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JT叔叔医道课 23 桂枝汤条文(湿病、酸疼痛烦)、桂枝与酒

232013.05.28    上:桂枝汤条文(湿病、酸疼痛烦)、桂枝与酒

那我们上个礼拜哦,讲到桂枝汤治疗怀孕的问题对不对,那张仲景的那个书,我们上次不是说它那个条文啊,讲到说怀孕两个多月的时候怎么样怎么样对不对,其实哦,我觉得会这样子讲其实反过来想就会很轻松,就是……如果我们假设哦,怀孕三个月以前的那个呕吐的感觉是来至于小孩子的灵魂在试穿它的身体的话,那这是高度假设,我也看不到。如果我们假设是这么一回事的话,那就意味着其实桂枝汤治疗的怀孕呕吐,大概适用的范围只能用到怀孕三个多月左右为止。那如果你三个多月以后还是继续在呕吐的话,那个就是你真的是胃不好,所以……那个治疗怀孕三个月以后的呕吐的方子哦,就是会回到《伤寒杂病论》里面的呕吐篇,它里面有一些治疗一般人……就是说不属于怀孕特别这一种的,一般形态的各种不同的呕吐的一些药方。所以大概知道到这样就可以了哦,有一个适用范围。

那至于说,我们说桂枝汤我们还有一个第五点没有讲哦,可是这个第五点呢,其实我们在临床上面可以说是相当的不重视的。因为,你如果真的是要治到风湿病的话,往往我们在临床方面遇得到的风湿病的老病号哦,就都已经是超过这个桂枝汤能够处理的范围了。那么桂枝汤比较适合的呢,还是这样子,忽然来这一下,还没有很严重的哦,最轻微的状态,那你也只是轻飘飘地对付它一下。而且我这个地方好像是打错字了,这个湿病应该不是5-1条哦,湿病的话是5-21条,所以讲义打错字了,我回去再修改。

那这个5-21条讲的这个中湿啊,我先跟同学大略地介绍一下桂林古本的第五卷,因为桂林古本的第五卷也是一个很特别的一卷,因为这个在宋本的《伤寒论》跟元朝本的《金匮要略》不是这样子编排的,就是,宋本《伤寒论》跟元朝本的《金匮要略》并没有这样特别的一卷,整卷是讲风、暑、湿、燥、寒、火的六气的篇章,但是桂林本里面有。那,也就有些方剂可能在宋本跟原本的《伤寒》《金匮》里面是分摊在别的一些章节里面的。而这个六气篇,其实临时要用的时候,我觉得,其实相当好用的。就是,一方面,我们在面对五运六气的时候常常会遇到相关的症状。那另外一点呢,我觉得,我们上次可能也跟同学讲过一次,就是《伤寒论》本身的主轴是病毒感染的种种疾病嘛,对不对。那,可是这个六气篇呢,就不牵涉到病毒,也就是没有病毒,可是我被湿气泡得全身难过了,或者没有病毒,可是我上火了,或者是没有病毒感染,可是我中暑了,就是这样这样的现象出现的时候,就依照这个六气篇的治法。就是,虽然是外邪干扰了我们的身体,但是却不等同这个英文说的virus的这个病毒感染的感冒。但是用的方剂有没有类似的地方呢?其实还是有的,所以这个大原则知道的话,我觉得这个整个理论框架的分类上来讲是不至于辛苦的。

那么,那这个六气篇的5-21条也只是湿病里面的其中一条而已哦,其实它湿病有讲这个湿气侵袭你之后会打这个打那里,各要用如何如何不同的方剂。那这个,他说呢,如果你湿气还在很表面,湿气在外,“阴风相搏”,其实这个“搏”哦,古书里面这个“搏”其实都是“搏”“抟”不分的,像这个字我们念“抟”对不对,那“抟”的话是纠成一团叫做“抟”嘛,那“搏”就是对打叫“搏”嘛,对不对,但实际上意思都差不多,所以你要说纠结哦,或者是对打都可以。就是说,如果你在最表面的湿气呢,又刚好吹到风了,跟这个风气纠结在一起了,于是呢,这样子跟风气纠结到的湿气,就会有一种……好像在我们医家的幻想里面……其实你说哦,我吹风吹得全身不舒服,我虽然不舒服了,可是我知道我那不是感冒,OK。那请问这个受风而不舒服这件事,这个风邪到底是什么东西?其实很暧昧对不对?可是人会不会吹风吹到难过?会吧。像有的时候,莹莹比较身体虚的时候,丁助教骑机车载她,吹吹她就觉得,哇!不舒服了。所以,既然是我们主观可以感觉到的这个风气,那就算它有,好不好。但是它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其实根本搞不清楚哦,说不定是我们的这个……吹到风的这种感受上面引起我们人类里面的某一种本能的代偿,造成一些什么细胞膜内外的渗透的问题之类的,我们都不知道,但是我们就姑且称呼它为风气。

