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选择新闻的角度和由头

四 选择新闻的角度和由头

角度,是新闻写作向自然科学借用来的一个概念。它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记者处理采访的素材、挖掘材料的新闻价值的流程。大量散漫在笔记本上和记忆中的材料,如何进入新闻的既成轨道中呢?找出它之所以构成为新闻的特殊由头,就为记者进入材料的世界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启开了一扇大门;同时,找出最便于读者接受的角度,实质上是对材料的归纳的梳理,并对读者认识、接受事实起到一个“导读”的作用。

因此,这里拿出较多的篇幅,对找角度、找由头的技巧加以说明。

思想角度:找出清晰的层次

从具体成品稿上看新闻,我们可以看出许多个有价值、能提升材料的斤两的角度。在生活中,有启发性的思想常常能吸引住不少人的注意力。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加强思想上的力度是最重要的一个新角度。

拿我们新闻稿件来说思想性,拿我们新闻记者的职业来分析思想能力,我觉得所谓“思想”的实质不外乎有两点内容:一、对同时代的人要有所启发,要给人震撼式的启悟;

二、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这说来是一个老生常谈的理论,但却是一个常写常新的现实。对当代人来说,新闻稿子的最大功用,就是传播出真实的信息,这要求本来不算高,但是近几十年、甚至近十几年里,我们常常不能把真正的东西表现出来;缺少了全面准确的事实这个基础因素,人们怎么有可能对社会作出透彻的、清楚的判断?因此,在这种不完全的事实的基础上出现的思想,当然不可能是深邃的、有巨大价值的。对记者这面来说也有个事实与思想的矛盾问题--不少记者都有大量的事情采访到手但写不出来,原因何在?闲时聊聊,有的答曰“不合时宜”,有的答曰“影响大局”,有的答曰“反正总有能写出的时候”……这种心态反映出的是当代记者一种独特的社会思想和新闻思想。正是因为在思想上有所感觉,所以才有意识地隐匿了大量应该公开的事实;正是因为真实的事实会透彻地显露出最深刻的思想,所以才干脆来一个《红楼梦》上的“甄士隐”;正是因为思想大于事实、或者事实大于思想的矛盾老是萦绕在脑海中,所以犹犹疑疑之下倒不如把话题搁置在一边……

就我们社会现实的真正精髓来说,我觉得,现在新闻记者要拿自己的思想去启悟同时代人,最迫切的一件事就是真正地实践起“实事求是”这四个字。拨乱反正、解放思想,这个口号七十年代末就成了我们党在各种会议上、文件上、报纸上反复强调的内容,但是谁都不能否认,在整个八十年代中,是不是有一些年中人们在公开地反对“实事求是”这四个字?大量的国营企业陷入亏损半亏损境地,民间早流行开“国营不如集体、集体不如个体”的说法,但公开的报章上,对这个提法却小心翼翼地迟疑了好几年不敢用。接受了马克思学说粗浅教育的人们,对“剥削”这个词特别敏感,心理上总是看不惯雇了工人的个体户,但转眼看看身边大张旗鼓的开放、引进之潮,就不难发现什么人有外资。国外的工人、农民、普通劳动者有多少资金给你利用?外资你都欢迎来剥削工人,那么中国产生那么几个、或者几百个、上千个经营能手或老板,就值得那么惊慌吗?这些显而易见的道理,被老百姓发现的时候,是那么简单,有时用几句顺口溜就概括出来了,但经过记者的“思想”过滤一下,为什么反而变得淡化了,甚至于消失了呢?

有一位早早地跳槽办刊物赚钱的经济学家曾经对我说过:许多问题就是兜着圈子去说,其实人们心里早明白就那么一层窗户纸,但就不敢伸指头捅破一下……这番话曾让我感慨颇多,深感新闻业的一些弊病之所在。是的,在我们这个时代,胆识往往就意味着思想。但是,若非站在高处看清社会趋势、看清国际潮流、看清人生意义,人到哪儿去找这“胆识”呢?

这是思想与大环境的关系。同时,我们面前还有着一个思想与实践的关系问题。

思想不是随手可以拈来的。在我们的新闻实践中,不难见到一些稿件由于记者疏于挖掘而导致思想财富“流失”的情况。这就给我们提高新闻的思想性的努力方面提出了一个“深入、深入、再深入”的课题。

有两篇故事体的新闻,讲的是贵州从江的“香猪”和河南原阳“香米”的市场挫折。这是用故事形式写出的,但是,

用的一番道理应该是讲清楚经济运行上的这循环过程,让农民们主动地驾驭市场上的循环关系。

记者可以在编辑的提醒下对材料作深入的挖掘而钻出思想的“含金量”;但是,更多的时候,这种“掘金”工作是由记者自己来完成的。新华社社长郭超人同志五十年代曾在西藏报道过一件大事:平叛后当地开始大规模使用双轮双铧铁犁。他在报道这件事情时,曾构思过三个角度,实际上这也是思想主题的挖掘上一层层深化的过程:第一稿,写的主题是党中央、国务院对西藏的关怀;第二稿,提出了这件事情对促进西藏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意义;写出这番意义后,郭超人同志仍不满足,感到还有更深一层的内容没有挖出来,结果,他在第三稿中从生产力理论的基础上又引出了“这是一个历史性的飞跃”的主题,从劳动工具的变迁写出了这个长期落后的社会一步跨越几千年的变化,展示出了旧时代结束。新时代开始的不寻常意义。这篇稿件播发后,成了新中国新闻史上的名篇。写作稿件中这条思路的形成,明显可以让人看出一个优秀的新闻记者在新鲜材料的刺激下、不断开掘自己的思想的过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新闻写作的方法与技巧-文章-新闻教育培训的专家-中国新闻培训网
电视新闻赏析
千岛湖新闻网
新闻稿件的写作技巧及注意事项
怎样写好新闻稿写作技巧指南
新闻稿件的写作(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