥大了哦,如果是各位看那个电视上已经重播了N遍的香港电影《东成西就》的话,就会知道现代的人是说什么,挂香肠是不是?欧阳锋吃了毒药嘴巴肿起来,就是你脸上怎么挂两根香肠啊?大概就这样的一个状况。
那他说“其颈脉动”,“其颈脉动”我觉得,就是前面讲眼眶有一点泡泡的哦,这是比较轻微的事情,可是“其颈脉动”哦,这比较严重哎,这个人,呃,我们古时候的把脉不是是全身到处摸的那种把法吗?那在喉结两旁哦,你抠进去感觉到那个跳动的颈动脉呢,就是古时候把人迎脉的地方。那这个人迎脉呢,当你在水肿病的时候,他说呢会,好像你坐在他对面可以看得到他的喉结两边那个动脉跳动的感觉,就好像被那个水挤出来了。那可是呢,我们今天临床在看水病的时候,其实并不怎么在意他的这个颈部的脉有没有出来,因为老实讲哦,人都已经水肿了,你就看得到了嘛,对不对?你也不必特别去注意这个颈脉。那今日的临床是说什么样的情况下会看到颈的这个人迎脉的跳动呢?其实通常是心脏有病的时候,比如说什么三尖瓣闭锁不全啦,什么心包积液啦,或者是右心这边的那些问题的病,比较会让人看到颈动脉的跳动哦。所以如果你真的看到颈动脉跳动,你要知道这个人是同时有心脏病的,那你在治疗这个水病的时候不可以把他搞到太虚哦,怕他撑不住。
那这个,当然他,如果是连下去讲的话,“其颈脉动,时时咳”的话,那这个,颈部的人迎脉哦,跟肺跟胃都有相关性,所以多多少少这个上腔是有水气的,所以会咳嗽哦。那“按其手足上”,你按他的手呢,手脚啦肿的地方呢,“陷而不起者”,哦,其实差不多都“陷而不起”哦,只有这个腹部的气肿是按下去马上就弹起来的,不然的话这几种水都是“陷而不起”的。他说“亦曰风水”,所以这些这样的一些状况呢,他有热闷在皮肤底下,而这个热我们会想像它可能是风邪勾住水气,所以闷在那边,然后这个人发肿,那我们也算它是一种风水,所以风水实际上有风的,也有表面是很虚不用讲到风的,这两种都算风水。那这个,这种风水病呢,如果我们今天要称呼它的话,不用中医黑话的话,说你,比如你看到这个人病,你说这是风水,人家会想到什么?我们家摆设不对,是不是?这不是那个,而且我们今天看到这个病,如果要照外界的讲法的话就是急性肾炎嘛,就这种病一般的说法称之为急性肾炎。那你也不用去找他颈动脉哦,去验个尿,尿蛋白有没有增加,这个比较实际一点。那验了尿之后就可以回家自己医医看了啊,这个,我们中医治风水的那几个方子哦,经方里面这几个方还是很好用,比起西药哦,效果有时候好蛮多的哦,所以倒不是说这个没有用的方哦,是蛮强的方。
【14.48】 “太阳病,脉浮而紧,法当骨节疼痛,今反不痛,体重而酸,其人不渴,此为风水,汗出即愈;恶寒者此为极虚,发汗得之;渴而不恶寒者,此为皮水。身肿而冷,状如周痹,胸中窒,不能食,反聚痛,躁不得眠,此为黄汗。痛在骨节,咳而喘,不渴者,此为正水,其状如肿,发汗则愈。然诸病此者,若渴而下利,小便数者,皆不可发汗,但当利其小便。”
那接下来一条呢,又是他自打嘴巴的一条了,就是他现在才在把这个风水跟感冒又要掰开,他前面在做最大框架定义的时候,风水跟感冒根本是混杂的。那现在就讲说,怎么样其实是感冒,怎么样其实是风水,那他既然要分,好吧,我们奉陪嘛,把它读过来。那他就说,“太阳病,脉浮而紧,法当骨节疼痛”,这不是标准麻黄汤证吗?没问题哦。就是这是感冒的麻黄汤证,他说照理说,法当就是照理讲啊,应该是骨节疼痛的,可是呢“今反不痛”,他说,现在这个病人偏偏骨节没有那种麻黄汤证的那个刺痛感,那是怎么回事?他说“体重而酸”,哦,就是反而那个身体呢,特别怕风怕冷啊,他不觉得关节在痛,却觉得他的肉啊好像,昨天好像提了重东西,累到了还怎么样,那种软瘫瘫不想动的那种发重的感觉,那这样子的话呢,就可能哦,这个风邪是去勾他的水气了,而不是钻进来变成感冒了哦,就是它这个风邪它形成了风水了。
