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敦颐“爱廉守洁”思想的现实镜鉴

周敦颐(1017—1073年),字茂叔,谥号元公,世称濂溪先生,不仅是中国理学鼻祖和湖湘文化的先驱,更是中国古代廉洁文化的奠基人。今年是周敦颐诞辰1000周年,其传世名作《爱莲说》千古流传,既是经典的文学、哲学文本,也是难得的廉政文化文体,通贯其间的“爱廉(莲)守洁”思想,对当今弘扬廉洁从政、廉洁用权、廉洁修身、廉洁齐家的道德高线具有重要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王 冰

  “爱廉守洁”要心中有“主”

  孔子曾说:“真想在襟,尘念自息”,说一个人心中有了远大的理想才能百毒不侵。周氏正是这样一个人,正因如此,他才有坚如磐石的坚贞气节。蒲宗孟所撰《周敦颐墓碣》称他:“孤风远操,寓怀于尘埃之外,常有高栖遐遁之意。 ”黄庭坚赞他:“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廉于取名而锐于求志,薄于徼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婺,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 ”

  “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作为党员干部,在诱惑面前特别是在大是大非的考验面前,首要是如饥似渴地接受精神“沐浴”,不断洗掉思想上的污垢,思想上打牢拒腐防变的堤坝,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指导自己的人生追求,始终做到“内怀铁石之心,外负冰霜之志”,绝不让诱惑来吞噬自己;在歪风邪风面前,做“见贤思齐”的模范,而决不能抱着“和尚动得,我也动得”的阴暗心理,对各种歪风邪气竞相效尢。

  “爱廉守洁”要心中有“锁”

  《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成为千古绝唱,至今仍脍炙人口。其中的“不蔓不枝”从人的性格上来讲,直接可以理解为不节外生枝,不多事,安住于自己的本位,我是啥就是啥,我是干啥的就干啥,这也宋明理学的人格修养的重要理念。

  这种理念于今仍有借鉴意义。有这样一则故事:锁匠老了,准备将一身技艺传给两位青年中的一个。经过一段时间培训后,老锁匠决定对他们进行一次考试。于是准备了两个保险柜,让两个徒弟去打开。结果大徒弟用了不到十分钟就打开了保险柜,而二徒弟却用了半个小时,众人都以为大徒弟必胜无疑。老锁匠问大徒弟:“保险柜里有什么? ”大徒弟眼中放光:“师傅,里面有很多钱,全是百元大钞。 ”问二徒弟同样的问题,二徒弟支吾了半天说:“师傅,我没看见里面有什么,您只让我打开锁,我就打开了锁。 ”老锁匠十分高兴,郑重宣布二徒弟为他的传人。大徒弟不服,老锁匠微微一笑说:做一个高尚的锁匠,必须做到心中只有锁而没有其它。

  老锁匠所推崇的“心中只有锁”,是职业道德,是锁匠必须坚守的“底线”。作为一个锁匠,如果稍有贪心,登门入室或打开保险柜取钱易如反掌,最终只能害人害己。从政为官与其它行业相比,更是个多诱惑、高风险的职业,坚持“底线”的基点和要求应该更高。有人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做官首先要学会做人;二是做官先得做合格党员,严格遵守《党章》和执行党的纪律,认真实践自己的入党誓言;三是做党员领导干部的既要“领”又要“导”,“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为政之道,要上下不可相侵,鸡司晨,犬吠盗,牛负重,马涉远。 ”党员干部特别领导干部既不能和普通党员一个标准,更不能混同于一般老百姓。能不能做到这一点,决定了一个为政者是清还是庸、贪,是进步还是麻木、堕落。这就要求我们时刻做到“居高坚自持”,在各种腐蚀和诱惑面前管住自己,提高自我约束能力,“一念之非即遏之,一动之妄即改之”。明万历年间有个叫曹鼎的人,年轻时任山东泰安典史,负责维持治安、缉捕盗贼。一次,他赴外地抓获一名绝色女贼,来不及回县城,二人只好在一座荒山野庙中夜
宿。夜间,女贼使出浑身解数相诱,曹鼎便用纸片写下了“曹鼎不可”四字,贴在墙上,过了一会儿,又揭掉用火烧毁,然后再写,再烧掉,如此反复十余次,挨到天亮。这个故事之所以被后人广为传颂,不在于它的传奇色彩,而是它客观而逼真地记录了一个官员面对诱惑时激烈的灵魂拷问和灵魂从出窍到复归的心理抗争,给人以启迪和信心:管住自己,天下无敌。英国大文豪肖伯纳说过,自我控制是最强者的本能。从政为官者千万别让私欲私念私图将公心公德公义践踏在脚下,尤其紧要的是,不可让私欲超出掌控的范围,不可把公权作为私用的工具。这是“底线”的上限,逾越了就会“触电”。

  “爱廉守洁”要心中有“怕”

