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怎么看“人的城市化”?| 同行评议第三场

题图截取自谷歌地图

(是我们发这条推送时各自所在的城市)

在今天的推送开始之前,建议先了解下前天的“你怎么看“人的城市化”?| 同行评议第一场”与昨天的“你怎么看“人的城市化”?| 同行评议第二场”,今天的第三场是以匿名的微信对话的形式展开。

请一定注意这些评价都与个人私德与品行无关,而是从专业角度看地理课堂以及相关的纪录片。其中观点尽管经过理性思考,但并不代表就是正确客观的,只是同行如实表达自己的“观后感”。请读者一定注意不要忘了A在第一场同行评议时特别提到:

如果不发表自己观点而只看别人的观点,自己没有参与感,还容易被洗脑。

当然GEO并不可能强迫每个人都必须发言才能够看到其他人的观点,这不符合微信公众平台的规定,也是在我看来不可能实现的。只是希望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自己也是有脑子、会思考的独立个体。

如果愿意让更多人看到自己的思考结晶,那是发出了一个交流沟通的讯号,谢谢你对GEO平台的信任。如果不愿意让别人知道你的想法和观点,那么烂在肚子里或者只和亲密好友交流,也是一种选择。但如果这样做,一定不要带有任何怀才不遇、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想法,因为是你自己选择了故作高深的沉默,就必然要承受不被人理解的痛苦。毕竟没有谁住在你的脑子里。

那么接下来,就开始今天的同行评议。


注意:

绿色字为本文摘要。

青色字意味着刊出时有修改增删。

*表示最近我找到的一些相关资料与评价。

X:很好奇你怎么看呀?

B:看这节课吗?用优酷看?我昨天看的

X:我的意思是你看完这节课后的感受

B:感受特别复杂,就是一个远超传统地理课堂的一节课,不管是形式,内容还是立意。

X:我目前还没有从知识性的角度去评价这门课,但从教学角度看,我觉得师生互动有些地方是糟糕的,感觉教师一直在讲,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

B:但是有些内容由于我自己不懂,我就会怀疑会不会有点偷换概念的意思。

X:嗯嗯,所以内容细节还需要查证。而且可能是因为'创新’,学生座位设置得是小组讨论,老师就还是大部分时候站在中间讲,很多学生还是背对老师的。

B:我觉得这是这个年纪很多男老师的通病。*

X:觉得自己是博学的,别人都是傻子。

B:就是要建立自己的权威性。不过我觉得一开始的互动还是挺好的。

X:他的权威感应该不少还是看中文文献看出来的吧,还一点点都不提中国人文主义地理学研究者的贡献。我觉得开始到所谓的'研究’是这位老师,就有点其实露怯了。

B:你是说马克思主义地理学那边吗?我是觉得这边听起来有点硬凹,就是我前面说过有些东西可能我还要再学习。

B:不过我觉得在高中开这样一节课还是很有意义的,就这种课不是可以模仿的,是需要大量思考和积累的,这给同行也是一种示范。

X:我从学习的角度看会觉得这节课老师基本上不顾课堂容量,自己讲爽了,自我感觉良好,学生接受到多少,产生了多少新联想?

X:还是不要模仿这种比较好,要是在学者面前,可能会被怼,或者对方全程微笑不语

B:有点像大学上课。

X:大学上课有参考文献的至少也不会是大学年轻学者的方式

B:不是模仿它的形式,就是这节课的一些想法。

X:可以看出这位老师有阅读也有思考一些

B:也不是形式,应该说是老师本人的部分做法

B:如果从课堂形式来看,在最开始的时候也觉得也是不错的。

X:会让我想起另一节关于城市的课,不过那个老师不让我传给别人。我可以说两个最大的差别:学生的参与度 和 老师上课的口吻。 具体在ppt上都有显示出来,我没记错的话,那节课会注明出处,而且图文并茂,所以整体画风不太一样。

B:我是觉得这个课有引发我思考的东西,就是说在课堂中我们还可以给学生提供很多、很多别的东西。

B:让学生知道地理研究是什么,并且这些理论可以直接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学习中,升学中。我主要看的是这些方面的。

B:不过这位老师上课的方式也有很多问题,所以我就比较好奇像这样的课应该怎么上?因为很多内容是有点介绍性质的,怎么上才能提高学生参与度?

X:我刚刚在看书**,里面提到一句:

“在真理的认识方面,任何以权威自居的人,必将在上帝的嬉笑中垮台。”

我认为总结得很到位。

X:如果觉得微信说不清楚,我们可以邮件交流。我特意开的geowrite4u@gmail.com,就是希望同行能够把一些对问题的思考集中表达一下。

X: 如果你愿意参与进来和我一起探讨就最好了,但要是时间精力有限,量力而行,拒绝我也是完全能理解的。这不影响我们的私交。

X:我当然希望多和你探讨,但不希望你把这件事看作任务或者被迫,而是开放平等的同行业界的思想碰撞与交流

B:嗯嗯,太好了~关于人文地理方面的教学就觉得还应该努力探索,现在也没什么心得

X:嗯嗯,慢慢来嘛~一点点前进

B:嗯嗯,多看书多思考多交流


*锵锵三人行有一期专门提到过中年男性容易出现的状态就是觉得自己看透了一切,但我去找却找不到了,但转头就发现这篇也合适,不妨一听:锵锵旧事 20100517 大部分人都愚蠢么?

**这本书是GEO更新过的,具体在代丛书序(p3),当初的推送粘贴在这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师评课语言
课改帮助我成长
教学中的“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实用 | 中小学英语教师课堂用语集锦
南师附小“生本课堂”“能豆豆”们显风采
陈大伟“观课议课”部分观点摘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