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基学习笔记连载---气滞血瘀痰和食积篇
userphoto

2022.11.11 内蒙古

关注

上次课咱们说过,影响人体的邪气可以分成两大类:像前面讲过的,风、寒、暑、湿、燥、火,就都属于太多、太过,形成的邪气;还有一类,像气滞、血瘀、痰浊、食积,形成的原因和前面几种就不太一样。

它们本来都是好人,最后变坏了,就成了邪气了。那么,它们是怎么变坏的呢?我们就逐个看一下。先看气滞。

一、气滞

气,是我们身上最重要的一种东西。气血篇里,咱们详细学过。我们身上一切推动、固守、温暖之类的工作,靠的都是气。

不过有一点,气得动起来,才能发挥作用。它要是停在那儿不动了,就不但不能发挥作用,反而会成了累赘了。

我们管这种状态,就叫气滞。那气走得好好的,为什么会停下来呢?形成气滞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第一个,有邪气来捣乱。比如寒邪和湿邪,一个性凝滞,一个性粘腻,都特别容易阻碍气的运行。

凝滞就不用说了,凝固、停滞,就是让你停下来的意思。老年人受凉以后,动不动就腰腿疼,就是寒邪把气血给凝固了,气血不通,就会疼。

那湿邪呢,还记得咱们讲过的那条泥泞的小路吧?走在那条路上,不小心就能摔个跟头。气要在一个到处都是水湿的地方行走,也是相当困难的。

比如今天咱们吃的东西油太大了,或者灌了一下午茶,那接下来的几天,肚子总是觉得胀,拍一下就砰砰响,这就是湿邪让气都停在肚子里了。

除了邪气捣乱,也可能是气自己太虚弱了,推不动。这一点,理解起来可能稍微有一点困难。

我们还是打个比方。讲气的时候,我们说气就像人体内的一个个士兵。现在部队要去执行任务,大家都排好队,走在路上。走着走着发现,粮食不够了,大家吃不上饭,个个饿得头晕眼花的,根本就走不动,那就只能坐在路边休息了。

这种士兵都饿得走不动的状态,就是因为气虚,导致的气滞。这种情况,在临床上还是比较常见的。

比如一个人,身体很虚弱,说话的力气都没有,是典型的气虚表现;还觉得胸口发闷,胃里觉得堵,或者肚子胀,又是典型的气滞表现。

除了邪气捣乱、自己虚弱,第三个常见的,引起气滞的原因,是情绪。

情绪有很多种。其中,最容易引起气滞的,是两个。一个是思虑,一个是郁闷。

思虑,也包括紧张和焦虑,性质上是相似的。都是一个人脑子里一直在琢磨,前思后想,停不下来。

这种持续思虑、紧张的状态,会带来一个结果,就是神一直在飞快地行走。神跑得太快,对气血的消耗就会非常厉害。

那其他地方,比如脾胃、肝就没有那么多气血去供应了,那儿的气走起来,就会变慢了。

也就是说,思虑的时候,除了大脑和心脏,身体其他地方的气,都开始变慢,就很容易出现气滞了。

和思虑不太一样,郁闷,也就是我们说的肝郁,引起气滞会更复杂一些。

咱们学习肝脏的时候说过,说肝郁的状态,就像一棵小树想要成长,但是外面有阻力,不让它成长。那这棵小树身上所有的力气,就只能憋在里面,发不出来,就成了气滞了。

但是这棵小树,它还在长;所以这种气滞,就不只是停下来不走了,它还会越聚越多。就像一个气球,你一直往里面吹气,压力会越来越大。

生活中,我们看到一个人生气,说他气得都快要爆炸了,实际上就是这股压力造成的。

因为这股压力,就让肝郁引起的气滞,和风之间,有了密切的关系。什么意思?

你看上面提到的气球,我们一直往里面吹气,气球越吹越大。这时候,假如有个小火星,在气球上烧了一个洞,你猜会怎么样?气就会从那个洞里喷出来,形成一股风;然后气球就会随着这股风,脱手而出,飞起来了。也就是说,肝郁气滞形成的压力,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成肝风。

我们前面讲风邪的时候,说到中风。中风的情形,很多时候,就是这样的。

一个人一直憋着一口气,发不出来。最后终于有一天,憋不住,爆发了,就成了中风,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不过,一般来说,气滞,最容易引发的问题,倒还不是肝风,而是其他的有形物质,比如血、津液和食物,也停下来不走了。

这些东西,在身体里要行走,都离不开气的推动。现在气都停下来了,它们也就别想过去了。一旦停下来,血慢慢就变成了瘀血,津液就变成痰湿,食物也就成了积食。气滞,咱们先讲到这儿。我们再看第二种邪气---血瘀。

