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标新立异”到“名正言顺”
李红笛
郭山泽/漫画
有生命力的语言总是与时俱进,不断新陈代谢。近年来,几乎每出现一个新的热点,都会有新的词语应运而生,不会说不会用似乎就“落伍”了。连除夕夜的春节联欢晚会上,从主持人到演员也都恨不得把这一年流行过的词语全说一遍。
正襟危坐了几千年的汉语就这样在瞬息万变的新时代中小心翼翼地调整着自己这一个千年的步伐,去迎接一个个跳脱的新成员。这些新词从诞生到被正名,要走过怎样一条路呢?
古往今来话“正音”
在古代中国,四方通用的普通话被称为雅言,《论语·述而第七》中说:“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百家争鸣的时代,孟子曾讥讽神农学派的许行是“南蛮鴂舌之人”,虽然只是说许行的普通话不够标准,但在孟子眼里却是一件大事。由此可见,中国人很早就已经十分重视“正音”的问题。隋唐以后,由朝廷主持编撰韵书渐成惯例。在号称“以文为治”的宋代,《广韵》、《礼部韵略》、《集运》都是由当时的学者奉诏编写的官修韵书。此后的千百年间,无论汉人王朝还是外族入主中原的蒙元和满清,每朝每代的官修韵书都以权威的姿态维护着汉语的规范性。
到了新世纪的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此举为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了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
可见,在任何时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使用都是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一个重要途径。
吐故纳新撰词典
今天,和古代的官修韵书一样对语言起到规范化作用的,大概就是词典和字典。相比韵书着重“正音”,现代的词典和字典则从汉字、词义和发音等更多的角度对语言规范化。2012年,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正式出版。新版《现代汉语词典》增收了3000多条新词语,“宅男”、“宅女”、“给力”等新词酷语被收录其中。作为权威辞书的《现代汉语词典》,每次修订都会引起热议,那么《现代汉语词典》收录新词的标准是什么呢?
负责主持第6版修订工作的中国辞书学会会长、语言学家江蓝生认为,《现代汉语词典》修订主要收录社会上使用面广、已经被主流媒体认可的、有资格进入全民词库的新词。有些新词虽然出现时间不长,但它们实用且鲜活,又合乎语法规范,能在词义和用法上填补汉语词汇的空缺,也会被收录了。例如被网友热议的“宅”字,它的近义词是“呆”,但“宅”字在某种语境下,比“呆”字有更特殊的词义色彩,且表现力强。“宅”不光指不出门,还有在家沉迷某种事物的语义在里面,“宅”填补了汉语词义的空白,加之
又已被广泛使用,所以就有了收录的价值。而对于那些局限在某一特定人群或场合中使用的词汇,暂时不收。
除此之外,词典的编撰和修订还有引导规范和社会责任的考量。比如有网友问为什么不收“剩男”、“剩女”?江蓝生对本报记者说:“这是因为这部分群体不结婚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如果单纯认为是‘剩下’,是一种不够尊重人的想法,但是这两个词现在仍持续使用,根据动态收词的原则,下一版可考虑收入。”
词典的编撰相对于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有一定的滞后性,编撰者在收录新词语的时候如何判断一个词语的生命力?对此,江蓝生的看法是,词典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不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变化。因此,收词不能激进。人对社会上各种事物的认识也是一个过程,对语言语法的修订是随着认识的深入不断改进的。一些新生的义项,尚处于生长变化之中的,或者道德判断不值得提倡的,可以多观察一段时间,等看清楚了再收也不迟。比如“粉丝”一词早已出现,但第5版没有收,到第6版才加进来。
对于《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的原则,江蓝生给出了十六个字作为概括:植根学术,跟进时代,贯彻规范,系统稳妥。她认为,我们大可以敞开胸怀,大胆吸收不同语言的优质营养,来提升母语的表现力。但我们至少应该还有维护母语纯洁性的意识与遵守国家语言文字规范的意识。“我很赞成这样的观点:一个人要热爱祖国,首先就从尊重本国的语言文字开始。”
审慎取舍学院派
现今层出不穷的新奇的汉语表达方式,有时看起来是一个“新词”(酱紫),有时是“旧词”出现了一个“新义”(土豪),这些新词新义如果可以固定保留在汉语中,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学者们从学术角度给出了答案。