那这个湿气呢,本来就已经是黏着黏着的东西了,跟风气纠结在一起之后,它就会变得更黏了,所以这种黏黏的湿气啊,开始在你的身体里面沾住的时候你会什么感觉呢?他说“流于经络,骨节烦疼,卧不欲食”。就是你会觉得身体里面哦,这个烦疼哦……其实我,今天我跟你们说一个疾病的分类哦,就是风湿类的疾病这样子,如果你的这个风湿的感觉,是我们今天的语言俗称的“酸酸的”,那这样子的时候,通常你用的药是属于桂枝系的药物,那如果你风湿病的感觉是有抽痛抽痛的,那这样的感觉通常要用的是麻黄系的药物,这样子能够听得懂吗?简单来讲就是,即使是风湿类哦,当然这个桂枝跟麻黄两路之间还有一个折中路,就是附子、白术那一路,以后这个湿病篇,整篇读完的时候同学就会理解到。

也就是说,我们会觉得哦,人在发酸的那个时候呢,会觉得是“虚邪”。然后呢,会有痛感的时候呢,我们中国人会说不通则痛对不对,会觉得好像东西有卡到,有卡到的就是“实邪”。那这个阳虚型的风湿呢,通常是以桂枝之类的药那一路为主,那阴实型的风湿呢,常常会用到麻黄这一系的药为主,所以在概念上面,同学就先要了解一下,桂枝比较补阳虚,麻黄比较破阴实,这样子的想法先有。那至于附子、白术这一类很重要的辅助药呢,它可能可以补到阳虚,也可以破到阴实,所以两边都可以用这样子。

也就是说,我要讲这个东西的意思是……因为张仲景说“疼”的时候,那是痛得感觉嘛,可他如果说“烦疼”的时候,你会以为“烦疼”比“疼”严重,但是不一定的,有的时候那个“烦疼”是在说酸酸的,就是你烦得很难过的不舒服。因为张仲景刚好这本书没有“酸”这个字,不晓得汉朝是没发明这个字还是怎么样。所以张仲景……我们今天要说“酸”的事情,张仲景都会在语感上跟我们今天的语感是有一点偏掉的。那,同学,请问你啊,你如果今天这个肌肉哦,觉得有痛,或者你这个肌肉在发酸,哪一个比较痛苦啊?酸比较痛苦对不对,所以加个“烦”也可以嘛对不对,就是“酸”的心情比较乱一点,痛就给它痛了。

所以,基本上你想到要用这种纯桂枝系的结构的时候,大概只能医到“酸”,那种“痛”到很厉害的时候没有办法。但如果比那个麻黄可以处理的痛还要更痛的那种,好像被什么东西刺进去的那种痛,那个叫什么?那个叫痛风对不对?那痛风的话,就有可能它的药物要往更强力的一个方向去了。当然痛风它的病机学是不一样的哦,就是病机学可能有包涵到我身体哪里虚了,所以我才会堆出今天西医说的尿酸结晶对不对,所以你要治这个人的虚弱,说不定也是一个必须要处理的事情。但是呢,我们张仲景治到痛风的方哦,像什么用到乌头,那乌头是附子的母根,毒性是相当的强烈的,但是要用到乌头那么强的祛风药,才能够把那个纠结得很凶狠的那个剧痛的东西溶解掉。那相对来讲哦,我觉得我们中医看东西,可能你会说,诶,乌头的毒性叫作乌头碱,那也就是说乌头碱专门可以中和尿酸结晶的咯?可是又不对。因为啊,这个乌头系的汤剂还有另外一个乌头系的汤剂呢,是用来治疗寒疝,就是肚子的绞痛,痛到你快要不能活的那种绞痛。那肚子绞痛痛到你不能活,那个好像跟尿酸结晶没有关系了吧。所以你要开一个中药,还是要从中医认为的角度去用这个药才行,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你必须放到中医的坑才能用这味药,你不管用西医的化学成分怎么去幻想,都会变成一种好像是伪科学的发言,因为好像这里对了,那里又不对了,就是有这样的问题。

