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写出一份令老板惊叹的人事工作计划?




 

区别于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的“人力资源规划”,我们今天所说的人事工作计划,是指用来指导HR日常实践工作的具体计划。很多HR在写这样的工作计划时,还是按照传统的写法,落入“大而空”的俗套中去,写计划也只是为了完成形式上的工作,并没有实质的指导意义。

而在我们新的人事管理体系或工作模块(精细化人事管理)中,我们给人事工作计划赋予了新的定义,无论是内容还是利用方式上,都跟传统意义上讲的工作计划有很大的区别。同时,制定人事工作计划,也被视为人事管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工作模块和关键环节,是人事管理工作的起点,对后面一系列的人事管理工作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工作计划的内容也将在某一时间段内指导HR的工作。

那么,HR们应该如何写好这么一份人事工作计划呢?

首先,我们讲讲必须遵循的几个大原则。

原则一:避免“大而空”。

人事工作计划,不是给领导汇报的形式上的计划,所以,一是要避免语言官腔,内容空泛或过于概括性;二是要避免自上而下的思维传导习惯,不要把领导要你做的人事工作,写进人事工作计划,而是要“自人事”出发,计划很快就要实施的工作。

同时,要避免主题或事项太大或太复杂,导致计划长时间只是停留在计划中,没有实质性的成果输出。

原则二:工作要具体描述到可执行的层面。

结合第一条原则,计划的工作不能是太大或概括性的描述,而是要具体到可以实施的地步。举个简单的例子:计划要完善劳动纪律制度,就要具体到计划完善什么项目或内容,是考勤,请休假,还是日常行为规范;具体是要修订制度,更新流程,还是要出台新政策。拿到这份计划时,无论是HR新人老人,都能知道从哪里开始着手。只有描述到可执行的层面,工作计划才能发挥强有力的指导作用,不然又仅仅是“空头计划”。

原则三:工作要有明确的成果输出形式和时间节点。

计划的工作要明确在什么时间内达成什么样的成果,成果要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例如,前面说的完善劳动纪律制度,要明确什么时间内,要完成哪些具体的文本。

讲完了原则,接下来,我们看看工作计划应该包含哪些内容。

从整体来说,人事工作计划内容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准备型工作计划、基础建设型工作计划、改进型工作计划。

首先,准备型工作计划

准备型工作主要是指预见性的准备工作,通常只指向员工,并且只区分三类员工,即新人,后备人才和绩差人员。准备型工作具体包括新人引进,后备人才储备和绩差人员处置。

新人引进的准备型工作,并非根据用人需求或业务发展需要而定的所谓的“招聘计划”,而是预见性的招聘工作准备,主要是为了应对员工离职或紧急用人需求,以及做长期准备。此项准备型工作可以包括:一、招聘渠道的提前洽谈和搭建。例如,与学校、招聘平台、人才代理等机构的合作,企业社交媒体的准备等。二、重要岗位,特别是销售类岗位的提前“预招聘”。主要是将重要岗位的招聘信息发布出去,先收简历,但不进行面试或只进行选拔性面试。三、招聘信息的有效性测试。特别是小企业,在品牌吸引力弱的情况下,可以测试下高工资、低工资,与高要求、低要求的排列组合,以及货币福利、非货币福利等,对应聘者的吸引力。

接着是后备人才储备的准备工作。主要是针对后备干部和关键岗位“AB角”的储备,主要方式可以是轮岗、试岗、参与决策、专项培训、经验或智力输出等等。

最后是绩差人员处置准备。对于绩差人员,重点是做适岗或退出准备。适岗准备可以是内部公开竞聘,推出内部创新创业项目等。退出准备可以是试用期辞退,合同到期不续签,不胜任岗位认定,协商解除合同,就业引导,等等。

第二部分是基础建设型工作计划。

这部分工作通常只指向从“0到1”的制度(或流程)建设。基础建设型工作是“必要但不紧急”的长期型工作,在制定工作计划时,一定要遵循以下两个重要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先定个小目标”。

基础建设型工作最容易与日常事务性工作混淆在一起,导致HR在“救火”的同时,就想把“防火体系”搭建好。这样一来,容易出现“防火体系”明显倾向于防“某一种火灾”的怪现象。很多企业经常会有这样的操作:因为有员工打卡造假,就要求HR在短时间内出台新的完整的考勤与假期管理制度;因为新员工定薪过于主观,就要求HR制定新的全体员工的薪酬管理办法;等等。要知道,这样的基础建设“大目标”,对于基层HR(特别是小企业的HR)来说是一种很大压力,并且很容易让HR偏向解决小问题,而“草草”完成“大目标”。

所以,在制定基础建设型工作计划时,一定要制定小型目标。可以就某个问题进行专门的制度建设,或者把人事管理工作中最经常使用到的项目,用制度的形式规范下来。比如,定的小目标可以是出台以下制度:考勤扣分制度、新员工工资核定制度、试用期员工销售业绩考核制度等等。

如果企业有专门的人力资源规划岗或组织建设岗,倒是可以制定“大目标”的。如果没有,我们还是建议先从小目标入手,先从无到有,再考虑优化和完善——这样既能让HR在短时间内有成果输出,又能帮助HR解决实际遇到的人事管理问题,进而循序渐进搭建整个体系,不断提高人事管理的工作质量。

第二个原则是“先苦后甜”。

用另一种方式说就是“先大棒,再胡萝卜”。基础建设型工作一定要以保守、管控、规范、防风险等为主要基调,参考标准是——制度执行起来,一定是利于某个方面的管控或规范,员工总觉得不大舒服或有所抱怨。

