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学启蒙】《声律启蒙》一东(四)

        沿对革,异对,白叟对黄。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颜巷陋,阮途,冀北对辽。池中濯zhuó足水,门外打头。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这段文字,是“一东”韵部的第二自然段的内容,短短七十六个字,用了八个韵字,二十左右个典故出处,实在是惊人的凝炼和壮观。上节课讲了上半段,视为第一小节,今天我们来看下半段:

        池中濯zhuó足水,门外打头。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本段话,是“一东”韵部的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小节,用了三个韵字“风”、“宫”、“铜”,大家在学习《声律启蒙》的时候,一定要多注意这些韵字的应用,它在为我们提供许多范例的同时,又为我们带来了许多值得了解的典故出处,便于丰富我们的知识量,拓宽我们的创作视野。

        池中濯zhuó足水,门外打头风。

        “濯足水”是指污浊不清的水,脏水。典出《孟子·离娄lóu上》中,“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战国时楚大夫屈原在《楚辞·渔父》中便引为:“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的应用。《徐霞客游记》中也有“乃下濯足水穴之口,踞石而浣洗。”就是说,干净的水用来洗帽缨,脏一些的水就用来洗脚,自己调整选择来应用。

        这是一段夫子劝慰世人的谈话,沧海里的水清浊不同,深浅不一,和人世的人才是一样的,人的贤愚别样,高下不同。所以,当你要用人的时候,就要去辨别这个人的才能和德行,知人善用,更要懂得“物尽其用”,掌握用物用人的技巧和智慧。

        “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咏史》魏晋·左思。

        “漱石漱流俱可意,濯缨濯足且随时。”——《观乌龙山瀑布》宋·朱翌。

        “定要骑鲸归汗漫,故来濯足戏沧浪。”——《忆李白》宋·辛弃疾。

        “先生到县花正开,濯足船头弄秋水。”——《送乡长教谕》明·杨基。

        “池中”对“门外”,“池”与“门”都是名词,“中”与“外”是方位名词,在对句中,在对仗关系中以词性相同为重点,词性相同才可以相对。

        门外打头风。

        “打头风”出自唐白居易《小舫》诗中,“黄柳影笼随棹月,白苹香起打头风。”一般是指行船的时候遇到的逆风,往往也指寻常的顶头风,逆风的意思。

        “闻道渔家酒初熟,晚来翻喜打头风。”——《江上阻风》唐·郑谷。

        “要得新晴江水落,不应更恨打头风。”——《水落二首》宋·杨万里。

        “不是山灵嫌俗驾,一生常值打头风。”——《游山舟中遇风雨戏作》宋·陆游。

        《宋书》卷七十六《宗悫传》中记载:“宗悫字元干,南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这个典故是说,南阳人宗悫,少年才俊,他的叔父曾经问过他,人生的志向是什么。宗悫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这里,比喻志向高远,勇往直前。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其一》唐·李白。

        “乘风破浪非吾事,暂借僧窗永日眠。”——《偶作》宋·李洪。

        “乘风破浪门前客,试问浮家有底忙。”——《韦深道寄傲轩》宋·游酢。

        同样都是关于“风”的应用,只看诗人斯时斯境中的情感所寄,便可描摹出完全不同的感觉来。就拿“长风破浪”来讲,明明是积极向上的,体现了志向高远的正能量。但是,在一些诗句中,将上下文结合起来,有时候竟是完全相反的意思,隐喻了很深的出世归隐之情。所以,词是不定性的,真正可以将词性定型的是诗人的情怀。

        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

        “梁帝”的故事是说,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萧衍,他笃信佛教,在南京建立了至今最古老的佛寺“同泰寺”,也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当中的首刹,可见其规格。而且,这位皇帝特别虔诚,经常亲自去寺里与高僧们研讨佛经,也经常把自己舍到寺里,然后让大臣们花钱把他赎出来。因此,上演了三度出家,三度朝臣花费巨资“赎回”皇帝还俗的奇葩闹剧。

        皇帝对佛教很虔诚,不近女色,不吃荤食,这种形为也影响到了民间,要求全国效仿,从此,开了佛教禁荤食素的先河。梁武帝虽然少年英才,早期政绩绰著,但晚年崇尚佛教,没有精力管理朝政,以至于奸臣当道,朝政昏暗,是一位不合格的守成之君。

