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基学习笔记连载---燥邪与暑邪篇
userphoto

2022.11.10 内蒙古

关注

今天咱们继续学习两种邪气,燥邪和暑邪。把他们放在一起说。因为这两种邪气,相对简单一些。先看燥邪。

《说文》里讲:燥者,乾也。燥就是乾,所以,乾燥往往连起来用。在这里大家应该注意“乾”字我们用的繁体,而在繁体里,它与易中的乾卦是一个字。乾(干)与乾(qián)是同体异音字。干为什么要与乾同体呢?乾卦在后天八卦里处在西北方位,一提到西北,大家可能就会自然地把它与干燥联系起来了。南方人到新疆待上几天就体会到了。保你第二天就嘴唇干裂,等到第三天就起皮。为什么会这么干燥?干燥,说到底就是缺津液,所以没办法濡养;那怎么治燥邪呢?就是补津液。这样一看,燥邪和阴虚里的津液亏虚,那不是一回事吗?

应该说,燥邪的特点确实比较简单,就是能让人出现干燥的感觉。但是,也并不是像上面说的,那么简单。虽然缺水肯定会干燥,但是缺火有时候也会让人觉得干燥。我们一起来看下。

一、温燥与凉燥

我们还是用烧水的比方说,就是有一口锅,锅里面装着水。不一样的是,这次我们给这口锅加个锅盖。我们在锅底下生起火,就会有水气向上蒸腾,到这个锅盖上,能让锅盖保持在一个湿润的状态。

在我们身上,这个锅盖就是整个人体,四肢百骸;那这些水气呢,就是能帮我们濡润身体的津液。

现在,假如锅里的水没有了,那火就算再怎么烧,也不会变出津液来。这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长期不喝水,锅里没东西,津液一定会缺,人就会觉得干燥。

现在如果换一个场景,这次锅里的水是满满的,但是锅底下的火被撤掉了,你猜会怎么样?锅盖上,还会不会有水气?当然也不会。没有火去蒸这个水的话,水是不会自己变成津液的,所以人也会觉得干燥。

同样是干燥,上面那种是有火没水,所以人在干燥的同时,会觉得热,我们把这种燥就叫温燥。第二种燥相反,是有水没火,人会觉得凉,所以就叫凉燥。

这两种燥,在临床上的表现也不太一样。两个人都觉得口干舌燥,但是一个就特别想喝水,而且想喝凉水,喝完水之后,津液就生出来了,就不渴了,这就是温燥。

另外一个呢,虽然也觉得干,也想喝点水,但是又不敢喝,因为一喝水肚子就难受;即使喝水,也只能是喝点热水,因为喝凉水会更难受。就算喝完水了,肚子里都能听见咣当咣当的水声了,可还是觉得口渴。这个就是凉燥。

对于温燥,我们除了喝水,还可以用麦冬、沙参之类的药,来帮助补充津液;对凉燥,就需要用一些温性的东西,比如生姜、陈皮,来帮助化水了。

除了口干舌燥、嗓子发干,燥邪对人的影响,或者说我们会觉得干燥的地方,主要还有两个:一个是皮肤,一个是大便。

这里我们也能看出来,津液对人的影响,主要都集中在这些偏表面的地方。皮肤就不用说了,在最表面。口、鼻、嗓子和肠道的末端,对消化道、呼吸道来说,也都是在最表面的位置。

除了这些地方,还有一个肺脏,看上去是在里面,但时刻又都和外界连通在一起。如果说燥邪对哪个内脏的影响最大,那一定就是肺脏了。

二、燥邪损伤肺津

肺脏的作用,是主持呼吸。而呼吸的过程,一呼一吸之间,只有气在流动;而气的流动,就是风。说到风,咱们前面学习风邪的时候,着重讲过风和水之间的关系。

说一个地方水少,那里的风就容易大,就容易伤人。其实反过来说,一样成立。如果一个地方风太大,那里的水一般就比较少,就像在黄土高坡,每天有大风从坡上刮过。

对于肺脏来说,呼吸不停,风就不断,那从鼻子、气管到肺脏,这些地方的津液就会很容易随着风被带走了。所以,对肺脏来说,津液就显得尤其宝贵。

那现在假如有燥邪,不管是空气中缺水,还是身体里缺水,导致津液的全面不足,那肺脏当然就很容易受伤了。

实际上,肺脏在所有内脏里,是最容易受伤的一个脏了。不光是燥邪损伤津液之后,肺会生病。其他的邪气,比如受风寒了,肺也会生病;有火热,有痰湿,甚至肝郁气滞,都可能影响到肺脏,让它生病。

