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牵牛星

编辑本段基本简介

  

  牵牛星,即牛郎星。牛郎星,河鼓二即天鹰座α星,在夏秋的夜晚它是天空中非常著名的亮星,呈银白色。距地球16.7光年,它的直径为太阳直径的1.6倍,表面温度在7000℃左右,发光本领比太阳大8倍,目视星等为0.77等。它与"织女星"隔银河相对。

  古代传说牛郎织女七月七日鹊桥相会。

  实际上牛郎织女相距16光年。即使乘现代最强大的火箭,几百年后也不曾相会。

  牛郎星两侧的两颗较暗的星为牛郎的两个儿子——河鼓一、河鼓三。

  传说牛郎用扁担挑着两个儿子在追赶织女呢。

编辑本段民间传说

  

  相传织女是天帝的孙女,或说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她有六个姊妹,共为七姐妹,天上有一组七星,就是七姊妹的象征。七姐妹住在银河东岸,她们以一种特殊的丝线,织成美妙的云彩,随着时间、季节的变化,这些云彩也改变颜色,号称"天衣",也就是给天穿的彩衣。 银河比较浅,清澈见底。在河西岸就是人间了,那里住着一个牛郎,他的双亲早亡,哥嫂对他不好,让牛郎分家另过,只给他一头老牛。但是牛郎依靠自己的力量,老牛的帮助,披荆斩棘,耕田种地,很快建立了自己的家园,不过一个人过日子十分寂寞。有一天老牛突然开口说话了,说七姐妹要下银河温水泉洗澡,牛郎可趁机把织女的衣服藏起来,让她答应当牛郎的妻子。牛郎按老牛的说法,藏起织女的衣服。当六个姐妹着衣归去之后,织女却回不了天上,急得没有办法的时候,这时牛郎说话了,他说我可以把衣服还给你,但要求你做我的妻子,织女一是无可奈何,二是也想尝试一下过人间生活的感受,于是答应与牛郎结婚,从此二人成了真正的夫妻

  婚后,二人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十分美满,还生一儿一女,但是他们的婚事为天帝和王母娘娘知道了,并派天神把织女捉回天廷问罪,牛郎带着儿女追赶,到了银河才发现,这条河已被搬到天山,天帝分界,仙凡异路,从此牛郎与织女被银河隔开了。牛郎只好带着孩子们在人间生活了。有一天,老牛又说话了,出了一个好主意。老牛说:“我快死了,死后把我的皮剥下来,你穿在身上,能够上天,与织女相见。”说毕,老牛死了,牛郎就按老牛的办法做了,披着牛皮,挑着孩子,上了天界寻妻。正当牛郎与织女要相见时,被王母娘娘发现了,她拔下头上的金簪,沿着银河一划,清澈的银河一下子变成了波涛翻滚的天河,从而又使牛郎与织女隔河相望。

  

  牛郎并没有灰心,为了坚贞的爱情,为了孩子寻找母爱,牛郎以木瓢舀天河之水,牛郎舀累了,由子女舀,子女舀累了,再由牛郎舀,就这样一日复一日,一年复一年,一直在舀天河的水,他们的行动,感动了天帝和王母娘娘,允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晚上相会。<月令广义·七月令>引《小说》:“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妊。天帝怒,责令归河东,但使一年一度相会。”为了相会,由鹊雀搭桥,二人在鹊桥上相见。<风俗记>:“七夕织女当渡河,使鹊为桥,相传七夕鹊首无故皆髡,因为梁以渡织女故也。”《西京杂记》:“织女渡河,使鹊为桥,故是日人间无鹊。至八日,则鹊尾皆秃。”织女在鹊桥上看见牛郎时,免不了倾吐衷情,甚至流泪,传说七夕节下的细雨,就是织女的眼泪,民间一看见下雨就说:“织女姐姐又哭了。”道光《綦江县志·岁时》:“七月七日,俗称牛女相会,如女式陈瓜果乞巧。遇雨,谓之‘洒泪雨’。” 从此,牛郎也住在了天上,但是与织女不能相聚,因为天河相隔。秋天夜空明朗,在银河两边有两颗大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与牛郎星成直线的两颗小星,就是牛郎的儿女。稍远的地方有四颗小星,是织女投绐牛郎的四个梭子。在织女星附近有三颗小星,呈等腰三角形,是牛郎投给织女的牛拐子。据说牛郎把情书拴在牛拐子上,织女把情书拴在梭子上.互相传递信息,沟通爱情。

  据天文专家介绍,牛郎与织女是民间一种叫法,其实在天文学上牛郎的中文名为河鼓二,而织女星称为织女一,它们分别是天鹰座和天琴座的一颗亮星,由于这两颗恒星肉眼清晰可见,又容易辨别所以在明代郑和下西洋时,就曾以织女星为航海的导航标志之一。

