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日本陶瓷器的前世今生(二)

日本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国度,因为立国以来,他们从未经历过皇权的更替,也从未有过“农民起义”。哪怕是他们的战国时代,也是奉天皇为至高的类似神的位置,不曾推翻过至尊的帝位。皇族正统从未被改变和颠覆,这也是传统文化之所以被完好的保留下来的原因。
日本皇室派遣学习使团,从中国学习了最优秀的文化,然后带回国,由皇室开始,向将军幕府各藩主发展,然后传递到文臣武士阶层,上行下效,再普及至民间。文化没有断层,至上而下,因此导致民间也拥有着高洁的士大夫精神,讲礼重德,讲信修睦,附庸风雅。
因此,大量的文化元素,如鱼得水,繁荣发展。书道、剑道、茶道、花道……陶瓷器也被大量的应用和推广。

日本中世纪的陶瓷,在种类和质量上,与朝鲜半岛以及中国相比较,还是十分落后的。这一时期的陶器大多被称为“无釉”,然而并非真的无釉,而是因为技术原因,大多数施的釉都为自然釉,看起来并不鲜丽明艳,却更有艺术气息。这一时期的陶器被称为“山茶碗窑系陶器”以及“烧缔陶”。现在市面上流行的“备前烧”便是这一类陶器的代表性产品。
六、濑户烧
12世纪,濑户、美浓成为日本陶瓷业的中心。濑户窑在灰釉的基础上,引进铁釉、褐釉、伊罗保釉等,并使用印花、划花、贴花等装饰手段,仿照中国北宋到元的多种代表性陶瓷器产品进行制造。从龙泉窑系的青瓷、白瓷,到景德镇窑系的青白瓷,器型从日常工作用品到佛具用品等。到了13世纪,开始烧造四耳壶、瓶、水注等高档器皿,并在上层社会开始使用从中国进口来的“唐瓷”。镰仓时代后期到室町时代,茶汤(茶道)文化开始盛行,人们开始追崇“唐瓷”,以此为背景,濑户烧开始在14世纪模仿中国大量烧制天目茶碗(黑釉茶碗),以及茶叶罐和茶道器具。

而六大古窑:濑户、常滑、信乐、越前、丹波、备前,便是在此一时期产生的。
说到濑户烧,便不得不提一个传奇的人物——加藤四郎左卫门景正,通称藤四郎。藤四郎出生于镰仓初期(1190),奈良近郊一户叫做藤原元安的官宦人家。名景正,别号春庆。成年后获乡五品诸太夫荣誉职衔并在春草(今京都市伏见区)烧陶,同时热衷收集中国及高丽(朝鲜)等海外先进窑品,以探究其制作方法。贞应二年(1223)随福井县吉田郡曹洞宗永平寺开祖道元禅师(1200—1253)自九州筑前国博多港(今福冈县福冈市)挥楫扬帆,赴中国(当时为宋朝)学习制坯烧窑秘籍凡六载(另一说十二载)。回国后踏遍日本国境,苦苦寻求优质陶土。

1242年某日,藤四郎在濑户附近参拜深川神社之际,偶得神灵开示: “本神社巽之方位(东南角)祖母怀地域富藏良土”,经发掘,果然得到可塑性和高温耐受性极好的“木节黏土”。此后便在濑户筑窑烧陶,遂成气候。
藤四郎为感谢神灵佑助,专门烧制了一只灰釉陶塑狛犬供奉神社前。此举受众陶工仿效,甚至带动周边乃至全爱知县,逐渐形成一种风俗延续至今。现在,深川神社的濑户陶“狛犬”已与神社一起被列为日本的国家重要文化财产,成为濑户烧的象征物之一。

