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组织学教学标本制作:内耳

B46:内耳  材料:成熟豚鼠内耳  染料:HE

试剂:

1.固定液

Susa液:

蒸馏水80毫升

升汞4.5克

氯化钠0.5克

三氯醋酸2克

用时加:

甲醛20毫升

冰醋酸4毫升

2.脱水、透明剂:

各种浓度酒精

正丁醇(脱水兼透明)

乙醚酒精(火棉胶包埋透明,火棉胶溶剂)

3.浸蜡、浸胶

正丁醇-石蜡

二甲苯石蜡

5%火棉胶液,10%火棉胶液,15~20%火棉胶液

石蜡液48~50℃、58~62℃

氯仿(火棉胶包埋透明)

方法:

⑴颈部放血致死动物,固定于Susa液、Bouin液或Zenker液约2天,最后一天在固定液中将耳蜗开1~2个小洞。

⑵用1~2%硝酸(70%酒精)溶液脱钙,或选用 其它作用柔和的脱钙剂脱钙,2天左右,不时用细针轻刺骨质,如用顺利刺入,再脱钙半天

⑶流水冲洗或70%酒精换洗多次

⑷石蜡包埋或火棉胶包埋:

①石蜡包埋:

脱水:70%酒精、80%酒精、90%酒精、95%酒精和无水酒精

透明:二甲苯透明,二甲苯石蜡

浸蜡:浸软蜡(48~52℃)。避免蜡温过高、浸蜡时间过长

②火棉胶包埋:

脱水:70%酒精、80%酒精、90%酒精、95%酒精和 无水酒精

透明:乙醚酒精透明

浸胶:5%火棉胶、10%火棉胶、15~20%火棉胶浸泡

15~20%火棉胶包埋

氯仿挥发乙醚酒精

浸泡于70%酒精

③火棉胶石蜡双重包埋

脱水:70%酒精、80%酒精、90%酒精、95%酒精和无水酒精

透明:

乙醚酒精透明

浸胶:5%火棉胶浸泡

浸蜡:软蜡,硬蜡,包埋

⑸切片:

石蜡切片7~20微米

火棉胶切片10~20微米

⑹染色:

苏木精-伊红(HE)染色

①石蜡切片或双重切片:

a.常规脱蜡至蒸馏水

b.苏木精染色10分钟,水洗

c.盐酸酒精分色,水洗或70%酒精洗涤

d.氨酒精返蓝或水洗至细胞核呈蓝色

e.经80~95%酒精快速脱水,洗掉氨水

f.伊红95%酒精液染色5~10分钟

g.95%酒精洗兼分色

h.无水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封片。

②火棉胶切片HE染色

a.火棉胶切片水洗

b.苏木精染色10分钟,水洗

c.盐酸酒精分色,水洗或70%酒精洗涤

d.氨酒精返蓝或水洗至细胞核呈蓝色

e.经80~95%酒精快速脱水,洗掉氨水

f.伊红95%酒精液染色5~10分钟

g.95%酒精洗兼分色

h.石炭酸二甲苯脱水,二甲苯透明,封片。

结果:

内耳的组织结构(形态结构)

内耳为穿行于颞骨岩部骨、相互通连的弯曲管道,形同迷宫,又称迷路

迷路分骨迷路和膜迷路

骨迷路:由前至后分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依次通连,内壁上有骨膜

膜迷路:悬系在骨迷路上的膜性管或囊,形态与骨迷路相似,分膜蜗管、膜前庭和膜半规管,三者相通,内壁有单层上皮。

膜迷路腔内充满内淋巴(血管纹细胞产生

膜迷路与骨迷路之间的腔隙充满外淋巴(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经蜗小管导入;骨膜毛细血管渗出

内、外淋巴互不相通

↓蜗轴  1前庭阶  2 膜蜗管 3 鼓室阶 4 耳蜗神经节

豚鼠耳蜗纵切面

*蜗孔 1 前庭阶 2膜蜗管 3鼓室阶 4耳蜗神经节

耳蜗顶部

膜蜗管和螺旋器

1 骨蜗管

被膜蜗管分隔为上、下两部分

上部:前庭阶,始于前庭窗。含外淋巴

下部:鼓室阶,起自圆窗。含外淋巴

上、下两部在蜗顶以蜗孔相通

2 膜蜗管

膜性螺旋形管道

底部与球囊相通

顶端细小,止于蜗顶,盲端

横切面上,膜蜗管呈三角形,有3个壁:

上壁:前庭膜,菲薄,呈外高内低斜行走向,两层单层扁平上皮夹一层基板

外侧壁:血管纹为含毛细血管的复层上皮,可产生内淋巴;下方为螺旋韧带,增厚的骨膜

下壁:内侧:骨螺旋板;外侧:膜螺旋板

骨螺旋板:蜗轴的骨组织向外延伸形成的螺旋形薄板

膜螺旋板(基底膜):内侧与骨螺旋板相连,外侧与螺旋韧带相连,两层上皮夹一层基膜。朝向膜蜗管的单层柱状上皮局部膨性形成螺旋器;朝向鼓室阶的上皮为单层扁平上皮

骨螺旋板起始处的骨膜增厚突入膜蜗管形成的螺旋缘,并向膜蜗管中伸出一末端游离的薄板状胶质膜称盖膜,覆盖于螺旋器上

螺旋器或Corti器

位于基底膜上,螺旋形走行,由支持细胞和毛细胞组成

支持细胞:

柱细胞基部较宽,中部细长,排列成内、外两行,分别称内柱细胞和外柱细胞。内柱细胞和外柱细胞在基底部和顶部相连,细胞中部分离,围成三角形内隧道。内柱细胞内侧有1列内指细胞,外柱细胞外侧有3~4列外指细胞。

指细胞呈杯状,顶部凹陷内托一个毛细胞,一侧伸出一个指状突起抵达螺旋器的游离面,扩展形成薄板状结构,并与邻近的指细胞和柱细胞等形成薄板连接。支持细胞胞质富含张力丝

毛细胞座落于指细胞顶部的凹陷内,分1列内毛细胞和3~4列 外毛细胞。内毛细胞呈烧瓶形,外毛细胞呈高柱状,细胞游离面有数十根乃至上百根粗而长的微绒毛称静纤毛。内毛细胞的静纤毛有3~4行。呈U形或弧形排列;外毛细胞的静纤毛为3~5行,呈V形或W形排列。静纤毛排列呈阶梯状,外侧的静纤毛比内侧的静纤毛逐排增高,外毛细胞中较长的静纤毛插入盖膜的胶质中。毛细胞底部胞质内有含神经递质的突触小泡,底部与来自耳蜗神经节的双极神经元树突末端形成突触

基底膜的基膜中含大量胶原样细丝束称听弦,从内向外呈放射状排列。从蜗床至蜗顶,基底膜由窄变宽,听弦由短变长

位觉斑


1前庭 2椭圆囊 3椭圆囊斑

位觉斑

前庭:连接半规管和耳蜗的一膨大腔

膜前庭由椭圆囊和球囊组成

椭圆囊底壁和球囊前壁的骨膜和上皮局部增厚呈斑块状,分别称椭圆囊斑和球囊斑,统称位觉斑

椭圆囊斑位于椭圆形底壁,其长轴呈水平位;

球囊斑位于球囊前壁,其长轴为垂直位

椭圆囊斑和球囊斑相互垂直

位觉斑表面平坦,上皮呈高柱状,由支持细胞和毛细胞组成。支持细胞分泌的胶状糖蛋白在位觉斑表面形成的胶质膜称位砂膜,内有细小的碳酸钙结晶(位砂)

毛细胞位于支持细胞之间,细胞顶部有40~80根静纤毛和1根动纤毛,二者插入位砂膜。静纤毛呈阶梯状排列,最长的静纤毛一侧为动纤毛。毛细胞基底面与传入神经末梢形成突触。毛细胞分ⅠⅡ型:Ⅰ型毛细胞呈烧瓶状,绝大部分被前庭神经末梢包裹,仅露出细胞顶部。神经末梢形似酒杯状,称神经杯,与毛细胞形成突触;Ⅱ型毛细胞长圆柱状,基部和多前庭神经末梢有突触联系但不形成神经杯

3 半规管、膜半规管和壶腹嵴

半规管:单位表示内耳后外侧,三个相互垂直的半环形骨管。每个半规管与前庭相连处各形成一个膨大的壶腹。相应的膜半规管及其壶腹套嵌其中

膜性壶腹部骨膜和上皮增厚,形成横行的山嵴状突起称壶腹嵴

1膜半规管壶腹部 2壶腹嵴 3半规管 ↑壶腹帽

壶腹嵴

壶腹嵴:上皮由支持细胞和毛细胞组成

毛细胞分Ⅰ、Ⅱ型,其动纤毛和静纤毛数量和排列情况与位觉斑相似支持细胞分泌的糖蛋白形成圆锥形的胶质帽称壶腹帽。动纤毛和静纤毛插入壶腹帽基部。前庭神经中的传入纤维末梢分布于毛细胞基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前庭生理---前庭外周感受器
内耳:膜迷路1、膜半规管
内耳-膜迷路
09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西医综合:前庭器官的适宜刺激
前庭系统生理之VOR(前庭眼动反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