二、血瘀

血,是我们身上最重要的营养物质,没有之一。不过,和气一样,血也只有动起来,能被送到全身各处去,它才是重要的。

如果是呆在那儿不动,那就不但不能提供营养,反而会挡着路,让其他的好血也过不去,就成了邪气了。那血为什么会停下来,变成瘀血呢?这个原因,比气滞要稍微复杂一点儿。

首先,还是看看邪气的影响。寒邪凝滞、收引的特点,对血液的流动,血脉的畅通,非常不利。

如果是偶尔受一次寒,那阳气很快就赶过来,温暖一下,就还不至于形成瘀血。但如果是反反复复受寒,脉道一次又一次地经受考验,就容易形成瘀血了。

另外,痰湿,因为它粘腻,也容易让血液变慢,甚至停下来,形成一种痰和瘀血,相互纠结的状态,进一步阻碍气血运行。

最后,还有一种更常见的,导致血瘀的邪气,就是气滞。我们经常听说的,气滞血瘀,说的就是这件事。这气滞不管是怎么来的,邪气阻滞的也好,正气不足的也好,但凡是气不好好干活,不去推着血液流动,就都容易出现瘀血。

这就是说,引起瘀血最常见的三种邪气,寒邪、痰湿和气滞。

正气的不足,包括气虚和血虚,也都可能会引起血瘀。

气虚好理解,气没劲,推不动血了,就成了瘀血;那血虚,为什么也会造成血瘀呢?

还是打个比方。一条河,只有里面的水充足,水才能流动起来;水里面夹杂的那些泥沙、脏东西,才会被带走。

如果水很少,你会发现,水流得会很慢;这一慢下来可好,水里面那些杂质、脏东西,在河道里就越积越多,都成了淤泥,把河道都给堵住了。河水再想流过去,可就不太容易了。

这就是因为血太少,形成血瘀的过程。这时候,我们就需要通过补血的方法,让河道里的水重新多起来,让水流慢慢地把河床里那些淤泥,一点点再给带走。

最后,除了正气和邪气,还有一些原因,比如出血,也是形成血瘀的一个重要原因。

你想,血从血管里流出来了,可是又没流到身体外面去,那就只能一直停在身体里,不动了。血停在那儿不动,这就是瘀血呀。

我们打针输液的时候,有时候拔针不小心,会出血。如果没有及时按住针眼,皮肤下面可能很快就会鼓起一个大包,那就是血在体内停下来了。

过两天再看,出血的那块皮肤会慢慢发青,就是典型的瘀血表现。不过,这种情况一般也不需要太担心。因为再过几天,这块发青皮,慢慢还会变黄,最后完全恢复正常。

你猜,这些瘀血,都跑到哪去了?对了,就是被我们身上的气,慢慢地给化掉了。这是说,造成血瘀的原因。再看看瘀血的特点。

和气滞相比,瘀血出现的问题,位置一般都是比较明确而且固定的。你想,气这个东西,它没有实体。

所以,一个地方气滞的时候,我们的感觉往往是一大片都觉得胀,或者憋闷,或者堵得慌。而且,这种气滞的感觉,还有可能会跑;今天在心口下面堵,明天这不堵了,胸口又开始憋闷。

瘀血可就不是了,哪有瘀血,这个地方不管是疼也好,还是肿起来了,位置都不会到处乱跑,是很固定的。

而且,很多时候,如果有瘀血,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来,比如上面说的,皮下形成的瘀血。

不过,有时候瘀血它并不在体表,而是在身体里面。比如妇科的一些问题。这时候,有个地方,对我们判断瘀血,就显得特别重要,就是舌头。后面我们学习诊断的时候,会再详细说。

三、痰

我们接着看今天的第三个邪气——痰。痰,在生活中很常见。

我们感冒咳嗽的时候,往往都会伴随着吐痰。就是那种看上去黏糊糊、脏兮兮的痰。

不过,中医说痰的时候,说的并不只是这种看得见的痰。你想,这些痰吐出来之后,我们是看见了;那吐出来之前,我们看不见,那它们还是不是痰?而且,这些痰都是在肺或气管里的,如果是在其他地方呢?

比如有时候我们看一个人呕吐,吐出来的都是黏液,就像痰一样。那这种痰所在的位置,显然就不是在肺,而是在脾胃了。

那还有些地方,比如嗓子里总觉得有东西卡着,黏糊糊的,可是吐不出来。

再比如,有人的精神,一会儿清醒,一会儿迷糊;不发病的时候,好人一样;犯起病来,六亲不认。

那像这种情况,中医也都会把病因归结到痰的身上,叫做“无形之痰”,藏在身体里,看不见的。

说了半天,痰这种邪气,到底是从哪来的呀?痰的来源,说起来有点复杂,我们先讲最基础的部分:就是痰,主要是由水湿聚积而成的。

我们讲湿邪的时候,说过湿邪有一个特点,叫做粘腻。说当水湿聚在一起,不流动,时间长了,这个粘的特点就会越来越明显。

我们不妨就先这样简单地理解,痰就是把湿邪浓缩之后得到的,比湿更粘,更有形的一个东西。

这就涉及一个问题,水、湿和痰,它们三个,到底是什么关系?