从“0到1”的基础制度,可以说是人事管理的重要支撑之一,也是企业维持生产秩序的基础。但是,新制度执行起来的效果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如果一开始就以宽松、人性化的姿态出现,就有可能导致更加松散的生产秩序;如果一开始让员工觉得“很舒适”,后面想要收紧时,阻力会很大。相反,一开始“不大舒适”,后面想再放松或作人性化调整时,就容易得多了,这样一来,也给了HR更多的发挥空间。

第三部分是改进型工作计划。

改进型工作通常是以已经开展的工作或已实行的制度为基础。也就是,已有制度或工作需要优化改进的,在这部分内容进行计划。同样,这部分工作计划也要遵循“先定个小目标”的原则。每个企业人事管理工作中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很多,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计划:

一、人事管理E化(信息化)。

人事管理E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E-HR(电子人力资源管理),但我们这里讲的E化,目的仅限于提高HR部门的工作效率,减轻HR的行政负荷,从而让HR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做其他的事情(当然,也会提高整个企业的工作效率,但不是此项人事工作计划的重点)。

E化的内容可以重点放在日常耗时较多且重复性的工作上,例如假期审批、考勤统计、加班统计、工资条分发、人工成本核算、应聘者信息收集等等,这些工作的电子化、自动化,能实实在在地提高HR的工作效率。所以,E化工作应作为人事工作计划的重点工作之一。

目前,市面上可以利用的人事管理E化工具有很多,有免费的,也有收费的。500人以下的中小企业或对数据化程度要求不高的企业,建议先使用免费的基础功能,这些功能操作相对简单,对HR的信息化能力要求不高,但基本上可以满足日常的人事管理需求,既节约费用成本,也能避免HR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在系统维护,以及员工使用指导上。当然,有条件的企业可以选择“HRIS”(Human Resource Information System)或“HRMS”(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等工具。

二、人性化。

人性化工作相对容易,可作为的空间也比较大。最简单的人性化,可以是在日常人事管理中的细节上进行宽松化,例如考勤打卡3分钟弹性,上班时间晚来晚走,减少人事行政审批环节,等等。

要注意的是,人性化工作主要是在原有的制度或流程上进行优化调整,执行起来更宽松,或让员工感觉“更舒适”,而不是去破坏或额外增加制度、流程。

三、正向激励。

正向激励主要是计划增加一些福利项目或激励项目。HR在制定正向激励计划时,要充分考虑激励项目的成本,应优先增加免费,或不增加企业成本,或成本极小的项目,或非货币激励项目。例如,每月1小时的“月休假”,每周五下午可以带小孩来上班,老板午餐会,等等。

很多企业都会给员工设置各种各样的福利项目。大家可能会问了,为什么要优先考虑成本问题?难道企业拿点钱出来做福利不应该么?

其实,这并不是因为企业“抠门”,HR才要优先考虑成本问题。HR也可以制定一个员工福利计划,然后向企业申请预算。但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很多企业,特别是小企业,一线HR在为员工“谋福利”时,思维经常限制在企业本身,认为老板“慷慨”,福利就好,老板“抠门”,福利就少,而很少会去挖掘、整合和利用现有的或周边的资源,为员工“谋福利”。所以,我们提倡在做此项人事工作计划时,先以“零成本”或“低成本”的思维方式去思考接下来要做的正向激励工作,并且养成“成本优先”的思维习惯。

四、防风险。

改进型工作的最后一方面是防风险,最主要的是防范劳动风险。

企业人事管理操作中,难免会出现些违规操作,或不尽符合劳动法律法规的做法,例如乱扣工资,试用期不买社保,随意辞退员工,制度制定流程不合法,等等。一方面与HR本身的专业技能水平有关,可能对劳动法律法规不熟悉,或者没有相关的问题处理能力和专业经验;另一方面与企业一直以来的“习惯做法”有关,做法本身与法律法规相悖,但没有被劳动部门罚过,或没有发生过劳动纠纷,所以一直沿用。

劳动风险是当下企业经营中非常重要的风险,当出现劳动纠纷或被行政处罚时,要么经济受损,要么名声和经济双受损。所以,在人事工作计划中,我们要仔细梳理或盘点人事管理工作中的不当操作;这些劳动风险点,你的老板可能不知道,但作为专业的HR,你必须清楚认识其中的隐患,并及时纠正。

以上就是人事工作计划的原则和内容。

一份优秀的人事工作计划,最终呈现出来的应是一份具体的“to-do”事项清单。这份清单,用于提醒HR不要被平时常规性的工作所埋没,不要漫无目的地“打游击”,而是要牢记这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同时,也能给予HR更多的信心和指引。

说在最后。

工作计划原本是很小很常规的东西,没有什么特别的内涵和技术含量,人事工作计划也应是如此。

而笔者之所以花如此大的篇幅,去阐述人事工作计划的写法,主要是因为基于实践经验和当下的人事管理困局(详见历史文章),我们发现,实际工作中,HR大多数被看作是企业管理层的“传输带”或“监管工”(甚至是“刽子手”),人力资源专业领域的“搬运工”,每天都是按领导的意思办事,按常规流程办事,或被事务型的工作所淹没,而缺乏基于专业工作本身的独立思辨、独立设计的能力或习惯。我们认为,人事工作计划的模式或习惯,可以作为其他岗位基础工作计划的范式,而写好一份人事工作计划,应作为HR的必备能力,也作为精细化人事管理的重要起点。


| 今日互动 |

无论你是不是HR,欢迎留言评论或留言咨询

点  或 在看 , 整个朋友圈一起交流学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HR必知:30道经典人力资源专业评测题
下载一个HR
公司人事管理制度范本
员工仲裁诉求37万,HR如何防范制度漏洞?
现代企业管理的新概念、新形象、新方法
哈佛制度全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