就像我们接下来要教的这个桂枝加葛根汤,西医就说“对对对,葛根能让人后肩膀紧的感觉松开来,所以葛根是一种肌肉松弛剂。”其实,不是。因为肌肉松弛剂的话,你应该肚子痛,胃在绞痛的时候也会有效,可是葛根不是,它只松后脑勺。而且葛根的那个后脑勺僵硬的感觉不见得是客观的,有的时候你根本摸起来肌肉就没有硬,可你就觉得后脑勺塞塞的,那可能是主观的。所以,即使就是一个很普通很常用的葛根的药性,你也必须放回中医的这个好像童话故事一样的框架里面,才会觉得用得很顺手。就是我们无论在……就是说我们再怎么努力哦,想要说一些听起来很科学的话,来说我们中药其实是很科学的哟,可是心里面都是虚的,因为你明晓得不是这个样子。就是这样的一个概念,我觉得如果是初学者的话还是要先有一点,不要傻傻地以为科学万能,我们今天如果把中药药性讲得很科学,我这中药就……就会让我比较能够掌握它的进退。其实刚刚好是相反的,会更加地不能掌握才是实际的状况。

因为,你看现在的医学院哦,中医系的学生,他也学了7年啊,那他学了好多好多关于中药的化学成分,那,可是他学了之后他反而变成开药那技术变得很烂。为什么?因为,如果你是用中药学的那个童话故事般的逻辑框架去学中药的话,你整个逻辑在里面是通的,你这样开也对,你那样开也对,你会有一种出招收招的直觉。可是你如果……去想那些西药化学成分有的没有的话,就会全部都散架,然后你每个东西都在想一些理论上、逻辑上兜不起来的东西。你的那个脑容量的耗损非常的没有效率,这样能够明白吗?就是你要有一个漂亮的主结构,你情报往里面放,才能够放得漂漂亮亮的。所以这是学中医我们不得不要,不得不回到传统,不得不去接受我们中国人这种很虚无缥缈的,非常的形而上的身体观,或者是说一个有一点奇怪的字眼哦,就是“流动的身体”的身体观。

因为像我们在……如果是西医的世界的话,常常会觉得,骨头就在那里,细胞就在那里,这个器官就在那里对不对,你会觉得,应该就是固定一坨的东西嘛。可是当你用一些中药的时候,你可能会发现:诶,我这碗小青龙汤下去之后,诶,我的这个肺里面的痰就跑到尿尿里面去排掉了。就是你的身体里面,在中药的世界里面,有很多不知名的任意门,就是这个东西可以把它送到那里去,这个东西可以把它拉到这边来。然后你说什么我的子宫肌瘤什么的,然后你吃一些什么药之后,大便的时候大出血块,肌瘤小掉了。你会觉得,哪里头连过去的?就会觉得子宫的肌瘤怎么会通到大肠去对不对,可是在用中药的时候就是会有这种现象,就是你的身体里面有很多奇怪的通道,是我们今天解剖学还没有发现的秘密通道,就是这样的东西。所以……就整个本来就是……我说过N遍了,本来就是巫术,所以巫术就要当巫术学,对不对。

那这样子的一个排序的话,我们就知道其实桂枝汤哦,能够治疗的风湿感其实就是那种酸酸的感觉而已。那你知道你这个酸、抽痛都来的时候,其实就已经有一点超过这个方的守备范围了,所以你就要知道其实这个方哦,治风湿很少用啦。花那么多的时间去讲一个“其实这条不重要”,那是要死人哦。

那它又说“反烦,卧不欲食”,那你说一个风湿病的人,他会因此就有反胃跟失眠的现象吗?不是啊,我觉得它是应该说想多躺不想动啦,对不对,因为酸嘛,心烦嘛,也吃不下了,那你说吃不下能当主证吗?我想这不能吧。总而言之就是在讲这些婆婆妈妈哦,腿酸起来的时候真的心情超坏的对不对。

然后它就说“脉浮缓,按之涩”,其实这个桂枝汤适合的脉通常都是比较偏浮对不对,因为脉偏浮,你才会知道它病邪比较在表面对不对,那脉缓就是按起来没有硬邦邦的感觉啊,那脉松松的,没有硬邦邦的感觉,你才会知道这个病是属于风气,不属于寒气,因为如果是寒气的话,这个脉就会绷紧起来了。那“按之涩”呢,这件事情在张仲景的医学里面是这样判断的,就是说张仲景认为当一个人的身体被湿气黏着住的时候,他的脉象把起来会有一个什么样的手感呢?那个涩的手感就是哦,如果同学现在手还闲着,闲着没事啊,自己扣在自己随便左关右关都可以,感觉你那个脉的跳动。其实我们人的脉的跳动都是这样子,就是应该都是有一种好像啪啪啪,有一种灵活感的对不对,不是太僵硬的脉对不对。可是呢,如果你身体里面被湿气缠住的时候,你的脉象上面就会显现出一个微微的好像是那个抠宝丽龙的感觉,这样子。我现在演不出来,你们谁可以演给我看?那种,就是那种……就是有一种摩擦感,就是微微的有那个摩擦感。而这件事情其实并不是很需要把脉得很精妙的手法也会把得到的。简单来说就是你把到过一次的时候就会认得那个手感。所以这个东西我也是说,不如大家就把它记得学会算了,因为不难把出来。