先看水。水,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因为太常见了,所以,经常被当做水这一类物质的总称,就包括作为邪气的湿邪,和作为正气的津液,我们都可以叫做水。

另外,水也有自己形态特点,就是有形的、清澈的,可以流动的液体。所以,当身体里出现这种典型的水的时候,比如胸水、腹水,我们就直接用水来称呼了。

那湿呢,咱们前面重点学习过。它的样子,就像雾一样,是那种弥漫的气的状态。而痰我们都见过,它不像水,它本身几乎是不能流动的。

只不过,痰这个东西,是从水湿里化生出来的,很难和水湿完全分开。这样在水湿里藏着的痰,就有点像河里的小鱼;它可以随着水的流动,到处游走。

痰本来就是一种特别粘的东西,再加上到处跑,问题可就来了。它走到哪儿,就容易把这个地方的路给堵住。

堵在肺和气管了,人就会上不来气,就会喘;堵在胃,人就会吃不下饭,恶心想吐;堵在嗓子里,就总觉得有痰,想吐又吐不出来,就成了梅核气;如何堵住了心窍,那就是我们常说的痰蒙心窍,人的精神就会出问题了。这样一来,痰会到处游走,又没有什么形迹可查,神出鬼没的。所以,中医在遇到一些复杂病例的时候,往往会想一下,是不是有痰的存在。用了各种治疗方法,效果都不够明显的时候,也会考虑,要不要加点化痰药试试。

四、食积

上面咱们讲了三种邪气,气停下来,就成了气滞;血停下来,就成了血瘀;水停下来,就变成了痰。

那气、血、水、谷,还剩下最后一个---谷,也就是食物,停下来,就成了食积。和那三种邪气相比,食积的内容相对简单一些。因为食积作为一种邪气一般和吃东西太多有关。

而吃东西这件事,说到底就是三点:什么时候吃,吃什么和吃多少。

首先是时间,如果一个人,每天零食不断,什么干果、水果和酸奶,什么薯片、饼干和巧克力,一直在吃。那这种情况,就很容易出现食积了。

就相当于我们给脾气安排的活儿 ,虽然不重,但是特别熬人;脾胃就没有能踏踏实实休息的时候,时间一长,累了,干不动了,食物就堆起来,成食积了。

还有吃的是什么。比如天天喝小米粥就着咸菜,和每天都是烤牛排,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牛排多不好消化。

对脾气来说,要化掉小米粥,就相当于散散步,很轻松就完成了。可是要化掉大块的牛肉,就得拿出真本事来了,属于重体力劳动。

最后关于吃的量,就很好理解了。本来我一顿饭能吃两个馒头,今天饿了,一口气,五个,接下来会怎么样?肚子会撑得慌。食物一下吃得太多了。

那我到底该吃多少呢?我们常说吃饭要吃八成饱。可是,到底吃多少,就算是吃八成饱了呢?这样,我们把这件事,大体上给个标准,方便我们来把握。

先说十成饱。那就是吃得实在是太撑了,一点都吃不下去了。说我还能再吃,真碰到好吃的,我能一直吃到嗓子眼。那你厉害,你能吃到十一成,好吧。

一般来说,实在吃不下了,就是十成饱。那九成呢?就是已经有吃撑的感觉了,但是一定要吃的话,还能再吃两口。八成呢,已经饱了,稍微有那么一点撑的感觉,很轻,可以忽略。

七成的话,要说也吃饱了,吃不吃两可,这是七成。再到六成,已经不是太饿了,但是还有一点饿,好像还差那么几口。再到五成以下,那就明显是没吃饱了,还饿着呢。

正常情况下,我们吃东西,吃到七成,也就是说,吃不吃两可了,那就停下来,不吃了。说这个东西特别好吃,忍不住还想吃,那过了八成,有一点撑的感觉了,好,赶紧停,再吃一口,就是食积。

好了,今天我们一起学了四种邪气。这几种邪气,和前面讲的风、湿、寒、热都不太一样,它们本来都是我们身上必不可少的东西,就是气、血、水、谷。

不过,这些好东西,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得能动起来,才是好东西。如果停在那不动了,那就成了邪气了。

从好人变成坏人,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些是因为其他的邪气来捣乱,有些是自己的正气不够,还有些是因为情绪、饮食之类的生活习惯问题,或者心理问题,没处理好。

气滞、血瘀、痰浊、食积的问题,我们就学到这里。

作者:昀·紫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个中成药,打通人体上下气机,把气滞、血瘀、火郁、食积、痰湿一网打尽
长寿方气滞血瘀痰湿食积等多个症候
一个越鞠丸,打通上下,气滞,血瘀,火郁,食积,痰湿一网打尽
气滞血瘀吃点什么比较好?
气积、血积、水积、食积、痰积是怎么回事?原来很多伤身问题,都是“积”累出来的!
执业医师真题精炼25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