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快速学习新知识,到底应该怎么做?明白这个原理就够了

以前,我一直有一个错误的观念,以为要快速掌握一门学科,就必须要读这门学科的教材,尤其是像概论、导论这样的教材。

但是,这两天学习了知识树原理之后,我发现,我的这种看法实在是大错特错了。

我们先来说说什么是知识树原理。

彼得·伯克在《知识社会史》这本书中提出,知识不是本身就有的,而是被人“生产”出来的

一群意见相近的人聚在一起,对某些事情达成一定的共识,再把这些共识发表出来,就成了我们所说的知识。

这些聚在一起的人,就是一个学术圈子,圈子里的人对某个问题的共同看法,就是知识。

由此可见,知识不是真理,只是人对真理的描摹和刻画

绝对唯一的真理的确存在,但人本主义一再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那显然世界上有多少个人,就会有多少种不同的看法,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标准,根本没有办法达成普遍的统一。

这也是现在社会,但凡有点什么事,网友都会吵翻天的原因之一。不过我们先撇开这些不谈,只谈知识本身。

知识是人生产出来的,这种生产有三个特点。

  • 首先,知识的结构是树状的。有一个根本的知识,或者说叫做真理,就是刚才我说的绝对的和唯一的真理,是颠扑不破、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从这个根本的知识中生发出来的,就是每一个人对真理的认识。
  • 其次,知识树的节点不是知识,而是生产知识的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有的人的想法就是比别人深刻,比别人受欢迎,这些人就成了知识树上的节点。
  • 第三,知识树的每一个节点上,必定会围绕一组知识。这些知识就是节点上的人对真理的刻画,就好像树上的果子一样,凝结在知识树的节点上。

打个比方,关于“苹果为什么会掉到地上”这个问题,牛顿进行了系统的解释,他的解释被许多人接受了,牛顿就是知识树的一个节点,而围绕牛顿的知识的果实,就包括经典力学的三大定律,以及配套的微积分工具。

这就是“知识树原理”。

弄明白这一点之后,我突然发现,要想进入一个全新的知识领域,读书是必须的,但读书不应该以知识点为中心,而应该以生产知识点的作家、学者、思想家或科学家为中心

比如说,要想学习心理学知识,我们最好的办法不是读心理学导论这样的教材,而是读心理学家们写的书,而且首先应该读心理学的开山鼻祖、集大成者或另辟蹊径者所写的书。

同样的,要想了解精神分析学派,就直接读弗洛伊德的书就行了。

至于其他人写的书,如果不是闲得无聊,最好就是不要看了。

这样一来,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就不再是学习一些知识点,而是变成研究一个作者的师承、对手、朋友和学生了。

从作者的师承关系,我们可以看出他为什么会这样提出自己的看法。从作者的对手,我们可以知道如何平衡作者的看法和我们的认识。从作者的朋友和学生,我们可以了解作者的思想是如何完善和发展的。

除了研究作者的师承、对手和拥护者这些外在的因素,我们还要研究作者的核心论点以及作者不同作品之间的逻辑关系,这些都是内在的因素。

这是一种内外兼修的学习和读书方法,也是学习知识的最佳路径。

但是,话又说回来,教材和知识点的罗列总结就真的一点用处都没有吗?其实也不见得。

起码,我们可以把“概论”和“导论”这样的书当成索引来用。如果我们不知道该读谁的书来入门,这份索引就可以告诉我们这门学科的开山祖师、离经叛道或另辟蹊径者以及最后的集大成者都有谁。我们就重点读这些人的书就可以了。

利用知识树原理来读书,不仅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而且可以帮助我们真正掌握新知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源高效阅读特训营第2课|极简精读法:30%的时间用对了,100倍的效率
树法新知识 1 从节点看交搭
每年阅读100本书?你做到了吗?也许你该学学极简精读法
物理学家张首晟:危机来源于知识分散,科学跨界能带来更大价值|研习社演讲实录
【精益知识】某公司推行精益导论
金字塔原理读书笔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