他就说“其人不渴”,他要强调风水不渴,我们就姑且接受吧,就是因为啊,如果是这一路来的风水的话,他是从太阳病的路数来的嘛,那我们也知道,太阳病的什么桂枝汤证、麻黄汤证通常都是什么?口中和的,对不对?除非你是到达大青龙汤证才会口渴,不然的话,一般来讲,太阳初感只在表面,还没有影响到体内的这个水气转上来的那个运作哦,所以还不见得会渴。
他说“此为风水,汗出即愈”,哦,如果你用了发汗法就会好了,那这个急性肾炎的早期症状差不多就这样子,所以我们可以接受这个说法是——临床上还算有正确性的。他说如果是这个人啊怕冷得不得了,那你就要了解到这个水肿病的人你发汗要考虑一下哦,因为他说“此为极虚,发汗得之”,就是你,通常人很怕冷的时候是,古时候的讲法就是因为你发汗发多了所以表虚了哦,所以这样会特别发冷。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哦,如果这个人的这个急性肾炎拖着拖着,转成慢性肾炎了,而他——这个病人他是那种——告诉你他觉得好怕冷哦,一点点冷气他觉得难过得不得了,那你就要记得你用药就不要随便出这个发汗法这个招了,好不好?用那个麻黄剂的话会害那个人撑不住,那你就可能要用黄芪剂来处理,就是随着这个状况的变化要知道转方。
那如果是纯粹的感冒呢?如果照《伤寒论》来讲,发汗之后这个人变得很怕冷,这是什么啊?还有没有印象?芍药甘草附子汤,对不对?就是怕冷的那种病是芍药甘草附子汤哦,那是感冒,不是水病。那这些病基本上都是要有一点肿啊,不然的话你也不知道往这个方向想。
然后接下来呢他就说,因为他前面讲风水是不渴嘛,又会怕风,那他反过来讲皮水呢,他就说皮水是又口渴又不恶寒的。当然皮水前面也有讲说不口渴,是不是?所以就随便了啊,可以渴,可以不渴,主要是脉是偏浮的,而这个水肿的患者他没有什么怕风怕冷的感觉,那这样就算皮水。那这是——也是肾脏——通常也是肾脏的发炎继续进行中的一个状态啦。那这但是你说皮水病有没有怕风的啊?其实还是有啦,只是在强调这个风水怕风是一个很清楚的主证,那皮水的这个怕风就是淡淡的哦,那渴不渴的话就当做是条文的bug,我们就不计较了。
那皮水呢就不是外感来的,不过呢,这边他特别讲到渴或者不渴哦,主要是要汇整成一个原则。你看,同学看一下这一条的最后,他最后一句话是什么呢,是“然诸病此者”,就是这一类的病啊,“若渴而下利,小便数者,皆不可发汗,但当利其小便”,他其实主要是要汇整成这一条啦,就是他前面如果讲到渴的话,那你就会知道这个病哦,你发汗要考虑一下。他说,因为又渴又拉肚子,其实这个拉肚子是在标示这个人脾胃虚冷,那脾胃虚冷,水气又转不上来,那小便如果很频尿的话,代表他的肾气也是很衰的。那脾胃虚冷、肾气衰的人你说适合用发汗法吗?好像不适合哎,你还恐怕要用五苓散、真武汤之类哦,调调体质比较有希望啦。那因为这个消化轴是啊,你一发汗他的那个冷啊,就会变得更严重了,所以就要小心哦,所以这些情况要用利小便的法,有用补法的,也有用泻法的,都有哦,但是这个原则性的东西我们记得。
然后再回到前边看,所以他这边讲到“渴而不恶寒者,此为皮水”的话,你就要小心说,诶,这种时候,如果他嘴巴渴得厉害,我到底还能不能用汗法?
