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22头猪成长起来的上市企业 ——解读“牧原”发展壮大的“DNA”
从22头猪成长起来的上市企业
——解读“牧原”发展壮大的“DNA”
稿件来源:南阳日报-南阳网
  内乡县县长李长江(右)和牧原公司董事长秦英林在牧原股份深交所上市仪式上

  特约记者 徐海林

  “铛、铛、铛”,一声声响亮的钟声,至今仍在秦英林的耳边回响。“1月28日,那是牧原人志在必得的日子。”2月17日,记者采访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牧原)时,董事长秦英林这样说。

  2014年1月28日9时25分,牧原股份在深交所正式敲钟上市,该股票以涨停价开盘,比发行价上涨44%;当日收盘,成交额4903万元,总市值83.88亿元;2月17日收盘价为38.98元,比发行价累计上涨61.94%,总市值达94.33亿元,成为南阳市值遥遥领先的最大上市企业。

  牧原从20年前的22头猪走到今天,特别是近五六年间,生产规模和效益成几何倍数增长,引起了国内外业界的广泛关注。

  “专注发展才是最大、最好的改革开放,只有这样,才能走得更远”

  2014年1月27日,也就是牧原股份上市的头一天,深圳市莲花山公园迎来一群特殊的客人,一群视养猪为生命的客人,他们就是牧原股份的各位股东。

  莲花山公园的山顶广场上矗立着身穿风衣、面朝南方、大步向前的邓小平塑像,他目视着改革开放后日新月异、蒸蒸日上的深圳特区,眺望着一河之隔的香港,给人以无限的憧憬。

  他们来到邓小平塑像前,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举行了纯朴的瞻仰仪式,久久不愿离开。

  他们漫步在莲花山顶那4000平方米的广场上,思索着牧原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20年前的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巡讲话的声音从南海之滨传到了南阳盆地。秦英林顿感中国发展的春天就要来临。他没有过多考虑,毅然决然辞去公职,带着同窗妻子钱瑛从城市回到了他们的家乡内乡县马山口镇河西村,开始了养猪事业的长跑。他们从22头猪养起,目前,已形成年可加工饲料近百万吨、出栏商品猪195万头、合作屠宰加工100万头生产能力的集科研、饲料加工、种猪繁育及销售、商品猪饲养于一体,年实现利润3亿多元的生产规模,成为中国养猪协会命名的“中国养猪行业的旗舰企业”。

  品味着20年专注养猪的丰硕成果,在牧原股份即将上市的时刻,牧原人特别怀念邓小平。公司董事会决定,由各位股东乘坐飞机专程到深圳,实地感受改革开放的成果,深切缅怀邓小平,坚定执着发展、打造“百年牧原”的信心。此时此刻,站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上,他们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的理解更具体、更全面、更实在。

  “牧原从改革开放中走来,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牧原的今天。”

  “改革开放为了百姓,专注发展就是最大的改革、最好的开放。”

  “牧原人只有继续专注养猪事业,才能走得更远。”

  “发展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牧原股份上市只是牧原人圆梦的开始,我们将借这个崭新的平台,在中国乃至世界养猪疆场上一展身手,致力引领中国养猪事业。”在邓小平塑像前,在庆贺上市的晚宴上,甚至在回到企业的讨论会上,董事长秦英林、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曹治年以及其他高层和股东们还不时地在交流着感想,回忆着过去,畅想着牧原的未来,从而坚定专注发展的信念。

  “艰难磨练是牧原人最大的精神财富”

  养猪改变命运,让父母过上幸福的日子是秦英林从懂事起就有的念想。上高中时秦英林就曾弃学,想帮父母养猪,却被望子成龙的父母赶回了学校。考大学时,秦英林没听老师的劝告,放弃了可以上更好大学的机会,所有志愿全部报考与养猪有关的大学,最终如愿以偿考入河南农业大学畜牧专业。

  当年辞职回到农村的秦英林,顶着世俗偏见和来自父母、姊妹、亲朋好友的压力,四处筹措资金建设养猪场。1993年9月,22头猪进场,开启了牧原股份的原始生命。

  “不养猪,我们也不会品尝出什么叫艰难,什么叫执着,什么叫坚守,什么叫价值!”采访中,秦英林这样对记者说。

  内乡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峰曾在牧原现在的总部所在地内乡县灌涨镇任党委书记,他向记者讲述了他难忘的一件事情。

  1998年春节,他到秦英林新建在本镇的水田养殖场看望企业员工,他看到的是一座座半拉子工程的猪舍、一群群被饿得“嗷嗷”直叫的猪、一个个登门要债者的指责和秦英林欲哭无泪的无奈和无助,秦英林说,“我没钱给我的猪买饲料,听着它们被饿得乱叫,我心疼啊!”

