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天山上来的润乾,从一阳指到六脉神剑,实现报表到计算的转身(中)

关键词:润乾、集算器、报表

       2017年2月16日,笔者在朋友圈看到一篇润乾的文章《报表工具的后路》,在这篇文章的最后润乾直接推出了一个报表的套餐价格:2.8万10套,10个产品 license,无报表张数限制和并发数限制。

       至2017年11月11日,润乾软件的“双11报表大狂欢”圆满成功,双11一天实现近500套的报表成交量。近五百套的成单量告诉我们,集成商自己购买报表工具完全可以成为一种时尚;作为17年沉淀的企业版报表,现在的价格与整个行业比相当于是打了个1折,而且产品功能还在不断加强,开源报表真的不如润乾报表更划算!

       2017年是润乾史上最成功完美的一跳,《报表的后路》一文开启了润乾从报表完全走向计算引擎---“集算器”的征程。

       今年的润乾有了全新的运营团队,走上了正规化的轨道,润乾的报表工具的使命也完美结束了。将来的润乾,完全是注重于集算器、云数据库和数据仓库的一个企业,报表作为数据的展示已经完美的演绎了一个时代。如今,“图表展示力度及灵活查询能力”可以说是锦上添花的东西,并非业务所必需!但是,客户需要的是关注业务本身,关注业务的灵活性、敏捷性,关注的是物联网时代、云计算时代、人工智能时代的业务可持续发展,因而,边缘计算、大数据计算效率、数据的处理和存储等问题更为迫切的摆在了面前。

       润乾以几乎免费的价格提供其已经商业应用达17年的成熟产品,就是帮助客户和集成商更快更好的完成其自身产品、解决方案的迭代,将更多的注意力关注在业务本身、数据处理等深层次的环节上来。

       和归隐于山林的一灯法师一样,如今老贼在经历了数年的潜心研究后,润乾携“集算器”再次轰动业界。润乾已经渐渐放下了报表工具的那些江湖纷争,集算器开放的特性使得润乾可以与任何数据库、任何大数据平台、任何物联网传感网等完美整合,帮助这些个集成商、服务商等提高计算的效率、代码优化、计算的稳定性、数据的采集、清洗、上载、提高应用集市的计算效率……,更可爱的是,“集算器”甚至也开放到可以支持任何一家的报表工具,帮助使用这些报表的客户能解决一直难以解决的报表计算慢、数据量太大、硬件扩容频繁还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等等的问题。

       这更像是一种修行,就如同那些悟到了的人们一样,真正地活在当下,行走坐卧皆是禅。

        低调、开放、积极、先进、强大、自主产权……,这就是现在老贼带领的润乾。

        中国的数据计算行业不缺文化,需要的是传承和发展。

       老贼作为江湖大哥,是数据人的宝贵财富。在笔者的眼里,老贼和润乾就像一座高山,无论我们走多久走多远,一回头,就能看见他在那里,心里就很踏实!

让人费解的营销策略,如石破天惊般搅动一池静水

       曾几何时,润乾的销售在业内被称之为很舒适的销售,官网销售线索不断,咨询电话也不断。在市场上也鲜有与之抗衡的竞争对手,没有太复杂的打单过程,客户就直接购买了润乾报表产品。躺着赚钱的日子虽好,但也容易滋养惰性,消磨进取心,对于市场缺乏足够的警惕,包括对一些战略判断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但是笔者碰到的润乾的销售,感觉是回到了90年代初电信市场的乙方市场的时代,一个个都好牛叉的!颇有孤独求败的感觉。

       正如一灯法师的一阳指,一招打遍天下,无人能敌!什么南帝北丐、东邪西毒,更别谈其他的无名小辈了,一阳指独步天下!当时润乾报表售价就已经达到十几万一套,对于普通的中小型公司基本上很难用的起。就是这样的价格,润乾也在短短的几年内获取了近万家客户。

       在 2006 年到 2011 年至少 5 年时间,润乾作为国产Java报表的代表绝对是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据了解年销售收入在这 5 年时间从小几百万增长到数千万,翻了十几倍,并且利润率控制在百分之五十以上。7年前几千万的购买力和现在相比,差别是十分巨大的,相当于现在的几个亿?或许更多!