那接下来呢,“身肿而冷”这里呢,又讲到黄汗去了,黄汗的花样是最多了。他说“身肿”哦,黄汗不是大肿哦,可能有一点点浮肿。那他说身上是摸起来是冷的,就是关节什么不是发炎的,他的身上没有发炎的症状。而“状如周痹”,那中国人说的“周痹”是全身游走性的一种疼痛啊拘挛之类的病。他说,那当一个人的水气运行被塞住的时候,是可能这里痛那里痛的。而这些塞住的地方除了手脚痛来痛去之外呢,还有可能是“胸中窒,不能食,反聚痛”,就是这个人胸口闷得好像有一坨东西塞到一样,那胃口是不开的。而他呢“反聚痛”,这个说到“聚痛”就不一定是结在手脚了,有可能是这个寒气啊,趁着他心阳不足就往胸口这边聚过来了,因为如果你看那个柴胡桂枝汤证的话,三焦水道的问题常常整个胸口都是发闷发胀的。
那他说“躁不得眠”,那这个“躁不得眠”呢宋本多一个字,是“暮躁不得眠”,就是“暮”就是傍晚,到了入夜的时候呢,他就特别的发躁,不能睡,那这个代表什么?这个人的阳气很不够,对不对?天地之间转到晚上他撑不住,所以黄汗基本上就是一个阳虚阴实的体质了。那他说“此为黄汗”,那后面那个“痛在骨节”我们通常是断句断给黄汗啦,因为后面的正水呢,是不是一定痛到骨节我们不太敢讲哦,所以有人是认为说,“此为黄汗,痛在骨节”,就是说,黄汗比较有可能转成这个关节发炎的痛风类的病啊,这样子一套。当然同学都不必太当真,这些临床遇到黄汗的时候,这些主证都是可有可无的。
那接下来他说“咳而喘”,讲到咳嗽啊、喘气啊,你就想到少阴病的肺积水好了,这又回到少阴的问题了,所以这就是最标准的水证了哦——正水。他说咳喘又不渴,当然正水有可能渴哦,所以这个渴不渴也不是那么要紧。他说“此为正水,其状如肿,发汗则愈”,那你说正水呢,人已经好像有一点泡泡的了,你说是不是要发汗呢?那问题是,前面不是总纲条文讲说要利小便吗,这边又写发汗,所以,这个你就把它连后面的一句一起看吧,就是虽然说要发汗,但是实际上这个情况、这个情况、这个情况都不可以发汗,要利小便,就是做一个修正的条文。
那么,这里我们桂林本写正水哦,而宋本《金匮要略》是写脾胀,可是大家把他骂翻掉了,就脾胀是什么病啊?就是没听过,就是脾在发水胀的时候真的是这个样子吗?也没人相信,所以读宋本的这些医家就把它改成肺胀。那肺胀也不太对哦,因为肺胀这种东西《咳嗽篇》已经讲完了,也不用在这里再来闹了,所以我想桂林本写正水哦,还是读起来比较舒服的。所以这一条就是前面拉里拉杂的东西呢,同学不用太紧张,那后面这个原则性的东西啊,就是有一个印象,好不好?这样就可以把这一条放过了。
《金匮要略》14-5: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术汤主之。
那接下来的一条哦,我们从《金匮要略》的第五条看起,就是讲义上头呢,它这个什么“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哦,我们从这边来看。而这一条呢,《金匮要略》的第五条哦,跟我们桂林本是后面的64条是有关联的,所以同学的桂林本就翻到后面的14-64条哦,我们来一起看。
那这个《金匮要略》他说,“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一身就是全身啦,不分上下,那同学看了这边有个里水,是不是又觉得有一点困惑啦?刚刚分类的四种水怎么没写这种水啊,是不是?那有的医家呢,就会认为说,那既然如此我们是不是把它改成皮水算了,那不过虽然大部分的医家都主张改皮水哦,那大陆的胡希恕教授倒是独排众议,他说,这个症状你不要改啦,就是人发肿、脉沉、小便不利,那这就是,就是肾脏发炎嘛,那肾脏发炎你说是里面的问题也比较对啊,你何必一定要把肾脏发炎讲成是脾呢,对不对?所以,他就说,如果是他后面用的方是越婢加术汤,那胡希恕教授就说,这个肾脏炎的腹水,这个方是百发百中啊,那这没有问题,那就用吧。但是他后面有补述,肝硬化的腹水可不行哦,就是因为肝硬化的腹水那完全是另外一个来路了对不对?那个跟发汗利小便法就不直接相关了哦。