  秦英林为扩大养猪规模,将总部迁到交通和生产条件相对较好的灌涨镇,并新建一定规模的养猪场。按他们现在的说法叫“二次创业”。可大部分猪场还没建好、新进场的猪才两三个月时,就赶上了亚洲金融危机,资金链断了。

  再难,秦英林也没有发出“老天待我不公”的呐喊,更没有放弃。

  “尽管镇上当时也很困难,我几乎是用既要求,又求助的语气给镇财政所长说,无论如何你也要给我弄1万元、至少也要保证5000元,老秦没钱买饲料,那么多猪饿得‘嗷嗷’叫啊······”

  “我当时真感觉老秦会崩溃,但老秦靠自己的诚信和一般企业家难有的执着和价值理念走过来了!”王峰说“我真的很佩服老秦。”而经历了风雨的秦英林回忆起往事总会说:“艰难磨练是牧原人最大的精神财富。”

  “发展需要钱,但诚信比钱更重要”

  “二次创业”中,秦英林尽管想尽千方百计贷了不少款,但远远满足不了发展的需要。一方面需要继续贷款,一方面还要还到期的银行贷款,而贷款又相当难。

  2000年前后有一天,得知一个消息:国家为处理银行不良资产,出台有新规定,牧原欠银行的2540万贷款可以打包剥离,不用还了。秦英林确认后,说:“我是做企业的,发展确实需要钱,但我更要讲责任,讲诚信,如果我们贷的款都不还了,那老百姓存在银行里的钱靠啥给?”就连牧原的高层中也有人找到秦英林说,秦总,别傻了,我们养12年猪也赚不了这么多钱啊,况且上面有政策,我们可以借机甩掉包袱,轻装上阵,对公司百利而无一害啊!

  “还,一定要还,不还就失去了诚信、坏了良心!”秦英林态度坚决:“没有钱,是艰难,但我们可以挣;如果没有了诚信,你挣来的就不是钱了!” 就这样,在公司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秦英林主动找到政府部门办理了还款手续,与银行签订了还款计划,陆续还清了全部贷款。当时,就连银行内的个别人也在说秦英林,“真是个书生,没钱还贷,还瞎逞能。”

  “做人做事都要把后路留长远点,如果当初那2000多万元贷款不还,牧原肯定走不到今天,更不要说上市融资了!”秦英林说。

  秦英林讲责任,讲诚信,赢得了金融部门的信任。近10年间,各家专业银行都把为牧原提供贷款当做荣耀,农业银行还创新贷款方式,允许牧原用生猪做担保抵押。有时,牧原需要资金还未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时,银行就主动把贷款送上门来了,无论是3000万元、8000万元,还是1亿元、3亿元,他们认为,秦英林和牧原本身就是“信用和担保”。就连国际金融公司(IFC)也看好牧原,主动上门合作,投资1000万美元参股。

  “养猪要先养良心,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食品安全”

  早些年,养猪使用瘦肉精是行业的潜规则。尽管使用瘦肉精可以增加瘦肉率,提升猪肉卖相,但对食用的百姓健康不利,所以秦英林的企业坚决不用瘦肉精,结果是,同样的猪,价格比别人低很多,一年下来至少少赚200万元。