文政七年(1824),濑户民众在深川神社近旁为藤四郎专门建造了一轩“陶彦社”。当今的陶彦社是大正十五年(1926)第二十一代宫司迁址重建的。昭和三十七年(1962)始,每年4月在濑户市举办为期两天的“陶祖祭”,以彰显其伟大功绩。
七、美浓烧(岐阜县瑞浪市)
美浓烧最开始的时候一度仿造中国的制作风格,可到了室町时代后期,却开始改变方向,烧造濑户黑(黑釉茶碗居多)和黄濑户(黄绿色釉)为代表的具有自己风格的陶瓷品。这类器具产生的背景与日本的茶道文化兴起有关,当时从京都和堺等地佛寺开始流传至民间侘茶(枯寂茶道)并盛行起来,需要有大批的茶具与之相匹配,因此,美浓烧得以发扬光大。

△国宝·大井户茶碗·喜左衛門(きざえもん)
如今的美浓烧,早已在时代的变迁中改变了样子,进入江户时代,美浓烧作为平民的日常餐具,被广泛使用,成为日本国内知名的陶瓷生产地。如今的制作工艺已发生了巨变,采用无机无毒釉彩,烧制窑温高达1240~1260度,而非通常的700~800度,坯体所含的金属物质被充分氧化,因此,成品陶瓷器的金属含量远低于日本国家标准,符合人们对绿色环保产品的需求,在日本和欧美市场都倍受青睐。
八、乐烧
在京都,著名的茶道家千利休(1522-1591)指导初代长次郎(?-1589)烧造出了乐茶碗,乐烧由此诞生。日本茶道具,尤其是茶碗这种陶瓷器,有“一乐二荻三唐津”之说,因此,最为高级别的茶碗便是乐烧的茶碗。根据《茶会记》记载,在天正14年(公元1586年)出现了“宗易形”茶碗和“今烧”茶碗,它们应该就是长次郎制作的乐茶碗。作为乐烧陶器的鼻祖人物,初代长次郎本是一名泥瓦匠,但从他早期的作品“狮子六盖瓦”来看,此人有非凡的雕塑技术,他的茶碗作品也表现出迥异的艺术性格。若进行比较研究的话,的确意味深长,引人深思。

△长次郎·黑乐茶碗·铭·秃
乐烧的最大特点就是,在制作的过程中不用辘轳,而是完全靠手捏造,属于低温烧制的软质铅釉陶,主要有黑乐与赤乐两大类。因为禅茶的原因,乐烧多为素朴无华的颜色,也有二彩、三彩等技法,带有明显的中国传入的三彩烧陶的影响。京都的“玉水烧”和金泽的“大樋烧”也属于乐烧。

△重要文化財·長次郎·赤樂茶碗·銘·無一物
进入江户时代,精通书画和工艺,多才多艺的本阿弥光悦(1558-1637)和长次郎的后继者常庆,将乐烧进一步发扬光大。作品表现出益加丰富的艺术性,风格自由,妙趣横生。这两位伟大的艺术家赋予了乐烧茶碗更多新的可能性,至今仍然赢得人们的高度评价。
九、荻烧与唐津烧
萩和唐津陶器诞生于天正年间(公元1573年至1592年),推断的依据是一件带有天正20年(公元1592年)铭文的遗物以及各地的考古发掘调查结果。

△十一代坂高丽左卫门·荻烧茶碗
文禄、庆长年间(公元1592年至公元1614年),不少朝鲜的陶工从朝鲜半岛迁居到九州地区的佐贺县、长崎县一带,推动了当地的制陶产业。初期的窑场设在岸岳(鬼子岳)一带的山里,多是龙窑。这种窑炉是朝鲜陶工引入的,热效率高,能够进行大规模的生产。进入庆长年间(公元1596年至公元1614年)中期,连房式也就是多室龙窑开始出现在这一地区,进一步提高了产量。同时这种日本从未有过的龙窑炉也开始向美浓等地乃至日本全国传播开来。拥有这样的技术背景,唐津的产品开始大量在国内流通,一跃成为著名的陶瓷产地。