可是呢,如果以这个脉法来讲的话,张仲景把脉,其实不是把手腕的,张仲景时代的把脉是这里……就是身上的三部九侯是从脖子一直到腿脚上的那些,脚背啊,它是分成上中下很多不同地方在把的,不只是把手腕的。所以张仲景的脉法里面讲到说什么上部的脉,下部的脉,其实不是我们今天把的寸关尺。只是因为我们今天的简单化的脉法觉得寸关尺也可以用了,所以现在就把这个手腕的寸关尺就好了。但是实际上,如果我们今天把到的脉象跟张仲景说的不完全一样的情况是会有的。因为如果你真的把脖子的动脉,或者脚背上那个在跳的脉,那个脉,可以说是脉象比较明朗而粗糙,那,就是跳得比较大,所以比较容易看,就像拿了放大镜,你老花眼啊,近视眼啊,看东西的时候要拿放大镜看,就很好看。可是我们今天把寸关尺的时候,其实在手腕上的脉哦,都是比较细微一点,所以就变成到今天就显得好像把脉就必须要手感练得多好,给你一把头发你一捏,告诉我六根,这样才能把脉。就是今天的脉法是汉朝转变到今天以后,我们把它搞难掉了。但是张仲景那个时代,真的没有那么麻烦,就是把起来会有一种“好像就很清楚嘛”这样的感觉。

所以,今天如果我们把手腕的到脉的时候,张仲景说的涩脉哦,有的时候,以今天的脉法讲的话,可能在手腕上把出来的时候,你有百分之六十的机会,你还是把得到张仲景说的涩脉,可是呢,你有百分之四十的机会,你把到得是后代脉法里面说的迟脉。那个……也就是说,在手腕的脉象来讲的话,我们说如果你这个人身上是很没有湿气的哦,那你的脉就是这样啪啪啪,跳动得有一种爽快感,像弹东西一样。可是如果你身上是有很多很多湿气的,像那种尺脉很容易把到什么,像那种脾胃很湿的平胃散证的人,或者是脾胃很湿造成脂肪肝的那种人的脾胃脉,就是很湿的脉。当你把在手腕上的时候,你如果脉法真的很精妙,你的确是可以感知到张仲景说的那个涩脉是什么东西,可是,如果你脉法不是如此精妙,像我一般烂的话,其实……我大概只能感觉到迟脉这个程度。

那什么叫迟脉呢?就是我们从前哦,在那个……播放那个录音带的那种机器,卡夹式录音带,不是有的时候,它会在那个机器的卡夹“啪嗒”弹开的地方装一个油压的那种结构对不对,就是你按下去,它那个卡夹不会立刻就“啪”的一个出来,而是这样“嗡”地出来。就是那样子的一个脉感就是所谓迟脉的脉感,就是那个脉在跳的时候不是这样子“啪啪啪”,而是“嗡~~~~~~”。就是你觉得有那个感觉出来的时候就是迟脉,这个人太湿了。所以如果我们今天是学把手腕的话,就要多学一个脉,好不好。今天你的迟脉……张仲景说的涩脉,如果你把手腕把到这个“嗡~~”这种感觉,那也就算了,好不好,就给他了。那所以呢,它就说,如果这个人的身体是这样的状况,你就用桂枝汤帮他微微的发一点汗,让他风气出去的时候把湿气也带出去就好了。

可是呢,他说如果你这个人呢,他有怕冷,身体疼痛,四肢不仁,手脚麻木,那脉浮而又紧又细的话,他说这个时候要怎么样,要掺麻黄了,懂不懂?就是半帖桂枝汤再加半帖麻黄汤,这样的做法。所这个逻辑的框架,同学都听明白的话,那这一条就是可以用了,就是超过“酸”的时候,它讲说有“痛”对不对,有“痛、麻”感,然后身体觉得特别的怕冷,你的脉又紧崩崩的,那这个时候就已经超过桂枝汤的范围了哦,所以就这么一滴滴。那我想我们今天风湿痛真的能很凶狠的人,大家都超过了,都超过了。但是这个有什么好处呢?就是,有没有同学是那种其实汗孔本身就不很容易关紧的,有的时候睡觉吹个电风扇哦,起来腿就开始发酸了有没有?有哦,那这种就是适合用桂枝汤治疗了。就是今天被吹到酸,今天就把它治好,这样的一个做法。

