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手学习模型:成为专家的秘密|思维模型No.47

多年前,一个小伙子,从原公司辞职后,坐动车到了北京中关村。在北京,他举目无亲,口袋里不到3000块,他的专业是建筑工程管理,没有一天互联网行业的从业经验,但是却想在喧闹的中关村找一份互联网行业的职位。

一个月后,他的钱快花完了,但幸运的是,他在一家初创的互联网企业获得了一份产品经理的职位,负责公司电商及社交产品的设计开发,这个小伙子,就是大辉。

为什么当时我敢这么毅然辞职,想进入互联网行业呢,一是因为自己非常喜欢折腾软件,也嗅到了互联网未来的前景,另一个原因是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比较自信,虽然没有互联网行业经验,但也下了一些功夫,不是零基础,坚信假以时日,自己一定能学会互联网的基本技能,找不到工作自己创业也是一个选择。

以前有句非常流行的口号: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但是学会「如何学习的能力」,即 Learn how to learn,是学好任何一门专业的前提,有了这个元技能后,走到哪里都不怕,你能快速学习,适应新的环境。

学习是通过与外界交互,进而提升自己能力的过程。具有很高能力水平的学习者,有一个专业的称谓,叫做专家型学习者,他们的使用的方法叫做专家型学习(expert-like learning)。

这里说的学习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我们处理任何事物的过程其实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吃饭也是学习,需要首先知道外界提供那些食物,再思考自己想吃点啥。

长痘了好像不能吃辣,隔壁楼那个送外卖的小哥哥长的挺帅,要不就定他家的套餐吧,你看,吃饭这个并不复杂的事需要不断的调整才决定下来。这些心理活动并不总是有意识的,但却是我们的一项基本的,最主要的思想和行为特征。

今天的这个模型非常重要,内容很长,它是至今我写过的最长的一个模型,请保持旺盛的精力,进入一段烧脑的认知和思维升级之旅。

由于文章较长,我将目录先列出来。顺便吐槽一下,很多论文好像都没有目录,这对一个几十上百页的PDF来说,阅读和查找很不容易。

什么是专家型学习专家型学习模型策略使用:运用和丰富元认知知识自我调节:用元认知监控获得进步计划检查评价反思:智慧的运输工具快速成为高手的途径:有意义的学习1.反思式学习2.建构式学习:思维建模3.基于问题的学习新手到专家的三个阶段1.外部支持阶段2.转化阶段3.自我调节阶段小结:

什么是专家型学习

什么是专家型学习呢,表面来看,就是像专家一样应对新问题,处理新任务。专家型学习的执行者,可以是专家,也可以是新手,只要他们使用了一定的学习策略方法,就可以称做专家型学习。顾秀林综合了一些文献,将专家型学习定义为:

学习者具有较高的学习信念和意志,掌握并运用一定的学习知识,且能有目的,有计划的主动规划自己的学习和选择学习策略,从而进行学习的学习方式。

简要总结一下,专家型学习的特征就是有动机,有能力,有策略,会规划,能调节,能反思。

说起专家,我们就觉得某个领域的专家肯定有很多该领域的知识,那么专家型学习者就意味着他有很多学习方面的知识。但光知道该领域的很多经验和知识,并一定是专家,一些所谓的专家只有「司机知识」。

关于「司机知识」这个说法,来自一个有趣的故事。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马克斯·普朗克获奖后,被邀请在德国做巡回演讲,每次演讲他都会将发明成果即量子力学演讲一番。演讲时司机在后面听,所以对他的演讲内容烂熟于心。

有次,他对普朗克说:「普朗克教授,老作同样的报告,你一定觉得很无聊。我有一个提议,在慕尼黑由我代你作报告,你坐最前排,戴上我的司机帽,让咱俩换换花样。」

普朗克兴致盎然,欣然同意。于是司机就为一群专家级听众作了一番量子力学的长篇报告。之后,一位物理学教授举手提问。司机回答说:「我压根儿没想到,在慕尼黑这样先进的城市里还会有人提出这么简单的问题,请我的司机来回答这个问题吧。」

尽管专家有更多的专业知识,有系统性的知识和经验,但一个真正的能解决新问题的专家,并不只是因为他知道各种事实和程序,而且他还知道什么是重要的(陈述性知识),也知道如何去做(程序性知识),还知道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以及为什么去运用适当的知识和能力(条件性知识)