编辑本段星空位置

  

  根据19世纪以来天文观测及测算结果,牛郎星距我们有16光年(1光年约等于10万亿公里),织女星距离人们26光年,两星之间相距16光年,即使牛郎给织女打个电话,织女也要等到16年后才能听到牛郎的声音。因此他们每年的“七七相会”,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传说中为何要将“七月初七”这一天算做牛郎织女的相会日呢?这是因为古人认为“七”是吉利数字,有圆满的意思。而且“七七”之夜,是月亮接近银河的时候,月亮的光辉也恰好能照在银河上,更便于人们观星。今夜用天文望远镜观看,会看到银河里密密麻麻的星群。而半个月亮的余晖洒向银河便成了人们想像的“鹊桥” 眼下,已进入初秋时节,晚间8时左右亮度零等的织女星首先出现爱天顶附近,随后在其偏南方向还有一颗一等星的牛郎星,在远离城市灯光的郊外,市民抬头仰望夜空会惊喜地发现,在两颗星的中间隔着一条横贯南北的白茫茫的天河(即银河),其中牛郎在河东,织女在河西,它们无言相望,颇有诗情画意。

编辑本段“七夕”的由来

  

  农历七月初七是我们中国人的情人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七夕或女儿节,这一天是女儿家们最为重视的日子。七月初七之所以称为乞巧,是因为民间传说这天牛郎织女会天河,女儿家们就在晚上以瓜果朝天拜,向女神乞巧。她们除了乞求针织女的技巧,同时也乞求婚姻上的巧配。所以,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深人静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谈到七夕节,不得不提民间流传的爱情故事――牛郎织女。他们一年一度相会的七夕,被多情儿女视为爱情的象征。他们的爱情悲剧,在每个华人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因此,每到七夕的夜晚,多情人都会对着暗夜的星空祈祷爱情永恒不渝。

  牛郎织女有许多的故事版本,最为人知的是: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头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给他出计谋,要娶织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戏。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惊慌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后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织女和牛郎成亲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后,他们勃然大怒,并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昔日清浅的银河一瞬间变得浊浪滔天,牛郎再也过不去了。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传,每逢七月七日,人间的喜雀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桥相会。此外,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当然,这只是个传说。乞巧的仪式源自古代织女桑神的原始信仰这种信仰结合了牛朗织女,每年七月七日相会的说法,成为了我们今时今日的七夕七巧民间信仰。

  

  祖先们如何过“七夕”月下盟结,穿针引线。胶东地区,有祭拜七姐神的习俗,年轻女子常喜欢在七夕节着新装,聚一堂,月下蒙结七姐妹。有的还唱“天皇皇地皇皇,俺请七姐姐下天堂。不图你地针,不图你的线,光学你的七十二样好手段。”还竞赛穿针引线,争得巧手之名。 漂针试巧:七月七日,为“女节”。少女咸以盂盛水向日,中漂针,照水中之影,以试巧,复陈瓜果,争相“乞巧”。

  种巧菜作巧花:山东荣城有二种活动,一种是“巧菜”,即少女在酒杯中培育麦芽,一种是“巧花”。也是由少女用面粉塑制各种带花得食品。

  结扎巧姑种豆苗青葱占卜巧拙穿针引线剪窗花:陕西黄土高原地区,在七夕节的夜晚也有举行各种乞巧活动的风俗,妇女们往往要结扎穿花衣的草人,谓之巧姑,不但要供瓜果,还栽种豆苗青葱,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剪豆苗、青葱,放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来占卜巧拙之命,还穿针走线,竞争高低。同时还举行剪窗花比巧手的活动。

  净水视影定验巧拙:江苏一带的乞巧活动是取净水一碗于阳光下曝晒,并露天过夜。即捡细草棒浮于水中,视其影来定验巧拙。也有许多青年女子采用小针看水底针影来应验智愚的。其他地区的汉族也多采用这种方式来应验巧拙智愚。

  用蜘蛛乞巧:浙江安徽等地用蜘蛛乞巧的方式:在小盆或小盒中放入蜘蛛,次日晨看其结网地疏密来定巧拙。如果蜘蛛还在瓜果上结网,也意味着智巧的到来。及以小蜘蛛贮盒内,以候结网之疏密,为得巧之多少。

  接露水:浙江农村,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传说七夕时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种生求子:种生求子是七夕节中旧的习俗,实际上是信仰之一种。在节日前利用若干种植物,如小麦绿豆、小豆、豌豆等,放在器皿浸水,生芽数寸后,于七夕即日用红蓝彩线束扎起来,作为一种得子得福的象征。还用蜡塑各种形象,放在水上浮游。

  