所以呢,这个“脉浮缓涩”讲义上面写,他说风湿患者可能会比较怕风,有沉重感,就身体有觉得沉沉的,重重的,关节不红肿,这个,因为如果你真的关节红肿的话,其实已经到痛风那一路去了。然后,那舌质淡红,舌苔白,就是舌头没有太奇怪的地方,如果你舌苔非常黄的话,你要考虑有没有可能是上火啊怎么样。所以就是阳虚型的类风湿,其实不是正风湿。

就是我们今天西医在分类的时候,讲到正风湿的话,那西医会说那个叫做链球菌感染。西医分类为链球菌感染的那种正风湿病的话,那其实大概都要用到麻黄以上的强度的药才能够治疗了。那至于说西医叫做类风湿,类就是很像,就是这个像风湿,那什么叫做像风湿呢?就是你到西医院说:“医生,我腿酸。”“好好好,帮你做检查。”全身都检查完了,他跟你讲,你没病。然后你说,“可是我还是很酸。”就是很像风湿,但是你没病的叫类风湿,是不是。当然今天会说什么自体免疫失调会造成类风湿性关节炎,那好歹是给你掰出一个病名来了。

但是呢,我就想说,因为这个“类风湿”这三个字在西医的世界里面基本上有一半以上的情况是其实觉得你其实没病的,所以就没有药可以医啦,对不对。那这种时候我就觉得,诶,学一个桂枝汤还是不错哦,就是这个系统的药。当然,如果是年久失修的类风湿也不是说一碗桂枝汤就像治感冒一样立刻就好啦,可是你如果有吃一点就好一点,那你就很赚到啦对不对。而且桂枝汤又不是什么毒药,就是常常吃,吃错了又如何,是不是,就是没什么大不了啦。

那桂枝汤……那大不了在哪里呢?桂枝汤有个禁例哦,这个6-1827-32条,这些是喝桂枝汤的时候不可以犯到的事情。那这个,我们就来把这些条文看一下哦,其实桂枝汤在《伤寒论》里面真的已经算是许许多多方剂里面非常安全的一个方剂了。可是呢,我觉得就连桂枝汤,张仲景都要那么小心谨慎的使用,那我认为同学就要有一个理解,就是张仲景这个人其实是一个非常龟毛、非常小心的人。因为桂枝汤已经在各个汤剂里面算是极度之安全的汤剂了,张仲景都要提醒说要注意这个,注意那个。那更何况是后面那些凶狠的汤对不对,像大青龙汤,吃错一碗就可以死人,麻黄汤大概也可以吧。所以就是说那种厉害的汤,它的禁忌是更加的严明的,就像伤寒学里面,讲到麻黄汤的时候就会说“麻黄九禁”,就是有九个状况你用麻黄汤会出事的,像这些禁忌的部分你都要非常非常熟悉。

我觉得……当我们在讲这些禁忌的时候,尤其是麻黄汤九个禁忌,你可能会觉得背这么多好烦哦,但是我要说的是这种事情你不要觉得烦,因为这些东西代表我们在认识说,我们的身体在对于药物的承受只能到这个点而已,就是再超过剂量的时候会把身体弄伤,那这样的一个观点上的学习一定要有的,对不对,不然的话真的把自己吃出大问题了不好哦。像今天的话,我觉得……比如说像今天进入所谓的后代方的时代哦,我也觉得是不是让人觉得比较容易掉以轻心了。因为你想想看,张仲景的古代方时代,他用的方剂固然是比较凶猛,没有错,可是他对于每一个方剂,“你必须要如何之小心”的事情也是千叮咛万嘱咐的。可是到后代方剂的话,你也知道,在感觉那个疗效的时候,有的时候你去看一家中医诊所哦,他那个药你吃一吃,你也觉得三五个礼拜好像有好一咪咪那种感觉对不对,你就会觉得好像中药是很温和的东西。那的确是后代方有的时候你吃下去的药感是有那么一点温和感,就是会觉得好像没有那么凶狠。可是呢,问题就是在这么以为中药很温和的这个氛围之下,结果就会时不时爆出个新闻,“谁谁谁吃什么东西肾衰竭还是怎么样…”那我就会觉得那也是你不小心就以为没事,然后每天一根稻草,然后就最后压死骆驼了。那这样的事情,我觉得还是能免则免,就是在这个事情上要有一个基础概念的认识。