  2000年,亚洲金融危机后的周期性猪价大跌,他们的猪因没使用瘦肉精,根本卖不掉,造成大量积压。眼看着自己喂养的大批该出栏的猪卖不出去而一天天加大亏损量,财务经理急得团团转,生产经理埋怨销售经理,而销售经理却委屈地掉了泪。终于有一天,当瘦肉精销售商又来推销时,销售经理找到秦英林说,我们还是试试瘦肉精吧,不然,这样亏下去不得了啊!销售商也找到秦英林说,“请秦总放心,我免费给你提供瘦肉精,猪,我负责收购,我赚点小钱,你赚点大钱,多好啊!”就连饲养员也纷纷找到秦英林说,“我们偷偷试一下,秦总你只当不知道。”“谁敢谁用我开除谁!”秦英林坚定而有耐心地说“我们养的不仅仅是猪,是良心,是肉,是食品,要给自己爹妈吃,给自己孩子吃的。”他召开公司员工大会,教育大家说,我们养猪一定要先养良心,一定要用良心去做任何事情,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食品安全,我们才对得起自己的父母和孩子,才对得起吃我们猪肉的百姓。

  牧原人从来没使用过瘦肉精,但他们加大科技攻关,通过种猪改良育种和饲料营养配方,生产的商品猪肉卖相好,瘦肉率高且瘦肉、肥肉配比合理,很受市场欢迎。就连世界上公认对食品质量要求苛刻的日本,也与牧原建立着长期的产品供求合作关系。

  牧原确保食品安全还有“两招”,即坚持规模经营而坚决不搞“公司+农户”,坚持使用自己加工的饲料,因为在人们的道德意识还有待提高的今天,“千家万户”式的农户经营,你是很难保证生猪食品安全的。

  “养猪先养良心。”秦英林的这句话至今一直记在牧原人的心里,激励着他们用自己的良心时刻拷问着自己所做的任何事情。

  牧原人用自己的良心“养”好了猪,确保了猪肉食品安全。

  “只有敢于担当,才能赢得百姓支持”

  牧原的现代化养猪场目前已走出了起初所在的镇和县而遍布三省十多个县,达25个。由于秦英林和他的伙伴们敢于担当有口皆碑、远近闻名,所以,公司无论在哪里选址建场,当地党委、政府和老百姓都非常欢迎和支持。秦英林经常说,“现代企业,只有敢于担当责任,才能赢得百姓支持”,不然,百姓信不过你,就不会支持你。

  2009年小麦收购期间遇到了连阴雨,农民们辛辛苦苦一季换来的却是出了芽的麦。老百姓唉声叹气,“出芽的麦卖不出去,下一季的地靠啥种生活又怎么办?”政府担忧,芽麦处理不了,无粮不稳!

  关键时刻,秦英林出现在县政府常务会上:“请县长放心,老百姓的芽麦我全收了!”秦英林认为,农民是养猪业的上游生产者,自己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民兄弟的支持,在农民有难、政府有忧的关键时刻,企业应该勇于担当责任,该出手时就出手!

  秦英林的想法得到了公司高层的一致响应,他们按照正常小麦的收购价,敞开收购。资金不足,企业就贷款,保证农户既能卖出芽麦,又能及时收到现款。这一年,他们收购的小麦除了南阳,还涉及驻马店和湖北钟祥等地。

  他们把收购的芽麦做成饲料,猪吃了3天就不吃了。秦英林蹲在猪舍里观察,一天一夜没吃饭没休息。“当初老秦是把胸脯拍得直响给县长立保证,可这会儿,他真有点瘫了!”妻子钱瑛说。是的,贷款1亿多元收这么多芽麦,如果猪真不吃,足以让公司倒闭啊!第二天,秦英林照样在猪舍观察,当他用手往猪嘴里送饲料时,他突然笑了,“原来是芽麦做的饲料猪吃着太黏不好下咽啊!他们立即采用科技手段,把芽麦做成颗粒状的饲料,解决了这一难题。”

  以后每每说起这事,秦英林总是说,“勇于担当难免有风险,我不后悔!”

