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闲思笔记3

今天呢,想跟大家聊聊,我所信奉的哲学,以抛砖引玉,大家可以看到我的,然后反过来看看自己的,以便有个对照。没有对错之分啊。

记得高中的时候,是从探索问题——为什么有些人学习好,难道就是老师经常说的方法正确,勤奋努力,聪明的缘故吗?当然,我自己初中考高中的时候就是全县前一百名,高中上的县里最好的高中,高一也保持这这种情况。所以我就很好奇,为啥学习不好呢?问题是从高一下学期开始探索的。

最开始的探索,是查询字典,比如学习、聪明、知识、方法、能力、教育等等,以确保自己知道这些名词的准确含义。那时候经常翻字典,结合自己的实践,揣摩这些词语的含义。通过这一过程,我发现不论是自己经常讲的话,还是他人讲的话,都充斥着对词语的误用,不仅误用,而且词语与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也存在着失当之处。我就感觉很可怕,因为所接受的九年义务教育,让我觉得我不是我,在很多问题中,我没有主观判断,说的话也充斥着错误。

当时我在脑子中构建了当时的“如何学习的方法论”。根据各科的特点,梳理了各科的学习方法,这是第一点;其次是听说读写能力,这不仅仅是语文中的听说读写,而是听课、交流、阅读书本、做笔记的能力,这是第二点;最后一点是集中精神的能力。

当时的我以为圆满大吉了,于是高二上学期,我就故意不学习了,这样玩了一个学期。几乎是不听讲的,因为那时的我自认为只要稍微一努力,按照上面的方法论,成绩就有了。转而去读叔本华的《人生哲学》,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于丹的《论语》,马斯洛的《人本哲学》等等。这些书籍当时真的彻底震撼了我。

高二上学期末,我就用我的方法,集中突击,成绩虽然没有之前的水平,但是降得不是特别多,在合理范围内。下学期我就更加肆无忌惮,老师上课讲他的,我就在下面通过看书籍,探索自己想探索的问题,比如人为何是人,人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哲学三问,如何构建自己的心灵世界,中国的儒释道怎么调和的问题诸如此类的问题。

高二结束,成绩直接下滑,快排到倒数了。高三上学期,有时候家里说两句,老师说两句,自己还想赶成绩,但是我用之前的方法,总是坚持不下来,因为提不起兴趣去学习书本知识了,被自己所读的课外书本吸引住了。那时候,我才体会到,为什么学习不好,是因为知识断层,学校里授课是随着年级的增长,一级级累进的。想补回来何其难。然后,就算了,转而继续读课外书,累了去网吧打游戏。

高中就是这么走过来的。

怎么说呢,有得有失吧,失去的是我上好大学的机会,正常情况下,上个211/985,但是却上了个三本。得到的是脑子中构建的属于自己的心灵世界,而且是开放式的,能与外界互动的,能不断自我更新的。

高中对人生的探索归结为一句话,至今我都没突破更进一步的理解。那就是“人生是在时间坐标轴上,一些列选择及其结果的堆积”。唯一可能有问题的是关于时间的理解,关于宇宙的理解,关于有没有自主选择权的理解。

换句话说,就是我们都在时间流中,尽管我们有各自的时间坐标系,但是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做着选择,即便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以及承受着来自选择带来的结果。虽然我们是一个个个体,但是我们之间也有无数的交集,彼此交互,不仅在这一时刻,也在那一时刻。就跟电影《云图》中描述的那样。只是我们很难去理解那种交互影响。

下面两幅图是我的心灵世界的构架。从高中到现在十几年的探索,从开始的几天就要推翻重建,到慢慢一个月需要涉及地基的推翻重建,再到一年甚至几年才会推到某个方面的地基,再到现在的基本稳态结构。

第一层架构

唯一枝干

最基本架构是:生活、世界+自己、理想。我们要关注当下生活,同时也应该有个理想,但是我们应该知道的是,理想是根植于我们的生活之上的,它的实现,依赖于我们对世界,对自己的认知,更依赖于我们与外界的互动。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不要忘记我们的生活,要时刻更新,我们对世界,对自己的认知。

关于生活

十个方面

关于生活方面,分为吃好、睡好、身好、穿好;学习、工作、玩乐;反思、调控;策划三组。第一层物质需求方面,一定要从简,切不可陷入追求奢华的无底洞,因为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从简以后,一天的生活中,才能把脑袋空出来,去想别的事情,做别的事情。

关于世界

关于世界有三个角度——客观现实世界,就是我们共有的一个世界;但是我们都基于这个现实世界映射出一个内心世界,这就是我们经常吵个不停的原因。尽管我们处在同一个世界,但是我们对世界的感知角度是不一样,每时每刻都不一样。所以没必要去争吵,试着去理解他人眼中的世界,你会找到合理性。最后一个角度就是群体内心世界,就是一个群体内,大家都同意的事情,都知道的事情,比如国家、人民币、中国、吃饭等等。

关于内心世界,还可以分成三个角度,基于理性概念逻辑推理的“表象世界”,基于感性的想象的“里象世界”,最后一个是既不是表象世界,也不是里象世界的“无象世界”,这是我读完易经,道德经,结合佛家的思想,从内心分化出来的。我觉得有必要在内心加以区分,这样我们的内心才不至于混沌。

我就透露表象世界的基本骨架吧

关于自己,以及关于理想的问题,我在这里就不做讨论了。那我对心灵世界的建构就是这个基本骨架,顺着这个骨架,我可以探索任何我想探索的方向,并随着人生的进程不断完善。

朋友们,你可能会问,干嘛做些啊。

因为这才是真正伴随我们一生的唯一财富,在这里,我们可以知道我们经历过什么,想过什么,走到那个程度,当下什么情况。

这个心灵世界的建构,还告诉了你,你是谁,你要到哪里去。

这个心灵世界就是我们的自画像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高频考点总结
眼里的世界,从来只是表象;心灵的声音,才是生命的真谛。
高中语文纠错笔记:【正确使用词语】典例 易错点 练习,备战高考!打卡~
【状元笔记】高考728分状元:全科笔记“首”曝光,超详细,老师都赞不绝口
我也在绝望的希望中等待
1笔记端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