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逼一把到底能逼出啥?你还不知道现在有种娃叫“自推娃”!

昨天是母亲节,小邦本来在家睡懒觉(有人做饭的感觉就是爽~),然而美梦却总是被楼上的钢琴声打断,看来楼上的娃又在“被迫”练琴了...关于孩子的成长,有人说孩子就是要逼的,也有人说要给孩子快乐的童年,而@妞妈 却认为,我们与其做虎妈,不如培养自推娃↓↓↓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是否应该“逼”他一把?


前不久,我家小朋友的学校里发生了一件小事...


有一位同学被选为班级代表之一在全校的例会上发言,结果临上台前,这位小朋友胆怯了,泫然欲泣的,于是老师就'豁免'了他,让他不必去上台面对全校的师生。


这当然只是一桩小事,但我听说了以后,难免会想,如果老师强硬的要求他上台去面对呢? 小朋友当然一定会上台,但结果大概会有两种,


一是从此有了心理阴影,再也不敢在众人面前发言;


二是克服了心中的紧张恐惧感,下一次再遇到类似情形,不会那么害怕了。 


结果会是哪一个,我们当然没有办法事先知道。而作为家长,我们当然都希望是第二种结果,害怕是第一种结果,于是这件事延伸出来的问题是: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到底是应该“逼”他一把,还是允许他退后一步 ?或者可以这么说,当困难变得多大时,我们就不该再继续“逼”了?


我的答案是:孩子的反应,决定了我们是不是应该多“逼”一把。


不过我这个答案对父母的帮助并不大,因为一般情况下,我们不推的话,是看不到孩子的反应的。那么,对父母而言,推与不推的分寸到底应该掌握在哪里? 


快乐育儿 vs. 高压虎妈

乍听之下,这个问题可能只对虎妈那一类型的父母有意义,因为不做虎妈、让孩子随着自己性子自由成长的父母,根本就不会有这样的困扰不是吗? 


近年来社会上比较流行的育儿观念,是快乐育儿,即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严厉的、强迫式的教养方式容易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无益于他们的快乐成长。


可是另外一方面,社会贫富差距的增大,又让我们做父母的很有紧迫感,如果孩子成长的过程过于舒适安逸了,只怕今后无法独立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环境。


所以说,现实生活中真正能做到完全放手的父母是凤毛麟角,要么是父母可以真心接受孩子自由发展的结果,再吊车尾也无所谓;要么是命好遇到了传说中超级自律的孩子...


否则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总是需要在旁给予助力的,有时候是要矫正一下孩子走歪的路线,有时候是要'推'一下帮孩子迈过一个小小的颠簸。所以,即使我们不是虎妈,我们也需要时不时的'逼'孩子一把。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

可问题是,孩子是不一样的。同样的“逼”一把,有些孩子就当脚底绊了一下,然后继续高高兴兴往前走;有些孩子却会结结实实的摔一跤,并且带着这个阴影畏畏缩缩的走下去。


父母的为难就在于,自己的孩子是哪一种,不逼一下就永远无法真正知道。 不过,作为父母的我们,其实是可以根据孩子的性情和一贯表现来预测结果的。


应该说,父母是最了解孩子的,在这个前提下,我们也应该知道孩子是善于应对压力,还是十分敏感容易崩溃的类型。


同时,我们一贯的教养方式,也会养成孩子在面临困难时的习惯态度,是迎头而上还是退缩。


这些都是亲子之间长期累积的背景知识,有这个背景,父母往往能够对孩子的反应作出比较准确的预测,这样我们也好决定到底是推还是不推。 


在“逼”的过程中,这些问题必须注意!


“逼”孩子的临界点在哪里,实在是因人因事因时而异,没有哪个育儿专家可以提供确切的答案。不过,在这个过程中,爸妈却有一些该做和不该做的,需要特别注意。 


该做的

鼓励孩子也参与到决策过程中来,让孩子体会到父母对他的尊重。


告诉孩子每种决定的后果会是什么,承担后果需要勇气。


包容孩子与你不同的地方。当年你学琴时没有这么困难,不代表孩子面临的困难就不是真实且巨大的。


陪着孩子一起经历一段会有很多负面情绪的历程。


不该做的

不要用金钱或者很多礼物作为让孩子继续下去的交换条件。


不要使用侮辱性的、或是恐吓性的语言来“激励”孩子。


不要不发一枪就撤退。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应鼓励他至少多尝试一次。


不要过度插手“救援”。应该让孩子自己承担他行为导致的自然后果。


与其做虎妈,不如培养孩子学会“自推”


当爸妈的,总是要“逼”着孩子往前走。孩子虽然对音乐挺感兴趣,但是你要他天天练琴,他就能天天给你闹一下...看自己推得辛苦,再想想传说中的'自推娃',到底是自己没遇到一个省心省力的孩子,还是自己做父母的方式出了问题? 