这种在新情境对新问题自如应对的专家,又叫适应性专家。适应性专家以「在领域内灵活的、创新的和创造性能力为特征,而不是以解决熟悉问题的速度、准确性和自动化为特征」,一个适应性专家:

知道这些程序为什么以及如何起作用的;

在需要时,能灵活的修改这些程序;

没有已知有效程序时,可以发明新的程序。

我们想要成为这类适应性专家,成为学习的高手,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我先来介绍一个模型。这个模型比较抽象,有些概念大家可能第一次接触,一些熟悉的概念在模型中会有不同的解读,大家不要以为字眼相同,就认为他们的含义是一样的。

这也正是会学习的人和不会学习的人的一个巨大差异,会学习的人看到一些术语会想,这些术语在这个学科,这个领域可能有其他含义,而不会学习的人看到熟悉的字眼,就想当然的用自己原来的理解去套用,殊不知,两个情境下,它们有完全不同的含义。

我研究了很多学习模型,但这个模型用比较简单的方式将学习过程解释清楚了,下面分享一下我对这个模型的理解:

专家型学习模型

盛群力等人翻译的《专家型学习者:策略、自我调整和反思》一文中,认为专家型学习者是有策略,会调节,能反思的学习者,专家型学习模型有两部分构成,分别为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监控。在图中二者是分开画的,但并不是以线性的方式工作,而是以循环的互动方式发生作用。模型如下图:

模型分为两大部分,左边的元认知知识框和右边的元认知监控框(元认知监控可理解为自我调节),反思将二者联结起来成为一个相互促进协调的系统。在阐释模型前,我先解释几个术语:

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这里我们分为两类,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监控,元认知知识就是学习活动本身的知识,可以被看做是人们根据任务,自我及策略变量逐渐积累起来的「静态的」知识,而元认知监控(自我调节)就是对学习活动本身的调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反思:反思是一种特别的思维方式,是对经验进行重构或重组,让经验更有意义并指导后续经验方向的能力。人们从对经验的反思中学到的东西比从实际经验中学到的东西多的多。反思是「理智行为的标志」,能促进有效的问题解决及改进学习的效果。

一个人玩手机时撞到了电线杆,如果他不从撞电线杆这个经验中反思和总结,他以后可能还会撞电线杆,这既没解决问题,也不是一种理智的行为。

下面我们分别来学习模型的三个要素:元认知知识,元认知监控和反思,首先看元认知知识,它是一种对策略的使用。

策略使用:运用和丰富元认知知识

从普朗克司机的故事中我们得到,当面对一个新问题,新情境时,认知技能与学习策略比拥有的专业知识重要的多,只有司机知识是不能解决新问题的。Weinstein 等人指出,专家型学习者可以机智灵活的使用以下四类知识促进学习成功:

1.关于学习者自身的知识。

比如,我什么时候状态最好,习惯晚上还是早起学习,我喜欢什么样的学习方式。以前曾有学习风格一说,认为人的学习风格具有先天性,有的人是视觉型的,有的人是听觉型的,有的人是触觉型的,但最近研究发现,学习风格只是一种偏好,并不是天赋,所以也不应再在学习风格上花时间计较。

但毋庸置疑,作为一个成年学习者,每个人有不同的学习偏好,有的喜欢读书,有的喜欢听书,我们应认识到自身偏好,最大程度发挥优势。

2.关于学习任务的知识。

比如,如何评价这项学习任务的结果?怎样才算完成了任务?通过考试,还是要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关于多种策略的知识。

比如,在什么环境中学习?这个知识点怎样才能被更好的记忆?为了让自己精力充沛,需要做什么,准备一罐红牛?

4.关于学习内容的知识。

比如,这个领域我了解多少,基本概念掌握了吗,都有那些前沿专家?

另外,专家型学习者还具备学习的技能,意愿和系统方法。

模型中左框展示了任务要求的知识和个人知识间的互动。其中左半部分是任务要求知识(下图编号为①),也可以理解为外部需求能力和资源,包括:

  • 要完成的学习类型(是记住,还是要找到规则,解决问题等),

  • 高效完成这个学习任务需要的资源和策略。包括认知性的,动机性的和环境性的。用我们熟悉的行为模型来理解就是,执行这个学习行为,既要求能力(认知),也要一定的动机水平,具体学习环境也很重要,它直接影响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和动机。

