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医疗】上海将建五大区域儿科联合体或儿科联合团队

“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以后,上海的儿科医疗服务能否跟得上呢?

在今天下午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市卫生计生委提出了“十三五”期间相关工作任务和措施,计划到2020年基本满足儿童健康服务需求。其中包括,在上海构建东、南、西、北、中五大区域儿科联合体或儿科联合团队;在综合医院建设50个标准化示范儿科门急诊项目;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必须提供儿科门诊服务;妇产医院必须设立新生儿床位等。详见下文。

到2020年,基本满足儿童健康服务需求

上海儿童健康服务能力虽然取得一定进展,但与不断增长的人口规模和市民不断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针对儿科医疗服务供需结构性矛盾、城乡资源分布不够均衡、社区儿科医疗服务覆盖面不广、能力不足等问题,将提能力、建机制、促创新、补短板。


总体目标:到2020年,建成与上海城市功能定位相适应、与儿童健康需求相匹配的儿童健康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让每一个儿童都享有便捷、均等、优质、连续的健康服务,使儿童健康水平继续保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


主要指标:

到2020年,基本满足儿童健康服务需求,实现全市每千名0-14岁常住儿童拥有儿科(助理)执业医师数不低于1.5人,核定床位不低于2 张。


0-6岁儿童保健管理率不低于90%,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不低于98%,新生儿、儿童主要疾病筛查率不低于90%。


不断改善儿童健康服务感受度,进一步缩短儿科门急诊候诊时间。


儿童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实现全市新生儿死亡率低于6‰,婴儿死亡率低于7‰,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低于8‰的目标。


打造儿科医学高地,7项主要任务并行

1、优化资源布局,完善服务体系功能。

强化包括儿童专科医院、综合医院儿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妇幼保健机构在内的儿童健康服务体系功能建设。完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新华医院新增儿科床位建设项目。加强综合医院儿科建设,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必须提供儿科门诊服务,三级综合医院和承担区域医疗中心任务的二级综合医院应当提供急诊服务,并设立儿科床位。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应当提供儿科诊疗和儿童保健服务,探索建立儿科家庭病床。妇产医院必须设立新生儿床位,提供医疗服务的妇幼保健机构应当开设儿童保健门诊。加强中医儿科建设,支持中医医疗机构开展儿童健康服务。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儿童医疗机构,逐步形成多层次的儿童健康服务体系。


2、推进科技创新,打造儿科医学高地。

聚焦儿科医学科技发展前沿,重点围绕健康管理、重大疾病防治、疑难危重疾病诊治,建设一批儿科医学尖峰、高峰和高原学科,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儿科领军人才,建立一批高端儿科海外研修团队,提升在国际儿科医学科技创新领域的参与权、话语权和规制权。


3、创新运行机制,推进区域协同发展。

着力解决突出问题,缓解优质资源供需矛盾。以就近结对、兼顾传统合作关系为主要原则,依托三级儿童专科医院和优势医院,在全市构建东、南、西、北、中五大区域儿科联合体或儿科联合团队,加强技术支撑和辐射,解决儿科常见病、多发病方面的临床服务需求,形成专科医院和优势医院支撑区域医疗中心、区域医疗中心支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格局,提高同质化水平;同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帮助疑难杂症病人转诊至上级医疗机构。


联合体的组建由儿童专科医院和优势医院与区县卫生计生委签约,以区域医疗中心为平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延伸,推动区域内联合体纵向发展,将优质医疗资源辐射到社区。


推动建立基层首诊、分级管理、上下联动的儿科服务新机制,推行“儿童健康服务 互联网”服务模式,积极开展儿童预约治疗、检查和化验结果网上查询等便民服务。


4、完善医疗服务,引导就近有序就医

改善门急诊环境,在全市综合医院建设50个标准化示范儿科门急诊项目。


优化儿科门急诊服务流程,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设儿科延时门诊和夜门诊。完善市区两级质控网络,落实医疗安全和质量核心制度,规范诊疗行为。


保障儿科药品供应,加强儿童合理用药宣传和指导。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将儿童健康管理服务纳入签约服务内容。


推进儿科分级诊疗制度,引导门诊重心下沉,把儿童常见病、多发病解决在基层。


推进预约服务,逐步提高市级医疗机构儿科门诊预约服务比例,到2020年超过50%。全面推行分时段预约,对预约患者和预约转诊患者优先安排就诊。


5、深化医防融合,加强儿童健康管理。

围绕儿童健康管理,实现从以疾病治疗为主向以健康管理为中心转变。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平台,运用互联网技术推进儿童健康管理服务。


落实儿童早期发展项目,多渠道普及儿童常见病、多发病防治和中医预防保健知识,逐步提高儿童健康的家庭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加强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确保接种率达标。健全完善儿童青少年健康信息管理系统,将儿童眼病和牙病防治发展信息一并纳入。


加强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和听力筛查,推广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唐氏综合征等疾病筛查的全程管理。发布儿童主要罕见病名录,建设上海市儿童罕见病诊治中心。


深化“医教结合”工作模式,继续加强“一校一医”工作。为每位儿童健康提供主动、安全、便捷、温馨的服务,不断完善本市儿童健康全程服务。


6、加强队伍建设,激发人才发展活力。

加强医学院校临床专业儿科方向教育,适时扩大儿科类招录规模。加强毕业后医学教育,加大儿科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儿童保健医务人员规范化培训。按需开展临床医生转岗培训,加强全科医生儿科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技能培训,持续推进“儿科强基层”继续医学教育。


建立儿科人才预警和管理机制,定期发布儿科紧缺人才目录。制定有利于儿科医师流动的多点执业政策。改善儿科医务人员执业环境,薪酬分配政策向儿科倾斜。


7、做好健康信息服务。

积极通过各类媒体,包括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提供医疗机构就诊信息查询服务,建立儿科服务预警和信息发布机制,引导市民就近、错峰、有序就医。多渠道开展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和中医预防保健等儿童健康知识的科普宣传、教育和咨询,普及儿童疾病防治常识,引导市民形成科学就医理念和习惯,营造重视和关注儿童健康服务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破解区域医疗资源不均 湖南启动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创建
医联体该有一种什么生态
专科医联体产业盘点:全国已建设27种专科机构,儿科医联体最多,均集中在发达城市
公立儿科门诊太吵,等待时间太久怎么办
河南中医一附院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联手打造国家中医儿童区域医疗中心
我市首家儿童医院正式投入使用,“粤东区域医疗中心”地位愈发巩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