  树液洗头发花草染指甲:许多地区的年轻姑娘,喜欢在节日时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传说不仅可以年轻美丽,而且对未婚的女子,还可以尽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数女子与儿童们,在节日娱乐中的一种爱好,也与生育信仰有密切的关系。 七夕储水红头绳七个结:广西某些地区有七夕储水的习俗,认为双七水洗浴能消灾除病,体弱多病的孩子,也常在此日将红头绳结七个结,戴在脖子上,祈求健康吉祥。

  吃巧食:七夕节的饮食风俗,各地不尽相同,一般都称其为吃巧食,其中多饺子面条、油果子、馄饨等为此节日的食物。吃云面,此面得用露水制成。

  吃它能获得巧意。还有许多民间糕点铺,喜欢制一些织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称、“巧人”“巧酥”,出售时又称为“送巧人”,此风俗在一些地区流传至今。

编辑本段历史底蕴

  

  早在汉代,<大载礼记·夏小正>就说:“是月织女东向,盖言星也”,也就是说,至少在汉时,人们已经注意到织女星在天空中的运行规律,以七月显得最为突出。<史记·天官书>说织女“是天帝外孙。”,也就是天孙的由来。<星经>:则说“牵牛,名天关。”,牵牛星就是牛郎,而河鼓则是后来转义。七月七日牛郎织女相会故事的最早来历可在西晋文学家傅玄的<拟天问>里发现,他说:“七月七日牵牛织女会天河”,这个传说可能起源在更早的东汉。

  清末王湘绮的诗里写到:“厮养娶才人,天孙嫁河鼓,一配匆匆终百年,粉泪簪花总不语。”他看到的是匹不匹配的问题,而更向往的是:“春来江上霞如绮,锦水鸳鸯不独飞。” 南朝时候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记载了那时江汉地区,七月初七日这天夜晚,家家户户的妇女结扎彩丝线,空很细的针,有的人用金、银、黄铜做成针,把瓜、果等摆列在庭院中,向织女星神乞求智巧。如果有蜘蛛在瓜果上织网,就认为是织子星神降临的显示。也就是说,七月七日这天晚上,不只有牛郎织女相会的意义,而且有向织女星神乞求智巧的意义。织女星作为民间传说里的纺织女神,她是古代劳动妇女勤劳智慧的象征,古代妇女在这天晚上,通过结扎彩丝线这样的女红活动来祭祀她,希望从她那里得到智巧的源泉,所以七月七日晚上,又被称为“乞巧节”,这是一个有进取精神的节日。

  后来北宋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写到北宋盛时,七夕分外热闹,“七夕前三五日,车马盈市,罗绮满节,旋折未开荷花,都人善假做双头莲,取玩一时,提携而归,路人往往嗟爱。”,“七日晚,贵家多结彩楼于庭,谓之‘乞巧楼’。铺陈磨喝乐(注)、花瓜、酒灸、笔砚、针线,或儿童裁诗,女郎呈巧,谓之‘乞巧’。”。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与周密的<武林旧事>所记载的南宋临安七夕夜与北宋的庆祝活动大致相同,比起南北朝时期,乞巧节在两宋的活动更丰富多彩了。我喜欢乞巧节,她不仅是古代中国人民多元民俗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一个启迪智慧和勾起对爱情遐想的节日。

编辑本段真面目

  

  看清牛郎星的“真面目”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天文学家将四台望远镜的光组合在一起,终于成功拍摄到了牛郎星的表面细节。这是科学家首次清晰地拍到与太阳类似的恒星表面结构。

  密歇根大学的天文学家JohnMonnier和他的研究生赵明(音译)领导了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利用美国乔治亚州立大学设在加利福尼亚州威尔逊山上的CHARA干涉望远镜镜阵,完成了对牛郎星的精细观测。这项观测利用了镜阵中6台望远镜中的4台,它们相互间隔约270米。用所谓的光干涉测量法将光线组合起来之后,观测效果足以与一架面积与足球场相当的超大望远镜媲美,因此拍摄到的牛郎星照片分辨率极高,甚至比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最清晰的照片,还要精细大约100倍。

  其他的研究小组曾用这项技术拍到过其他恒星的表面照片,但那些恒星都比太阳和牛郎星大了上百倍。密歇根大学的这项观测,首次拍摄到太阳系外另一颗主序星的表面细节,堪称观测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主序星是指内部的热核聚变稳定发生的恒星,太阳和大多数夜空中可见的恒星都属于主序星。乔治亚州立大学参与此项观测的天文学家HaroldMcAlister指出,“对于我们来说,这只是刚刚起步。还在数不清的主序星有待我们观测,能够拍摄到它们的表面照片,将给未来的研究工作提供大量信息。”