       2011年后,报表工具的选择越来越多,非线性模型的标准也被众多跟随者采用,价格也有适当的浮动空间,但润乾这次推出2.8万10套的套餐价格让大家感到十分意外。而且,套餐内的产品是润乾的最成熟的商用产品。对,是商用产品、商用产品、商用产品,重要的事情重复三遍!

       孤独求败,没有对手的日子其实挺难受的!江湖中的武林高手在这时候都会迷茫,润乾其实也迷茫过。武林高手好办,独自归隐山林,修行就好。但企业不行,技术和市场永远是一对难兄难弟。

       Gartner作为技术预测的权威,每年都会针对新兴技术发布一个炒作周期的预测。Gartner 炒作周期每年都会试图捕捉市场和行业状况,几乎成为高科技行业内的一个惯例。炒作周期最早发布于1995年,它提出了标准的新技术采用模型。在这个模型中,所有技术都经历了以下的过程:

       出现:“技术的触发”

       过度热情:“充满希望的高峰”

       过度失望:“破灭的低谷”

       渐进和实际的应用:“启蒙的斜坡”和“生产力的高原”

       它真是一份迷人的历史文件。它当中的一些技术曾经如此普遍,但现在却渐渐褪去,如面向对象编程。而一些技术——如突现计算(Emergent Computing)——也已从公众视线中消失。还有一些是我们认为几乎已经完善的技术,但实际上它们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达到完全成熟(如语音识别)。

      Gartner的炒作周期是一场英雄的技术旅程。就像英雄的旅程一样,炒作周期的叙事结构引人入胜。但是,二十年的Gartner炒作周期的发布中我们可以发现:

       我们的预测能力非常差劲,尤其是预测未来的能力

       在新兴技术炒作周期中出现的 200 多种独特技术中,只有少部分技术从炒作周期开始一直坚持到了最后。

       昙花一现的技术趋势的数量多到令人震惊

       在所列的 200 多种技术中,50多种技术在炒作周期中只出现了一年,然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许多技术都死掉了

       20%在还没来得及变成主流之前就过时了。还有许多没有通过考验或者赚够200美元就死亡的技术。

       技术见解往往是正确的,但并没有得到实施

       炒作周期很多次的见解都是基本正确的,但技术或市场并没有为此做好准备。

       几十年来,人们一直在研究几个核心技术问题

       许多核心技术多年来一再以不同的面目出现在炒作周期中。每个技术翻版都取得了进步,并为其继承者留下了功课,但都没有真正的有所突破。可谓是炒作周期中的技术马拉松。比如:

       数据分析:过去二十年来,大规模数据和内容分析已经在炒作周期中三进三出:数据挖掘(90 年代)让位于分析(2000 年),分析随后又让位于大数据(2010 年)。由于想要分析的数据的范围和大小以及执行分析人员的规模无情地膨胀,似乎总是需要新一代的架构才能应对这些膨胀。

       一些技术一直在未来向我们招手

       有一些值得注意的技术在炒作周期中重复出现,而且每次出现时,它们似乎都十分科幻。

       许多技术在取得进步,但没人关注

      许多技术在被认为已经衰竭后,仍然有稳定甚至是突破性的进展。对于技术专家来说,要寻找目前不受欢迎但可能正在等待下一次突破的技术,看看过往的炒作周期可能会产生许多不错的想法。

       许多重大技术在炒作周期的侦测雷达下飞来飞去

      在技术上,许多看起来微不足道或者短暂的事物后来成为了下一代商业和消费者平台的基础。例如:

      NoSQL:它是从 2000 年代中期开始的一波非 SQL 数据库采用浪潮,其中包括 MongoDB、Cassandra、Redis、Couch等。

       Map/Reduce/Hadoop:它是当代大规模数据分析的基础。

       开源:开放源代码作为一种许可模式的扩散促成了基础设施软件的商品化、社区代码共享的兴起和云模型的实现。

       虽然预测是非常困难的,而且我们在几乎不可能成功的技术上浪费了许多努力,但是仍然取得了许多令人兴奋和奇迹般的进步。

       正如Gartner的炒作周期预测一样,孤独求败的润乾也在那个时候进入了技术和市场的决策分歧。

        2011年,润乾公司高层对于未来的产品规划和发展出现分歧:

  • 一部分管理层主张基于报表深入业务走定制化咨询和实施路线。

  • 一部分管理层坚持走技术路线,专注于产品本身做一个专业的技术型产品公司。

        市场派主张走定制化咨询和实施,其理由是:报表工具是一个标准化的产品,无法解决行业标准的问题。只要客户有需求,就必须是以项目的形式,业务咨询加上落地实施,因为客户自己是无法通过一个单一的报表工具搞定所有的数据处理、业务分析和数据呈现等所有问题。而直接解决客户的业务问题才能获得更高额的收益。但这就要求润乾公司不仅仅要在产品研发上继续投入以覆盖更标准的业务场景,同时需要在行业咨询和项目实施资源上进行更大的投入。

       技术派则主张走技术路线,专注于产品本身,其理由是:报表工具在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已经成熟,技术门槛终将被打穿。并且,在未来若干年时间报表工具必将从高端走向低端,对用户而言并非是一个值得高价值投入的产品,因此对润乾而言报表业务也不具备长期可持续性发展的可能。润乾应该提前进行战略性布局,例如可与其它报表平台高度集成的以解决数据计算性能的集算器。同时,定制化实施和标准化产品策略本身就是相违背的,两者只能选其一,就如同SaaS行业发展所面对的问题也是一样的。另外,即使要做高度定制化也不应该润乾自己来做,而是应该构建一个生态合作伙伴体系来做。

       分歧双方约定彼此按照各自的方向进行尝试和突破,但事实证明高度定制化实施和标准化产品双轨推进方式并未取得预期的成功。反而因为产品发展和决策的不清晰,再加上2013年前后整个BI和报表市场大环境的变化,润乾在报表工具市场已经逐步被其它轻装上阵、快速布局和建立各种生态合作伙伴的报表厂商赶超。

       这种分歧对润乾来说是致命的,润乾原报表研发团队全部转型投入到集算器中,并同时对润乾原有报表产品进行升级和维护。另外新招募的研发团队基于润乾版本4做平台、做集成并换了一个品牌去市场运作。后来在2015年的时候这个品牌从润乾完全拆分出去。至此,润乾为此已经整整耽搁了 5 年的时间。

       在这 5 年的时间里,市场瞬息万变,商场如战场,当初原本远远遥望润乾的一些报表厂商抓住了这样的机会,在 2013 年前后利用可视化分析在国内兴起和普及的浪潮在市场上完成了对润乾的赶超。除此之外,国内外更多新兴的工具厂商利用资本和品牌优势迅速的抢占了其它的市场。至此,润乾在市场上已经逐步失去了以往的优势地位。

      2013 年是一个分水岭,同时期的报表厂商比如帆软、思迈特 Smartbi等成长十分迅速,逐步和润乾拉开差距。并且帆软、思迈特 Smartbi不仅仅停留在报表阶段,同时还在可视化分析和BI领域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切入市场。同时,国内新起的BI可视化分析厂商比如永洪科技、海致 BDP、铂金智慧 Ptmind也获得快速成长,至今获得多轮大额融资。

       另外,从2013-2016年期间国外Tableau、Qlik、PowerBI等产品也快速切入中国市场。除此之外,老牌的Oracle、IBM厂商已经快速转型推出新的更前瞻的BI可视化分析产品。还有 ETHINKBI、奥威 Power-BI、Speed BI,以及我们最近关注过的马达数据、阿里巴巴旗下的数加平台Quick BI、网易旗下的网易有数以及出自美的集团、拥有更大平台性产品群的美云智数等等。

       这一次,技术预测赢了。

       孤独求败的技术派在归隐潜心修炼后,真正的突破了原来仅有的一阳指,他们得到了升华,似乎除了一阳指外,完成了六脉神剑的转换:数据呈现(润乾报表)、在线分析(多维报表)、大数据计算(集算器)、数据挖掘、数据仓库、云数据库,集这些神功为一体的润乾在老贼的带领下再下天山,傲视群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内外BI/报表工具
强推!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 切莫本末倒置啊!
BI工具和报表工具有什么不同
探索自助报表BI的现状和未来(文末送福利)
报表工具的考查指标与比较
十款最好用的数据可视化工具推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