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资本论》【经济】:读千卷书之第150本—每天1分钟读1本书

《资本论》【经济】:读千卷书之第150本—每天1分钟读1本书

今天分享第十四本经济学方面的著作:《资本论》。

每次看《资本论》都有新体会。马克思站在工人阶级角度写的《资本论》,亚当斯密站在资产阶级角度写的《国富论》。两部经典一起读是中道,因为每一个人既是自己的打工者,也是自己的资本家。如同轮子转动,轴心不转一样。

一、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一切劳动,既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上的耗费,也是在特定形式上的耗费。作为抽象劳动,它创造商品的价值;作为具体劳动,它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一般价值形式,顾名思义就是价值的一种形式。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可以是任何商品。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当一种商品被其他一切商品当作等价物排挤出来充当一般等价物,而其他商品都通过这种商品统一地表现价值时,它就成为了货币商品

每一个新资本最初都是通过货币的流通过程,从商品市场、劳动市场或货币市场上转化而成。如16~17世纪的国际贸易以中国商品为主导,仅葡萄牙商人就会在每年两次的广州定期交易会上带200万两以上的银子订购货物,然后由广州经澳门,把中国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出到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随着世界市场的扩大,资本的现代生活史也随之揭开

二、工资是劳动的价格。在同一生产过程中,或在不同的但相互联系的生产过程中,许多人集中在一起,有计划地协同劳动,这种劳动形式就叫作协作。在同一生产过程中,如果从事协作劳动的劳动者之间没有进行分工,就叫简单协作。而简单协作则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起点

马克思指出,失业是资本积累或财富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虽然逐渐减少,但劳动力对资本的供给却在迅速增加,这就造成大批工人失业。

工资名义上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但在资本主义世界里,工资只是形式上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罢了。马克思认为,劳动力价值之所以以工资的形式表现出来,是为了消灭工作日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有酬劳动和无酬劳动的一切痕迹,而使工人的劳动全部表现为有酬劳动。它掩盖了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关系,带有欺骗性。

三、利润率是出发点。在经济学和金融学领域,利润率是资本主义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投资项目的相对效益。“应当从剩余价值率到利润率的转化引出剩余价值到利润的转化,而不是相反。实际上,利润率从历史角度来说也是出发点。”为了最大限度地占有工人的劳动时间,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资本家总是千方百计地压缩工人的休息时间。因此,“过劳死”现象非常普遍。

当资本的借贷关系出现后,银行应运而生,大量闲置货币资本因此而转化为生息资本。17世纪荷兰出现的当时世界上体系最完善的银行——阿姆斯特丹银行,它不仅可以接受存款、转账、开发汇票等业务,还可以兑换货币、交易金银和外国铸币等。当时,阿姆斯特丹银行的贷款利率为3%,最低时曾降到2%,而英格兰各大银行的贷款利率则普遍高达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资本论》的理论体系和主要内容
我的马列主义 积累(accumulation)
草人文摘-资本论摘要-10
《资本论》学习(上)
(学术报告)《资本论》的“三维逻辑”体系
复旦大学王德峰笔记《资本论》系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