左框右半部分(上图编号为②)第二类元认知知识是学习者个人已经具备的知识技能。左半部分是任务要求的元认知知识,而右半部分则是学习者个人掌握的,二者可能有差距,不一定匹配。如前所述,个人资源也包括:

  • 原有知识和经验,比如学习行为设计,知道Fogg行为模型的学习者和对此没有认知的可能会采取不一样的学习策略。

  • 可采用的学习策略,和前面一样,这个策略和资源可以是认知性的,也可以是动机性和环境有关的。

我们可以理解为元认知知识贮存在一个信息仓库中,它们是我们的思维方式或者处理问题的工具,是我们从先前经验中学习而得的。在什么情境下用什么工具,以及如何用这些工具的方法规则都贮存在这个仓库中。

专家型学习者和新手学习者最大的不同就体现在,这个元认知仓库的大小和内部工具的丰富性上。学习思维模型的目的也是扩大这个仓库,并向这个仓库中增加一些实用工具。因此,学思维模型,是丰富我们元认知知识的一个有效途径。

自我调节:用元认知监控获得进步

我们向元认知仓库增加了一些工具,但问题也接着来了,什么情境下用这些工具?这些工具又是如何影响我们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呢?这就需要学习者通过元认知监控进行自我调节。Zimmerman 总结前人的经验,认为自我调节学习者的特征是:

  • 学习者有选择的运用学习策略;

  • 根据学习效果对学习行为作出反馈;

  • 积极主动的寻找各种学习机会。

同时,Zimmerman 还指出「元认知策略包括建立目标、组织过程和资源、自我检查和自我评价」,这也是一种基本的问题解决策略,比如你想周末整理一下屋子,也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1)建立目标:将屋子打扫干净,各种杂物归集到一起

2)组织:具体的行动,找到扫把,将地扫干净,将东西分类,放到整理箱中

3)检查:扫干净了吗,东西放的合适不,经常要用的是否放在容易找到的位置?

4)评价:屋子收拾的如何,过程中有没有可以改进的部分。

有效的学习者通常有一个计划(计划可以在头脑中形成或用书面方式表达),这一计划详细拟定了他们期望如何去达成目标。然后在实际执行这一任务时,他们不断的对计划作出反思,评估其实际效果,必要时加以修订。在不断反思之后,专家型学习者可持续的做出实时判断,排除多余的步骤,使用替代备择策略及在必要时采取计划外的行动。

自我调节运用计划,检查、评价来实现,三者通过反思不断的循环互动。这种实现自我调节的元监控通过事前计划事中检查事后评价来实现,逐个来分析:

计划

计划就是学习者对模型左框中的①②两部分预先分析和比对,以找到更合适的方案,必须考虑这三件事:

  • 任务要求,如学习材料的类型与效果;

  • 个人资源,如元知识仓库中的各种工具;

  • 任务要求与个人资源如何匹配。比如任务要求写一篇读书笔记,假定学习者认为做思维导图或者通过卡片法对完成读书笔记都是有效策略(任务要求),但学习者自己更擅长将要点整理成读书卡片,再组合成笔记的方法(个人资源),因此,最有效的匹配就是做读书卡片。

为什么要做计划呢?根据 Beyer 的说法,事先制定计划可以起到三个作用:

一、便于任务的执行;

二、增加完成任务的可能性;

三、有利于产生某一结果。

计划的各项活动要围绕这三个方面进行:

第一、建立一个清晰的目标;

第二、选择一组达成目标的策略与程序并作出排序;

第三、确定不利于达成目标的潜在因素。

举个例子,我在看的《创新的扩散》这本书,可以这样来做:

1)建立清晰的目标:每天半小时用10天时间精读《创新的扩散》,并将其中要点整理成读书卡片;

2)选择达成目标的策略与程序并排序:将书放到书桌最显眼的位置,准备好做笔记的卡片,保证每天半小时的阅读时间。

3)可能不利于达成目标的因素。刷手机,其他更有趣的图书或主题挤占阅读时间。

检查

对学习行为的检查是个复杂的综合的过程,检查也是一个获得反馈的主要环节,它涉及到:

意识到正在做什么;

现在做的事与计划安排的步骤是否吻合;

对接下来做什么进行预见和安排。

检查的焦点是,我们从元知识仓库中选择和使用的策略(认知策略,动机策略,环境策略)效果如何,并根据获得的反馈信息进行调整和修正。如果碰到干扰因素,就需调整计划,不仅想法排除干扰,还要尽量避免以后遇到相同的挫折。