  牛郎星是天鹰座中最明亮的恒星,可以在北半球的夜空中清楚地用肉眼看到。这颗恒星比太阳更热、更年轻,直径约是太阳的2倍。牛郎星赤道区域的自转速度高达每小时102.7万千米,大约是太阳自转速度的60倍!因此,牛郎星不像太阳那样是个几乎完美的球体,它的快速自转让它的“腰围”明显胖出一圈,成了一个扁扁的椭球体。

  天文学家HugovonZeipel早在1924年就预言,快速自转会让恒星的赤道区域突起。他还预言突起的部分亮度会下降,产生所谓的重力昏暗(gravitydarkening)现象,因为那里距离恒星核心更远,温度会较低。这次拍摄的牛郎星照片看似证实了他的预言,因为赤道区域确实显得较暗。但经过仔细的分析,Monnier指出,赤道区域变暗的程度超出了标准模型的预言,这说明现有的理论模型存在缺陷,有待进一步修正。

编辑本段织女星

  

  [Vega]位于银河以东、与牵牛星隔银河相对的一颗星,属天琴星座,距地球约二十七光年,呈青白色,是该星座中最亮的星,表温高达10000°C织女一是天琴座中的一颗亮星,学名叫天琴座α[Lyra-α]。它是夏夜星空中最著名的亮星之一。平时,人们都叫它织女星[Vega]。在西方,称为“夏夜的女王”。在我国,广泛流传着牛朗织女的神话故事:相传,在古代琼这个地方,住者一对恩爱夫妻。后来,妻子去世,丈夫感到生活非常寂寞,暗暗祈祷自己也能早日升天,好和妻子相会。丈夫去世后,果真由仙鹤载他升天,成为一颗星宿——牛朗星。可惜夫妻俩人被天河所隔,一个在东,一个在西,平时不能相会。天帝为他们的深情所感动,让他们在每年的七月初七跨过由喜鹊搭的桥相聚。这就时人们常说的牛朗织女鹊桥相会。在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织女星被称为“卢拉”,“利拉”,意思是竖琴。天琴座[Lyra]由此而得名。 织女星的直径是太阳直径的3.2倍,体积为太阳的33倍,表面温度为8900摄氏度,呈青白色。它是北半球天空中三颗最亮的恒星之一,距离地球大约26光年。1.3万多年以前,织女星曾经是北极星[theCynosure]由于地轴的进动,现在的北极星是小熊座α[LittleBear-α]星。然而,再过1.2万年以后,织女星又将回到北极星的显赫位置上。在织女星的旁边,有四颗构成一个小菱形。传说这个小菱形是织女织布用的梭子,织女一边织布,一边抬头深情地望着银河东岸的牛郎[Altair](河鼓二,即天鹰座α星[aquila-α])和她的两个儿子(河鼓一和河鼓三)。现代天文观测表明,整个太阳系正以每秒19公里的速度向着织女星附近的方向奔去。与织女星遥遥相对的就是银河东岸的一等亮星河鼓二,学名天鹰座α[aquila-α],俗称“牛郎星”[Altair]。它与织女星[Vega]一样,是夏季夜空中十分著名的亮星。牛郎星距离地球大约16光年,它的直径为太阳直径的1.6倍,表面温度在7000度左右,呈银白色,发光本领比太阳大8倍。牛郎星的自转速度很快,约7小时自转一周,所以它的形状呈扁圆形。

  据推算,它的赤道半径为极半径的1.5倍。牛郎星的两侧各有一颗较暗的星,分别称为河鼓一,河鼓三,它们与河鼓二合称为“河鼓三星”。河鼓三星像一根长长的扁担,所以民间又叫它"扁担星"。传说牛郎(河鼓二)在扁担的中间,两头挑着他的两个儿子河鼓一和河鼓三,一直在追赶织女。在夏季的星空中,牛郎星[Altair],织女星[Vega]和天津四[Deneb,天鹅座一等亮星‘Cygnus-α’]三颗亮星,构成一个醒目的大三角形,称为“夏季大三角形”。牛郎星位于大三角形的南端。这个大三角形是寻找夏季星座的重要表现。到了夏末,在上半夜大三角形及其附近的银河一起升到天顶附近。在夏,秋季的上半夜,牛郎星和织女星在天空中的位置较高,这时是观测它们的好季节。

编辑本段歌曲

  

  《牛郎星和织女星上的爱》 牛郎星和织女星升起在我们中间

  升起在两棵白杨中间

  树冠将要合拢

  爱情伴随牛郎星和织女星上升

  在我们鼓励的茎杆上歌唱

  而,我们现在成了影子

  相互缠绕

  却只能和空气拥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七夕将至,“牛郎织女”故事的起源是什么?原来真相是这样
如何科学地过七夕?
浪漫七夕夜 牛郎织女何处寻?
七夕牛郎会织女
七夕:一个不老的东方爱情传说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