  牧原股份善于培养一支勇于担当的员工队伍,如,当柴小女见义勇为而献出自己的生命、杨新耀等勇斗盗贼身负重伤的事迹传到牧原,他们就会积极组织全体员工现场学习,目的是让员工学习英雄们的责任和担当,当社会和企业需要自己担当时挺身而出。

  近年来,牧原的员工们共为农村小学、贫困村、贫困大学生等捐资数千万元,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没有创新,就死水一潭”

  养猪虽是个传统行业,进来容易,但要做好确实难上加难,因为养猪是一个融合了多个学科的行业,在育种选育上要用遗传育种技术,疫病需要做基因测试,就连猪粪处理,也要有大量的专业人才才能完成。因此,牧原坚持把创新放在第一位,无论是起初从22头猪做起的“小牧原”,还是现在的“大牧原”,都“必须坚持创新再创新,因为没有创新,就死水一潭。”

  在育种方面,从2001年开始,根据中国市场的需求,从美国和丹麦大批引进种猪,大规模育种,创出了“品质更高,销售更好”的牧原品牌。

  在营养方面,“坚持经济效益是算出来的”,坚持站在全球第一类的平台上来做研发,既保证饲料的营养需求,又确保饲料的成本更低,是牧原多年来的饲料成本远远低于同行业、比较效益高与同行业的根本原因。

  在疫病控制方面,聘请以美国前兽医学会主席莫瑞森为中心的国外专家团队,建立了以1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的国内攻关协作团队,为公司培养了一支专业团队,确保了在疫病控防方面的技术攻关和管理,建立起了从猪肉至断奶仔猪的生猪批次质量追踪体系,既抵御了风险,又保证了食品安全。

  在猪舍设计上,做到了“每新建一个猪舍,都有新的技术得以应用和提升”,用猪舍的热交换系统让猪自身产生的热量完全可以维持自己在冬季的循环温度,猪舍内温度可达到20度,同时又保证猪舍有效的通风,降低了冬季取暖的费用,仅此,每头猪就可使燃煤费用降低15元,还节省了大量的设备和管理费用。

  在环保治理方面,实现了种养结合,使环保总体投资运行费用降低,每头猪不超过10元,得到了环保部、农业部和地方政府的充分肯定。

  坚持创新,使牧原的科技水平一直在行业领先。该公司目前拥有行业领先的生猪繁育、养殖技术,在饲料配方、猪舍设计建造等方面获得26项国家专利技术,养猪成本远远低于国内同行业平均水平,头均净利远远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先后被认定为第一批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农业部第一批畜禽标准化示范场,获得国家出口备案养殖场资格和供港澳活猪检验检疫注册证,同时获得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称号,被评为河南省畜禽健康养殖院士工作站和河南省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

  “核心价值理念是文化,是导向,凝聚团队,增强动力”

  目前,坚守在牧原的专科以上学历的大学生员工有1200余人,占员工总数的四分之一,其中,研究生以上的50多名;留守率高达95%。

  在“80后”、“90后”大学生观念新、追求高、讲现实、讲环境的今天,牧原靠的是什么使这样一批“时代骄子”坚守在这个以养猪为主的偏僻企业里?

  张帆是南阳本地人,2011年在菲律宾获得工商管理博士学位后回到家乡,当年,他偶然看到牧原在报纸上刊发的人才招聘信息后,就抱着好奇的心理报了名,来到公司看了看。张帆说:“当时从县城租个三轮车到公司,感到与城市的环境差异太大了。但是,参观了公司后,有两个方面震撼了我的心,一是没想到在这么偏僻的地方有这样优秀的高成长型企业,二是没想到一个养猪企业这么有责任和担当。”张帆还说,“如果一个企业的老板没有责任和担当,你跟着他干,是很不放心的。”

  张帆留了下来,先到养猪场养猪。如今,他已经是总经理助理了,他说:“是牧原的核心价值理念留下了我,并使我实现了自身的人生价值。”

  牧原人把责任和担当作为企业核心价值理念,并注重把核心价值理念具体化,丰富并完善了责任文化、团队文化、感恩文化、利他文化、勤俭文化、家人文化、师徒文化、愿景文化等,并坚持通过各种载体,使文化传承规范化、制度化,实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使不讲专业、不讲性别、不讲地域、不讲背景、不讲资历而走进牧原的大学生在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中,敢于挑战,敢于担当,敢于负责,敢于争先,迅速成长为企业的骨干力量。