        “梁武年高厌六龙,繁华声色尽归空。”——《六朝门梁武帝》唐·周昙。

        “旧日此间同泰寺曾将龙衮换袈裟。”——《金陵杂兴二百首》宋·苏泂。

        “当年梁武造佛寺,子云飞帛书萧字。”——《静室》宋·张明中。

        汉皇置酒未央宫。

        “汉皇”指的是汉朝的开国之君刘邦,高祖刘邦九年,长安的“未央宫”建成,高祖宴请群臣,置酒于“未央宫”殿前,接受群臣的朝贺。他手捧玉杯向他的父亲敬酒说,“从前父亲大人说我是个无赖,治产业不如我哥哥刘仲。现在,我所取得的业绩,与刘仲相比,谁的多?”殿上群臣皆呼“万岁!”,刘邦大笑为贺。

        在汉朝建立以后,刘邦也开始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旧戏码。虽说历史记录为吕后在刘邦不知情的状况下,置酒“未央宫”,将功高盖主的韩信等重臣骗来杀害。可是,吕后代表的就是刘邦,这就是皇权的冷酷与历史更跌中的残忍与累累罪恶。刘邦虽少年无赖,但壮年立业,晚年创建了不世之功,成就汉家天下,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创业之君。

        所以,上联“梁帝讲经同泰寺”用少年英才的晚年落没,对下联“汉皇置酒未央宫”的少年无赖的晚岁青云,“同泰寺”与“未央宫”也同样是两座名贯古今的建筑,真是一幅绝品对仗。

        “八宝盘龙玉色明,未央排仗庆熙成。敛福瑞为天赦,五岳齐呼万岁声。”——《宫词》宋·王仲修。

        “萧相未央功已半,汉皇宣室宴非赊。”——《次韵和史馆吕相公九日偶成》宋·晏殊。

        “未央钟漏醉中闻,联骑朝天曙色分。”——《放歌行》唐·驻德舆。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

        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尘虑,指对尘世间琐碎的小事的忧思与顾虑。萦,指萦绕,缠绕。“绿绮”,指的是汉代著名的文学家司马相如的琴,名为“绿绮”。

        相传司马相如曾作《如意赋》,梁王甚为喜爱,于是,赐他名琴“绿绮”。后来,司马相如拜卓王孙门下为清客,于其间听说卓家之女新寡,姿容艳丽,才情无双,便心生爱慕之情。在应卓王孙之请于厅前操琴之时,心知帘后有卓文君在偷听,便故意弹《凤求凰》一曲,向卓文君示爱,其时所用的就是这把“绿绮”古琴。文君知音,倾心相如之才,夜奔相随,缔结良缘,成为千古佳话。

        这一句的意思是,尘世纷扰的烦恼时刻萦绕于心间,纵然拥有名贵的古琴,也懒得去抚弄。琴与情谐音,所以琴音也是最容易表达一个人情怀的,最能泄露一个人内心的隐密,就算是一个伪装的高手,在操琴的过程中,也难免流露出心底的思虑。所以,内心不够宁静,是无法弹出好的音律的。

        我们都知道“空城计”的故事,司马懿之所以被诸葛亮瞒天过海,不仅仅是因为害怕诸葛亮的智慧多谋,而是他深知,琴音往往就是内心的真实写照。一个人如果内心不够自信,就没办法弹得出从容淡然的乐曲来,诸葛亮在城上能够弹出如此泰然自若的琴音来,应该是胸有成竹的,所以怕中埋伏,才会撤兵。这同时也证明了诸葛亮的内心特别强大,临危不惧,兵临城下也能控制得好自己的情绪和心境,实在不简单,并非常人可以办得到。

        关于“绿绮”这个典故,后世应用颇多,有时,它并非只代表司马相如的琴,而是指代一切名琴,是古琴的泛指。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听蜀僧浚弹琴》唐·李白。

        “如无子期听,绿绮为谁鸣。”——《读清塞集》宋·释智圆。

        “拄笏看山聊尔耳,懒弹绿绮过知音。”——《秋怀二首》宋·王炎。

        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霜华,就是霜花的意思,古时“花”与“华”通用,“霜华满鬓”借指白发。“百炼青铜”是指铜镜,古人皆用青铜打磨成镜子来照。关于“铜镜”的典故很多,包括“磨镜客”、“破镜重圆”、“咸阳镜”、“秦台镜”……等等,今天,我们只讲一个“鸾镜”的典故,以后再遇到与“铜镜”有关的内容再慢慢讲。

        《太平御览》卷九一六引南朝·宋·范泰《鸾鸟诗》序:“昔罽宾王结罝峻祁之山,获一鸾鸟,王甚爱之,欲其鸣而不致也。乃饰以金樊,飨以珍羞。对之逾戚,三年不鸣。夫人曰:'闻鸟见其类而后鸣,何不悬镜以映之!’王从言。鸾覩影感契,慨焉悲鸣,哀响中霄,一奋而绝。”后即以“鸾镜”指妆镜。