那这个“面目黄肿”哦,其它的书比如说《脉经》呢就不写黄肿,就写红肿,因为这个水病的确是没什么好黄的,所以他就是整个人发肿就对了。那“其脉沉”,脉不浮的话呢,就不要把它硬要说是皮水,对不对?反正就是肾脏有问题的时候,脉当然会比较沉啦。那“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好,肾脏有问题,尿不通,所以人开始水肿了,那么他后面又补一句哦,说是“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他说如果是尿得出来的呢,就是津液有流失,所以人会发渴。那这个“小便自利”啊“故令渴”,这边我们当做是一个条文上的分叉,因为啊,越婢汤这种重麻黄剂,其实,虽然它有石膏的清热的效果,可是到底不能等同大青龙汤来看待,就,因为大青龙汤是在处理感冒跟痰饮哦,所以它的主证是可以有渴的,可是越婢汤的主证其实不适合有渴,所以,你既然要用到越婢汤的话,他这个,如果他是小便自利而会渴的,那你情愿退一步啊,用那个防己黄芪汤算了,反而没有那么适合用越婢汤,所以,我们就姑且把这个补述的这三句话当做是叫我们小心用发汗药的一个提醒。
VS甘草麻黄汤VS越婢加术汤(桂林本14-64条)
【14.64】 里水,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甘草麻黄汤主之;越婢加术汤亦主之。
甘草麻黄汤方
甘草二两  麻黄四两
上二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甘草,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复令汗出,不汗再服。
越婢加术汤方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五枚  白术四两
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那讲到用“越婢加术汤主之”了,我们就姑且啊,看到桂林本的这个14-64条哦,看他怎么写,我们一起把这个条文也处理好了。
那桂林本他说这个“里水,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对不对?他就讲说“甘草麻黄汤主之;越婢汤亦主之”,其实,这个在宋本是宋本二十五条的内容哦,就是宋本的第五条跟第二十五条呢,这个桂林本把它合并成一条了,我觉得合并也不错,比较好读一点。那只是呢,我们有一些条文讲到越婢汤的时候啊,是讲到脉是浮的,因为你看,用这个重麻黄剂来发汗,它脉当然是浮得多些,对不对?可是呢,讲到这个里水的时候呢,它的脉却是偏沉的,所以越婢汤的这个发汗剂哦,也不能说是脉浮才能用脉沉不能用哦,只能说越婢汤的临床处理肾炎的疗效呢,我们会知道说它是这个,在发汗的同时,有了生石膏跟白术,或者苍术,这个发汗会压抑到比较温和。那发了之后呢,它这个同时会帮你身体把那个热气排掉,那热气排掉之后那个肾炎就会退,那退了之后小便就会容易通利了哦,大概是这样的一组的药效。