  2007年7月大学毕业直接进入牧原的云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褚珂,当时只有24岁,她说:“我确实是奔着牧原的价值理念而来的。”她主持营养研究成绩突出,一年后被公司任命为营养总监,进入公司高层,目前,她已是监事会的“一把手”,并分管营养部、饲料厂和大、小原料采购部。

  河南农业大学毕业生张警民到牧原工作后,深感这里“是一所全新的大学”,有利于自己成就事业,就动员已在湖北黄冈任教的女朋友史小宁也走进了牧原。河南农大毕业生黄华来,顶着未来岳母一家的轮番说教,硬是把已通过招警笔试、面试而即将成为一名警察的女朋友吸引到牧原做了一名兽医……

  常务副总经理曹治年说:“在牧原,核心价值理念就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文化,是一种导向,凝注着团队的力量,增强了企业发展动力。”

  目前,在牧原的大学生有一半多已晋升为公司中层以上领导。因为有了这样一批大学生,所以,他们对牧原的定位是,立足世界舞台,打造“百年牧原”。

  “致力引领中国养猪事业,是境界,是追求,是目标”

  如果说秦英林当初是奔着改变命运而走上了养猪道路的话,那么今天的秦英林则是为了改变中国养猪落后的现状而不懈地努力着。

  秦英林介绍说,在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生产模式下,养猪的机械化程度还很低,规模还小,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更低。牧原目前的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较高,但和欧美发达国家比还有很大差距。目前,中国养10000头猪需要30多个人,发达国家只需要3个人,牧原做得好一点也需要9个人。中国的带动成本也远远高于欧美国家,这些带来的都是较高的生产成本。

  秦英林还说,中国猪肉价格远远高于欧美国家,小麦、玉米这些原料价格也比欧美国家高,像我们这样一个拥有巨大低收入农民群体的发展中国家,吃高价猪肉这种现象能维持多久?

  20年的养猪历程,牧原人看到的是中国更大的养猪空间和机遇,他们坚信,只有行业兴旺,自己的实体企业才能兴旺。因此,多年来,牧原一直坚持与国内同行分享牧原的饲料配方、生猪育种、猪舍设计、环保治理等核心技术。

  牧原人致力引领国内同行业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以改变中国养猪业的落后现状,是境界。

  牧原人致力引领中国养猪事业,实现民富国强的中国梦,是追求,是目标。

  牧原人将按照国际视野、国际标准、国际化管理、国际化农牧企业的愿景,而奋力承担着自己的担当和责任。

  我们热情期待着未来能拥有一个“百年牧原”。

  记者感言:

  养猪与良心、责任

  每次走进牧原,都有新的发现在促使写作的冲动;每次报道的完成,都有心灵的震撼在促使思考。我的冲动来自牧原日新月异的发展,我感动最多的是牧原越来越庞大的责任和担当的主体,我思考最多的是牧原人的良心和责任。

  当今,食品安全已成为人人关注的话题,但到底怎样才能实现食品安全,监管和法律的作用固然有效,但我认为生产者能否像牧原人那样“养猪先养良心”才是最重要的。牧原人不仅“先养良心”,也在承担着责任和担当,所以,无论面对什么利益诱惑,他们都能“坚守”。正因为他们的“坚守”,所以他们才能保证猪肉食品的安全,他们才能得到社会的关注和支持,他们才能实现“从22头猪到市值近百亿元”的华丽转身,他们才能有敢于引领中国养猪事业的境界和追求。

  实际上,“养猪先养良心”和责任的道理大家都知道。小到我们做儿女的,大到我们的各行各业,如果都养好了良心和责任,那么,做儿女的,就一定会让父母开心和幸福,各行各业为人民服务的,就一定能让人民满意和幸福。

  想成就自己,就从成就自己的良心和责任做起。③10

  (图片提供:特约记者 徐海林)

  牧原股份特别顾问美国前兽医协会主席莫瑞森和牧原团队在一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秦英林:17岁立志养猪,从0做到300亿
河南首富是如何炼成的?
他立志养猪,放弃铁饭碗,用23年做出市值120亿的上市企业
4000亿行业空间如何挖掘?牧原四个关键词揭秘
舌尖上的牧原
河南新首富火了!17岁立志养猪,如今,比2个李彦宏、2个刘强东都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