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住在水塔里的人家
水塔之家

上海,黄浦区

金陵东路


金陵东路上的这栋水塔各位是否眼熟?在上世纪80年代,因为住房紧张被改建成了民居,市民任利康、吴彩凤夫妇在这里一住就是30多年。去年这个使用面积只有39平米的水塔房摇身变成了一座独一无二的“空中别墅”。


但是如今,这栋“空中别墅”面临拆迁的命运。这里要建造轨道交通14号线,已经完成了整体征收,夫妻俩也终将告别老屋、迁入新居,发生在水塔里的故事自此便只存在于记忆里了。



80年代的“高富帅”

沿着金陵东路走,与之相邻的两个门牌中间是一条窄窄的弄堂,弄堂口破旧而逼仄的烟杂店,无声地代言了这里大部分居民的生活环境。走进弄堂,在一片白墙红顶的小楼中间,一栋白色的塔楼鹤立鸡群般显眼——这就是水塔之家。



金陵东路上的水塔,曾经是这一带最高的建筑。80年代那时住房紧张,闲置水塔被改建成了可以居住的家。水塔4楼的主人,60岁的任利康是个标准的上海爷叔,他和妻子吴彩凤在这水塔里一住就是30多年。


当时,刚结婚的任先生因为评上了先进,近水楼台先得月,分到了位于顶楼的一套房子。1983年,小夫妻俩在亲友的艳羡声中喜滋滋地搬进了这套婚房。



……水塔能住人?每当别人有这样的疑问,上海爷叔任先生就不买账了,“想当年,能分到这样的房子都是‘高富帅’了!”


老底子都有数的,“单位分配”、“独立卫浴”、“高层建筑”,光是这几个关键词,就让它彼时的价值几乎等同于如今的高档商品房。


“当时这房子真的老稀奇,那时有个亭子间住住都蛮好来,我们这个还有独立的卫生间,条件不要太好。”


“楼层高,到夏天窗一开风凉得来。”


“这水塔是当时附近唯一的高层建筑。从我们顶楼的平台看出去,东南西北都是风景。老早天气好的时候,在家能看到南浦大桥。当年我们看着它一点点造出来的。”


“一到节假日,人民广场放烟花,亲戚朋友都要跑到我家来看。那个烟花,就像在我们头顶上绽开一样,赞得不得了。”



从这些描述,当年称之为“高富帅”也是恰如其分了。但是,时光荏苒,当年的年轻有为的先进青年现在已是60岁的爷叔了,每天爬这水塔房,实在有些力不从心。



上海爷叔“螺蛳壳里做道场”

要说金陵东路这栋水塔房结构很是“独特”,其特点就是单层面积很小、层高很高,其高度相当于普通房子的1.5倍,也就是说,4层楼的水塔就差不多是一般楼房7楼的层高。而且,水塔形状是下大上小,越往上面越陡。虽然全部使用面积有30多平,却生生分成了3层。


任先生每次回家先进厨房,所谓厨房,就在不足1.5平米空间的楼道转角处,除了一个水池外就只够放一个煤气灶。烧好的菜通常只能放在就近的楼梯台阶上,楼上的人下楼时若不小心,就可能一脚踩进菜盘子里。有时亲友也会吐槽说“来你家不能穿新皮鞋”,因为楼梯台阶还没有一只脚宽,来客往往上楼的时候蹭了鞋头,下楼的时候又蹭了后跟。


楼道里狭小的厨房


走过小厨房然后继续上楼才能到客厅;再上一层才能到卧室,从卧室的一个窗洞钻出去,是任先生自己打造的一个小露台,种些花花草草。


任先生儿子3岁时,夫妻两感觉一家三口吃睡都缩在一个屋里,有些施展不开——就一个楼面,又有卫生间,又要放饭桌,还要放张双人床,想给儿子添张小床都插不进去。于是任先生在楼顶的平台上又加盖了一层,就这样“螺狮壳里做道场”,楼下吃饭楼上睡觉的格局基本形成,一家三口在这个39平米的小空间里,倒也逍遥了很长一段日子。



空间虽小,但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一样都不少。要说上海爷叔有生活情趣,这些全是他用滑轮,一件件从窗户里吊上来的。


后来,随着周围的高层建筑一栋栋拔地而起,渐渐地南浦大桥看不到了,烟花也被旁边的高楼挡了大半,小楼风光不再。



华丽变身“空中别墅”

褪去了那些浪漫因素后,在日复一日的家常生活中,水塔屋的弊端被逐渐放大。每天在家的生活就是爬上爬下,不方便不说,家里的马桶还直接对着通往卧室的楼梯,上厕所都毫无隐私可言。顶楼通风不好,极度潮湿,檀木箱子上经常长蘑菇,屋顶也被雨水阴湿。


任先生由于跑上跑下端递饭菜经常会有打翻事故


总之,这座以前让任家夫妇骄傲的水塔已经变得老旧破败,也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比方讲,每天烧完菜,老任都得跟玩杂技似的,两手端菜,脚下保持平衡,一步一小心地慢慢把饭菜端上去。每餐若是四菜一汤的话,他至少得上下跑四个来回。


2015年的夏天,任先生夫妇下定决心,通过我们台里的家装改造节目《梦想改造家》将这里重整一新。这个使用面积只有30多平却分了三层的水塔蜗居,经过变身为一个三室一厅两卫的小洋房。


改造设计图


设计师在改造时让房屋的层次变多,楼梯变缓,尽可能的留下储藏空间和私密空间,并设置了16个窗户提高房屋的采光和通风。整个空间采用木制的色调,同时配有红色和蓝色作为搭配,老上海的风情和格调独树一帜。同时还将房屋改造成错层结构,有老人房、夫妻房、儿童房、客厅、厨房、两个卫生间。这样,任先生一家老小都住进了焕然一新的水塔。


值得一提的是,改造过程中最大的难关就是水塔逼仄的楼道空间内无法搬运大件物品,陡峭的坡度也根本无从下“脚”。最后,设计师是通过“卷扬机”来上下吊运废料,而光这项就花费了近7万元。改造后,卷扬机也留了下来,解决了以后每天上下楼提重物的苦恼。


卷扬机



再见!水塔之家

在设计师的巧手之下,拥挤狭小的水塔房变成了精巧的小复式,但好久不长,这栋“空中别墅”如今面临拆迁的命运。


改造后的客厅


改造后的楼梯间

设计师增添了适合家庭成员不同身高的把手


作为黄浦区14号线的穿越地块,眼下涉及建造轨道交通14号线的五个街坊征收工作已经完成了绝大部分,水塔之家也将功成身退。


根据征收补偿协议,夫妻俩分到的新房子位于浦东新区申江南路,而这个居住了三十多年的水塔之家终将成为两人美好的回忆。





更多上海新闻资讯 

订阅 看看新闻Knews 微信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东方卫视《梦想改造家》第二季 水塔之家变三室一厅两卫
年度催泪设计——27平方,一米阳光一个家
3年买6套房,一天净赚40万!炒房客却负债千万……
中心库工安全操作规程
萧退庵篆书唐诗四条屏
艾可叔 南宋诗人 “三艾先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