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脑声常谈:大鼠静脉注射自身给药模型建立及评估方法


条件刺激程序下的食物训练

实验箱中的踏板具有一定的高度,动物不能自发形成踏板行为,且有研究表明,在自身给药前进行食物训练,能够加速模型的建立,故在给药前需让动物先学会踏板,在建立踏板这一操作式反射行为时,大多数与条件刺激如光刺激、声音刺激相结合。本研究设计了2款不同的条件刺激程序,分别为程序 A 和程序 B,主要区别在于光刺激的不同,本次实验在进行食物训练的同时,通过反应率( 反应率=总有效踏板次数/总实验时间秒数) 比较该2款程序在食物训练效果方面的差异。

其中程序A设定: 实验开始时,刺激灯灭,房灯亮,动物踩下有效踏板后,若 FR=n,则动物累积踩下n次有效踏板后得到奖赏,此时刺激灯亮,房灯灭,不应期开始,刺激灯灭,不应期结束,踏板伸出,房灯亮,然后进入下一循环。

程序B设定: 实验开始时,刺激灯亮,房灯灭,动物踩下有效踏板后,若 FR=n,则动物累积踩下n次有效踏板后得到奖赏,此时刺激灯灭,房灯亮,进入不应期,不应期结束,刺激灯亮,房灯灭,然后进入下一循环。

将 20 只动物随机分为2组,一组在程序 A 下进行食物训练( 称为“A 组”) ,另一组在程序 B 下进行食物训练( 称为“B 组”) ,除本阶段动物予以分组外,后续实验阶段不予分组,但实际上仍在 2 种条件刺激下进行实验。进行食物训练前动物禁食 18h,以提高动物的活动探索能力,有助于食物训练的成功。食物训练期间,每天1次,每次在实验箱中训练1h,不应期 5s,前3d 训练最大奖赏次数不限,FR值设置为 1( 即动物踏板 1 次获得 1 次食物奖赏) ,后续训练最大奖赏次数限定为 100 次,FR 值根据个体动物踏板学习情况逐渐提高,最大FR值到10( 即动物连续踏板 10次获得 1 次食物奖赏) ,最长训练天数限定为8d。其中 FR 值提高过程中,在原程序A 和 B 中均增添了 FR 值递增程序,递增原则为动物每获得连续 5 次食物奖赏,FR值增加 1。实验期间记录每日 FR 值、总奖赏次数和总有效踏板次数,若动物能在 8d内连续 3d获得至少 25次食物奖赏,同时 FR 终值不小于5,并且连续 3d奖赏次数波动平均值在±50%,即认为食物训练成功,否则食物训练不成功予以淘汰。

大鼠颈静脉插管手术

术前准备足够的无菌手术器械( 121 ℃ 高压灭菌 30min) ,确保 1只大鼠用 1 套手术器械,以防止交叉感染。给予动物镇痛药和麻醉药后,剔除背部和右侧颈部剃毛并消毒; 在右侧颈部剪 1个约1cm纵口,末端靠近锁骨中线,分离右颈静脉,用缝合线结扎远心端; 在背部肩胛骨中心皮肤切1个小切口,再在远离肩胛骨中心约2cm处皮肤纵向下行切1 个大切口; 将自制插管组件的导管部分在镊子辅助下从皮下引至颈部切口,底座部分从大切口移至小切口; 将导管插入颈静脉中并结扎固定,皮肤切口缝合并消毒。术后护理: 术后至少连续 3d经插管注射抗生素防止感染,术后伤口恢复至少7d。

为了保持插管通畅性,术后d2直到整个实验结束,每天给予 0.2 mL无菌肝素钠( 浓度25U·mL-1 ) 检查导管通畅性。每周 1 次经插管用氯胺酮进行插管性能测试(5mg·kg-1) ,如果动物在给予氯胺酮后3s内便出现步态不稳,则表明插管状态良好,也可选用戊巴比妥、丙泊酚、依托咪等麻醉剂进行测试。

FR1自身给药行为建立

手术恢复期结束后,将伤口恢复良好及插管通畅的大鼠进行自身给药行为训练。吗啡最佳训练剂量为0.5mg·kg-1·injection-1 ( 即每次注射 0.5mg· kg-1) ,给药容量为0.2mL·kg-1·injection-1,根据仪器注射泵的特点和预计给药体积,选取最佳转速和最佳注射器规格并确定流速,从而推算注射时间( s) = 体重( kg) ×给药容量( mg·mL-1·injection-1 ) /流速( mL·s-1) ,条件刺激程序与食物训练一致。训练期间将动物体内插管与仪器输液系统相连,每天训练1次,每次2h,不应期20s,最大奖赏次数为30次,FR设置为1。实验期间记录总奖赏次数和总有效踏板次数。训练成功标准: 连续3d注射次数维持稳定,波动不超过±20%,且连续3d奖赏次数不小于4,即可认为FR1 自身给药行为训练成功。由于训练初期,动物所希望得到的可能仍然是食物奖赏,故至少训练7d后再评估其自身给药训练是否成功。

FR1 自身给药行为消退

当用非强化剂( 如生理盐水) 替代强化剂( 如吗啡)后,会产生消退现象,即替代初期动物会拼命踏板以期得到药物,随后动物得不到药物而逐渐失望而无法维持稳定的自身给药行为,表现为踏板次数逐渐减少甚至减少至零的现象。消退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确认动物所产生的自身给药稳定行为是由吗啡所引起的。消退期间,将吗啡替换成生理盐水,其余实验参数和操作步骤与FR1自身给药行为训练保持一致。当动物出现明显的消退现象时即可停止消退实验,也可根据个体动物情况继续进行消退。

 FR10自身给药行为建立及剂量反应关系测试

用吗啡训练剂量( 0.5mg·kg-1·injection-1 )恢复FR1自身给药行为,然后根据个体给药情况,逐渐将FR 值增大至10,其余实验参数、操作步骤与FR1自身给药行为建立一致。当同时满足以下标准方可认为 FR10 自身给药行为建立成功: 连续3d FR 值达到10; 连续 3 d注射次数维持稳定,波动不超过±20%; 连 续 3d 奖赏次数不小于4。训练剂量下FR10自身给药维持稳定后进行4个吗啡剂量的替换测试,由低到高的剂量顺序进行剂量替换,依次为0.125,0.25,0.5 和 1.0mg·kg-1·injection-1,每个剂量连续测试3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欣软行为学:大鼠静脉自身给药颈静脉插管手术方法
【人物周刊】恋箱癖——斯金纳丨第04期
T迷宫-学习记忆的行为学研究方法
斯金纳的箱子——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实验【1】
技术干货 | 详解6大动物行为学之学习记忆研究方法
研究 | 我不知道我知道我这只眼里有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