那我们看桂枝汤的禁例6-18条哦,我直接说意思就好了好不好,就不要念条文了。不行,还是要念。他说第一个是,这条有两个内容哦,第一个内容是:如果这个人是需要用到麻黄剂开汗孔的病人,你不可以开桂枝汤,不然他会闷烧死,这是第一段的内容。那第二段的内容是一天到晚都在喝得醉醺醺的人,不适合喝桂枝汤,因为他会上火。所以,两件事,所以他就讲说桂枝汤本来的功能是用来解肌,不是发汗,就是发汗就有开汗孔的这个动作,解肌的话只是把你肌腠里面的风邪推出去而已,所以它只有给你一点温暖的热能去推风邪的力道而已,不负责开汗孔的。那如果这个人呢,他是脉崩得紧紧的,即使发烧都没有流出一滴汗的,那你就知道他的汗孔是关起来的,这个需要用到麻黄这类的药物来开汗孔。如果你不用正确的开汗孔的药,而直接给他桂枝汤,那桂枝汤的药,你看哦,桂枝也是热的,然后什么红枣有一点热哦,生姜也是有一点偏热的,这些暖药……因为桂枝汤整个结构是一个暖药,不是一个冷药。那这个暖暖的药性,它往这边,往皮肤底下走了,然后又没有出口,这样就变成闷烧锅的状态了,所以需要开汗孔的情况不可以用桂枝汤哦,桂枝汤是汗孔本来就已经打开的情况才可以用的,他说,所以“不可予也”,不可给他喝。他说“常需识此,勿令误也”,这八个字听起来很温柔,但是翻译成白话就是,“麻烦你到死给我记住这件事”哦。

那他说如果是酒客生病,那怎么样的情况叫做酒客呢?我在想我跟我的助教们说不定都活得有点过于战战兢兢了,因为我们不是三天两头在酿天门冬酒嘛,对不对,所以我就觉得好像每天喝一口我们自己酿的药酒是很普通的事啊,是不是。那我今天喝了30cc天门冬酒,我就觉得糟糕,我感冒不能喝桂枝汤了,因为张仲景讲酒客不可予。我跟你讲,我这个心理阴影哦,已经两年了吧,自从开始自家酿酒之后就有了。那不只是桂枝汤,其实桂枝系的都不可以,就比如说,桂枝汤加味变成的建中汤也不可以,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因为桂枝系本来就是走在血里面的比较暖的药对不对,那酒喝下去之后呢,人的血会比较湿热,那已经是湿热的血液,如果再加进桂枝的暖度的话,就会到达一个发炎的临界点,而湿热发炎最容易的结果是怎么样呢?化脓长疮。所以,如果是那个胃溃疡的患者,他刚好是需要黄芪建中汤来帮助他修补胃壁的内侧的粘膜的哦,这样的一个情况,他如果是一个喝很多很多酒的人,张仲景说什么,说这个人,他喝了会呕血,就是说他的胃反而会发炎出脓了,这样的问题。

那所以呢,他就……但是,我现在的感觉就是这样子哦,其实不是那么严格,我想各位同学日常在过生活的时候都是清醒状态的吧。好,所以呢,我来设定一个基本上的安全范围哦,就是你一天里面的清醒时刻,如果你处在醉莽莽的状态,没有超过四分之一的话,那你吃桂枝汤是没有关系的,因为你的酒只是一阵一阵经过你身体,所谓的酒客是那种你一天清醒时刻至少一半的时候都是这样,就是莽莽的,所以如果,即使你是日本人,你知道日本人有时候下班回去喝一点酒对不对,喝了酒也是莽莽的,可是他下了班之后加班到八九点,喝酒喝到十一点,那十二点多回家也就倒头就睡了,大概这样的一个作息。他喝醉的时间在他的生活里面,晚上九点到半夜一点,差不多这段时间是他清醒时刻喝醉的时间对不对,他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还是顶多有一滴滴的头痛还是要上班的,那这种情况,你说日本人感冒,很喜欢用葛根汤哦,那也是桂枝系的加味哦,那你说日本人用葛根汤有没有喝到吐血啊?没有,没事,还解酒呢。所以,你的清醒时刻的四分之一以内,你是醉莽莽的都算安全,就过关了好不好,有严重到你清醒时刻有一半时间都是属于半醉状态的,那个就要稍微小心一点,免得你有这个发炎化脓的问题,所以这个标准可以放得相当的宽。