那这个,要不要让助教先换个带子我再继续?可以了哦。
那我们看这个桂林本的64条哦,他说,“甘草麻黄汤主之;越婢加术汤亦主之”,那这样的话,我们就得也来看一看这个甘草麻黄汤了哦。那这个急性肾炎的水肿呢,我们历代的临床经验是这样子的:越婢汤的评价是好得不得了,那甘草麻黄汤的评价是坏到不得了,所以基本上我们也搞不清楚甘草麻黄汤为什么要写在这儿了。不过,可能要替它找个台阶下的话,就是张仲景时代的人哦,可能是因为他们的蛋白质摄取量比我们现代人要少,所以他们的那个水病哦,症状会比较夸张一点,那我们现在的人呢,水病的症状比较温,就像是,家里的那些婆婆妈妈们,有一些人在厨房烧一顿饭,你出来她的脚按下去她的皮就弹不起来了对不对?就是这种中年妇女很容易都会脚肿的嘛。那这种你说,要用到这么大阵仗来医疗吗?好像也,大家都混过去就算了哦。
那这个,我们先来说说这个很不好用的甘草麻黄汤是怎么样的状态哦。像甘草麻黄汤本来就已经是用得少的方子了,就像上次讲的那个厚朴大黄汤一样,都是历代很少用的方子,而麻黄四两、甘草二两呢,它吃下去会怎么样啊?会纯汗解不尿解,通常我们治水肿都会希望他是汗解一点点,然后接下来就尿解嘛,对不对?所以你说纯汗解不尿解的方,是用到什么地方比较好呢?那回家,我在家里面找这些医案啊,那第一个医案是什么?治气喘病,不是治水肿,就是肺里头有邪嘛,用重麻黄剂把肺中之邪发掉哦,姑且放它过。那看到第二个医案呢,就已经是发死人而反省的医案了,那听起来很不妙哦。这个,也就是说甘草麻黄汤我们历代禁忌就是,如果你的水肿有小便不利的话,小便不利为主哦造成的水肿不要用甘草麻黄汤,它发汗发死你,它就是不通小便。
那但是呢,如果你的水肿呢,是那种肺闷在那边发喘,而果真是一点汗都流不出来那种水肿的话,那用这个重麻黄剂来开,开肺发汗是有可能的哦。所以,就是喘而无汗的水肿,还算可以用甘草麻黄汤,那最好是脉还要浮紧,知道有那么紧的脉绷在那边要用到那么多麻黄比较安心。你不要说,越婢汤麻黄不是六两吗?那六两里面有石膏有白术在那边陪着哦,反而没事,那这个,麻黄四两甘草二两那蛮猛的。
那另外就是,如果你说要补充症状的话,《千金方》是说,如果你那个水肿是头啊脸啊先肿的话,因为我们中医有一个说法哦,后面条文也会上到,就是上半身肿比较适合用发汗法,下半身肿比较适合用利小便法。那如果你是头脸肿下半身不肿的,那也有机会用甘草麻黄汤哦,就大家知道一下就好了,我想你大概也不会爱用。
那甘草麻黄汤这种东西啊,是在什么时候是非要靠它不可呢?那其实哦,有一个地方算是它比较独特的强项,不过后来,它这个强项越婢汤也算可以取代了。那《千金方》里头说甘草麻黄汤是治疗这个金石发作的,金石就是唐代不是流行炼丹吗,吃很多矿物药这种热药,那累积到后来它会发火毒的,那这个石头类的药哦,发火毒的时候会人很烦躁、发热、生疮,那这个时候要怎么办呢?就先让这个人烤火,烤到他好像要出大汗,那你再让他喝甘草麻黄汤,就是麻黄跟甘草力道直接从皮肤哦,发汗排毒法哦,听起来是减肥方是不是?哦,那是,就是一发把那个什么金石药的那个热气跟毒气呢就这样一起推出去,就是用在这种地方的。那好像跟水肿也没什么关系了,是不是?那这个甘草麻黄汤就是,如果你要用,就是小口、小口喝哦,喝到有一点点汗就要停,然后之后就用补药收工哦,这样子啊。
那么,越婢加术汤呢,就是越婢汤里头再加四两的白术,那基本上越婢汤的加减法呢,有一说是这个风水病要加术哦,那当然风水病是比较表虚的病哦,加术是没有什么问题啦,那另外就是说,还有一个加减法叫做恶风者加附子,就是当这个——因为越婢汤哦算得上是重麻黄剂哦,就是如果这个人会恶风,代表他阳气实在也不够,表有点虚,那你附子就先加好嘛对不对?这样子发的时候呢,顺便这个附子的阳气能够护住你哦,不要越发越严重,所以越婢加白术附子汤是一个常用的加减法哦。