        讲的是,罽jì宾王在祁山打猎的时候,获得一只鸾鸟,王特别喜爱,便养在宫内。为了听到它的鸣叫,费尽心机,将鸟笼装饰得金光璀璨,喂最精致的食物,很是看重,却三年都听不到它的叫声。王妃进言说:“听说鸟儿见到它们的同类,觉得可以类比,才会鸣叫,何不用镜子照着它自己?”王从其言,设镜于其左右,鸾鸟见镜中倒影,“睹形感契,慨然悲鸣”,最后,展翅奋飞而死。

        这个典故,写尽了禽鸟的深情,比及于伯牙绝琴于钟子期墓前,郢人斤斧,是一个道理,都是指悲伤于妙赏之不存,世间再无人欣赏,纵然是再美的绝唱也无人懂得,质虽存,灵已绝。《鸾鸟诗》曰:“神鸾栖高梧,爰翔霄汉际。轩翼飏轻风,清响中天厉。外患难预谋,高罗掩逸势。明镜悬高堂,顾影悲同契。一激九霄音,响流形已毙。”

        “生憎铜镜催白发,残着珠襦待赤眉。”——《寓言》宋·刘克庄。

        “强对青铜簪白首。老来风味难依旧。”——《蝶恋花·爱日轻明新雪後》宋·周邦彦。

        “百炼青铜曾照胆,千年土蚀萍花黡。”——《古镜词(并序)》明·刘基。

        “青铜镜面无光采,苦心尚在容华改。”——《去妇词》明·王恭。

        “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这两句话表现的是:为红尘俗事烦心,而不能得到心灵的自由与宁静,亦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拂琴。白发满头,青春已逝,黄花落尽的凄楚使得不愿意再去照那面铜镜了。也指代,知音不在,无人懂得欣赏的悲怆,似乎是英雄没路的感慨和自嘲吧。

        诗词的用典,从形式上可以概括为:用事、用句、用意。

        用事典,就是把典故提炼成诗句写入作品中,以此来影射时事或者表达诗人的思想情感。

        例如:纳兰容若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中有:“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就是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典故,直接写入句中。《太真外传》载,唐明皇与杨贵妃曾于七月七日夜晚,在骊山华清宫长生殿里盟誓,愿世世为夫妻。后来安史之乱,杨妃缢死马嵬坡前,明皇于归途夜雨中听闻马铃叮当,而分外悲凉,遂作《雨霖铃》曲以寄哀思。纳兰便用这个典故,来寄托自己对亡妻的深情,可谓入情入境,不可多得。

        用句典,就是引用前人现成的诗句直接写入作品中,或者只用其中一二字,或者将语句打乱重组。后世有许多这样的诗人、词人,都会直接引用、化用前人的句子,包括苏轼、周邦彦、辛弃疾、纳兰性德等不同流派的名家,也都很善于袭用或化用唐、五代诗人的诗句入句。用句用得灵活,的确能引起联想,因故知新,可以将前人千锤百炼的艺术精髓直接挪为己用,表达自己胸中意旨的同时,精炼了语言,提高了诗词的格局。

        例如:周邦彦的《西河·金陵怀古》中有:“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向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就是化用了整首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诗人经过自己的重新组织,增添字句,使人在刘诗的意境上,更加一层人世沧桑,分外悲凉的寂寞之感,这就是叠加作用。

        用意典,就是将典故本身所含的意韵加以总结归纳,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将典故融入到诗词中去,即将古人的情思意境加了进来,提升了诗的格局,又将自己的感情充分而熨贴地表达清楚了。

        例如:刘禹锡的《团扇歌》中有:“团扇复团扇,奉君清暑殿。秋风入庭树,从此不相见。”其中蓄含的典故,是汉朝成帝的妃子班婕妤的故事,她在赵飞燕、合德两姐妹受宠后,便被冷落,才华横溢的班婕妤便写了一首《团扇歌》:“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其中以团扇因秋风起而被遗弃的现实来暗喻自己也如团扇般“恩情中道绝”的悲伤与心痛。

        刘禹锡便以此为意,全诗未提及班婕妤只字,却将此情此悲全盘引用,以寄托自己的深情。包括纳兰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头两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也是化用其意。

        这便是用典的精道之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听琴(一东韵试笔四)

          ——素心

秋山秋水寒云起,霜叶霜花冷月中。

宝鼎伽罗氤紫气,丝桐绿绮弄清风。

殿前误曲周郎顾,帘外知音白首终。

本自无弦千簌泪,情深此境一般同。

2017-11-1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声律启蒙第二讲:一段韵文92个字,竟然藏了这么多故事?!
【转】典读《声律启蒙》一 东
《声律启蒙》·第二讲·上平声·一东(二)
《声律启蒙》精讲(2)
微信公益诗词讲座:声律启蒙读解(上平一东)
声律启蒙「卷上」一东(yīdōng)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