说到新词确认的标准,最先想到的可能是这个词语是否符合语法规范,而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邱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词语的产生本身就比较复杂,事实上从古至今有好多词都是不符合语法规范的。比如‘而立之年’的‘而立’,出自《论语》。但这个句子里‘而’是连词,不能和‘立’连在一起单独拿出来,但古人喜欢使用典故,就用‘而立’代表三十岁,沿用到今天‘而立’已经是一个固定的词,尽管它并不符合语法规范。所以,一个词想作为一个固定的结构保留在词典里,被人们接受和使用,主要参考的是社会的可接受度和使用频率,有时和这个词是否符合规范没有关系。”
如何鉴定社会大众的认可和接受度,也是需要探讨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北京语言大学教授石定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词的判定需要筛选和甄别,以能否被“大众”认可和接受作为标准的话,这里的“大众”也是需要界定的。譬如对“造词”贡献颇大的网民群体,他们在全国人民中占的比例实际上是很小的。因此一个新词能不能被主流接收,“这就需要时间的检验”了。
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给力”一词,这个从日本动漫走出来,进而火遍网络,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词语,从此“登堂入室”成为汉语词汇的新成员。“给力”为何如此给力?和它同期流行的那些词语为何没能复制这条“成功之路”,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风采不再呢?
邱冰从词语传播方式和汉语特征的角度给出了答案:“‘给力’这个词有自己的特殊性”,它可以被收入词典里,一是因为传播的方式不一样。“一般的词语得到官方的认可,都会经历从局部流行到区域流行,再到社会认可这样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十分缓慢。而‘给力’在网上流行之后,直接就被最权威的报刊———《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使用,随后各大媒体都开始转载,传播速度提高得特别快,使用频率也变得特别高。除此之外,这个词在汉语中没有能够替代它的词,它的出现和被认可也符合汉语的特点,同时它的字面意义通俗易懂,不会产生歧义。”
相比之下,曾和“给力”一起风靡一时的“神马”和“酱紫”却没能进入词典。邱冰分析,首先这两个词分
别取自“什么”和“这样子”的谐音,除了能产生一些诙谐的效果,意义上没有创新,使用时完全可以用“什么”和“这样子”来代替。其次,从这两个词本身考虑,“神马”一词本身具有一定的字面意义———神话传说中的马,这容易造成混淆和误解;而“酱紫”这两个字除了谐音以外,字面上则根本没有意义,“汉语本身就不容易接受纯表音的词”,所以正式
的媒体也不可能接受它们。
传道授业解新词
在对留学生等母语非汉语的群体进行汉语教学时,留学生时常会从他们的中国朋友那里听到“有木有”、“坑爹”这样“不明觉厉”的说法,我们的老师如何处理这些“新词困境”呢?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国际学院教师徐晓庆告诉本报记者,讲解这类词比较生动有趣,大家听着也喜欢,还能活跃下气氛。但她同时也表示:“会跟他们说这不属于规范汉语范畴,是网络新词。”
北京理工大学留学生中心教师刘喆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学生提问时她会向学生简单说一下词语的意思,使用的场合,是否得体。但上课时不会主动教他们这些词,讲解时还会特别说明这是网络用法,口语用法。
世界上只有已经消亡的语言才能保持一成不变,也只有不成熟的语言才会总处于动荡和不稳定中。语言的变与不变应遵循社会成员的约定俗成,新词的取舍要靠时间的检验。
但作为语言工作者的教师、媒体人等,则不应该轻视语言、游戏文字。语言作为文化元素,我们应用更审慎的态度来对待它。因为正如石定果委员所说:“规范地、优美地使用国家的语言文字是我们知识分子的一种责任。语言文字是有文化内涵的,我们要尊敬它、爱惜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广东省重点中学六校联考考场优秀作文选
词典收录“字母词”理所当然
敬惜字纸,语言不可游戏
“作”“做”的用法
中华辞海在线查询
现代汉语词典增收3000多条词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