那以我们现在的人呢,来吃这个方子的话,你干脆就直接开越婢加术附算了哦,就是不必太想到要用单纯的越婢汤了。那么,因为你知道用单纯的越婢汤它的发汗力就差不多等同于大青龙汤嘛,那这个大青龙汤现在的人发了之后还是会比较虚到啦。那越婢加术附汤,它把皮肤底下堆积的这些水毒哦发掉一部分,然后让它能够清了这个热之后,接下来就是小便通了,也就没事了。
那这个提壶揭盖法呢,我想,发水毒就是发尿毒就是发死水对不对?这些说法换来换去都是差不多的东西。那如果你要想皮肤底下的死水的话,有一路的病哦,它倒不是以水肿的方式呈现,就是日本人啊,喜欢拿越婢加术附汤治什么呢?治疗各种疮疹内陷的瘤疰,就是说,当你——你如果你这个人啊,常常皮肤有皮肤病啊长烂疮什么的,它流黄水什么,慢慢慢慢这些毒哦,可能会浸到底下一层去,变成你的那个淋巴哦,结成什么脂肪瘤啊什么那些东西。那那一层那一层的水哦,就是水开始浸到肌肉缝隙里面去的那种水毒哦,或者是你的皮肤病哦,你会觉得,这个皮肤病怎么抓一抓它会开始烂,会出黄水了,这一类的皮肤病用越婢加术附汤,这样子来医。
那这个越婢加术附汤其实,这个药法哦,我们中国人有一个跟它很类似的药法是什么?就是阳和汤法嘛,阳和汤是什么?麻黄、地黄剂对不对?就是用地黄来闷住这个麻黄,让它从里头把这个邪气、毒气推出来。那越婢加术附的话,它的这个白术跟石膏的结构呢,刚好肌肉这一层的湿热它可以逼得出来,所以那种容易抓了烂掉流水那种疮老是不好的,那可以考虑用越婢加术附哦,用发汗法把这些毒,不干净的水啊把它逼出来。那我们就,这个方剂呢就先认识到这样。
那我们再看回宋本的条文。那方剂讲过之后呢,剩下的条文哦,又是非常好睡的哦,就是剩下二十分钟同学又可以养精蓄锐一下。这个我是非常赞成大家睡过去就好的。因为接下来呢,差不多到我们下课之间呢,都是垃圾条啦。
VS消渴水肿(金匮14-6、14-7条)
《金匮要略》14-6:趺阳脉当伏,今反紧,本自有寒,疝瘕,腹中痛,医反下之,下之即胸满短气。
《金匮要略》14-7:趺阳脉当伏,今反数,本自有热,消谷,小便数,今反不利,此欲作水。
那首先呢,宋本14-6条跟14-7条,它只是一个对比,就是14-6呢叫做阴实水肿,14-7呢叫做消渴水肿,就是如果这个人是阴实体质的,他的水肿可能是体质被你搞得更寒而发作的,那如果是消渴,就是糖尿病体质的,那这个水肿可能是因为他体质变热而发作的哦,就这样,知道到这样就好,那条文我们就顺一下。
他说“趺阳脉当伏”,这个人的这个趺阳脉啊,脾胃的这个胃啊,胃脉,你说应该是要沉在底下的吗?我想胃脉哦,比较不太适合往上跑对不对?如果是浮到表面的话,这个人一定就是吃得很多,可是很不好消化的那种体质,不然的话就是阳明病了哦,所以胃脉基本上我们希望它比较稳一点,不要凸上来。那他说本来胃脉应该是,我们今天脾胃是如果把手腕的话就都在一起了嘛,但是从前的话趺阳脉是把脚背的哦。就是这个脉呢,照理说不要,你把脚背的这个胃脉呢,应该是不要看到脚背那个血管凸在表面的。可是呢,如果这个血管你现在把起来觉得,呦!硬邦邦的,那代表他“本自有寒”,就是他整个身体的中焦这边啊寒气太重了,那就会容易得什么“疝瘕,腹中痛”哦。因为中焦寒的人通常这一条任脉跟里面那个冲脉哦都会寒啊,所以很容易会有寒疝病啦,肿瘤类的,当然瘕也是不很严重的肿瘤了啊,腹中痛之类的肚子绞痛。那遇到这些病呢,医生没有去搞清楚,这个人是体质寒才得这些病的,反而用太多攻击性的药了,于是这个人体质就更寒了。他说“下之即胸闷短气”,那用了攻击性的药这个人不是就更虚了吗?那更虚虚到这个胸闷短气的时候,人的气如果虚到这样的话,人的水啊也不太会动了。那这样的一个故事类情节的发展呢,比较有可能造成水肿的问题,所以就是张仲景可能看到过的案例一则,他就这样写下来。