那他说如果是这种血液中一直以来都有酒精浓度的人哦,你喝了桂枝汤,他说“得之必呕”,就是一定会很反胃,那个湿热在里面冲撞,会很反胃。那张仲景呢,就说了一个理由,他说因为喝酒的人不喜欢吃甜的,桂枝汤甜甜的嘛,所以他会吐。这个是真正的事实吗?我的意思是说,真的是因为它甜的问题吗?因为在张仲景的时代,我们中医并没有……就是方剂的世界没有很用力的在发展所谓的病机学,没有在讨论什么酒是湿热的,桂枝汤又是热血分的,所以加在一起会化脓,就是这东西其实是我们后面的人慢慢想出来的,所以在张仲景那个时代没有那么多病机学的观念,所以就是有的时候一些理由会乱讲。那这个……但是你要说乱讲也不全是乱讲,因为喝酒的人的确没有那么爱吃甜的对不对,你想想看我们……

日本人说人的口味有什么肝档、心档对不对,喜欢吃甜的那一族跟喜欢吃辣的那一族是不是。那我记得清朝吧,说有一个戏曲作家叫李渔,那个三点水渔夫的渔,那他有一本书叫做什么《闲情偶记》是不是,就是讲他那种生活小豆知识啦,就是清朝的生活豆知识,要怎么样装鱼缸啦,怎么样修窗台啦,那种清朝小豆知识,增加生活情趣的清朝豆知识的一本书,其实相当的好看。他那什么生活豆知识之一呢,就是说,如果有客人来,那我这个做主人的就会不知道要上茶还是上酒,可是呢,因为做主人的我很抠,茶也贵,好茶也很贵,酒也贵,那上错了撤掉,或者是人家不好意思讲,然后弄到人家不高兴,或者说撤掉的话我也浪费对不对,泡好了好茶又撤掉很浪费,那或者是人家喝得不痛快,这样也不好,所以你一定要先试探出这个客人是要喝茶还是喝酒的。但是这个试探呢,如果你同时端上一个盘子,一碗茶一碗酒给他选,那也很奇怪对不对,所以他说怎么试探呢,你要放一个饼干,放一个点心盘。点心盘呢,就这一半放麻辣花生之类的咸点心,这一半放点什么绿豆酥啊、什么芝麻糕之类的甜点心,你看他抓哪一边,抓甜点心的一定是茶党,抓咸点心的那个一定是酒党,百试不爽哦。说不定我们中国人真的有这样的一个集体潜意识哦,就是喝酒要配咸点心才舒服,喝茶要配甜点心才舒服,是不是有这样的感觉?因为茶比较寡味嘛,你要吃一点腻腻的东西才会舒服,酒比较……怎么样?为什么喝酒要配咸点心才会舒服?

(同学:啤酒才是配咸点心吧?)那我喝wine也要配cheese啊,cheese也不是甜的啊。

(同学:我会配巧克力。)有吗?有配巧克力的吗?

(同学:有。)好好好,那我们外国人潜意识跟中国人不一样哦。因为这个民族集体潜意识的问题其实是很妙的问题哦。因为我们说到疾病的诗意这个问题,同一种心理问题在不同的民族是呈现成不同的病的,就是当一个民族没有这个集体潜意识的时候是不会有这种病的。简单来说就是,我们中国人或者日本人哦,凡是压力大的时候,就会觉得,哦,就会觉得好像肩膀的负担特别沉重。可是老实说,认为肩膀在承担压力的是我们东方民族的集体潜意识,如果是在欧美国家,他们压力大的时候是胃痛,不是肩膀酸。就是一个人他的那个隐隐约约的信念族群哦,其实会设定他的很多身体反应的,所以这些事情什么酒客是不是爱吃咸的甜的,我们就姑且当做是我们中国内关起门来的事好了,就是不能放诸四海而皆准哦,大概是这样的想法。

好,那6-20条,他说,“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那这个就讲到湿热化脓的问题,桂枝汤或者建中汤的禁忌都是一样的。那再来呢,7-32条,应该不是很重要的一条,完全不重要。因为有这么一句,我就选了,但是很无聊,因为这一条是要讲什么时候用麻杏甘石汤的哦。他说如果这个人“发汗若下后”,就是这个人呢又被发汗了,或者……张仲景的“若”的语感上是今天的“或者”。他说当这个人已经被发过汗了,或者是被下过了,你就不能够再用桂枝汤。其实这是不一定的对不对,因为前面的条文是有讲说你发完汗之后,剩下来的残余的邪气还没干净,你可以用桂枝汤把它打完对不对。然后也有讲到说下过之后,如果气还会上冲回到原位的,那也还可以用桂枝汤对不对,所以这一条基本上……这两句话干脆划掉算了。它主要是要讲说,如果你发汗了之后,或者被下过之后,然后呢,你发生了又喘又有一点胸口微微烧的感觉的时候,你要用麻杏甘石汤去治那个胸口微微烧的那个干咳,那这个时候不要用桂枝汤。所以这个时候这个“不可用桂枝汤”,你当做是倒装句多好,你懂吧,就是“发汗若下后”,如果这个人喘,然后胸口微微热,没有发大高烧的话,用麻杏甘石汤,这个时候不要用桂枝汤,大概要想成这样子。因为单独说发汗或下后的话,可以用桂枝汤的机会还是很多的,所以这条不但不能学习,反而要更正它哦。

