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算不清成本、看不清盈利的困局如何破?
如果您是企业的负责人,一定在现实中遇到过这些情况:财务一直在说成本算不出来;或者您一定问过财务:A产品到底赚不赚钱?而这两个问题往往得到的答案是“不明确”的。如果成本数据处于“黑洞”状态,会直接影响企业决策者的判断。
对于生产制造企业来讲,成本数据确实比较复杂,订单交付的每一个流程中都会有成本数据的发生,想要搞清楚成本数据绝非易事,需要对业务流程有着清晰的认知,对成本数据的处理有着明确的逻辑。
关注成本发生地
对于生产企业的财务来讲,必须做到一点:能大概看懂现场的工艺流程,生产的制造流程是成本最重要的发生地,在这里,原材料被消耗,设备在开启,人员在作业,了解产品的制造过程才能确定成本如何在某个产品上计算。
其实我们常说的业财一体化,想要突出的重点就是当业务动作发生改变时,财务的数据也应当随着改变,数据怎么算取决于业务如何干,所以一个生产企业合格的财务一定会每隔一段时间去到生产车间了解制造过程。
产品成本结构输出
一个产品在某一时期一定有着明确的产品成本结构,在计算成本前,必须要明确产品的成本结构,这样你才能知道在这个成本结构下需要哪些基础数据支撑,才能给到业务部门哪些业务流程需要记录哪些数据,以什么样的颗粒度记录,多长时间反馈一次,这些基础数据是计算成本的关键。
基础数据的分析计算
明确了产品的成本结构以后,就需要处理大量的基础数据,将不同的基础数据进行拆分、合并、分摊到产品成本上,过程中会有很多的数据纠错及过程分析,需要在产品成本结构的大逻辑之下,一点点分解到单件产品成本上。
好的财务数据永远是为企业经营决策服务的,虽然在计算的过程中财务和业务难免会有交流碰撞,但改变不了财务部门特有的“服务属性”,把数算对,把问题说明,是财务在成本管理上永远不变的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