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我市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协商报告
关于我市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协商报告
政协南阳市委员会
稿件来源:南阳日报-南阳网

  我市是农业大市,也是全国粮食生产主产区,土地资源是我们的最大优势。如何使这一宝贵的资源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经济优势,是全市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关心关注的重大课题。为全面摸清我市土地流转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找准制约土地流转的因素,8月13日,市政协组织部分市政协委员和市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对我市农村土地流转工作进行了调研。9月2日,市政协召开了第三次月协商座谈会,对我市农村土地流转工作进行了认真充分的协商,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土地流转取得的成效

  市委、市政府对“三农”问题历来高度重视。2010年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通知》(宛政201074号),对全市土地流转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创新流转机制、完善管理服务以及落实组织保障等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对我市土地流转工作健康有序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目前,我市农村土地流转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流转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全市农村流转土地32.5万亩现在为182.97万亩。二是转变了农民传统观念,造就了一批有眼光、有思路、有能力、会管理、立志于农业现代化事业的农民企业家队伍,培育了一大批善经营、懂技术的农业技术骨干和专业人才。三是引领了农业集约化经营。全市各地坚持把“集约化经营、规模化种植”作为土地流转的根本目的,逐步把承包经营主体由协会、中介组织、种田能手等向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规范转移。四是拓展了农民增收空间。土地流转拓展了农民收入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五是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向城镇转移,向二、三产业集中,培育了新的创业群体和劳动大军,加快了城镇化进程。

  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

  一是传统思想和认识影响土地流转的速度。长期以来,农民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惜地恋土情结根深蒂固,受传统小农经济和对政策存在误解等因素影响,部分农民不愿意把多年经营的土地流转出去,甚至出现部分农民在外出务工经商后,土地荒废闲置也不愿流转。

  二是土地权证尚未发放到位。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登记和发证,是维护农民土地承包合法权益的强有力依据。目前,我市土地权证尚未发放到位,农民手中没有土地权证,手中的地不能自由方便流转,利用土地融资渠道不畅,解决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缺乏依据,严重影响土地流转的效果。

  三是土地流转平台建设滞后。目前我市土地流转管理机制仍处于探索推进阶段,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管理服务平台还未完全建立起来,导致农户间自发流转比重大,经常出现农民想转出土地时,不知道谁需要,承包户需要土地时候,不知道谁想转让。一些乡镇根本没人专门负责土地流转管理工作,对土地流转放任自流,行为无人监管,纠纷无人受理,留下许多弊病和隐患。

  四是土地流转非粮化现象日益加剧。据调查,土地流转后种蔬菜、水果、花卉,搞养殖等的经济效益是种粮的数倍,基于经济利益诱惑,驱使他们在流转到手的耕地上从事“非粮”活动。鸭河口水库附近的曹店村就出现在流转的土地上盖别墅被央视曝光现象,如果任由这种现象继续发展下去,那么未来南阳粮食产量必将受到一定影响,所以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引导。

  五是相关服务缺位。调研中,反映较多的是融资难问题。农业投资多,周期长,风险大,造成金融机构为农业设置门槛较高,而相互担保,合作基金等尚未开展,极大地制约了经营发展。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跟不上对农村的水利、道路、农田林网建设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到位,影响了土地流转的进展。

  六是农村社会保障滞后。就目前来说,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对土地流转后农户的保障机制还没有跟上,导致农户害怕流转、不敢流转,农民仍然把土地看作最后保障。尽管目前农民外出务工对土地的依赖程度有所减轻,但就业渠道不多、收入偏低、就业岗位也不稳定,无法融入城市生活,没有安全感,农村老家的地仍是心里的“根”。

  促进土地流转的建议

  南阳作为一个农业大市,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也是大势所趋,但推进这项工作需要一系列基础性的制度改革。因此,不能等、不能急、不能乱,必须搞好试点,创新机制,规范运作,稳步推进。

  (一)高度重视,摆上日程。建议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推进土地流转工作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来抓。在坚持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积极引导土地合理流转,积极探索推进土地规模流转、发展现代农业的新途径、新办法。一方面,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关于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见,出台专门文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创新土地流转工作机制,营造流转氛围,解除部分基层干部群众的思想疑虑。另一方面,加强宣传引导,大力宣传农民身边的能人大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先进典型,让农民从身边典型事例中看到土地流转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从而主动、自觉、自愿地加入土地流转中来。

  (二)切实保护农民合法利益,提高农民收入。一是要搞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权、登记和颁证工作,依法保护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二是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成立县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组建乡、村级土地流转服务站及“信托中介”等服务平台,为土地流转提供便捷有效的服务。三是规范流转程序。制定统一规范的土地流转操作流程和流转合同文本,有效维护流转双方权益。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杜绝个别村组干部利用职权随意将集体土地强制流转出去而损害农民利益的现象。四是加强监管。土地流转主管部门要重点查处改变土地用途、损害农民权益等突出问题。

  (三)大力发展合作组织,推进合作社向企业法人转变。一是积极转变传统农业现状,寻求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空间和管理模式,动员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注册登记为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的经营主体。避免合作社“已出生,没户口”的尴尬地位,保障其作为市场主体公平参与市场经营活动。二是大力培育和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议各级政府将各种农业产业化项目向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尤其是种粮大户等经营主体倾斜,出台激励约束政策,引导家庭分散经营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有序发展。三是土地流转工作不能破坏基础设施,明确投资、使用、管理主体,由单一土地整理、合并、开发向整村综合整治转变,个别村整治向多村连片整治转变。实现山、水、田、林、路的综合资源整合,使土地的综合效益达到最大化,大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工作作出坚实贡献。

  (四)加大土地流转扶持力度。一是发展中介组织,提高交易效率。大力发展土地经营投资公司、土地评估事务所、土地租赁公司等中介组织,促进土地集中规模经营。二是加大金融扶持力度。金融部门要开发适合的金融产品,降低准入门槛。积极探索用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或者用农作物预期收成和畜禽等活物抵押贷款业务,大力发展政府、个人出资组成互助资金,与银行开展合作担保贷款业务,为土地流转提供资金支持。三是政策支持。出台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的激励机制,政策上积极引导、刺激和调动承包户和流转大户搞好土地流转工作,营造良好的土地流转氛围。四是加强农业项目扶持。各级涉农部门要把标准农田建设、水利道路设施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与农村土地流转紧密结合起来,努力通过项目扶持促进土地流转。

  (五)加强监督和管理。一是防范土地流转非粮化现象。建议农业部门对全市耕地的功能和用途进行科学规划,分区域进行引导,明确流转后的土地特别是优质土地用于种粮的比例,处理好高效农业与粮食种植的关系,通过政策扶持等手段,着力解决种粮效益与其他经济作物或养殖效益剪刀差问题,确保南阳粮食安全。二是做到流转不“流失”。监管部门要重点查处改变基本农田性质和土地的农业用途行为,严禁借土地流转之名违法进行“圈地”和“囤地”,搞变相开发,蚕食农村土地活动。

  (六)健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改革 多渠道、多层次、多方式地兴办养老、医疗、生育、伤残等社会保障,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弱化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对于外出打工的农民逐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避免二次返乡引发争地纠纷。对于已经流转土地的农民,要引导他们从土地流转收益中拿出部分资金,建立个人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提高自我保障能力。5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土地流转当护农民权益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模式创新剖析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模式:潜在问题及对策——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模式为研究对象
福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情况调查分析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