好,那我们桂枝汤的内容就姑且先讲到这里,那接下来我们就可以看到桂枝汤再加一味的桂枝加葛根汤。噢……我们这个课程进度是………。

哦,请说。(同学:刚才老师说那个酒是湿热,那你没有说啤酒是湿寒啊。)

噢,对,对对对,请容许我更正啊,就是我们今天说酒是湿热的东西,其实,大概我们中国人的酿造酒的酒精度,比如说最低的都是从sake那个浓度开始起跳的,那日本sake(清酒)的酒精度是几啊?13左右对不对,所以中国人一说到喝酒都是讲酒精度13以上的酒,就是从白酒、绍兴,然后还有什么?绍兴上面浓度再高点的二锅头、烧刀子、高粱之类的,就是往上算的,但是啤酒不热。

(同学:喝啤酒的可以喝桂枝汤不?)如果……这件事情我要请莹莹助教来回答你,喝啤酒的人通常是什么证啊?

(莹莹:吴茱萸汤证。)她说吴茱萸汤证,会寒到你的厥阴。就是,如果你喝啤酒遇到你感冒的时候,有的时候会内陷到蛮不可思议的地方去。我觉得,我也有感冒的时候哦,喝一点啤酒加上感冒,以我跟助教的人生经验来讲的话,会造成厥阴区块啊,也就是下阴部的抽痛是常有的事,所以,已经到厥阴去了耶,所以你问我能不能喝桂枝汤?有点……希望你的脉还是浮的啦。那个啤酒真的很厉害。

(同学:天天喝啤酒的人,如果感冒应该是不会有……)随证治之好不好。但是往往都已经陷到更里面的地方去了,它不一定乖乖等在那边让你用桂枝汤。但是你要问我的是,如果他是桂枝汤证可不可以用桂枝汤,那可以的。不是啊,喝啤酒的人有可能一天清醒时刻超过四分之一都醉着嘛。

(同学:两三个小时这样可不可以?)噢,那还是蛮厉害的啊,那有可能还要算酒客的范围哦。呃,我是觉得啤酒的确是近代社会一个新花样的东西,会不会……你们有没有使用经验,啤酒会不会解桂枝汤啊?

(莹莹:桂枝汤证的时候根本就不会想喝啤酒。)桂枝汤证的时候不会想喝啤酒,不可能哦,有难度。

(莹莹:有难度,在日本的时候比较想喝,日本人敢,在日本喝还好。)这样子,好,那我不敢给你太笃定的答案,看着办好不好。

还有就是,我们还有一个招数,加一点解酒药,这个药我不晓得今天在药房有没有得卖。就是,有一味药叫做“枳椇子”,这个东西是非常解酒的药。也就是当我们如果要开桂枝汤,你又明晓得他是酒客的时候,你就差不多等同桂枝、白芍的量,那个重量就可以,也抓这么多的枳椇子放到药里面一起煮,就一起解了。这样子的话,如果是用枳椇子的话,通常就是桂枝汤……就算是酒客,你也直接可以开下去,那这样是捷径好不好。那酒的寒热来讲的话……各位同学,那个西洋,洋酒的那个什么红酒白酒哦,性质是热的还是冷的?

(同学:白酒应该是热的。)其实白酒、红酒那种葡萄酒啊,冷热就有一点难讲了,我觉得它刚好在一个比较中间的位置,就是红酒,我觉得喝下去有觉得它是会上火,也有觉得会凉到的,就是在那个比较有点暧昧的地方,那这种暧昧的地方,反正你就当做是解酒精吧,不能算寒热了。大概要到清酒sake,或者是米酒的程度你才能确定它是比较热的。

好,那还有几分钟,还有一分钟,麦克风也自动断线了哦,要赶我走了,那我就休息一下,然后丁助教你帮我修理一下好不好,你帮我试一试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仲景分层次用药治疗痰饮水湿病探赜
运动神经疑难病 就学仲景治未病
JT伤寒论慢慢教(第十二期)12.5.1 痉病分类,刚痉VS柔痉,六经痉病辨证,温病VS痉病
承气汤VS痉病
湿病的临床表现
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10(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