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民法总则》民事责任篇

权利是法律赋予人实现特定利益的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就是民事责任,民事责任伴有诉权,让私法上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得以纳入国家公权力进行诉讼仲裁裁判、强制执行等。

1权利、义务与责任

通常情形下,权利与义务像一个硬币的正反面,同一个行为从权利人的角度来看就是权利,从义务人的角度来看就是义务。

民事义务是法律施加在义务人身上作为或者不作为的力量。权利的实现赖于义务的履行,违反义务产生法律责任——义务人不履行义务时,权利人得以通过公权力介入使义务人承担停止侵害、继续履行、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

无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将民事责任独立成章的立法体例来看,还是法律条文并列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的概念来看,民事责任是与民事责任不同的法律概念,民事责任体现了法律施加在民事权利上的力量。

简言之,民事责任是民事主体不履行民事义务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义务人完整履行义务,则不引发民事责任;义务人违反义务,则引发民事责任。

2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

民事责任是民事主体不履行义务应承担的法律后果,是对民事主体不履行义务行为的一种制裁。

民事主体依照法律规定和当事人约定承担民事责任,二人以上的责任人承担按份责任或连带责任,按份责任人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连带责任人承担全部责任,实际承担后向其他连带责任人追偿。

1.法律规定的民事责任类型,如民法总则第179条列举的11种主要形式,这些责任根据受侵害的权利类型、事实情况,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如车辆买卖合同中,卖方反悔不履行车辆交付及过户义务的,买方可以要求卖方承担继续履行、支付违约金(或赔偿损失)的责任。

★法律规定的惩罚性赔偿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规定的增加赔偿金额为商品或服务价款的3倍(算上商品、服务本身的价值则为4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148条第2款规定的赔偿金为价款的10倍(还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总则第185条规定了对英雄烈士名誉等保护,英烈是国家与民族精神的体现,加强对英烈的保护有利于促进社会尊重英烈(不要恶搞英烈),惩恶扬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当事人约定的民事责任类型,依当事人约定。

3不承担、减轻民事责任的情形

承上所言,民事责任是民事主体不履行义务应承担的法律后果,是对不履行义务行为的一种制裁。民法总则对有权请求承担责任的主体是否能够自愿决定不由对方承担或减轻其民事责任的内容未作出明文规定,概因:民事责任是否引发公权力制裁权由有权请求者自愿自主决定,进入公权救济前仍遵从自愿原则、进入公权救济后份属民事诉讼法范畴且民诉法规定了处分原则,故无需赘言

民法总则第180条至184条规定了不承担责任、减轻民事责任的几类情形,分别为不可抗力、紧急避险(由引发险情人承担。避险不当或过当仍担责)、见义勇为(由侵权人承担,受益人适当补偿)、紧急救助等。

4民事责任竞合下的请求权选择

总则186条规定受损害方在责任竞合情形下的请求权选择。概因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保障对象的同一,法律将选择权交给受损害方决定,受损害方可以具体情况作出适合自己的选择,不同的选择有不同的法律适用结果

如客运合同关系下,受损害方乘坐的交通工具与他方发生交通事故,此时受损害方可根据受损害的情况、被请求方的财产多寡来决定选择具体的承担主体来承担违约责任(合同相对方)或承担侵权责任(均由责任的两方或者有责任的一方)。

5多种法律责任竞合、优先保障民事权益

行为主体因同一行为应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的,民事责任独立——不受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影响;民事责任优先——行为主体财产不足以支付的,优先用于承担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187条与2010年7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4条均鲜明地突出了民事责任的独立性与优先性。

★以刑事为例,最高院刑诉法司法解释第138条第2款规定“因受到犯罪侵犯,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或者单独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精神损失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该条文自制定到适用在理论与实务界中一直存在争议,笔者认为应在民法总则施行后该条文及相关有违民事责任独立性的条文均应及时予以修改,犯罪嫌疑人承担刑事责任不影响其应对受害人及近亲属承担的民事责任。

以上为民事责任篇。民事主体通过民事责任连接国家公权力,民事责任是保障民事权利实现的手段,是民事主体违反义务应承担的法律后果。没有责任的权利犹如没有牙齿的幼虎,何足惧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法典》解读176:关于民事义务和民事责任的规定(上)
《民法总则》诉讼时效的变化
民法总则对诉讼时效制度的创新与发展
《民法总则》出来后,这个困扰申请执行人很久的执行时效问题终于有标准答案了
诉讼时效与期间
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之诉讼时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