传说中的“自推娃”,是可以培养的

所谓“会自推”的孩子,就是不需要爸妈扮黑脸,自己就能推着自己往前走,该读书时读书,该练琴时练琴,不但井井有条,而且认真主动,可问题是,这样的孩子真的存在吗? 


不仅仅是存在的,还是可以培养的!


爸妈不妨想一想,如果你家小朋友让人总是很头痛,但他真的就没有对任何一件事情感兴趣吗? 


在某种程度上,人都是一样的,对于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不用别人催,自己自然会上手,而对自己不喜欢做的事,就会想方设法的去逃避。


而小孩子相对于成年人来说,自律性更差,也就更加的随心所欲,所以有时候爸妈当起虎妈狼爸,会觉得十分辛苦。


所以,有时候你觉得辛苦,可能是因为“逼”的方式不太对,与其逼着孩子做不喜欢的事,不如让孩子推着自己做喜欢的事。 


培养孩子对自我的良好感觉

自己对自己的推动力,通常来自于内心,而不是外在的奖励。孩子可能会为了爸妈许诺的奖励而努力一时,但长久的努力必然是发自内心的需求,而这种需求又不仅仅是兴趣。


兴趣只是第一步,仅有兴趣是不够的!


因为任何事物,当你走多几步之后,它会变难、变无趣,这个时候单靠兴趣是支持不下来的,还必须要靠内心的一种声音:我能做到,我做得很好。


换言之,我们需要给孩子一个正向的反馈,当孩子觉得自己在某件事情上很有成就感的时候,他就会更愿意去花时间来钻研。 


而成就感怎么来? 除了孩子自己的努力之外,还需要爸妈不断的肯定孩子的努力,让他觉得自己果然有了点成就,这样他就会自己推着自己往前走。但不要加入过多的外界奖励。


不要忽视好习惯的力量

在现实中,我们不可能给予孩子无限的可能性去发掘他的兴趣,也不可能让他避免从事一切他不喜欢的事情,而即使他很喜欢做的事,他也未必能又快又好的自己去做。


所以归根结底,爸妈需要帮孩子培养一个好的习惯。习惯这事,说起来很小,但威力却很大!


尤其对小朋友来说,不管他是否喜欢学校,他总要完成作业;不管他有多喜欢弹琴,他总有挫折与辛苦的时候。那么支撑他按时完成作业、按时练琴的力量,就要靠习惯。


他养成了每天做这些事情的习惯,他就会持续做下去。 


必要时调整心态,享受过程

而最终,我们帮孩子培养了好习惯引导他自己,夸赞他持续的努力,让他做有兴趣的事情,到了一定程度,但孩子可能还是会走不下去...


也许他的兴趣和关注度不足以让他在这一方面攀向更高的山峰。


所以到了这一步,不管有多可惜,也许我们也只能放弃,接受他要止步于此的现实。


而我们希望的是,这一路走来,孩子不但学到了东西,还享受了这一过程。 


参考资料: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articles/200301/are-we-pushing-our-kids-too-hard 

http://www.parentingskillsblog.com/parenting_skills_blog_fro/2013/04/draft-3-1.html

http://psychcentral.com/lib/the-paradox-of-pushing-kids-to-scceed/

http://www.todaysparent.com/family/parenting/the-unambitious-ki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做到三件事,你的孩子也就能上哈佛
让孩子爱上阅读,不可缺少的4步曲
每一个“解放天性”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一位“更野”的爷爷奶奶
教育孩子, “虎妈”好还是“放任”好?
惊叹!北大虎妈为9岁孩子制作息表:每天学习18小时
朋友对教育男孩的评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