其他哪个脏,都没有这么娇气。所以,肺脏也得了一个名字,叫做“娇脏”,最娇气的内脏。既然肺脏这么娇气,咱们在治疗肺脏病的时候,也就需要小心一点,用药别太重,太重了容易伤它。

好了,燥邪我们就说这么多,再看看暑。

三、阴暑与阳暑

暑邪,和其他邪气有一点不太一样。其他邪气,比如风邪、燥邪,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出现;寒邪、热邪,虽然在冬天、夏天最常见,但是在今天,我们有空调和暖气,所以夏天见到寒邪,冬天出现热邪,也一点都不稀罕。只有暑邪,一般来说,只会在暑天才出现。

暑天就是每年从阳历7月7号左右的小暑,到8月8号立秋,这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也就是“小暑”和“大暑”这两个节气,就是最典型的暑天了。

如果把条件放宽一点,向前推到6月22号左右的夏至,向后推到8月22号左右的处暑,暑邪的出现,一般都集中在这两个月里。那这两个月的暑天,天气有什么特点呢?就是两个字--- 蒸煮。

上笼屉蒸包子也好,下锅煮饺子也好,都离不开两个条件:水和火。上面有水泡着,下面有火烧着,这就是传说中的水深火热。

我们回想每年七八月份的桑拿天,大家都躲在空调房里不愿意出来,出来就是一身汗,让人心烦意乱,这就是暑邪当令的特点。

也就是说,暑邪本质上就是湿邪和热邪的合体。那么,暑邪的特点,也就是湿邪和热邪这两种邪气特点的综合体现。

比如,我们讲过热邪容易伤津耗气,暑邪也有这个特点。

中暑的时候,人发烧、没劲、口渴,大量喝凉水,都是有热邪耗气伤津的表现。我们说湿邪容易阻碍气的运行,那中暑的时候,人经常肚子不好,肚子疼、肚子胀、拉肚子、恶心,这些也都是湿邪阻碍气机的表现。

但是,这就有个问题。既然暑邪是湿邪和热邪两种邪气的合体,那暑邪里,到底是湿更多,还是热更多呢?要知道,这两种邪气,一个是水,一个是火,可是不太可能合得来的。

实际临床上,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有时候,天气闷热,气温很高,虽然也会有点潮,但是几天都不下雨,这种情况就是以热邪为主的。人生病的时候,往往也是以热象为主,发高烧、舌头红、舌苔黄。

还有些时候,天气不算特别热,因为连续几天,天天下雨、阴天,看不见太阳。这时候人生病,湿邪的表现,比如舌苔厚腻,大便粘腻,就会更常见一些。

为了区分,我们一般就把以热邪为主的暑,叫做阳暑;以湿邪为主的暑,就叫阴暑。这两种暑邪,治疗方法上也有些区别,咱们后面学习方药的时候,还会详细讲。

四、邪以类分

到现在为止,咱们一共讲了六种邪气,风邪、湿邪、寒邪、热邪、燥邪、暑邪。这几种邪气,仔细想想,其实都是我们需要的。

比如风邪,它的本质就是气的流动,我们身上的气是需要流动的;只不过,如果流动得太快、太猛,变成大风了,我们就不需要了。

再比如湿的本质就是水,我们也都需要水来滋润;但是如果水太多了,变成水湿了,我们也就不需要了。

类似的,我们也需要凉爽,但是太凉爽变成寒冷了,就不好了;我们需要温暖,但是太温暖变成炎热了,也就不好了。

所以说,这些邪气的特点,说到底就是两个字:太多。

外面刮的风,太多太大,会把我们的毛孔吹开,裹挟着其他邪气趁虚而入,我们就感冒了;身体里面刮风的话,人可能就会眩晕,头啊手啊,可能就会颤动不停。

水湿太多的话,就会把整个人都拖下水,沉重疲乏,粘腻拖沓。

太过寒冷,我们的阳气就会受伤,身上到处都是冷冰冰的,到处都容易疼。

太热了,我们会上火,会口渴,会心烦意乱。

我们都希望身上是干爽的,但是太干,变成干燥了,胳膊或者腿上一挠都是白皮,口干舌燥,大便又干又硬,这就是燥得太多了。

对于这种因为太多引起的问题,我们最常用的治疗思路就是,想办法除去这些邪气。

邪气可不是只有这些。

还有一种类型的邪气,并不是因为太多,而是因为不动、不通造成的。

比如气本来是该流动的,结果它停在那一直不动,就变成气滞了。类似这样的邪气,主要有四种,分别是气滞、血瘀、痰浊和食积。这将是我们下篇学习的内容。

燥邪与湿邪的内容,我们就学习到这里。

作者:昀·紫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自汗盗汗
干咳总也不好,怎么办?
邪气着脏
第31 讲 结胸证(2)
(三)燥邪
辩证最好就是脉证合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