在学校时,检查这一步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自主的成年学习者要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检查能力,如有必要,可请其他人协助完成。

评价

学习任务完成后,对学习进行评价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评价不仅要对结果做评价,还应该对过程进行评价。评价有以下几项指标:

1)目标达成效果如何;

2)在完成目标时,整个过程和具体步骤的效果怎样;

3)干扰因素是否被提前预测,并得到了避免或处置;

4)总体计划的效果如何,是否可用于相似任务,或者做调整后可使用于未来的任务。

我们通过评价这个环节,将使用的策略方法固定下来,然后加入我们的元知识库。这也是对我们的元知识更新替换的一个过程,我们将那些无效的策略方法丢弃,将有效的策略方法持续验证并不断完善。这样我们就越来越聪明,面对各种复杂问题时能够使用有效的方法来处理。

反思:智慧的运输工具

在模型中,反思起到了一种为元认知知识和自我调节之间架起桥梁的作用,反思也连接着自我调节的每个阶段(计划、检查、评价)作用。

根据反思的时态,分为过去时态的反思即「对行动的反思」,和现在时态的当下的反思即「行动中的反思」。我们前面对反思的定义引用自杜威,他指的是前一种反思,即对过去行动的反思以增强指导后续经验方向的能力。

而行动中的反思体现在自我调节过程中的计划,检查、评价中,这种反思实时管理着学习的进展,不断调整和改变学习活动。

我们可以形象的将反思理解成是学习者和知识仓库间的运输工具。当学习者开始一项新的学习任务时,反思将仓库中的知识运输到需要这些知识的现场,这些知识在现场被使用,它也可能被丢弃或再加工,当知识完成相应工作后,反思又将知识(原有知识或新知识)运回到知识仓库中。

反思并非只是信息的贮存(回忆)和获得,而是依据以往的经验为未来创设可能的行动计划的判断能力(即反省力)

同时,反思也是将行动中的知识和对行动的知识,转换成行动适用知识的关键。反思是运用原有知识来获得新的知识。如果没有反思,我们就不会进步。反思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

古人早就知道反思的重要性,所以有「吾日三省吾身」的说法。《原则》的作者达利欧说进步 = 痛苦 + 反思,我们也可以主动培养这种反思的品质,增加自己的反省力。

但是反思这种元认知技能提升又特别难,刻意练习当然是有效的,有多少人能主动的、深刻的反思?

或许只有有意义的学习才能训练我们的反思能力,从反思中取得进步,从依赖外界提供的反馈到主动的反思,将反思这种元技能内化,当我们无意识的,熟练的运用这些元技能时,我们就成了一个专家型学习者。

快速成为高手的途径:有意义的学习

通俗地讲,有意义的学习就是学习者真正将新知识纳入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而原有认知结构经过吸收新的知识,也得到改造和重新组织(顾小清)。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倡导者乔纳森认为,有意义的学习包括主动的、建构的、反思的、真实的、协作的这五个相互联系的特性,如下图所示:

这里我列举三种有意义的学习方式:

1.反思式学习

前面所述的专家型学习模型就是反思式学习。很多人有写日记的习惯,但大部分人的日记可能只是起到记录的作用,很少去深刻的反思当日的所思所做。

我认为一个能促进学习和进步日记至少包含两个要点:

1)当日成功

这个成功可以是阶段性的大事件,更应该包括每天的有意义的小赢(small win),这些小赢可以保持我们的高动机,这些给大脑的奖赏刺激大脑活跃,保持高效的运转。

2)当日反思

反思是需要刻意训练的,这种刻意反思,对我们当日做的事情总结加工,提取经验,存入元认知库。如果不反思,我们遇到以前没有处理好的问题,可能还是老方一贴,仍然做不好,这也是有些人工作了很多年,进步缓慢的原因。反思是理智行为的标志,智慧除了汲取别人的,还有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从自我的反思中总结。

2.建构式学习:思维建模

建构式学习就是学习者并不是简单的将知识经验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原有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

建构式学习的一种实现方式就是用思维建模工具建构模型,以支持有意义的学习。乔纳森认为,当学习者使用不同的思维工具来建构思维模型时,有助于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显化与协调。他还创造性地提出了思维建模工具这一概念,并将其明确定义为可用来建立思维模型的思维工具。