成品多带有朝鲜半岛的影子,高级品多是茶道用具,有模仿高丽茶碗的形制,还有净水罐、花瓶、小碟等。到后来这里生产的一般餐具也超过美浓,占领了国内市场。代表器物有铁锈花釉下彩绘陶和挂有长石釉的“绘唐津”。

△十三代中里太郎右卫门作·绘唐津·皮鲸斗笠杯
产品经修坯、利坯,生产使用脚踏辘轳,装饰还会用到镶嵌的技法,这些都是从朝鲜半岛引进的新技术。从此以后,在西日本,唐津逐渐演变成为陶瓷的代名词。除去唐津,西日本各地也出现诸多朝鲜系统的施釉陶器窑场,比如山口县的萩、福冈县的高取、鹿儿岛县的萨摩、熊本县的八代、福冈县的上野、冈山县的伊部。总之,这是日本窑业大发展的一个时期。
十、京烧
江户时代,从庆长末年开始到元和年间(公元1615年至公元1623年)其间,在日本京都府,不仅仅只有乐烧,还有粟田口烧和清水烧为人称道。大约在正保4年(公元1647年),野野村仁清在御室仁和寺门前搭起了御室窑,于明历2年(公元1656年)开始烧造彩绘陶器,开启了江户时代陶器业的新篇章。

△清右卫门·彩绘藤罐·MOA美术馆
野野村清仁在宗和茶道流派的创始人金森宗和的庇护和支持下,将造型能力与彩绘的精美程度都发挥到了极致。他的作品华丽富贵,很符合皇室的审美标准,因此也服务于宫廷。仁清本名叫清右卫门,因为创窑在仁和寺,于是便取了“仁”字与自己名字的“清”字为作品的铭款,这也是做为陶匠人的一大创举,在陶瓷器上落款便始于仁清。

△重要文化财·色绘月梅图茶罐·日本国立美术馆
仁清的弟子尾形乾山(1663-1743)于元禄12年(公元1699年)在洛北鸣泷泉谷开窑烧陶。因地处京都的“乾”位(西北方),所以自号“乾山”。乾山在对白色化妆土的利用以及釉下彩绘等诸多方面都有他自己的独创。受到兄长,也就是琳派的代表大画家尾形光琳(1658-1716)的影响,乾山在陶艺上酝酿出与之相应的绘画性风貌。光琳也时常在乾山的陶器上作画,留下了不少二人的合璧之作。乾山在作品上也留自己的墨书款识,使器物获得某种名牌效应吧。另外,乾山还著书《陶工必用》,总结了自己从仁清那里学到的知识技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阐发,成为后世学习京烧的必读书目。

△乾山紫翠·京烧窑变云锦方茶碗·铭“好日”
幕府末期,京都名工辈出。有最先在京都烧制瓷器的奥田颖川(1753-1811),颖川门下有受中国清代著名陶书《陶说》影响开始制陶的文人青木木米(1767-1833),还有风格多种的仁阿弥道八(1783-1855),以及将中国的金襕手、交趾红绘、青花等多种中国瓷器的技法纹样引入本国茶具制作的永乐保全(1795-1854)。京烧的传统延绵不绝,至今仍然兴盛不衰。

△乾山81岁(1743年)·锈绘十体和歌短册皿·东京国立博物馆
日本陶器发展到此时,可谓是炉火纯青了,但陶瓷器的发展还远远没有结束。随着人们思维的多样化,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大家的审美逐渐由单一的追求侘寂境界而改变,除了素朴天然以外,人们开始向精美细腻的器皿发生兴趣,于是较陶器更为细腻光滑,色彩更加丰富艳丽的瓷器便应运而生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日本瓷器的发端与演变历史——中国文博网
日本陶器市大赏,万千杯盏间总有动心的那一款
小林仁:日本陶瓷的历史(图)
陶瓷器的美丽外衣 - 釉药
张石:日本陶艺家为何瞧不起毕加索
聊一聊日本9大陶瓷器产地、特色,一起来收藏梦幻日本陶瓷餐具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