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血脂异常的基层诊疗方案



2023卫生职称题库  每日一练>>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不仅是医院内的常见病,还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而血脂异常则是ASCVD发生发展中最主要的致病性危险因素。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对ASCVD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依据《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整理出基层诊断和治疗血脂异常的方案,以供学习。

血脂异常


血脂是指血清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TG)和类脂(如磷脂)等的总称。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清中胆固醇或TG水平升高,俗称高脂血症。实际上血脂异常也泛指包括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症在内的各种血脂异常。

分类
按病因分类:
继发性高脂血症、原发性高脂血症。

按临床分类:
根据临床血脂检测的基本项目TC、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HDL-C的值分类。
· 高胆固醇血症:单纯胆固醇升高。
· 高TG血症:单纯TG升高。
· 混合型高脂血症:总胆固醇和TG均有升高。
· 低HDL-C血症:HDL-C偏低。

血脂异常的筛查


早期检出血脂异常个体,监测其血脂水平变化,是有效实施ASCVD防治措施的重要基础。

· 建议20~40岁成年人至少每5年检测1次血脂;

· 建议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期后女性每年检测血脂;

· ASCVD患者及其高危人群,应每3~6个月检测1次血脂;

· 因ASCVD住院患者,应在入院时或入院24小时内检测血脂。


血脂检查的重点对象为:

· 有ASCVD病史者;
· 存在多项ASCVD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的人群;
· 有早发性心血管病家族史者(指男性一级直系亲属在55岁前或女性一级直系亲属在65岁前患缺血性心血管病),或有家族性高脂血症患者;
· 皮肤或肌腱黄色瘤及跟腱增厚者。

血脂水平和危险分层


血脂异常的主要危害是增加ASCVD的发病危险,血脂合适水平和异常切点主要适用于ASCVD一级预防目标人群。我国ASCVD一级预防血脂分层标准如下图(单位:mmol/L):


血脂异常的干预

生活方式改变


血脂异常明显受饮食及生活方式的影响,无论是否进行药物治疗,都必须坚持控制饮食和改善生活方式。
· 在满足每日必需营养需要的基础上控制总能量,建议每日摄入胆固醇<300 mg,尤其是ASCVD等高危患者,摄入脂肪不应超过总能量的20%~30%;
· 脂肪摄入应优先选择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植物油);
· 合理选择各营养要素的构成比例,建议每日摄入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50%~65%,碳水化合物摄入以谷类、薯类和全谷物为主;
· 控制体重,维持健康体重;
· 戒烟,限酒;
· 坚持规律的中等强度代谢运动,建议每周5~7天、每次30分钟。

降脂药物




特殊人群血脂异常的管理


0

糖尿病

   
年龄≥40岁糖尿病患者血清LDL-C水平应控制在2.6 mmol/L以下,保持HDL-C目标值在1.0 mmol/L以上。根据血脂异常特点,首选他汀治疗,如合并高TG伴或不伴低HDL-C者,可采用他汀与贝特类药物联用。

0

高TG血症

  
甘油三酯(TG)水平以空腹(禁食12小时以上)<1.7 mmol/L为合适水平,TG≥2.3 mmol/L为升高。血清TG>2.3 mmol/L者患ASCVD风险增加;当TG>5.6 mmol/L时,除ASCVD风险外,急性胰腺炎风险明显增高。

除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外,以下情况需启动降TG治疗:

· TG≥5.6 mmol/L时预防急性胰腺炎;

· LDL-C已达标但TG仍≥2.3 mmol/L的心血管疾病高风险患者(如糖尿病患者)的一级预防;

· LDL-C已达标但TG仍≥2.3 mmol/L的ASCVD患者的二级预防;

降TG药物首选贝特类药物或高纯度鱼油,治疗过程中需注意监测安全性指标,使非HDL-C达标(LDL-C目标值+0.8 mmol/L)。

0

高龄老年人

  
年龄≥80岁的高龄老年人常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需服用多种药物,且大多有不同程度的肝、肾功能减退,高龄的临床ASCVD患者,可以在评估过ASCVD风险、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患者身体虚弱情况及偏好之后,开始他汀治疗。

调脂药物剂量的选择需要个体化,起始剂量不宜太大,应根据治疗效果调整调脂药物剂量并严密监测肝、肾功能和肌酸激酶。

0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突出的临床特征是血清LDL-C水平明显升高和早发冠心病(心肌梗死或心绞痛)。治疗要点首先是所有FH患者(包括HoFH和HeFH患者)均需采取全面的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饮食(减少脂肪和胆固醇摄入,全面均衡膳食)、运动和行为习惯(戒烟,减轻体重);同时强调防治其他并存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和糖尿病。
  
FH患者常需要两种或更多种调脂药物联合治疗,首选高强度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后LDL-C仍未能达标者再联合PCSK9抑制剂。心血管疾病极高危患者,经联合调脂药物治疗,LDL-C水平仍未达到目标水平,尤其是疾病处于进展中的患者,可考虑接受脂蛋白血浆置换作为辅助治疗。

血脂异常治疗后复查


药物治疗开始后4~8周复查血脂、肝功能、肌酸激酶,若无特殊情况且血脂达标可改为每6~12个月复查1次;长期达标者可每年复查1次。如血脂未达标则需调整降脂药剂量或种类,或联合应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降脂药进行治疗。每当调整降脂药种类或剂量时,都应在治疗6周内复查。反复调整降脂治疗方案后效果不佳者,建议向综合医院心内科转诊。

参考文献:
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9,18(5):417-421
来源:中华全科医师杂志、中国继续医学教育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血脂异常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
全科诊疗 ▎血脂异常分类、分层、分时机处理,大有讲究
为什么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正常,心血管疾病的综合危险因素已得到控制,仍能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事件?...
2014年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建议
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修订版)
《2014年中国胆固醇教育计划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建议》十大要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