那他写到这样,他又开始好像有点不安心了,我现在讲人冷得太过份,阴实的体质形成的时候会闹水,那有没有人是热得闹水呢?他讲说还是有,于是又找一个案例又来写一则,他就说“趺阳脉当伏”哦,胃脉应该是沉稳的,“今反数”,现在反而跳特别快,这是本来体质就偏热的,那他是“消谷,小便数”,就是糖尿病的患者啊,就是还没有到他的肾毁灭之前呢,他都是频尿嘛对不对?糖尿病本来他的症状就是尿崩嘛,那特别容易饿,特别要跑厕所哦,这是糖尿病本来的症状。他说“今反不利”,可是如果糖尿病患者有一天呢,他的小便反而有点尿不出来了,那就是体质已经坏到肾脏功能不太行了。那于是呢,“此欲作水”,这样子的话恐怕他也要肿哦。那当然最初期的小便不利,你可能用五苓散来调整都还有可能调得好哦,但是,你知道这种消渴病的患者体质会衰退到后来肾还是会伤到,这件事情我们晓得一下就是了。
14-8、14-9条)
《金匮要略》14-8:寸口脉浮而迟,浮脉则热,迟脉则潜,热潜相搏,名曰沉;趺阳脉浮而数,浮脉即热,数脉即止,热止相搏,名曰伏;沉伏相搏,名曰水;沉则脉络虚,伏则小便难,虚难相搏,水走皮肤,即为水矣。
那接下来呢,他就又给了一组脉象,就是说,寸口的脉怎么样怎么样呢,这个人的体质是这样;而你把趺阳脉呢怎么样怎么样,他体质是怎么样。那我想,他要把到这种寸口跟趺阳,恐怕真的是一手把手,一手把脚才能把到吧。因为他这个,我们如果是把这个手腕的这个脉啊,寸脉跟关脉,你说寸脉要浮而迟,关脉要浮而数,这种很难哎,就是血管好像跳的时候差不多,寸脉跟关脉的频率是差不多的哦,就是你要同时两根手指,我说,寸脉,哦跳得好快,关脉跳得好慢,这还是人吗?就是好像有一点可能性偏低,我不能说没有哦,只能说可能性有点偏低。那这个,所以他就说,所以我们就理论上看一看,他说,如果你在寸口脉呢,把到它又浮又迟的话呢,他说浮这个东西啊,代表它是有热要上来,而迟这个东西呢,代表有什么东西闷住跑不动,那又有热又闷住跑不动,那憋到里头呢他说会怎么样?“热潜相搏,名曰沉”,就是加到一起呢,反而叫做沉脉,你说这什么疯话啊,你又把到浮脉又把到迟脉,然后这个整个是沉下去的,这个——你说历代要把它当垃圾条删掉,我是说不无道理啊,因为这个脉太难把了。这个,不过呢,如果你只是要说一个道理的话,就是他在讲的是,无论是你的上焦还是你的中焦呢,都有热闷在那里闷烧着,就是这样一回事而已啦,至于这么稀奇古怪的脉啊就随便啦。
那这个,他说“趺阳脉浮而数”,这个胃脉呢是又浮又跳得快,那他说浮的脉就是胃有热,跳得快呢,他说“数脉即止”,他说跳得快代表这个热散不掉闷在里面,那他就说,热闷在里面呢叫做浮脉,叫做沉在底下的脉,总而言之他就说,上焦中焦都有热闷住了,那闷了会在怎么样呢?他说“沉伏相搏”哦,上焦也闷住了,中焦也闷住了,那大概这个人的水啊也要闷住了,所以“名曰水”。到最后就只是在说一个气分,这个寸口跟趺阳都是气分,他说气分如果有热气闷在那边的话,也会形成水病。那如果你要说这个指导开药的话,就是开药就开什么,越婢加术汤啦,对不对?又要发,又要清热嘛,是不是?就是他,好不容易掰到一个闷住烧的症状,然后让你说,因为是闷烧,所以要先提起锅盖然后再加冷水,对不对?就是这样的一个指导用药的一种理论了。