  《爱莲说》通篇叙说的是对莲之“爱”,似乎找不到“怕”的踪影。但要看到,爱一个人,或者一个事物,他(它)就会变化成一种形象,植入你的脑海,引导你,约束你,规范你。周敦颐写下《爱莲说》,以莲自喻,那么所有可能影响和妨碍其成“莲”者都应该是他所“怕”的。比如,宋代宽松的节日休假政策环境促进了官员的休闲生活和文化娱乐,文人士大夫好玩,爱好颇多,最著名的莫过于士大夫与妓女们的交往。然而周敦颐却“怕”,他不狎妓,不纳妾,是那个时代官场的一个“另类”。他最大的业余爱好是热爱山水,“在薄宦有四方之游;于高贤无一日之雅。 ”他以游历山水作为明志养心之举,意味着他舍弃了追名逐利之心。即使在这方面,他想保持高度警惕,“怕”这一爱好被人利用,“怕”交游不洁之人,所以很注重选择与什么人同游:“寻山寻水侣尤难,爱利爱名心少闲。此亦有君吾甚乐,不辞高远共跻攀。 ”

  周敦颐的“怕”是抽象的也是有形的,是具体的也是哲学的,是对得与失、成与败、荣与辱、空与有等人生命题层层剥离后的洞彻与自律。这种“怕”,是渗入其血脉的“一尘不染”,不容半点亵渎;这种“怕”是对“爱”的坚定守护,凌然不可僭越;这种“怕”,是其所倡导心性本体化思想的笃定践行,一生不渝,所谓“动而正,曰道。用而和,曰德。匪仁、匪义、匪礼、匪智、匪信,悉邪矣。邪动,辱也;甚焉,害也。故君子慎动”,

  有道是:心是贪时最蛮横,人在狂时最胆大。人,是需要有一点敬畏之心的,正如古人所说:“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 ”否则就可能变得浮躁、庸俗甚至为所欲为。因贪污而换来15年牢狱之苦的吉林靖宇县原县委书记李铁成,在狱中忏悔道:“我要是当初没有那么大的胆子,也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下场,真是不该呀! ”仔细想一想,人的一生,吃的、穿的、用的需要非常有限。大厦千间,夜眠七尺;珍馐百味,无非一餐。聚敛再多,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而顶风冒险,半夜心惊,有何乐趣?

  康德有句名言:“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日新月异、有加无已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人,总得怕点什么,天不怕,地不怕,什么都不怕才是最可怕。心存敬畏,心中有“怕”,是阻止我们滑向浅薄无知、恣性妄为的坚实护栏,从而在变幻莫测、纷繁复杂的社会里不分心、不浮躁,保持内心的执著和清静,恪守心灵的从容和淡定。

  “爱廉守洁”要心中有“度”

  《爱莲说》中“濯清涟而不妖”,说的是莲花长在泉池清波当中,它开的花也非常的柔软高雅,但是不妖。这里暗含着一个普适法则,就是世间一切皆有“度”,守“度”则美,失“度”则妖。

  《百喻经》中第一喻,说的是这样一个故事:有个人,到别人家里做客,主人请他吃饭,他吃一口嫌淡而无味,主人就给他加了一点盐,他再吃,觉得味道很美。他想,稍加一点盐就这么美,多加不就更美了吗?于是,他就空口吃起盐来。故事警示我们:任何事物都有其发展的规律与限度。凡事过了分,越了规,也就是失度,就会物极必反。原本图光彩,反而丢脸;原本为幸福,反招灾祸;原本想舒服,反受痛苦。这都是因为失了方寸,破了限制,越了界碑。

  现实生活中,有人过份追求外表的“完美”,不惜忍痛抽脂隆鼻、断骨增高,有的不但没增“美”起来反而添丑,有的没能增高,反而落下残疾,招来一生痛苦;有的人过分追求生活质量,关心生活胜过关心工作,在生活待遇上“寸土必争”,过分在意票子、车子、房子,待遇稍差一点觉得委屈;有的人律己不严,热衷于物质享受胜过爱惜自己的名誉,结果栽了跟头;有的为自己的家庭谋私利胜过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搞封妻荫子那一套,结果殆害家庭。诸如此类的现象,大都是因为心理奢求过度而导致行为失度,根子还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出了问题,

  周敦颐虽然为官三十余载,但他不慕钱财,淡泊名利,“芋蔬可卒岁,绢布是衣食,饱暖大富贵,康宁无价金,吾乐盖易足,廉名朝暮箴”,从这段自述中可窥见其操守和旨趣。积极进取的人应当透彻理解生活,内正其心,外正其行,心知节,行知止,言行守度,才能赢得别人尊重和内心的安逸。 FJ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心中要有一把锁
每个人心上都要有一把“不能打开的锁!”
【哲理故事】开锁
坚守底线
小故事:开锁匠的职业道德
开锁匠的规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