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就梁彼得事件和你的孩子谈政治

梁案背景:梁彼得,前纽约警察,201411月,警校毕业一年后,被派往纽约最危险的楼进行巡逻,在漆黑的楼梯间里,梁在用肩膀撞门的时候手枪走火,子弹从墙上反弹误伤下一层楼的黑人Akai Gurley,致其死亡。后梁被以过失杀人、滥用职权等五项罪名起诉,陪审团于本月认定梁有罪。梁案是在近年来多起警察滥用暴力或误杀无罪人士事件中第一位被起诉的警察,华裔社区认为梁是警察系统的替罪羊。】

 


昨天全美各地华人集会,为梁彼得争取公平量刑。我和孩子们去参加了普利斯顿的集会,去之前和孩子解释梁案件的背景,六岁的女儿似懂非懂。但她到了现场,看到了各种标语:“No selective justice”, “No scapegoating”, “One tragedy, two victims”,听了很有感染力的发言,有了感性的认识,从这次集会知道了受到不公平待遇,就应该说出来,一个人的力量很小,应该联合其他人大家一起争取权利。

但像很多来自大陆的父母一样,如何和孩子剖析梁的事件对我是个很难的题目。

首先,我们的文化背景决定了我们很多人是政治文盲。拿我自己做例子,从小的生活环境和所见所得让我觉得政治是官员们尔虞我诈的名利场。我像旁观者一样发牢骚,但没有真正关心和参与过公共事务。普通人的政治生活已经被安排好了,不用我们操心,我们也无力操心。但真正的政治不是政治家的计谋,而是种族、利益团体、阶层、不同价值观人群的博弈、妥协、合作和抗争,在美国尤其如此。我们对于这种政治基本没有经验,可能连常识都没有。

其次,在美国生活的华人人数占总人口的1%都不到,入美国籍并参与选举投票的人数更少,并且直到二战前美国都有非常严重的排华政策,华人参政在90年代后才有比较明显的提高,华人政治影响力非常小。在华人圈子里,大家很少接触到华人政治人物,普遍更关心生存、职业和子女教育,甚至有“选票不如钞票”的说法。

而梁案是一次非常好的机会,让我们去发现或审视自己的政治立场、分析社会的公平性、了解政治如何影响包括自己和孩子在内的华裔人群,也是很好的契机去让孩子分析一个复杂的事件,了解他们所生活的社会。

我个人浅见,和孩子分析梁案和华人集会事件,可以讨论以下几点:

一、梁彼得事件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看。

从法律角度看,梁本身是有过失的,并非无辜。而法庭辩护的不足可能是他被认定过失杀人而不是更轻罪名的原因。

从伦理道德角度看,梁作为新手警察,被派到最危险的地段执行非常危险的任务是不合理的(在梁案后不久区有两名警察在同一区域执行同样的楼梯间巡逻任务时被枪杀)。而年轻的死者更是无辜。此案中反映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新手警察的应急能力问题,更深层的问题是警察系统对于警察培训、任务分配、安全保障等环节的问题和纽约市对于廉租楼的管理缺位。

如果仅从法律和道德角度看,梁案很简单,要争议的只是罪名而已。但如果从政治角度来看,梁案的背景是:其它多个白人警察有更严重过错包括直接射杀无罪黑人却没有受到起诉,警察和有色种族关系紧张,各种利益团体互相指责。梁彼得的受审无论检察官的初衷如何,都可以被很方便用来说明政府对警察滥用暴力问题的作为,为以前或将来的不作为开脱,所以梁成了警察系统的替罪羊。

而目前华裔在政治上处于非常矛盾的状态,一方面,亚裔尤其是华裔是政治家们口中的模范群体,亚裔辛勤工作、平均收入最高,亚裔的例子可以很方便的拿来反驳种族歧视,政治家们也积极向亚裔争取募款,而另一方面,虽然也有一些华裔政治人物,但有关移民立法、教育政策、贫困扶助、种族关系的讨论和决策往往只关乎黑人、白人和西班牙裔的利益博弈,华裔成了“隐形”群体。如果华裔对梁案保持沉默,未来华裔的政治地位只会越来越低。

从这三个角度去分析,孩子就明白为什么集会的标语不是“释放梁彼得”或者“梁彼得无罪”,而是“反对有选择性的起诉(No selective prosecution”“反对替罪羊 (no scapegoating)”。


二、从梁案看种族关系问题

美国是个多种族国家,小朋友之间种族歧视或偏见的问题可能很少,尤其是低龄儿童可能完全感受不到。成年人中,取决于你的生活圈子,比如你的圈子是教育程度比较高职业收入比较好的人群,你可能不会遇到显性的种族偏见。但种族隔阂存在于每个人的潜意识里,当有敏感事件出现时,这种隔阂就会激发不信任和对立;当资源有限时,种族利益就会有冲突。华裔不会因为努力工作,逆来顺受,谦恭有礼就能消除这种种族隔阂,变成所有人的朋友,让人主动为华裔争取权益。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不用敏感于种族歧视,但要了解美国的种族关系,明白只有华裔抱团参与政治时,才能提高华裔的整体地位,保障每一个华裔的利益。

三、 分析集会的影响和效果

可以和孩子一起回忆或看新闻图片及报道来分析:

1)  大家在集会上做了什么?讲了什么?

2)  在集会过程中哪些人更能号召华裔社区的行动?是华裔社区中的活跃人士吗?是商业领袖、政治人物还是学者?

3)  在集会过程中哪些人更能影响其它种族支持认可集会的述求?是学区委员、报社记者还是公职人员?

4)  哪些标语口号更能为华裔找到同情者支持者?哪些标语口号可以提高?

5)  还可以做些什么让集会更有效?更有影响力?也许你和孩子可以一起做一个Poster

6)  在集会之后,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也许可以给本市或本州的议员写信?给本地报纸写信?记住集会的目的不仅仅是为梁彼得争取公平量刑,更是为华裔社区发声。

分析以上几点后,可以顺势引导孩子看到平时参与公共事务,为社区做贡献,多参与本地政治,提高社区对华裔的认可和支持的必要,让孩子看到领导力和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和孩子写下一些参与社区活动,提高领导力的几点行动计划吧。(比如为学校活动做志愿者,为社区团体募捐,参与学区竞选活动等)

政治关乎每个公民的命运和利益,政治是由每个人的参与形成的。

最后,教孩子一副对联: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

普林斯顿科学实验室(公共号:PrincetonScienceLab)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们才是出国大潮的弄潮儿
梁彼得案为何搞得沸沸扬扬不可收拾?
全美40余城数万华人上街游行抗议画面
少数族裔在美国
未来3个月 对某些人来说 美国已经成为最危险的国家!金融市场必须重视这个风险!
美华裔警员梁彼得一案反转 在美律师独家披露内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