然后呢,他接下来讲说,“沉则脉络虚”,就是他这个沉脉呢,他说——哦,后面其实又在讲另外一路了。他说当你的上焦脉是闷到的时候,“脉络虚”,就是你本来要运行的这个气呀,一定是没气了,因为有些地方憋到了,有些地方就会气不够。他说“伏则小便难”,那如果是脾胃的脉哦,热闷到了他会有小便不通的状态,他说“虚难相搏,水走皮肤,即为水矣”,就是这个人呢,他如果是这样的状态,就是他的水因为热而闷在身体里面,而他的皮肤表面呢,又因为气走不到那边所以就虚掉了,这是我前面讲那个防己黄芪汤的情况。就是水憋在那边要肿,而要发肿,而他皮肤特别虚,水就往皮肤走,于是就形成了皮肤表面特别虚,而水往那边塞去,这样的一种症状。所以如果倒推病机的话呢,你说闷住的热,如果这个人不怕风的话,用越婢加术汤是不错。那如果是这个特别怕风的,那就是表虚而有水堆积,那就用防己黄芪之类的哦,就是指导用药的一些病机上面的原理,他很勉强的来讲一讲,这样子。
《金匮要略》14-9:寸口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水不沾流,走于肠间。少阴脉紧而沉,紧则为痛,沉则为水,小便即难。
然后呢,讲完了热型的呢,他再一条讲这个冷型的,那他既然敢讲,我们就读吧。他说“寸口脉弦而紧”,因为张仲景好像这个篇章他在讲,并且是不断地在反悔,就是想要告诉你它是热的,然后想想不对,其实还是有冷的,就是一直在这边这样子犹豫不决的在做修正。他就说,“寸口脉弦而紧”,那寸口脉呢,绷得勒成一条哦。其实弦而紧这种说法,听起来就让人觉得很不爽快哦,你真的把到的时候,其实弦跟紧是差不多的调调啦。那他就说,弦脉呢是“卫气不行”,就是气分不通,那紧脉呢是有寒,紧则恶寒。那这个,他说,那这是怎么样呢?他说“水不沾流”哦,就是这个水呢,在一个人气不通而有寒的时候呢,水就容易呢抓不住,就是人的水的运行还是要靠阳气来推送,那阳气非常没有力时候,就好像一兜水你抓不住了,那抓不住就会手一松掉下去,于是就掉到底下,就变成腹水了哦,这是一种说法了,所以张仲景他用气虚又有寒来形容腹水的形成。
那他另外讲说,“少阴脉紧而沉”,那如果你的下焦脉是特别的紧,紧而沉的话哦,那就是,那他说“紧则为痛”,就是这个寒气已经凝聚到会不通了,那沉的话呢就代表可能水也动不了了,于是尿不出来,那人要堆积,所以呢,热气积聚的有可能形成水。然后这边讲说,冷到极点堆在那里的,也有可能形成水,这些垃圾条哦,我们就知道到这样子哦。
那我,等一下,我看一下,哪一条是,我怎么有一个很奇怪的印象,我有没有跳掉哪一条没讲啊?呃,这个,我看一下哦。好像,还好哦,我觉得好像比昨天少讲了一件什么事,那没关系哦,我回家如果发现,下礼拜再来修正哦,反正张仲景都在不断的修正之中,写完这本书了哦。那接下来我们就下礼拜,看看下礼拜有没有办法把水病讲到黄汗病哦,看能不能讲到历节病,不太可能讲到历节啦,能够讲到气分就不错啦,就先这样好了。
(远征整理-江水滔滔1校-妙人2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任应秋麻黄附子甘草汤治疗水肿医案经验
金匮要略50:越婢加术汤、黄芪苦酒汤、蒲灰散。
金匮名医验案精选---66、【越婢加术汤】(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
越婢加术汤方歌方解,越婢加术汤的功效与作用 | 道医网
落入凡间的音符--绍奇谈医--《金匮要略》札记
金匮方歌——甘草麻黄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