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死活未定——排中律

五十五、死活未定

——排中律

死活未定

某剧团编写了一个剧本,排好后,请领导前往审查。 看后,张领导指示把主人公写成最后活着,李领导指示把主人公写成最后死去。团长感到很难办。创作人员说:“这样吧,我写两个结尾,张领导审查,就演主人公活着;李领导审查,就演主人公死去。”团长一听,点头同意了。

修改本排好后,再次请领导审查。剧团专门派人到门口“侦察”,看是那个领导来。

一会儿,“侦察员”来报告说:“张领导和李领导都来了。”团长一听,不知怎么办好。创作人员对着团长耳朵说了几句,演出开始了。

戏演到接近结尾, 台上忽然宣布:“演出到此结束。”张领导、李领导听了,同时走向后台,问道:戏为啥 不演完?”

创作人员站出来说:“是这样的,主人公得了急病,正在医院动手术,目前死活未定。”

“主人公最后活着”和“主人公最后死了”是两个不能同真,不能同假的具有矛盾关系的判断。当一个剧本的结局要么是主人公活着,要么是主人公死了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要选择其一而定之。这是排中律的要求。

所谓排中律,是逻辑学的又一条基本规律。这条规律的内容是: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必有一个是真的。

排中律要求我们:在同一思维或议论过程中,必须在互相矛盾的两判断间肯定其中一个,不能两个都否定,也不能含糊其辞。否则,就会犯“模棱两不可”的逻辑错误。

在《死活未定》这则笑话中,某剧团编、排剧本的整个过程,可当作同一思维或议论过程看待,那么,根据排中律的要求,在这个剧本的结局要么是主人公活着,要么是主人公死了的情况下,我们必须在“主人公最后活着”与“主人公最后死了”之间选择其中一个作为剧本的结局。

作为剧本的编排者,只要有其充分的编排权的话,大概是不会违背排中律的要求的。怎奈这个“编排者媳妇”遇到了两个恰好持相反意见的“婆婆”。张“婆婆”要主人公活。李“婆婆”要主人公死。而“媳妇”嘛!毕竟是“媳妇”,“媳妇”怎能不听“公婆”的指挥呢!看来,咱们的创作人员还算机灵,给感到为难的团长出了个团长一听就表示点头同意的主意,即写它两个结局,让主人公既活又死,好叫张“婆婆”看主人公活,李“婆婆”看主人公死。

然而,事情绝不会到此为止。终于,“张婆婆”和“李婆婆”同时到来审查。当戏演到接近结尾时,我们的创作人员也就只好宣布“主人公得了急病,正在医院动手术,目前死活未定”了。

说“主人公死活未定”,这就是既不承认“主人公最后活着”,也不承认“主人公后最死了”。也就是说,创作人员在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间,不能肯定其中任何一个,而是两个都否定。这就明显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从而犯了“模棱两不可”的错误。

还有一个相映成趣的笑话:

做茶几

工长交给木工老齐一个紧急任务:给接待室做个方茶几。

老齐刚把方茶几做好,主任来了,觉得方茶几太土气,叫老齐改成圆的。

锯呀,刨呀,转眼间方茶几变圆了。 偏巧书记走来,觉得圆茶几不适用,命令老齐快改成方的。

又是锯呀,刨呀,木块、刨花越来越多,茶几虽又改成方的,却变成幼儿园的小板凳了。


“茶几做成方的”和“茶几做成圆的”,在这一特定语境下,是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根据排中律的要求,就必须肯定其中一个,可是,工长要做方的,主任要做圆的,这就害得木工老齐不得不违反排中律的要求,既不做方茶几,又不做圆茶几,而是“含糊其辞”地做了个“幼儿园的小板凳”。

看来,“逻辑”这个精神的东西在此转化成了物质力量,使违反排中律的人们受到惩罚。这里惩罚的是谁呢?是木工老齐吗,还是工长和主任呢?想来,答案大家都是心领神会的。(接下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员工违规违纪处罚条例
诗人工长《童心无敌》[姜德生团长朗诵]
细节决定成败——装修时这些细节一定要注意!
防疫居家期,媳妇写给婆婆的一封信
这些牛哄哄的折叠桌,谁家里不缺一张!
0遗憾30年不用换的装修设计攻略,看过再装不后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