思维建模工具能够帮助学习者将自己内部认知的概念模型具体化,并修改内部认知的概念模型结构,同时提供认知的多种呈现形式以扩展内部认知的概念模型的意义。思维建模工具让学习者超越了他们以记忆为主的思维局限和解决问题的局限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有意义学习的实现。

可以对多种现象进行建模:比如为领域类知识建模,为系统建模,为问题建模,为经验内容建模,为思想(认知模拟)建模。

大家不要被建模这个词给吓住,其实我们每个人可能都建过模。比如绘画一份思维导图其实就是构建了一个模型,前提是你自己读通书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制作思维导图,而不是照抄条目做记录,摘录和搬运不是建构式学习。

根据自己的理解。以自己的认知框架绘制一份思维导图,这份导图就是书的模型,你画导图的过程就是思维建模的过程。想要透彻理解一本书,记得合上书后,根据自己对这本书的理解画一份思维导图,这就是一次有意义的学习。

3.基于问题的学习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又叫项目式学习,是在项目中一边实践一边学习的动态学习法。这种方法能够发挥有意义学习的主动的,建构的,反思的,协作的,真实的5个特征。

比如想学营销知识,光看书画思维导图肯定是不够的。你可以注册一个公众号,这是一个不需要花很多成本就可以启动的项目,也是一个真实的学习环境。

要做好一个公众号,你就要主动的去写文章,去引流,文章发出后收到的点赞和阅读量都是即时有效的反馈,根据这些外部反馈你可以反思那些地方做的好,那些地方没做好,并不断改进你的这些策略,使这些策略存进入你的元知识库,内化为你的营销技能。

因此,基于问题,基于项目的学习可以调动我们所有的潜能,让学习者全身心地投入身体的、心理的、认知的、情感的逻辑的、直觉的……诸多要素都和谐统一起来,既是认知和能力的发展又是情感和人格的完善,它是一种发展人的学习。(顾小清)

最后,我再跟大家分享一下新手到专家的三个阶段,不同的阶段需要不同的环境支持和学习策略,评估自己所处阶段,采取适当的策略。

行为设计学

助推个人进步+企业成长

关注

新手到专家的三个阶段

1.外部支持阶段

在初期,学习者更多依赖外部环境的支持,例如教师的指导,教练的反馈,父母的帮助。运用大量的实例,在不熟悉的环境中将问题解决,通过类比,推理解释,总结归纳等,获得该领域的知识结构。

策略:有外界支持的大量重复练习,总结归纳获得框架和模型

2.转化阶段

在中期,外界环境的支持会逐渐减少,但通过更有强度的刻意练习,获得对高水平行为标准的进一步认知,并对原有知识结构做出微调,精致和磨炼,增强自我的元认知知识。

策略:保持在学习区精致的刻意练习,调用元认知监控,以分组分块的形式进行更小颗粒度的练习,微调模型和框架

3.自我调节阶段

在后期,学习者能够自己设置学习环境中的人与事,从中获得微妙反馈,进一步改进自己的专长,学习者完全可以掌控整个学习过程,成为一个高水平的自主学习者。

策略:自我觉知的高强度高精度练习,使反思自动化,输入输出平稳而迅速

关于如何从新手成为专家,点击链接 如何摆脱中等技能困境 有更详细解释。

总的来说,新手到专家的过程是一个由外部调节到内部调节的转变过程。

小结:

我们首先指出专家型学习者的特征是有动机,有能力,有策略,会规划,善调节,能反思,我们的目的是要成为一个能灵活处理各种学习任务的适应性专家。

为成为一个适应性专家,我们给出了一个专家型学习模型,模型详细的阐述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监控两部分,并用反思这种特别的思维方式来相互促进和协调二者,反思不但可以丰富我们的元认知库,还可以提升自主调节能力。在自我调节中的计划,检查,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元认知技能。反思这个提升元认知的技能获得和其他技能一样,只要通过大量操练,并获得外界反馈,才能实现「平稳、迅速及自动化加工」的要求。

而有意义的学习可以促进反思能力,提升元认知水平,即通过反思式,建构式,基于问题的学习,获得有效反馈并引导怎样去探索,让学习者能自我判断理解程度,在需要更多信息时该如何做,成为一个高水平学习者和问题解决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前海外自我调节学习研究新进展 参考论文
【转载】 6S高效学习策略六
发展元认知,应用元认知
自我调节学习结构模型的建构付桂芳
自主学习与学习策略教学的关系探析
如何培养学习者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